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镜经鼻入路前颅底重建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入路颅底手术后使用钛网行前颅底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选择8例内镜经鼻颅底手术后颅底骨质缺损的患者,术中尝试内镜下经鼻入路使用钛网行前颅底重建.将钛网剪成双排网眼约3.0 cm×2.0 cm的条状,采用内镜引导下经鼻植入前颅底,依次由前向后使其横行嵌入双侧眶上壁与前颅底硬脑膜间,以修复前颅底骨质缺损.结果 8例患者中前颅底骨质缺损2例,前颅底及蝶鞍骨质缺损2例,前颅底、蝶鞍及斜坡骨质均缺损4例.组织病理学类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鳞状细胞癌1例,软骨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脑膜瘤2例,脊索瘤1例.术后随访2~10个月,1例钛网移位于鼻腔,其余7例均未发生移位,且鼻腔侧有黏膜覆盖.结论 内镜经鼻入路使用钛网行前颅底重建方法简便、安全、可行,并能够获得满意的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鼻内镜鼻颅底缺损修补的经验,评价鼻颅底缺损的病因、部位和经鼻内镜鼻颅底修补术的效果及关键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69例鼻颅底缺损经鼻内镜颅底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颅底缺损的病因、部位、手术效果及关键技术。结果随访6个月至11年,主要病因是外伤性颅底骨折(32例)、颅底或鼻-鼻窦占位性病变切除后(28例)和医源性颅底损伤(9例);主要部位在筛窦,其次是蝶窦;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1.3%(63/69),最终成功率为95.7%(66/69)。结论经鼻内镜鼻颅底缺损修补术效果理想,缺损处彻底清创、制作缺损缘创面和修补物嵌塞于颅底内侧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游离肌肉和筋膜是理想的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3.
改良上颌骨拆装术治疗前中颅底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上颌骨拆装术在治疗前中颅底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上颌骨拆装手术入路方式切除前中颅底肿瘤10例。其中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1例。观察术后疗效,并对10例患者进行术后12个月到5年的随访。结果 根据肿瘤性质、大小及位置的不同而采用改良上颌骨拆装手术入路方式完整切除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9例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术后2例发生脑脊液鼻漏,7d后自愈。1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年死于脑转移。结论 术前对肿瘤情况进行充分的评估,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距离肿瘤最近、能充分暴露肿瘤的改良上颌骨拆装入路,不仅可以完全切除肿瘤,而且创伤小,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颅底手术缺损后重建,提供一种简便可靠的颅底缺损重建并降低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使用带有真皮下血管网脂肪片对19例颅底缺损的患者进行Ⅰ期缺损修复,通过临床观察和MRI检查判断重建效果.结果 19例患者中18例脂肪片修复成功,3例出现轻度脑脊液漏,1例出现严重颅内感染并脂肪片脱落.远期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带有...  相似文献   

5.
侧颅底术后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侧颅底手术后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的发病原因、手术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 :根据原发病及原手术类型 ,本次手术采用不同的方法 :乳突入路探查 3例 ,耳后联合迷路入路及耳后联合颅中窝入路岩尖胆脂瘤切除并脑脊液漏修补术各 1例 ,乙状窦后入路探查 2例 ,颞部原切口入路肿瘤切除并脑脊液漏修补术 3例。结果 :外漏口位于乳突尖 3例 ,内听道 3例 ,颅中窝硬脑膜缺损表现为外耳道内口漏 3例 ,外耳道后壁肿瘤残留破坏 1例。 9例一次修补成功 ,1例行两次修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愈。结论 :颅底手术方式不同 ,术中预防和处理耳漏的侧重点应有不同。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应注意保护乳突后及乳突尖气房 ,如有破损应及时封堵 ;迷路入路应处理好内听道、鼓室及咽鼓管黏膜 ,视情况刮除并封堵中鼓室 ;颞骨全切及次全切除术中应修补缺损的硬脑膜和缝合封堵咽鼓管咽口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颅底占位性病变的微创手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在颅底占位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6年9月42例颅底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中颅底恶性肿瘤13例,脊索瘤8例,侵袭性垂体瘤向蝶窦、蝶鞍颅底破坏者5例,蝶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4例,翼腭窝、颞下窝神经纤维瘤3例,纤维血管瘤3例,前、中颅底骨化纤维瘤3例,其他病变3例。结果42例患者中,肿瘤完全切除36例,病变次全切除6例,2例因出血过多分两次完成手术,其余病变均1次完全切除。术后1例患者右眼失明,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耳漏,保守治疗1周后痊愈。42例均进行随访,随访6—81个月,其中5例失访,8例复发,6例死亡,其余患者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颅底占位性病变外科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微创,但需根据一定的技术、设备条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颅底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颅底缺损的修复技术。方法:回顾性研究30例颅底缺损修复者的临床资料。颅底骨质缺损修补术20例,其中钛网修补12例,自体髂骨修补2例,裂层额骨修补2例,单纯颅骨外膜修补4例;硬脑膜缺损修补6例,其中带蒂颅骨外膜修补3例,带蒂颞肌筋膜修补2例,游离颞肌筋膜修补1例;颞下窝软组织缺损修补8例,其中带蒂颞肌修复颞下窝5例,带蒂颞肌及胸锁乳突肌联合修复颞下窝3例。结果:术后短暂性脑脊液鼻漏3例,无症状性颅内积气3例,少量硬脑膜外血肿及脑膜炎各1例。结论:颅底手术中采用适宜的外科技术和修复材料进行一期颅底修补,对于减少术后感染、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游离组织瓣修复晚期颅底肿瘤术后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游离皮瓣在晚期颅底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中修复的效果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999年3月-2009年3月颅底手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游离皮瓣共25例,其中背阔肌肌皮瓣9例,腹直肌肌皮瓣6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4例,股前外侧皮瓣3例,前臂皮瓣2例,腓骨骨肌皮瓣1例.颅底缺损类型分别为颅骨25例次,脑膜10例次,脑组织3例次,鼻腔鼻窦13例次,黏膜14例次,皮肤20例次.结果 23例(92%)游离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坏死,1例部分坏死.5例(20%)患者出现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脑疝死亡1例,颅内感染2例和脑脊液漏2例.结论 游离组织瓣修复技术可靠,适用于晚期颅底复发肿瘤,同时涉及皮肤或黏膜手术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累及前颅底的术式选择及术后颅底缺损重建技术。方法:对22例本病患者根据颅底骨质缺损的大小和肿瘤突入颅内的高度,分别采用鼻侧切开术、扩大的鼻侧切开术或颅面联合手术,采用多层筋膜瓣修补颅底缺损。结果:瘤体全切率为100%,术后无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至11年,存活1年以上者19例,3年以上者15例,5年以上者13例;死亡7例。有眶骨膜受累的9例患者,存活3年以上4例,5年以上2例。结论:术式选择取决于前颅底骨质缺损的大小、肿瘤侵入颅内的程度以及肿瘤范围;多层筋膜瓣可用于较大颅底缺损的术中重建,具有安全、取材方便、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前颅底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前颅底区域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鼻内镜下鼻腔、筛窦及前颅底肿瘤切除术病例19例,其中筛窦鳞状细胞癌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肾透明细胞转移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浆细胞瘤1例,筛窦腺癌2例,腺样囊性癌4例,脑膜瘤2例。结果根据内镜下所见及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18例瘤全部切除,1例大部切除。3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1例术后1年死于脑转移,1例术后8个月后出现局部复发。1例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17个月后复发,其余16例肿瘤患者随访12个月~3年未发现复发。结论对于局限于鼻腔、筛窦的恶性肿瘤,以及瘤体大部在鼻及鼻窦内的前颅底良性肿瘤,鼻内镜手术可以将其完整切除,对于恶性肿瘤应慎重选择病例,术后应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分析 1993~ 2 0 0 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处理侵及颅底肿瘤 84例的经验 ,讨论侵及颅底不同部位病变手术入路特点 ,以求选择最好的手术入路彻底切除肿瘤 ,同时尽量保护颅底、颅内重要结构 ,减少并发症。结果 患者年龄 6~ 78岁 ,平均 4 3 8岁。良性肿瘤 14例 ,恶性肿瘤 70例。采用各种手术入路切除累及咽旁颅底肿瘤 38例 ;同时有前、中颅底破坏 7例 ;肿瘤同时累及中、后颅底 13例 ;侧颅底颞下窝肿瘤 2 6例。用各种组织瓣修复颅底缺损或填充 6 0例。 6例并发脑脊液漏 ,2例迟发脑脓肿 ,修复组织瓣部分坏死 3例 ,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恶性肿瘤 3年生存率 6 7 5 % (2 7/ 4 0 )。结论 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相对于颅底不同部位的肿瘤 ,针对特殊的解剖结构而选择 ,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因素综合考虑 :①肿瘤部位及累及的范围 ;②安全、充分地切除肿瘤 ;③正常功能结构及外观影响小 ;④便于可靠有效地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颅底软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鼻内镜下切除该肿瘤的方法.方法 2001-2008年对7例鼻颅底软骨肉瘤患者采用以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为主的方式治疗,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8~47岁,中位年龄31岁.临床症状包括:鼻塞、鼻出血、流涕、头痛、复视、眼球外展障碍、视物模糊乃至失明.手术方法是先找出肿瘤与正常组织附着部,根据肿瘤边界较为清晰、肿瘤与正常软组织或骨质存在质地差异等特点,用剥离的方法,将肿瘤切除.肉眼残留肿瘤以电钻等方式予以清理.结果 7例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4~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5例无复发,2例带瘤存活.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颅底软骨肉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头颈外科神经外科联合手术治疗颅底沟通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头颈外科与神经外科合作处理颅底沟通肿瘤的经验和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头颈外科和神经外科联合制定手术方案并共同实施手术54例(良性21例,恶性33例)颅底沟通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前颅底19例,侧颅底12例,中央颅底17例,后颅底(颈静脉孔区)6例.结果 本组颅底沟通肿瘤均一期手术切除.良性肿瘤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1例;恶性肿瘤肉眼全切除25例,6例鼻窦、鼻咽、腮腺恶性肿瘤及2例脊索瘤近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恶性肿瘤并发症13例,其中术后出血2例.随访8~43个月,良性与恶性肿瘤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9.1及21.0个月,恶性患者失访3例.21例良性肿瘤复发1例.33例恶性肿瘤中复发12例,死亡9例(其中1例死于心脏病),Kaplan-Meier法统计3年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3.0%及52.7%.结论 头颈外科和神经外科合作有利于提高颅底沟通肿瘤的手术切除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并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42例前颅底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20~78岁,平均49岁。42例患者中包括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鳞癌)15例(14例T4bN0M0,1例T4bN1M0)、嗅神经母细胞瘤27例(均为Kadish C期)。前颅底切除后采用大腿阔筋膜和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进行重建。患者术后第1天行头颅CT平扫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颅内积气和脑水肿,同时行鼻窦增强MR检查判定肿瘤切除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总体生存率,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4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452 min。术后增强MR明确显示:36例(85.7%)肿瘤全切;2例(4.8%)因侵犯眶内容物且患者强烈要求保留眼球行次全切;1例(2.4%)患者因术中发生颈内动脉损伤而终止手术;1例(2.4%)患者术后MR显示肿瘤残留再次手术切除;2例(4.8%)患者可疑眼眶内侧残留。术后随访2~52个月,平均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失访2例。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5%、76.9%、64.5%;鼻腔鼻窦鳞癌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2%、86.2%、57.4%;嗅神经母细胞瘤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9%、75.3%、67.8%。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残留(P=0.001)和复发(P<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可行,预后较好。肿瘤残留和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前颅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颌面联合手术中前颅底区软硬组织洞穿性缺损Ⅰ期修复重建的方法.方法采用带血管蒂的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该瓣的血管蒂可为双蒂也可为单蒂.在术中Ⅰ期修复重建了12例前颅底区软、硬组织缺损.取瓣面积可达8 cm×15 cm左右.结果用该瓣修复的12例患者无颅内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伤口全部Ⅰ期愈合.9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2年以上8例,存活2年的5例.结论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血管恒定、血供好、组织薄软、带颅骨外板使其支撑力度强又可弯曲成型,取瓣径路与术野一致,不影响美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中国成人颅底CT前颅底缺损及重建、蝶骨平台区及包括蝶骨平台、蝶鞍区在内的中颅底缺损及重建、斜坡区缺损及重建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并结合Hadad-Bassagasteguy 瓣(Hadad-Bassagasteguy flap,HBF)的放射解剖学数据的测量,综合评价HBF在颅底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2例中国成人CT影像资料进行前颅底缺损及重建、中颅底缺损及重建、斜坡区缺损及重建数据的测量以及HBF的放射解剖学数据测量,使用SPSS 26.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2例中国成人CT颅底相关数据及HBF测量结果为:HBF前缘宽度(37.49±2.86)mm,超过两侧筛前动脉之间宽度[(30.87±8.61)mm] 6 mm以上,后缘宽度(42.61±3.95)mm,超过两侧蝶筛缝之间宽度[(26.79±2.79)mm] 6 mm以上,包括血管蒂在内HBF的总长度(79.68±4.96)mm,超过前颅底重建长度[(54.06±8.67)mm] 6 mm以上,而不含血管蒂的HBF长度(46.27±3.14)mm,超过前颅底缺损长度[(30.87±8.61)mm] 6 mm以上。HBF后缘宽度超过两侧视柱之间宽度[(30.87±8.61)mm] 6 mm以上,包括血管蒂在内HBF总长度分别超过蝶骨平台、蝶骨平台重建长度[(73.61±8.28)mm] 、蝶鞍区重建长度[(64.44±10.25)mm] 6 mm以上,而不含血管蒂的HBF长度分别也超过了蝶骨平台缺损长度[(15.50±3.38)mm]、蝶骨平台蝶鞍区缺损长度[(27.88±3.74)mm] 6 mm以上。HBF前缘宽度、后缘宽度均超过两侧颈内动脉斜坡旁段与岩骨段连接处之间宽度[(21.68±2.30)mm] 6 mm以上,包括血管蒂在内HBF总长度超过斜坡重建长度[(67.09±5.44)mm] 6 mm以上,而不含血管蒂的HBF长度也超过了斜坡缺损长度[(37.19±3.80)mm] 6 mm以上。结论 HBF可以为前颅底、蝶骨平台区及蝶骨平台和蝶鞍区、斜坡区重建提供足量的组织瓣。术前可以应用放射解剖测量方法预测颅底重建所需HBF的大小,为术中提前获取并保护好HBF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