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HCV RNA存在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套式PCR检测 38例急性丙型肝炎和 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PBMC中HCV RNA。结果 :74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 6 8例 ,PBMC阳性 44例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 RNA阳性 15例 (39.5 %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阳性 2 9例 (80 .6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 (P <0 .0 1)。 3例血清HCV RNA阴性 ,而PBMC中HCV RNA均阳性 ;8例患者血清抗 HCV阴性 ,而血清HCV RNA均阳性。结论 :PBMC可能为HCV肝外贮存和复制场所 ,PBMC中的HCV感染在丙型肝炎慢性化和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血清HCV RNA检测有助于抗 HCV阴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许振福  李守邦 《吉林医学》1993,14(6):335-337
为了解我省各型肝炎患者中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采集了65份肝病住院患者的血清,用EIA法对其进行了抗-HCV、HBsAg和肝功的检测。其中抗-HCV阳性占21.5%;与HBsAg重叠感染占7.1%;输血后肝炎中,乙肝占20%,丙肝占70%,肝硬变占10%。从本文资料看来,急肝抗-HCV阳性为13.3%,慢肝为12.4%,输血后肝炎为70%,因此认为输血越多,抗-HCV阳性率越高。本文结果显示我省的HBsAg阳性患者中HCV感染与北京地区的调查结果相符合。提示,输血后肝炎在我省丙型肝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丙肝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乙肝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择98例丙型肝炎患者,均经临床各项检查确诊,其中活动期78例,非活动期118例.正常对照为60例体检健康者.常规采取256例待检者的静脉血并分离血清,对血清中的HCV- IgG、HCV- IgM和GOR抗体采用ELIS法进行测定.结果在抗HCV- IgG、抗HCV- IgM和GOR抗体三项指标中,HCV-IgG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活动期丙肝组为100%,非活动期肝炎组为89.8%.活动期丙肝中GOR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71.8%,在非活动期丙肝中GOR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55.9&,高于HCV- IgM抗体.结论 GOR抗体与HCV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HC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丙肝病毒(HCV)感染情况,以进一步了解输血或血制品应用与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接受组50例、未接受组50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结果接受组有37例丙肝抗体(抗-HCV)阳性(占74%),未接受组有11例丙肝抗体阳性(占22%),有显著差异。结论HCV感染与输血或血制品应用有密切关系,是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检测抗-HCV和HCV-RNA对诊断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 通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逆转录PCR法,对198例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抗-HCV和HCV-RNA。结果 抗-HCV总阳性率为84%,抗-HCV、HCV-RNA同时阳性为58%,抗-HCV单项阳性为26%,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为16%。结论 HCV-RNA对早期HCV感染的诊断以及抗-HCV阴性的慢性丙肝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对怀疑HCV感染者应同时检测抗-HCV和HCV-RNA,才能对不同时期的HCV感婆作出准确及时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HI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混合感染率及其HCV RNA的阳性率,为今后HIV患者丙肝筛查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IV感染者血清中的丙肝病毒抗体,按结果分成抗-HCV(+)组和抗-HCV(-)组,再用巢式PCR法检测血清的HCV RNA,分析比较HCV RNA阳性率.结果 在300例HIV感染者中,有146例抗-HCV阳性,154例抗-HCV阴性;在抗-HCV阳性组中,HCV RNA的阳性率为78.08%(114/146);在抗-HCV阴性组中,HCV RNA阳性率为26.62%(41/154);ELISA法和巢式PCR法检测HCV感染的符合率为75.67%[(113+114)/300].结论 在广西的HIV感染者中HCV感染状况较严重.对HIV感染者进行丙肝筛查时,为减少漏诊率,建议采用PCR方法检测抗-HCV阴性血清中的HCV RNA.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诊断试剂在临床运用对HC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214例确认HCV感染者?60例健康体检者?40例非HCV感染的其他肝炎患者同时检测HCVcAg?抗HCV和HCV RNA,并对78例HIV感染者进行HCV感染筛查,分析 HCVcAg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214 例确认丙肝患者HCVcAg检测162例(75.7%)阳性,且HCV RNA水平越高,HCVcAg检出率也越高?当HCV RNA载量>106/ml时,HCVcAg与HCV RNA检测的符合率达98.7%;60例健康对照和40例非HCV感染的各种肝炎HCVcAg检测均为阴性,显示了HCVcAg对诊断HCV感染得高度特异性?对78份HIV感染者样本进行HCV RNA测定,有16例阳性,以HCVcAg法测定有15例阳性,以抗HCV法测定仅有9例阳性?结论:HCVcAg可作为HCV感染诊断的血清病毒标志物,也可用于使用免疫抑制剂,抗HCV产生受到抑制的患者,以及在一些不具备开展PCR的医院实验室作为HCV RNA检测的替代试验?  相似文献   

8.
陈中友 《吉林医学》2013,34(15):3000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法在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疑似丙型肝炎的感染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HCV核心抗原、抗-HCV、HCVRNA。结果:抗-HCV阳性者66例,HCV RNA与HCV核心抗原均为阳性者53例,三种检测均为阳性者36例;抗-HCV为阴性、HCVRNA与HCV核心抗原均为阳性者1例。三种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66%、54%、63%。HCV RNA阳性患者中检测出HCV核心抗原阳性样本符合率为68.51%。结论:HCV核心抗原是HCV早期感染的重要标志,加强对其诊断有利于丙型肝炎的早期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简便快速检测血清及肝脏中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单浆献血员61例,其中抗-HCV阳性30例,检出血清HCV RNA阳性者17例;抗-HCV阴性31例,检出血清HCV RNA阳性者9例。检测6例血清HCV RNA阴性、抗-HCV阳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穿标本,发现4例HCV RNA阳性。说明本文所建立的PCR方法是诊断HCV感染的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一种新方法。检测肝组织内的HCV RNA可提高HCV RNA的检出率。本文还对标本的处理及如何避免假阳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255例抗-HCV与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核糖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第三代试剂药盒ELISA法检测抗-HC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CV RNA。结果 抗-HCV阳性/HCV RNA阴性135例(52.94%),抗-HCV/HCV RNA均阳性者99例(38.82%),而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者21例(8.24%)。结论 临床上疑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在检测抗-HCV的同时,应加做HCV RNA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151例血清抗-HCV阳性患者的HCV RNA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的关系.方法:研究对间接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患者的血清进行HCV RNA检测(采用RT-PCR法).结果:151例血清抗-HCV阳性患者有85例HCV RNA阳性,阳性率为56.2%.另外,还观察了40例抗HCV阳性病人的双份血清,急性期第一份血清ALT升高、HCV RNA为阳性;经抗病毒治疗后的第二份血清,部分病人ALT复常,HCV RNA阴转,另外部分病人反复ALT异常,HCV RNA则始终为阳性.结论:HCV RNA能鉴别活动性HCV感染及非活动性感染,可为抗病毒药物疗效的评价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病人长期转归。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使用第二代EIA丙型肝炎(HC)诊断试剂和PCR技术检测HCV RNA,连续对52例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PT-HCV)感染者进行15年随访研究。结果在随访的41例PT-HC病人中抗-HCV和HCV RNA均阳性的34例占82.9%,其中ALT异常者14例占34.1%,伴有病毒性肝炎症状和体征者12例占29.3%;7例抗-HCV阴性,且HCVRNA阴性,ALT正常。在11例隐性感染者中ALT均正常,抗-HCV、HCVRNA均阴性,且无症状和体征。结论HCV显性感染者转慢率高,而隐性感染者率低。  相似文献   

13.
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献血源筛查等方面,但由于其本身存在一定局限性,尚不能全面反映丙型肝炎(HCV)在病人体内的感染状态。本文运用ELISA法和PCR法对乌鲁木齐输血后肝炎病人进行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检测.以探讨输血后肝炎中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献血员献血前及288名输血患者输血前后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的检测,发现输抗-HCV阴性血液仍然可以传播HCV,其输血后HCV的发生率为4.86%(14/288),并对输抗-HCV阴性血引起输血后HCV抗体阳性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是目前诊断丙型肝炎(丙肝)的主要方法,但该方法只不过是从感染者体液免疫应答角度间接证实HCV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而采用高敏感性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则能直接证实丙肝病毒血症的存在,对HCV现症感染的证实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ELISA和RT-PCR技术对154例肝病患者的血清进行了抗-HCV和HCVRNA检测,旨在比较ELISA测定抗-HCV诊断丙肝的价值和RT-PCR测定HCV RNA的优越性,现将结果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临床检测抗-HCV诊断丙型肝炎的不确定性,提高临床诊断丙型肝炎的正确率.方法 对125例观察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抗-HCV水平、采用PCR荧光法检测血清HCV-RNA水平;运用加法运算法则并结合抗-HCV和HCV-RNA检测结果对HCV感染进行概率判定.结果 125份标本中,抗-HCV检测值(S/CO)范围为1.05~34.65、平均水平为26.70;检测出HCV-RNA阳性74例(占59.2%)、HCV-RNA阴性51例(占40.8%),抗-HCV检测值(S/CO)在1.05~16.74范围内时,HCV-RN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血清抗-HCV检测值(S/CO)在1.05~16.74范围内而HCV-RNA检测结果为阴性时,发生HCV感染的概率为0.408;血清抗-HCV检测值(S/CO)在17.85~34.65范围而HCV-RNA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发生HCV感染的概率为1.临床上依据抗-HCV检测结果诊断HCV感染时,应采取慎重和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CV核心抗原在HCV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73例HCV感染患者血清和8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使用ELISA法分别检测抗-HCV、总的HCV核心抗原,使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HCV RNA。[结果]173例HCV感染者抗-HCV均为阳性。HCV RNA阳性率为49.7%(86/173);HCV核心抗原阳性率为36.4%(63/17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HCV RNA阳性标本中,HCV核心抗原阳性60例(69.8%);HCV核心抗原阴性26例(30.2%)。82例健康对照者抗-HCV、HCV核心抗原、HCV RNA均为阴性。[结论]在没有HCV RNA检测资格的实验室,HCV核心抗原检测可作为病毒存在和复制的一个指标,作为抗-HCV检测的补充试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CV R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126例HCV感染患者血清的HCV RNA和血清标志(抗-HCV)。结果126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HCV RNA检出率为61.90%,抗-HCV检出率为92.86%。急性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载量均值达5.0×106拷贝/ml,慢性肝炎次之,肝硬化相对偏低,为5.3×103拷贝/ml。结论FQ-PCR对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病毒复制水平及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丙型肝炎抗体诊断(EIA)技术对30例单采浆献血员进行血清 HCV RNA、抗-HCV 同步检测,结果显示:①献血员抗-HCV 阳性率(50%)较 HCVRNA 阳性率(33%)高;②在抗-HCV 阳性标本中,OD 值在1.0以止者,HCV RNA 阳性率为86%,OD 值在0.99以下者 HCV RNA 阳性率为25%;③抗-HCV 阴性标本中 PCR 阳性率为22%;该研究表明在 EIA 检测基础上进行 PCR 测定,即节约 PCR 试剂,又可最大限度地阻断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李宏志  张婧  杨柳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679-1679,1660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单股Ⅱ链RNA病毒,是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肝炎的主要病原,丙肝易演变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免疫病理损害。我国丙肝发病率约为1.58%.17.5%,目前诊断HCV感染的实验室指标主要有两个;抗-HCV和HCVRNA。抗-HCV是HCV感染的标志,可维持10年,但不能区分既往感染及现症感染,由于HCV在血清中浓度极低,用一般的血清学方法无法测到,所以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HCVRNA是目前唯一直接检测病毒血症的方法,是确定病人现症感染唯一特异性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由肝细胞制造,肝细胞的受损害程度与ALT有直接关系,它是体现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指标。现对146例高度怀疑丙肝患者的血清进行抗-HCV,HCV—RNA和ALT检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