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尿酸浓度及观察血尿酸增高是否可作为冠心病严重程度客观生化指标,进而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我院200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冠心病(经冠脉造影、心电图及心肌梗死病史明确)的患者11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100例,对其血尿酸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排除对象:痛风、肿瘤、血液病、口服利尿剂及其他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等因素。所有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比较两组间的血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尿酸水平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那春燕 《北方药学》2013,(12):125-125
目的:在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研究,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观察组),并以120例志愿者进行对照。对两组血清中的尿酸水平进行检测,进而探讨尿酸水平和患者临床状况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患者脑卒中程度越严重,血尿酸水平越高,相比于轻度、中度脑卒中患者,重度脑卒中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有显著提升,P〈0.05;血尿酸水平异常的患者中临床症状无效率为53.5%(31/58)显著大于血尿酸正常患者的12.9%(8/62),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其临床状况和预后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高宪玺  冯伟 《河北医药》2012,34(12):1837-1838
尿酸是核酸代谢的产物,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减少均可致高尿酸血症.自从1951年Gertler等[1]首次提出尿酸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目前大量国外资料表明高尿酸症与冠心病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上密切相关,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IGT)等1个或多个因素协同作用,加重动脉硬化,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现将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IGT)等1个或多个因素协同作用,加重动脉硬化,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3].现将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8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间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27.5%,明显高于对照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4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对照组未实施院前急救。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至出院期间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有助于改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陈武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3):404-406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其引起的心脏电学改变也复杂多变.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包括心律异常、传导异常、复极异常、房室改变,其中又以复极异常中的ST-T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9.
汤达鹏  刘凌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762-2763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拟诊为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术的病人426例,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186例,非冠心病组240例,详细记录各组患者吸烟史、嗜洒史、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和高血压史,同时分别测定各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结果:(1)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2)冠心病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冠心病的发病与血尿酸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病,欧美国家发病率约为5%~30%,据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显示尿酸性肾病占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比例为0.6%~1.0%[1].近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特别是富含蛋白质和嘌呤的食物摄入增加,高尿酸血症的人群也不断增多.临床上经常发现高尿酸血症多伴随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高尿酸在这些疾病中是致病因素或仅是一个"标志"还存在争议,但最近的多项研究均表明,尿酸对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有直接的致病作用[2].一个对6 403例患者的观察发现,血尿酸是肾脏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性甚至高过蛋白尿[2].所以,重新认识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疾病的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也是诱发痛风的生物化学基础。由于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其在尿酸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IgA肾病等肾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药物(丙磺舒和苯溴马隆)以及促进尿酸降解药物(拉布立酶和普瑞凯希),但这些药物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仍存在使用缺陷。综述高尿酸血症及其治疗药物与肾脏疾病的关联性,以期为临床中具有肾脏获益的新型降尿酸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凡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46-47,5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以及治疗整体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7例,根据脑血管斑块支数分组:无斑块患者43例为A组。1~2支存在斑块的患者52例为B组,3支及以上存在斑块的患者42例为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再根据脑血管病症分组:一过性脑缺血患者41例为D组,单发性脑梗死患者47例为E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49例为F组,分析各组患者不同部位的斑块面积。结果B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高于A组,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A组。C组TC、TG、LDL—C、UA、FIB均明显高于A、B组,C组HDL—C明显低于A、B组。E组颈总动脉主干部、颈总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D组,F组颈总动脉主干部、颈总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越多,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越高,两者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谭晓桃 《安徽医药》2013,17(11):1929-193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人群与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与脉搏波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4例作为合并组,同时期就诊的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差异。结果合并组的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C—IMT、IMT增厚的比例、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两侧PW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MT与PWV、合并脑血管病呈正相关,PWV与合并脑血管病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IMT和PwV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多种无创检查联合应用并综合分析,对于急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单倍型、基因型频率及血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100例ICVD患者(ICVD组)和6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抗凝血,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法检测MBL单倍型,ELISA法检测血浆MBL含量.结果 ICVD组与对照组MBL基因单倍型和基因型构成比均不同(P<0.05);ICVD组血浆MB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3372.18±660.90)μg/L vs.(2065.29±195.67)μg/L](P<0.01).结论 MBL可能参与ICVD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T2DM)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430例T2DM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成高尿酸组(观察组)和正常血尿酸组(对照组),比较两组UA、Cr、TC、TG、FBS、HbA1c、BMI的差别及冠心病、高血压、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FBS、HbA1c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BMI、TG、TC、Cr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发病率也高(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加重T2DM患者的代谢紊乱,并促进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管病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脑心综合征(CCS)的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86例ACVD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CVD病人心电图改变为48.1%~81.5%,出血性卒中、近中线结构的损害病人并发CCS发生率更高。结论: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脑受损导致对心脏神经支配紊乱,神经、体液调节障碍,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应加强对ACVD病人心脏监护,积极诊治CC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睡眠呼吸障碍(SDB)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图或AutoSet PortableⅡ Plus诊疗系统监测。结果39例患者中被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共35例(89.7%),呼吸紊乱指数(AHI)轻度16例(41.0%);中度9例(23.1%);重度14例(35.9%)。中枢性OSAHS有3例(占7.7%),单纯打鼾症1例。结论35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与SDB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脑损害与血浆心钠素含量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谦  田锦勇  王爱民  桂芗湘 《贵州医药》2002,26(12):1088-108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脑损害与血浆心钠素(ANP)变化关系。方法:对54例急性脑血管病人,在急性期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P,采血时同步记录脑损害程度(按Glasgow-Pittsbrgh昏迷观察进行评分)。结果:发现中型以上脑损害随着损害程度加重,血浆ANP随之增高γs=1(P<0.01),但轻度脑损害者血浆AN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ANP与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脑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7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参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有利于控制和降低脑血管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