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诊治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6—2017-05行膝关节镜微创清理术治疗的34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24)个月。膝关节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5±0.4)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3.2±4.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2.6±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具有双重优势,既能提高诊断率,又能改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减少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联合术后持续冲洗在痛风性膝关节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采用关节镜清理和术后持续生理盐水冲洗的56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资料,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30~64岁,平均(42.0±12.5)岁;其中49例患者术前尿酸明显升高,7例患者尿酸正常。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Lysholm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 KSS)膝关节评分。结果 5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0±5.12)个月。其中2例患者于术后1年内复发,2例术后出现体温高、关节肿痛加剧等不适。膝关节疼痛VAS由术前(7.8±1.8)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0±1.1)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由术前(46.0±12.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4.5±8.6)分,膝关节KSS评分由术前(55.6±12.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4.2±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关节镜技...  相似文献   

3.
尹毅  赵燕 《中国骨伤》2014,27(4):287-290
目的:探讨电针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的增效作用.方法: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8例(78膝),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42例,男16例,女26例;年龄41~63岁,平均(53.62±6.53)岁;病程8 ~24个月,平均(10.35±6.42)个月;采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结合术后电针治疗.对照组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龄40~62岁,平均(54.34±7.67)岁;病程6~25个月,平均(11.94±5.13)个月;采用单一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5.6个月.末次随访时试验组和对照组VAS较术前降低,而Lysholm评分除支撑外,其余各项评分均较疗前升高.两组治疗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ysholm评分在跛行、疼痛、肿胀、爬楼及下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交锁和不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具有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的作用,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其远期疗效优于单用关节镜清理术,对膝关节的功能改善更具优越性,是值得临床推荐的一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相似文献   

4.
朱元莉  蔡聪  刘常宇  朱皓  肖骏 《骨科》2017,8(4):253-25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联合术后置管持续灌洗治疗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和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24例病例资料,病人均为单膝关节发病,左膝14例,右膝10例;男22例,女2例.所有病人术后均行置管持续灌洗治疗约1周,常规抗感染、镇痛,并服用降血尿酸药物,于拔除引流管后早期行常规功能锻炼.比较病人术前、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得3~18个月的随访.病人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较术前的(6.8±3.1)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病人术后各时间点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术前的(42.7±26.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末次随访,共有3例病人出现症状复发,均与饮食控制不良相关,给予相应口服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后,症状明显好转.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 关节镜对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准确率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有显著效果,配合术后置管持续灌洗治疗对加强治疗效果和降低复发概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3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及改良Fulkerson截骨术。术后随访,评估影像学检查结果、Tegner下肢运动能力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和Kujala髌股关节评分。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24.3±7.82)个月。患者无髌骨再脱位或半脱位,Q角在正常范围。患膝CT显示,髌骨/股骨滑车适配角从术前13.30°±5.15°改善至末次随访时5.72°±3.32°(P0.01),髌股关节外侧张开角从术前0.70°±2.85°改善至末次随访时8.13°±2.75°(P0.01)。Lysholm评分从术前47.92分±16.2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3.27分±7.91分(P0.01);Tegner评分从术前5.32分±1.1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6.37分±0.83分(P0.01);Kujala髌股关节评分从术前55.3分±11.2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3.2分±13.91分(P0.0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有效防止复发和恢复髌股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02—2010-06对14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及严重膝关节脱位患者在关节镜下一期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同时处理合并的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术后14例均获随访23~36个月,平均29.5个月。均无膝关节肿痛症状、感染、伸膝障碍发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达120°~130°;膝关节IKDC评分:A类11例(78.6%),B类2例(14.3%),C类1例(7.1%);膝关节Lysholm评分(89.2±4.6)分,较术前(54.7±5.3)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56,P=8.91E-14)。结论关节镜下一期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技术结合碳酸氢钠及生理盐水交替对冲灌洗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8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对冲灌洗治疗的24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末次随访时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1、6个月血尿酸值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末次随访患者主观满意度:优16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83%(20/24)。无一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及关节内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痛风复发4例,均与术后未严格控制饮食有关。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碳酸氢钠及生理盐水交替对冲灌洗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短期效果确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关节镜探查清理及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 osteotomy,OWHTO)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经关节镜探查清理联合OWHTO配合内服中药的30例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前均拍摄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得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85°(74°~84°),平均82°,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 LDFA) 85°~90°,平均87°。术后测得MPTA 85°~90°,平均89°;LDFA 85°~90°,平均87°。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桃红四物汤随症加减方剂,80 mL/次,每日两次,早晚温服,术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个月。矫正角度最大20°,最小10°,中位数16°±2°。术前VAS疼痛评分(7±2)分,术后半年VAS疼痛评分(2±1)分。术前牛津大学膝关节评估问卷(Oxford knee se...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分析多通道关节镜下清理治疗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中期疗效。方法 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6~76岁,平均年龄(49.4±15.4)岁;右膝17例,左膝14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所有患者均接受多通道关节镜下病灶清理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通过对比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创口均I期愈合,平均手术时间(79.0±26.1)min,平均住院时间(5.5±2.3)d,无术后感染及并发症,31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1~90个月,平均(74.0±8.9)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无明显肿胀、疼痛,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6.5±0.8)分降为(1.3±0.9)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7.9±6.4)分提高至(88.5±3.0)分,IKDC评分由术前(51.7±4.6)分提高至(89.4±4.5)分,膝关节ROM由术前(88.9±9.7)°改善至(126.1±7.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4例出现术后复发,复发率12.9%。结论多通道关节镜辅助下滑膜切除是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关节镜清理术联合Ilizarov牵伸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3—2018-07采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Ilizarov牵伸术治疗的112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比较术前术后血清学指标、疼痛VAS评分、ISOA指数、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 1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8~12)个月。术后2例发生感染,1例发生关节积液,1例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损伤。术后4周时血清hs-CRP、MMP-13、COMP、PG水平与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24周ISOA指数、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清理术联合Ilizarov牵伸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促进患者关节软骨修复,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延缓病情进展,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4年9月对19例PCL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利用同种异体髌腱重建PCL,并按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Lysholm和Tegnar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50~70个月(平均59个月)的随访。术后无伸膝受限,最后随访时屈膝活动度为125°~140°(平均130.5°)。Lyr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67.2±5.9)分,终末随访时为(93.2±5.5)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21,P〈0.01)。Tegnar运动能力评价表在初次受伤前为(5.2±1.2)分;受伤后术前为(2.1±0.5)分;随访结束时为(5.0±1.5)分。受伤前和随访结束时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01)。终末随访IKDC评分:A级11例(57.9%),B级6例(31.6%),C级2例(10.5%)。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髌腱重建PCL手术操作精细、创伤小、结果可靠,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利用B—PT—B重建PCL需要改良技术以使手术更加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双平面截骨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5月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骨科和郑州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9例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11例,女8例;年龄20~55岁,平均37.6岁;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3~8个月;均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双平面截骨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后胫股角、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情况,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8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2~24周(平均15.5周)。末次随访时患者胫股角173.2°±2.0°、胫骨平台内翻角85.6°±1.3°、后倾角11.9°±1.1°,较术前(154.1°±5.0°、76.0°±1.8°、18.9°±1.6°)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89.8±1.2)分较术前(52.0±4.4)分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行走困难,最终行膝关节置换术。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双平面截骨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可延缓创伤性关节炎的发展,缓解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背景:成人柔韧性扁平足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仍存在争议。距跗关节稳定机制这一概念的提出和HyProCure跗骨螺钉的发明,给成人柔韧性扁平足治疗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目的:评价HyProCure跗骨螺钉治疗成年人柔韧性扁平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对27例(34足)成人柔韧性扁平足患者采用HyProCure跗骨螺钉实施距下关节稳定术治疗。男20例,女7例,年龄18-77岁,平均(33.8±11.6)岁。术后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临床并发症评估、x线和CT检查及基于PACS5.0系统的图像测量,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7±1.8)个月。除1例术后1个月因HyProCure脱出跗骨窦行更换手术外,余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一例永久移除HyProCure。手术前后距骨第1跖骨角(14.1°±6.0°vs 4.7°±2.8°,P〈0.01)、跟骨倾斜角(16.1°±2.0°VS20.4°±2.2°,P〈0.05)、距舟覆盖角(24.9°±3.3°vs15.0°士2.1°,P〈0.01)和距骨第2跖骨角(32.3°±4.2°VS14.6。土1.9。,P〈0.01)改善明显,患足内侧纵弓高度显著提升(P〈0.01),VAS疼痛评分明显改善(P〈0.05),术后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较术前提高了74.9%(44.2±11.1w77.3±10.7,P〈0.01)。结论:采用HyProCure跗骨螺钉治疗成年人柔韧性扁平足可以有效恢复正常足部骨性结构关系、手术创伤小、术后可早期负重、患足疼痛改善明显、功能提高显著,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背景:痛风性关节炎最常累及第1跖趾关节关节,伴有肿痛、畸形及关节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探讨采用En-block切除术结合结构性植骨关节融合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共收治8例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5~68岁,平均47.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En-block病灶切除结合结构性植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术后定期复查,摄片明确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及疼痛直观模拟量表(VAS)评价治疗效果,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术后7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影像学检查明确术后平均10周融合端骨性愈合。AOFAS评分从术前平均(44.4±10.5)分提高至术后(80.0±10.8)分,而VAS评分从术前平均(7.0±2.0)分降至术后(1.1±0.9)分,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访期间未见骨不连、畸形愈合及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En-block切除结合结构性植骨融合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具有症状缓解明显、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01—2012-12对50例(59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采用HSS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于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上测量机械轴内侧角和股骨假体角(FFC angle)及胫骨假体角(FTC angle),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股骨假体角(LFC angle)和胫骨假体角(LTC angle)。结果 50例(59膝)均得到平均9(6~12)个月随访。患膝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或者消失,畸形获得矫正,活动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平均(83.66±7.78)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X线片均显示假体的位置良好。术后在站立位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上测量机械轴内侧角176°~185°,平均(178±3)°。FFC angle 85°~94°,平均(87±3)°;FTC angle 87°~96°,平均为(90±3)°。LFC angle 78°~89°,平均(85±4)°;LTC angle 77°~95°,平均(87±2)°。结论 TKA可以有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精确测量下肢的力线、恢复膝关节正常的外翻角、注意周围的韧带和软组织的松解平衡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背景:腰椎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金标准。但有文献报道,腰椎融合术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因此提出了非融合技术。目的:探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interspinous dynamic stabilization system,IDSS)植入在预防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10月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WIDSS)治疗单纯L4-L5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pain,DL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3例患者,男13例,女20例;年龄30~63岁,平均(46.2±12.3)岁。临床疗效采用腰痛的视觉模糊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D进行评价。摄X线片测量病变节段以及相邻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及椎间盘高度(dis cheight,DH)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52个月,平均32个月。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8±1.4)分降至随访时的(2.5±1.6)分,ODI由术前的(69.3±8.5)%减至随访时的(27.3±9.4)%,术前与随访时的VAS、OD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5)。手术节段DH由术前(9.6±1.1)mm增至随访时(9.9±1.5)mm,ROM由术前的(14.2±1.7)°减少至随访时为(7.8±2.5)°,两者术前与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下相邻节段的DH、ROM术前与随访时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WIDSS在有效治疗DLBP的同时,保留了手术节段的一定活动度,不增加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及退变发生率,对相邻节段的退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冻结肩是临床常见疾病,治疗方法较多,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而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目前有文献报道应用关节镜下松解结合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效果满意。目的:通过术前和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的变化来评估关节镜松解术结合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关节镜松解术结合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的21例冻结肩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48-67岁,平均55.85岁;男6例,女15例;左侧14例,右侧7例;原发性12例,继发性9例。所有患者均经6-18个月,平均11.23个月的保守治疗无效后行关节镜松解术结合麻醉下手法松解。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32个月,平均15.57个月。被动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6.0°±10.8°,47.4°±7.5°,4.3°±7.8°提升至术后平均142.1°±11.8°,92.6°±12.1°,57.6°±19.8°(P〈0.001)。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12.9±2.1)分提高至术后平均(26.2±2.4)分。所有患者术后肩关节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4±1.1)分降至术后平均(2.5±1.0)分(P〈0.001)。结论:关节镜松解术结合麻醉下手法松解是治疗冻结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复位Herbert螺钉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9月~2012年10月对21例腕舟骨骨折在CT引导下完成Herbert螺钉内固定。疗效评定包括骨折愈合、疼痛、握力和腕关节活动度,采用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自觉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手术时间25~55 min,平均35.3 min;术中出血量8~40 ml,平均18.6 ml。骨折断端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4周(8~17周)。21例随访8~13个月,平均9.8月,末次随访:VAS评分(1.2±0.8)分,显著低于术前(5.3±1.4)分(t=11.785,P=0.000);握力(39.6±3.5)kg,显著高于术前(19.4±2.4)kg (t=-21.624,P=0.000);腕关节屈伸角度115.3°±7.4°,显著高于术前89.8°±10.4°(t=-9.103,P=0.000);腕关节尺桡偏角度53.7°±5.5°,显著高于术前39.4°±3.4°(t =-10.116,P=0.000);腕关节功能优18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复位Herbert螺钉微创治疗腕舟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行二期翻修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中期的随访,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本组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22例(22髋)。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手术植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以感染复发率、疼痛评分(VA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平均随访周期为(6.6±1.8)年(5~8年),22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复发、假体松动和脱位等。治疗前VAS评分平均为7.2分(5—9.1分),一期手术后VAS评分平均为3.8分(1.2~5.3分),最后一次随访时VAS评分平均为1.2分(0—3.2分)。治疗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6.4分(20~49分),一期手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56.3分(40~66分),最后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4.2分(72—93分)。结论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翻修术中期随访控制感染效果显著,为全髋置换术后感染提供了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0.
副舟骨融合术治疗成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冰  田竞  刘欣伟  周大鹏  项良碧 《中国骨伤》2014,27(10):870-873
目的:探讨副舟骨融合术治疗成年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副舟骨融合手术治疗35例(38足)成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患者,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18~44岁,平均(32.4±7.3)岁;病程3~10个月.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测量影像学数据,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对足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除2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外,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35例患者全部获随访,时间12~84个月,平均(53.5±14.7)个月.32例(35足)患者达到影像学愈合,术后愈合时间9~18周,平均(13.7±2.3)周.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x2=12.14,P<0.01).手术前后距骨第1跖骨角[(9.4±3.5)°vs (8.3±2.7)°,t=0.736,P>0.05],跟骨倾斜角[(17.7±2.2)°vs(18.9±3.4)°,t=0.794,P>0.05],距舟覆盖角[(14.3±3.4)°vs (12.5±4.6)°,t=0.947,P>0.05]及第1跖楔关节高度[(14.8±3.1)mmvs (15.9±2.8) mm,t=0.814,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45.6±5.3 vs 82.5±7.4,t=3.214,P<0.01).结论:对于保守治疗失败的成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当副舟骨骨块较大,不伴有僵硬性扁平足时,副舟骨融合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足功能,术后患者满意度高,手术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