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由于胚胎期脊柱椎体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脊柱畸形,往往在出生后即可发现,新生儿发病率估计为0.05%~0.1%。北京协和医院报道其比例占所有脊柱侧凸畸形的5.19%,发病率仅次于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上主要分三型:Ⅰ型一椎体形成障碍,主要包括楔形椎和半椎体;Ⅱ型一椎体分节不良,主要包括一侧“骨桥”和阻滞椎;Ⅲ型一椎体形成障碍、分节不良两者皆有。绝大多数CS都呈进展性发展,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回顾文献对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因脊椎形成障碍或分节障碍在出生时即伴有的先天性脊柱畸形(congenital vertebral malformations,CVM),常发生于妊娠4~6周,其中半椎体CS最常见,全球范围内每10000名新生儿中约有5~10人患病[1、2]。CS的Winter经典分型根据畸形的特点将其分为三型:I型,椎体形成障碍,形成楔形椎、半椎体或蝴蝶椎等椎体发育不良畸形;Ⅱ型,椎体分节障碍,包括阻滞椎、骨桥形成、  相似文献   

3.
<正>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指由于胎儿时期脊椎发育不良所造成的脊柱一个或多个节段的侧方弯曲。临床上将由于胚胎时期椎体结构异常导致脊柱弯曲10°定义为CS。CS既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先天性畸形、器官缺陷综合征(如Alagille综合征、Klippel-Feil综合征和VACTERL综合征等)相伴发生[1]。CS在活产婴儿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妊娠4~6周脊柱形成和/或分节障碍、非对称生长所致[1],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2000[2].早发型先天性脊柱侧凸是指10岁以前出现明显畸形或躯干失代偿的CS,因其发病早、进展快而提倡早期手术治疗,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防止畸形进展、纠正脊柱平衡、保留生长...  相似文献   

5.
脊柱侧凸是最常见的脊柱畸形类型,在18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中发病率为1%~4%[1-4] ,Cobb角是量化脊柱弯曲程度的最常用方式,一般将Cobb>90°定义为重度脊柱侧凸[5-6].儿童及青少年尚处于生长发育期,容易进展为Cobb角更大的重度脊柱侧凸[1].脊柱侧凸常导致疼痛、心肺功能障碍,并给患儿生活质量以及心理...  相似文献   

6.
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先天性脊柱侧凸分为椎体形成缺陷(Ⅰ型)、分节缺陷(Ⅱ型)和混合型(Ⅲ型)三类。Ⅰ型包括半椎体(完全性)和楔形椎体(部分性),其中半椎体是指一侧椎体发育形成障碍而引起的椎体畸形。这种椎体畸形可导致脊柱侧凸、后凸、前凸等,可单独存在、也可多个并存,可以是平衡的、也可以是不平衡的,根据与脊柱的关系可以分为嵌合的或非嵌合的,  相似文献   

7.
正椎节先天性发育异常可导致脊柱生长不平衡,形成的畸形被称为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可分为椎体形成缺陷、分节缺陷和混合型三种类型~([1])。据统计,新生儿中CS的发生率约为0.5‰~1‰~([2])。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类型(46%)~([3]),而半椎体又可分为完全分节(65%)、部分分节(22%)和未分节(12%)~([4])。CS的进展与患者的年龄、畸形椎体的形态和部位密切相  相似文献   

8.
对处于青春期前的儿童脊柱侧凸,由于其发病年龄早,畸形进展迅速[1],外科治疗非常困难。支具治疗对于控制严重脊柱侧凸的进展无明显作用,而且患儿依从性差,长时间佩戴支具易引起皮肤压疮等问题。为控制畸形的进展,手术治疗往往难以避免。传统的后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术虽然能很好地矫正畸形,但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如术后患儿躯干短小、发生“曲轴效应”以及影响肺发育导致通气功能障碍等问题[2、3]。非融合矫形内固定技术在控制和矫正脊柱畸形的同时可以保持脊柱的继续生长能力,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4~9]。椎体U型钉利用压力对凸侧脊柱的生长进行阻滞,通过脊柱自身的生长自行改善脊柱侧凸,其原理基于Hueter-Volkmann定律,即椎体生长板的压力越大,其生长速度越慢。笔者就椎体U型钉技术在治疗儿童脊柱侧凸中的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最初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是指5岁之前因各种病因导致的脊柱侧凸畸形[1]。根据脊柱侧凸研究协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的最新定义及文献报道[2、3],10岁之前因各种病因导致的脊柱侧凸畸形均可称为EOS畸形,如婴幼儿特发性脊柱侧凸、先天性脊柱侧凸、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等。EOS定义的根据是  相似文献   

10.
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脊柱后凸畸形及脊髓压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及脊髓压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分别采用单纯后路植骨融合3例,后路椎弓根螺丝钉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8例,椎体侧前方椎管减压6例,其中行单纯椎体侧方植骨融合术3例,辅以椎体侧方钢板内固定3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个月~7a6个月,平均4.2a。后路植骨平均骨融合时间为2.8个月,椎体侧方植骨平均骨性融合时间为3.3个月,椎管侧前方减压6例中1例神经根刺激症状完全消失,3例大部分改善,2例症状加重并伴单侧下肢肌力1~2级减退。[结论]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临床上有时并不合并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外科治疗目的在于防止脊柱后凸畸形进一步加重及避免继发性截瘫,而过分强调椎管完全减压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会导致严重的脊髓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1.
正先天性脊柱畸形是椎体先天发育异常引起脊柱在冠状面上的不平衡生长而导致的脊柱畸形~([1])。而半椎体畸形作为椎体形成障碍中的一种,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先天性脊柱侧凸的46%~([2])。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半椎体导致的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的报道~([3-7]),但以单发半椎体畸形居多,多发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治疗报道相对较少。本院于2015年8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多发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凸1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Trammell等~([1])最早将脊椎旋转半脱位定义为头侧椎体相对于尾侧椎体在轴位上发生旋转,冠状面上向侧弯凸侧平移,矢状面上向前方平移。其发生机制为两个弯的交界区脊椎反向旋转,进而在两个弯的交界区形成后凸,表现为严重的侧后凸畸形~([2])。这类患者常伴有脊柱特征性萎缩性改变~([2])。脊椎旋转半脱位在非特发性脊柱畸形中并不少见,常见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先天性脊柱侧凸(CS)及结核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脊柱侧凸椎体楔形变有限元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初步应力统计分析,量化比较部分应力值.[方法]对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薄层CT扫描,获得目的原始数据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该模型上直接进行相关测最,并选取若干应力点分析止常载倚下目的受力情况.[结果]侧凸段各椎体楔性变在顶椎区域最大,椎体各点应力分布也呈现顶椎区域集目的现象,楔变和应力大小均呈现向端椎逐渐减小目的趋势.[结论]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方便地进行脊柱侧凸各种条件下目的应力变化分析,为脊柱侧凸目的相关生物力学理论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青少午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患者,按照术式分为侧前路矫正、前后路联合矫正。首先通过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的半椎体、椎间盘切除,然后采用侧前路短节段椎体螺钉固定,旋转棒的三维旋转矫正脊柱的畸形7例;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经后路行残余半椎体的关节突、椎板切除,凸侧加压、凹侧支撑固定11例。[结果]18例患者中侧凸平均矫正Cobb's角36.7°,矫正率77%,经18~28个月随访,达到满意的矫形效果,丢失率低,融合良好。[结论]小儿半椎体畸形应早期手术治疗。侧前路和前、后路联合半椎体切除临床效果满意,其中前路矫正手术用于胸腰椎、腰椎单一半椎体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King 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经胸侧前方椎体三维矫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03年9月-2005年9月应用TSRH、CDH-M。等矫形器械对12例青少年King 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经凸侧胸腔于椎体侧前方行椎间松解、椎体三维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价其手术并发症、侧凸矫正率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2例,1例肺不张,1例呼吸道梗阻。经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后缓解。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大血管损伤、脊髓损伤、肺炎和乳糜胸等并发症。术前胸椎Cobb’s角48^o~66^o,平均52.6^o。术后胸椎残余Cobb,s角平均15.2^o,矫正率77.8%。随访12~36个月,平均18.5个月。12例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节段性骨融合,矫正率无明显丢失,未发现假关节、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经胸椎体侧前方二维矫形手术是治疗King 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6.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椎体向侧方移位并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结构性畸形.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协会定义脊柱侧凸为测量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Cobb角>10°[1].据统计,全球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发病率为1%?3%[2].该疾病的发生可涉及多种因素,相关的病因学机制及遗传背景尚未明确.为研究该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而进行人类随机对照试验不符合相关...  相似文献   

17.
正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由椎体发育异常所致。新生儿中发病率为0.5‰~1‰~([1])。然而,部分患儿在生长发育阶段出现临床畸形时才就诊,因此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2])。CS的进展取决于畸形椎的类型,两端软骨板及椎间盘发育完全的畸形椎所引起的脊柱侧凸  相似文献   

18.
脊柱侧凸是一种复杂的脊柱三维畸形,主要表现为脊柱侧方移位、椎体旋转及椎体楔形变。脊柱椎体轴向旋转是脊柱侧凸发生的首要因素。脊柱前后柱生长不平衡可影响躯干平衡进而导致脊柱旋转,后者是脊柱侧凸发生的始动因素之一。因此,在脊柱侧凸患者中评估椎体旋转程度显得极为重要。脊柱椎体旋转程度的常用评估方法为X线及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技术。自从1948年Cobb等提出X线片上评估椎体旋转程度的方法后,许多学者对X线片上评估椎体旋转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9.
邱勇 《中华骨科杂志》2011,31(9):1005-1008
 成人脊柱侧凸(adult scoliosis)是指骨骼发育成熟(年龄> 20岁)患者在冠状面上形成或存在 Cobb角>10°的脊柱侧凸。成人脊柱侧凸的患病率随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文献报道为 1%~32% [1] 年龄 60岁以上者更高达 68% [2] 根据发病机制不同,Aebi将成人脊柱侧凸分为三类 [3] 第一类是原先并不存在,在进入老年期后由于脊柱结构、尤其是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退变导致的脊柱侧凸,称为退变性脊柱侧凸(de novo/ degenerative scoliosis,DS); 第二类是畸形发生于骨骺发育成熟之前,在发育成熟后持续存在并进一步加重的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 第三类为继发性成人脊柱侧凸,包括继发于骨盆倾斜、骨质疏松合并骨盆倾斜、不对称的骨关节炎、椎体骨折等。第三类成人脊柱侧凸由于有较为明确的病因,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于侧凸位于腰椎的 DS或 IS而言,进入老年期后两者在临床上均可表现为腰椎侧凸、持续性腰痛、侧凸进行性加重、冠状面和矢状面上失平衡以及腰椎管狭窄和神经根性症状。而两者的治疗目的和内固定策略均有不同院DS患者常需固定至骶骨乃至髂骨以重建脊柱平衡、缓解腰背部疼痛症状,而 IS患者常固定至下腰椎而无须固定至骨盆即可矫正侧凸[3-6] 。因此,临床上应尽量区分两者,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部分 IS患者在青春期就已经被诊断,容易与 DS区分; 然而也有部分患者缺乏明确的病史,容易与 DS混淆。深入理解两者的发生机制、自然史、影像学及临床表现方面存在的差异,有助于对两类侧凸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0.
脊柱侧凸畸形对肺功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由于胸腔骨性结构的改变,使胸腔容积缩小,肺实质受到压迫,气道也常弯曲受压。另外,胸腔骨性结构的改变常导致呼吸肌发育较差,收缩力减弱,膈肌活动幅度减小,导致通气功能的机械力学改变。这些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脊柱侧凸患者的通气障碍。对于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畸形甚至可影响患者的肺脏发育,引起肺换气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