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建立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法基因分型图谱. 方法以优化的反应体系及单一随机引物L8,对临床分离的116株C.freundii进行RAPD分析,并按指纹图上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基因分型图谱. 结果 116株临床分离C.freundii共得78种RAPD型. 结论 RAPD法可将C.freundii分型78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地震后群体受伤患者开放性伤口分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并对其同源性进行研究,为群体外伤紧急医疗救治过程中是否存在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汶川地震后14例开放性骨折或骨筋膜室综合症受伤患者的创面分离阴沟肠杆菌进行耐药性分型;同时留取菌株,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指纹图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6株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型分为3型,RAPD分型分为4型,耐药谱分型相同的菌株RAPD分型不一定相同;同一患者上、下肢分泌物中分离的菌株同源性为100.0%;有5株菌株的同源性>90.0%,菌株间的差异非常小,可能存在耐药菌株的相互传播。结论群体受伤患者伤口感染细菌耐药性强,且伤口感染的同源性较高,存在医院感染的可能;因此,在突发灾难救援工作中,应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耐药细菌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研究。方法:以优化的随机引物和反应体系对生肉、熟肉、生奶、乳制品、水产品、冷冻食品、生食蔬菜共七大类食品中分离的10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RAPD法基因分型,并按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指纹图谱。结果:10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共得26种RAPD指纹图谱,以第12、18、23和10型为主要型别,分别为15、14、8和6株。结论:RAPD技术可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型26种,我省食品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基因型为第12、18、23和10型。  相似文献   

4.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在淋球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对淋球菌进行基因分型的方法。方法 用4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提取淋球菌基因组DNA,对其优劣进行比较;并运用RAPD对淋球菌菌株进行区分及对经性伴传播的淋病病例进行RAPD指纹图谱比较。结果 运用经典的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法可以抽提较完整的基因组DNA,获得良好的RAPD指纹图谱;各菌株的RAPD指纹图谱间有明显不同DNA多态性;性伴传播的病例中获得了非常相似的RAPD指纹。结论 选择最佳的DNA抽提技术,运用RAPD可以对淋球菌进行有效基因分型,并可用于分子流行病学对传染源的追踪。  相似文献   

5.
肠炎沙门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12株肠炎沙门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方法分别提取不同菌株基因组DNA,建立和优化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反应体系,试用22条随机引物对不同菌株进行RAPD扩增,筛选清晰稳定的扩增条带做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到OPG-03、OPG-06、OPG-07和OPG-13共4条随机引物具有鉴别作用,每一菌株均可扩增出4~10条DNA片段,大多数片段在100~2000bp之间,共扩增出42条RAPD条带,其中共有条带7条,多态性条带35条,多态性为83.3%。不同来源的肠炎沙门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42.6%~100%之间,在0.850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将12株肠炎沙门菌分离株分为5个不同的亚型。结论应用RAPD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肠炎沙门菌进行鉴别和分型具有简便、快速和辨别能力高的优势,对肠炎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医院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多态性DNA分型方法,了解白色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并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的可能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各病区送检的住院患者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标本30份和其相应患者资料、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采用经优化的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DNA方法,对30株白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型,利用Phylip3.67聚类分析软件分别用邻接法和算术平均数的非加权成组配对法,对RAPD扩增条带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随机引物OPE-03进行RAPD扩增的指纹图谱清晰,带型稳定,多态性丰富,可以作为分型引物;30株不同来源的菌株可大致分为3种亲缘关系;两种聚类分析结果相同,提示该实验结果可靠。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多态性分布可能与菌株的来源有关;RAPD多态性可能与其耐药性有关;不同聚类分析方法的RAPD图谱分析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7.
重症监护室内鲍曼不动杆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目的:建立鲍曼不动杆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型技术,以用于临床菌种鉴定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6个月内从ICU内分离出的14株鲍曼不动杆菌,提取DNA后进行RAPD分型;同时进行生物学分型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结果:14株菌株被分为5种RAPD型,其中有5株属于同一种类型(A型),有6株属于另外同一种类型(B型),其他3株分别属于另3种不同类型(C,D,E型),而生物学分型只有两种类型(生物型1,9),抗生素敏感性实验表明14株菌株均为仅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等少数几种抗生素敏感的多重耐药菌株。结论:ICU内存在鲍曼不动杆菌暴发流行,RAPD分型技术分型率高,分辨力强,简便快速,具有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用于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对来自全国不同疫源地、不同生态型的103株鼠疫耶尔森氏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方法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结果 将鼠疫耶尔森氏菌分成两种基因型别:全国大部分菌株为RAPD-1型,青海省境内的大部分菌株为RAPD-2型。结论 不同生态型的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结构存在差异,为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基础研究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耐药株进行基因分型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95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检测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MIC值,判断细菌的耐药性;对产ESBLs菌株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23%,其中51%来源于重症病房(ICU);ESBLs阳性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远远高于ESBLs阴性菌;20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为11型。结论 本院神经外科SICU、呼吸科RICU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重点病区的消毒隔离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流行的重要措施;RAPD是从分子水平对耐药细菌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的一种经济、快速、可靠的基因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摸索适于铜绿假单胞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分型的最佳实验条件,并对我院临床分离到的34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型研究。方法从随机引物筛选、镁离子浓度、模板量、引物浓度4方面对RAPD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不同病区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指纹图谱互不相同;从烧伤病房分离到的8株高度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其中7株为同一指纹图谱,另外1株为独特的指纹图谱,而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肺科病房、干部病房同一病区内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均为同一指纹图谱。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病区内存在交叉感染的情况,但未出现病区间感染同一流行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重庆市老年中心引起医院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PAE)进行流行病学分型研究,了解其流行与耐药,以便更好地控制其引起的医院感染.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对重庆市老年中心分离的24株PAE进行RAPD基因分型.结果24株PAE共得RAPD 14型,分型率100%;同一病区不同患者分离出的PAE未检出相同基因型的PAE,3个不同病区间未检出相同RAPD型别的PAE;7例感染个体连续收集的PAE有5例RAPD指纹图谱完全一致,2例出现跳跃性指纹图谱,且与其他分型指纹图谱不相同.结论RAPD能满足对PAE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通过分型可判断内原性、外源性或突变PAE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基因分型同源性分析,以用于医院感染的追踪控制和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收集8个月内从医院分离的15株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提取DNA后进行RAPD分型,同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5株全耐药菌株被分为6个RAPD型,其中ICU1、ICU2分别存在两株克隆株,从ICU1转入外科病区的患者,同源件与其完全相同,全敏感菌株与全耐药菌株的同源性差异性很明显.结论 ICU存在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枝孢状枝孢霉及常见致病性暗色真菌基因多态性,初步了解它们在同属内与同种内、属间与种间的基因遗传相似性及遗传变异性。方法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析:应用GenTLETM 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菌丝体DNA,以RAPD法对18株暗色真菌的DNA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共选用1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筛选出3个具有稳定、清晰DNA扩增带型的引物(引物1、4、5);18株真菌DNA带型不完全相同,有一定的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变异性和遗传相似性,腐生菌枝孢状枝孢霉与其他部分暗色真菌位于同一树组中;同种真菌并不都具有遗传相似性。结论RAPD分析表明,包括枝孢状枝孢霉在内的暗色真菌在属内各种间不一定有遗传相似性;但腐生菌与致病菌的DNA带型未见明显特征性差异,似乎还有一定遗传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出反应体系的最佳优化方案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 方法 应用反应曲面设计(RSD)进行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结果 RSD得出稳定性良好的优化反应体系(关键成分浓度)为镁离子为2.0 mmol/L,引物为2.0μmol/ml,模板为6μl. 结论 优化RAPD反应体系,RSD方案比单因素设计更简易、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医院肾移植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以确定病房内是否存在MRSA流行.方法 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MRSA,用双重PCR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emA,mecA基因,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对肾移植病房一段时间内临床患者感染部位及环境和医务人员分离的MRSA作同源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有5例感染MRSA;从57份医护人员鼻腔、手部、环境分离出1株MRSA;5株患者MRSA的RAPD分型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医护人员分离的MRSA与患者分型结果无同源性.结论我们医院肾移植病房存在严重的MRSA局部流行,应及时检测MRSA,防止医院感染菌株的播散.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常见噬菌体型伤寒沙门氏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3组随机引物,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江苏省1988~1997年分离到的72株分属于M1、D2、E1和D1噬菌体型的伤寒菌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综合3组引物扩增的结果分析,26株M1型噬菌体型的伤寒菌呈7个基因型,其中1988~1991年分离到的14株菌表现为7个基因型,M1型菌株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基因型,造成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江苏省大范围的伤寒高强度流行,1992年后M1型菌株的基因型趋于同一化,伤寒疫情也逐步呈下降趋势;D2型菌株基因型保持较强的稳定性;E1型和D1型伤寒菌随时间的变迁,其基因型也随着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