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螺旋霉索产生菌产二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mbofaciens)发酵过程中添加金属离子后,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差别较大。本实验结果表明,在70m^3发酵罐上试验,发酵前期(38~42h)加入浓度为2.5μg/ml的Fe^2+,螺旋霉素效价为3670μg/ml,比对照提高了19.7%。在生产中应用后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静息细胞法研究影响西索米星生物合成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息细胞法研究了影响西索米星(SISO)生物合成的因素,设计并建立了静息细胞培养系统,筛选了培养基配方及其最适pH,确定种龄为30h,培养时间为20h。研究发现,甲硫氨酸、磷酸盐能明显促进SISO的合成,适宜的浓度分别为0.1%和0.03%,SISO的合成从培养后30h开始。  相似文献   

3.
高浓度氮源能抑制各种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如14元大环内酯抗生素红霉素,16元大环内酯抗生素柱晶白霉素和泰洛星等生物合成均被高浓度铵离子抑制.生二素链霉菌产生的16元大环内酯抗生素螺旋霉素,它的糖苷配基的前体Platenolide是由乙酸、丙酸和丁酸合成的.后者在由三羧酸循环,脂肪酸和氨基酸的代谢途径中产生.螺旋霉素生物合成被铵离子抑制,这种抑制是可逆的,通过添加铵离子捕集而逆转.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合成培养基研究了螺旋霉素(Spiramycin)的生物合成,以及某些微量营养物(氨基酸、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对抗生素产量的影响。螺旋霉素产生菌——产二素链霉菌(S.ambofaciens)系保存在含:葡萄糖10.0、胨5.0、KH_2PO_41.0、MgSO_4·7H_2O0.5、琼脂20.0克/升的培养基上(pH6.0~6.5)。接种过的斜面于30℃培养10天,然后置于5℃冰箱中保存。种子培养基含:葡萄糖10.0、K_2HPO_41.0、NaNO_32.0、KH_2PO_41.0、MgSO_4·7H_2O 0.5克/升,pH调至7.0。每只装50毫升培养基的250毫升摇瓶,灭菌后用产二素链霉菌的孢子悬液接种,再置于27℃旋转式  相似文献   

5.
螺旋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分子组成含一个十六元内酯环,该内酯环的生物合成需要八个前体:五个乙酸、一个丙酸、一个丁酸和一个未知前体(二碳单位)。已活化的酰基单位被聚酮体合成酶系统催化聚合成大环内酯。该机制不很清楚,但部分认为与长链脂肪酸合成系统相似。酰基CoA(乙酰、丙酰和丁酰-CoA)的形成被认为是内酯环形成的最初几步之一。 在细菌中,两种酶系统能激活脂肪酸形  相似文献   

6.
膜技术用于解除初级代谢物发酵过程中的终产物和其他有害代谢物的抑制作用已有许多报道,但应用于次级代谢物上则少见。本研究采用发酵液于罐外经透析装置循环的办法将其部分产物和有害代谢物转移到透析液中。以期提高菌的生产力和螺旋霉素的总产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膜透析方法与不用透析为对照相比,可以使菌在后期的比生产速率维持较高水平,从而使总产率提高30~50%,且透析发酵的生长与代谢曲线比对照波动性小,其最适透析条件为:透析膜孔径为3.0μm;发酵液与透析液体积比为0.9~1.0;开始透析时间为60h。  相似文献   

7.
在合成培养基中分别添加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与亮氨酸(Leu)考察其对必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证明Val、Ile及Leu对必特螺旋霉素多组分的合成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36h分别添加0.5g/L的上述三种氨基酸,发酵液pH和铵离子浓度存在着显著差异,而Val脱氢酶活性都增加了2~3倍。添加Val使菌体在60h之前糖耗速率加快,达到1.0g/(L.h),胞内丙酮酸积累,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增加20%~95%,柠檬酸合成酶活性降低41%,发酵液中丙酸和丁酸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最终效价比对照高出45.3%,而总异戊酰组分则降低了23%,其他酰化组分降低了39.6%;添加Ile以后菌体糖耗速率降至对照的30%~40%,柠檬酸合成酶活性降低了47%,发酵液中的乙酸、丙酸、丁酸都出现大量积累的现象。最终效价为对照的85%,而丙酰螺旋霉素III、乙酰螺旋霉素以及异丁酰螺旋霉素组分含量分别增加126%、50%、296%。添加Leu对初级代谢影响不大,异戊酸在胞外积累,随后被重新吸收利用,最终异戊酰基螺旋霉素II和异戊酰基螺旋霉素III组分分别提高了41%和50%。同时总异戊酰基螺旋霉素相对含量也比对照提高了41.9%,效价和对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螺旋霉素产生菌螺旋霉素链霉菌变种 A.sp 99- 4经紫外光照射、光回复突变及螺旋霉素耐受等复合处理 ,使摇瓶发酵效价提高 30 % ;在摇瓶发酵培养基中加入正丙醇及 FH12 ,使发酵效价进一步提高4 0 % ;并初步研究了工艺的中试放大。  相似文献   

9.
螺旋霉素的协同萃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螺旋霉素中性络合萃取新体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协同萃取体系,与乙酸丁酯和中性络合萃取体系比较,该体系具有 体系物性好、萃取能力强和价格低廉的优点,如用于实际生产,将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生二素链霉菌可产生大环内酯抗生素螺旋霉素.这种分子的内酯环合成需要5个乙酸单元,1个丙酸单元,1个丁酸单元和另一种含两个碳原子的不明前体.培养基内加入这些脂肪酸前体可影响生二素链霉菌的螺旋霉素产生,而且在细胞内短链脂肪酸可诱发活化酶的合成,此时即产生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丙酰螺旋霉素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溶剂萃取和反萃取丙酰螺旋霉素的有关性质,并与螺旋霉素作了比较。根据螺旋霉素及丙酰螺旋霉素的表观分配常数与pH的模型式,用高斯牛顿法回归理论分配系数分别为33.62和19.01,并通过回归首次得到丙酰螺旋霉素的解离常数为7.76和5.2。通过在磷酸盐缓冲液体系中的反萃取实验得到反萃取的经验模型为K+a=b+c*pH,通过计算可知当pH为3.15和3.24时,丙酰螺旋霉素和SPM反萃取率达到最大,分别为48和102。另外还研究了温度对萃取和反萃取的影响。根据所得公式可以得到丙酰螺旋霉素的计算诺模图。  相似文献   

13.
螺旋霉素产生菌生二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mbofaciens)是从法兰西北部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的,Ravina 等指出螺旋霉素是一些化合物的混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元素组成和物理、化学和细菌学性质方面均相似。抗菌谱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奈瑟氏菌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化极地真菌S-3-66-E1转化北沙参中香豆素类组分的条件。方法 采用静息细胞转化法,考察了生物转化条件(菌体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摇床转速、金属离子)对转化体系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工艺参数,利用HPLC检测总香豆素类组分的转化情况。结果 确定摇瓶转化的最优条件:培养温度15℃,摇床转速240r/min,细胞浓度60g.L-1,底物浓度0.1 g.L-1,pH值5.9,转化时间24h,在此条件下香豆素转化量趋近完全。结论 采用静息细胞法转化北沙参中香豆素类组分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螺旋霉素发酵滤液提取过程中的萃取工艺特性,考察了温度、酸度等诸因素对萃取过程和萃取分配系数α的影响。实验发现,萃取过程中的最佳酸度范围在pH9~10左右,而且温度影响其分配系数α。在此基础上推导并建立了T=5~35℃,pH7~10时萃取分配系数数学模型:α=73.56exp[-ΔHmR(1T-1T0)]/(1+108.4-pH+1015.5-2pH)  相似文献   

16.
螺旋霉素的再评价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螺旋霉素(Spiramycin)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于1954年由法国Rhone-Poulenc实验室从Streptomyces ambofaciens分离获得。由于其化学结构、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而体外抗菌活性曾被认为低于红霉素,故临床治疗和推广应用受到限制。近年的研究与临床表明,螺旋霉素的体内抗菌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7.
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作者发现因腹泻住院的病儿中,大便内有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ovcysts)的婴儿比无隐孢子虫的婴儿发病率高、住院时间长、死亡率高。隐孢子虫感染在营养不良儿中很常见。隐孢子虫常寄生于T细胞严重缺乏的个体,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在螺旋霉素治疗肠道隐孢子虫病取得成功后,作者对隐孢子虫相关性腹泻的婴儿和儿童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 376例病人的大便标本中58份检出隐孢于虫。39例隐孢子虫阳性病人用于随机双盲对照研究。21例用螺旋霉素治疗(A组),18例用安慰剂(B组)。两组病人营养状况、年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的目的旨在阐明微生物生物合成抗生素的途径和机制,更为有效地进行发酵调控以提高目的产物的生物合成量;同时利用抗生素次级代谢物合成酶的底物特异性较差的特点和次级代谢产物发生变化的突变株来制备新的抗生素。用于抗生素生物合成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同位素示踪法;(2)突变生物合成技术;(3)参与抗生素生物合成的酶的研究及(4)代谢调控的研究。对于一个具有临床意义或其他应用价值而有着开发前景的抗生素来说,进行生物合成的研究是很重要的。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20.
用双水相萃取丙酰螺旋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双水相萃取(ATPE)丙酰螺旋霉素(PRO-SPM),分别用PRO-SPM溶液和发酵液,对聚乙二醇(PEG)和磷酸盐成相系统进行了研究,选出了合适的成相系统。在研究中发现PRO-SPM对成相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数据提出在PRO-SPM的双水相萃取过程中疏水作用是影响萃取的主要因素,与蛋白质以静电效应为主不同。用发酵液进行放大试验并与溶媒法进行比较,ATPE法萃取收率提高了32%,而纯度有所下降。初步探讨了聚合物的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