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MR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病人的MR表现。结果10例患者共12个病灶,平扫T1WI及T2WI可呈等信号,或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周围部分伴有水肿。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可呈明显强化、轻度强化、不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中度至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强化形态可呈环形或不规则环形,结节状或肿块状,或周边及核心强化。结论MR平扫+动态增强能较好反映肝脏炎性假瘤的影像特点,结合临床能提示本病的诊断,并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肝脏炎性假瘤的动态增强CT及MR扫描(附17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MR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及CT、MR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对其影像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7例患者共发现20个病灶。CT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肝脏炎性假瘤的强化方式多样,其中动脉期呈轻微强化(4例)或无强化(7例);门脉期及延迟扫描常有一定程度强化,常见强化形式为边缘环状强化(7例)或中心点状强化(3例)或偏心状强化(1例)。MR平扫T1WI显示病灶为低信号、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高信号。团注Gd-DTPA后,病灶的强化形式与CT动态增强表现相似。结论:肝脏炎性假瘤的强化方式反映了其病理学特征,CT、MR动态增强扫描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炎性假瘤(IP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16个病灶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的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结果:13例患者中共发现16个病灶,MR平扫示在T1WI上6个为等信号,其余10个为低信号。T2WI上7个呈低信号,5个呈略高信号,4个呈等信号。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示动脉期大部分病灶未见明显强化,仅3个见轻度强化,在静脉期及延迟期见强化,呈周边环形强化、分隔样强化或偏心性小结节状强化,延迟期病灶中心无强化,病灶整体有缩小感。结论:MRI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IPL的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与肝脏炎性假瘤MRI表现的不同之处.材料与方法:收集7例肝脏 孤立性坏死结节、5例肝脏炎性假瘤临床及MRI资料,以上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部分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MRI表现为T1及T2WI上分别呈低信号及等信号,另各有1例T2WI混杂信号,及略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内部无强化,部分病灶(3/7)有细环状轻度延迟强化的包膜.2、肝脏炎性假瘤MRI表现为:T1WI呈低或等低信号,T2WI为略低信号(4/5)或略低信号内夹杂小斑片状高信号(1/5),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强化方式有①边缘部强化明显,中心强化弱(3/5)②不均匀强化,边缘欠清(1/5).结论:MRI平扫加动态增强能很好的鉴别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与肝脏炎性假瘤,尤其对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具有高度诊断特异性,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颅底脊索瘤的MR表现分析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颅底部脊索瘤的MR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探讨MR在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6例颅底脊索瘤的MRI表现。结果:16例颅底脊索瘤中,肿瘤局限于斜坡者9例,累及鞍内、鞍旁、蝶窦、鼻咽部者7例,同时累及后颅凹者1例。病变在T1WI呈不均匀长?蛐等T1信号软组织肿块影,T2WI 9例呈等或稍长T2信号,7例呈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10例呈不均匀强化,6例呈明显强化。5例术后复查肿瘤复发。结论:MR可明确显示颅底脊索瘤的位置、形态、浸润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的MRI特征性表现,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及脊髓成血管细胞瘤的MR表现,术前均经MR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26例中实体性肿瘤7例,平扫呈等T1等T2信号为主,瘤内可有小囊变区,瘤周多有增粗血管征及脑水肿;囊性肿瘤19例,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较小的壁结节发现较难;增强扫描示实质性肿块及壁结节呈明显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及囊腔无强化。结论 成血管细胞瘤MR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及MRI在肝叶型肝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肝叶型肝梗死患者的CT和/或MRI影像学资料。结果CT和/或MRI显示病灶均呈楔形,沿肝脏边缘分布、尖端指向肝门,其内血管影走行自然、部分稍变细;CT平扫显示病灶呈低密度;MRI平扫显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CT及MRI对肝叶型肝梗死均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贾洪顺  陈燕春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0):1137-1138
目的:探讨30例颅内室管膜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颅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肿瘤发生脑室系统15例,大脑半球7例,鞍区3例,桥小脑角区、小脑半球及小脑蚓部各2例。除2例小脑半球肿瘤显示完整边界外,绝大多数肿瘤边缘不整。12例肿瘤表现跨越脑室或沿蛛网膜下腔蔓延生长。CT平扫肿瘤呈稍高密度(10/18)或等密度(8/18),偶见钙化(3/18);增强后肿瘤呈显著(9/11)或中等程度强化(2/11)。MRI平扫T1WI肿瘤呈等信号(11/15)或稍低信号(4/15),T2WI呈稍高信号(15/15);增强后呈显著(9/13)或中等程度强化(4/13)。大脑半球室管膜瘤囊变率高,且瘤周水肿显著(7/7)。结论:30例颅内室管膜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MRI检查对颅内室管膜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神经鞘瘤患者,包括12例良性、1例恶性病变;13例均接受平扫、2例接受增强CT扫描;10例接受平扫、6例接受平扫及增强MR扫描;观察病灶CT及MRI表现。结果 13例均为单发病灶,平扫CT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n=11)或稍低密度(n=2),5个病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8例累及鼻腔及鼻窦,邻近骨质受压变形、吸收,5例局限于鼻腔内;增强CT显示2个病灶(2/2)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10例平扫MRI显示病灶信号不均匀,8个呈等T1WI、T2WI信号,2个呈低T1WI及稍高T2WI信号;9个病灶内见混杂斑片状低T1WI、高T2WI信号,其中5个内见斑点状、条状T1WI及低T2WI信号,6个病灶边缘见不连续T2WI低信号;增强MRI显示6个病灶(6/6)均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其内散在异常信号区呈轻度强化或无强化,4个病灶边缘轻度强化、1个明显强化、1个未强化。结论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其MRI表现则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听神经瘤患者的CT和MRI的征象。结果30例听神经瘤共发现33个病灶,本组中3例微小听神经瘤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未发现瘤体,MRI表现病侧第7、8脑神经束局部结节状等或稍低信号;注射Gd-DTPA后瘤体呈小结节状均匀强化,瘤体直径〉10mm者27例共计30个病灶中,CT平扫发现了20个病灶,表现为桥小脑角区等、等低或混杂密度,边界不清;CT增强扫描发现了全部瘤体直径〉10mm的26个病灶,表现为均匀性、非均匀性或环状强化;MRI平扫时全部发现了病灶,T1WI呈稍低或稍稍低、低混杂倍,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高混杂信号,患侧第7、8脑神经束比对侧增粗,与肿瘤封锁明确分界,两者信号变化一致,注射Gd-DTPA增强后肿瘤呈明显不均匀性、均匀性或环状强化。结论MRI比CT更具有优势,现在MRI平扫加Gd-DTPA增强扫描被认为是诊断听神经瘤最敏感和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有MR、CT影像资料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患者2例,1例行CT平扫及MR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其CT及MRI的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例病灶位于左侧臀大肌及臀中肌内,病灶呈分叶状,大部分边缘清晰,CT平扫为等、低密度改变,以低密度为主,其间见不规则条片状、索状等密度影;MRI平扫该肿块信号不均匀,在T1WI、T2WI上肿块内均见不规则条片状、索状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肿块内低信号区域未见强化,病灶内稍高信号区域不同程度强化,以内侧强化为著。1例病灶位于右胸壁第2、3肋间隙内,呈梭形生长,内侧突向胸腔,大部分边缘清晰,CT平扫为稍低密度,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MRI平扫病灶内与纤维化相符合的长T1短T2低信号区,增强扫描不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影像学上主要与一些富于胶原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纤维母细胞性病变作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MRI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验SPIO增强MRI对原发性肝癌的定位,定量,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螺旋CT增强,MR平扫,SPIO增强扫描检查且有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或DSA血管造影资料并经随访,实验室生化检查及临床资料证实为原性肝癌者20例。结果:SPIO增强T2MRI检出79个病灶,其中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DSA血管造影显示有肿瘤血管团和/或肿瘤染色的原发性肝癌病灶69个;另有10个为异常信号灶,SPIO增强MRI较CT增强及MR平扫病灶检出率分别增加66%和59%,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增加52%(P=0.004)。结论:(1)SPIO增强T2WI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显著增加;(2)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MR平扫及螺旋CT增强影像;(3)结合MR平扫影像,SPIO增强MR影像对肝癌病灶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4)SPIO增强MR影像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A型(MEN-ⅡA)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病人CT资料,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甲状腺髓样癌:颈部CT平扫表现为甲状腺一叶或双叶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界不清的肿块,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淋巴结边缘明显强化,中央呈低密度;嗜铬细胞瘤:双侧肾上腺CT平扫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肾上腺有完整包膜的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肿块,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和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和CT、MRl征象。12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15例均表现为睾丸内软组织肿块,无钙化及脂肪成分,10例密度/信号不均匀,5例密度均匀。CT平扫肿瘤密度稍低于肌肉密度,增强扫描肿块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以周边部强化明显。MRI平扫肿瘤T1WI呈不均匀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CT及MRI检查在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了解其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颅底软骨瘤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CT与MRI对颅底软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12例中,9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7例行CT平扫,其中3例做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结果:12例软骨瘤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硬膜外,鞍旁肿瘤呈类圆形;同时累及前中颅凹或中后颅凹的肿瘤呈“哑铃”形或不规则形,肿瘤边缘清楚,5例有颅底骨质破坏,其余病例肿块周围骨质呈侵蚀性改变,CT上肿瘤呈等,高混杂密度6例,呈均匀稍高密度1例,钙化表现为斑块状,小球状及弧线样高密度,MRI上T1WI均为低信号,7例肿块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其余2例T2WI为均匀高信号,6例肿瘤外侧与脑实质之间T2WI上可见弧线样低信号线,冠状位MRI上可见海绵窦有不同程度受累,CT与MR增强扫描肿瘤为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底软骨瘤多位于中线旁的硬膜外,特别是鞍旁,前颅凹或后颅凹肿块相连,根据其部位及CT、MRI表现可以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5月~2010年4月间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CT与MRI资料。结果:14例均发生于单侧,右侧8例,左侧6例,CT平扫多呈低密度,其中合并囊变和钙化各3例;CT增强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实质期、延迟期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平扫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改变,可见漩涡状表现。Gd-DTPA增强肿瘤常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肿瘤有钻缝生长及包绕血管而不侵犯血管的特点。结论: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结合临床资料一般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肌内黏液瘤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肌内黏液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4例接受MR检查(其中3例接受增强扫描),1例接受CT检查(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5例肌内黏液瘤患者中,股内侧肌内黏液瘤2例,腓肠肌内黏液瘤1例,腓骨长肌内黏液瘤1例,胸锁乳突肌后方肌内黏液瘤1例.MR平扫肌内黏液瘤旱与肌肉走行一致的椭圆形3例,呈不规则片状1例,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4例接受增强扫描,3例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1例呈厚壁强化并可见结节.CT平扫肿瘤呈液性低密度肿块;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内部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及内部渐进性强化.结论 肌内黏液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但部分影像学表现不典型,MR增强扫描与病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脏MRI多期动态增强中,动脉双期、门静脉期、延长期磁共振T1WI图像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用西门子1.5T Area syngo D13超导型磁共振对32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MRI检查。平扫序列:T1W1采用Flash多次屏气,T2WI采用Haste-fs加多次屏气,动态增强采用T1WI扫描序列。结果:32病例发现肝血管瘤病灶57个,T1WI上呈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或明显高信号表现。动态增强显示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随时间延长,强化区逐步向病灶中心渗透性强化,直至瘤体完全强化。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中,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很好显示肝血管瘤,结合其他成像序列,对肝脏血管瘤诊断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方法 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男7例,女5例,年龄23~55岁,平均41岁.12例均作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MR表现为T1WI低信号5例,等信号7例,T2WI等信号3例,稍高信号9例;团注GD-DTPA后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表现为周边环状强化,3例内见线状分隔强化.结论 肝脏炎性假瘤的信号变化及强化方式与其所处的病理阶段有关,动态增强扫描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8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肝细胞癌31例,肝转移瘤26例,肝血管瘤11例,囊肿10例,行常规MRI平扫并动态增强扫描,对各种病变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MRI动态增强扫描27例肝细胞癌为动脉型增强,4例于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22例肝脏转移瘤为门静脉及平衡期边缘环形强化,4例于动脉期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0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期和(或)门静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延迟后病变持续高信号,另1例各期强化不明显;10例肝囊肿增强扫描各期均不强化.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