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0,21(2):106-107
由于HIV感染的发生与传播呈上升趋势,急需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成本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抗HIV抗体检测方法.本文对Determine HIV-1/HIV-2法(即免疫色谱法)与明胶颗粒凝集法(PA)、乳胶凝集试验、免疫色谱纸电法(HemaStrip HIV-1/HIV-2)进行了对比,证实Determine HIV-i/HIV-2具备以上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核酸扩增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NAT)技术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合格的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核酸检测,探讨NAT技术对缩短ELISA检测HIV感染"窗口期"的作用。方法对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IV抗原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2遍ELISA检测,将检测结果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在177229例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标本中发现HBV DNA阳性献血者24例,HIV-1RNA阳性献血者1例,未发现HCV RNA阳性献血者。对HIV-1RNA阳性献血者追踪调查并在献血后的d4、d11、d16、d37采样检测,d4病毒载量由献血时的4.61×102copy/ml上升至5.10×104copy/ml,P24抗原和抗体仍为阴性;d11P24抗原检测阳性,HIV抗体检测仍为阴性。d16HIV抗体检测结果阳性,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确证试验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d37WB确证试验结果为HIV-1抗体阳性。结论 HIV-1RNA阳性献血者,经追踪调查及对不同时间采集的标本采用各种方法学检测,证实该献血者为HIV感染早期ELISA法漏检的"窗口期"献血者。因此,NAT检测技术比ELISA检测能更进一步地缩短HIV检测的"窗口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p24抗原酶联免疫诊断试剂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用实时荧光PCR、ELISA、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来源于中国不同地区的124份血浆样品的HIVRNA、HIV p24、抗-HIV抗体,并对部分样品进行HIV基因分型。结果 9例HIV抗体阴性样品中有1例HIV p24抗原阳性,证明为窗口期感染;9例HIV抗体不确定者中有2例为HIV p24抗原阳性;103例HIV抗体确证为阳性者中有8例为p24抗原阳性;3例HIV抗体酶联免疫检测为阳性但确证试剂检测为阴性的样品中,均无p24抗原阳性者。结论 HIV p24抗原检测可以检出HIV感染的窗口期,且可以辅助HIV抗体检测试剂对HIV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IV抗体乳胶层析法在无偿献血血源筛查中的应用.方法:用乳胶层析法和ELISA法对2008-08/2009-02来沈阳中心血站献血的献血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检测.结果:在47 856例献血者中乳胶层析法检出阳性15例,双试剂ELISA法检出阳性11例,经沈阳市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试验室确认阳性7例.结论:HIV抗体乳胶层析法快速简便,适用于无偿献血血源筛查检测.  相似文献   

5.
不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随访调查1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HIV-2)可疑感染者,初步评价HIV一2的几种检测方法。方法从贵州省采集既往经HIV-1/2免疫印迹(WB)试验检测出现HIV-2指示带的16份受检者的全血样品,进行HIV-2抗体和核酸检测。血浆中的抗体用HIV-1/2ELISA初筛一复检,其中阳性样品再分别用HIV-1/2线性免疫试验(LIA)和HIV-2WB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前病毒DNA用HIV-2巢式PCR检测。结果16份血浆样品经HIV-1/2ELISA筛查均为HIV抗体阳性;用HIV-1/2 LIA检测,全部为HIV-1抗体阳性,15份为HIV-2抗体阴性、1份不确定;用HIV-2WB检测,有3份为HIV-2抗体阳性、13份不确定。由于这批样品的采样时间距首次检测至少1年以上,可以排除窗口期感染,上述检测结果不确定的受检者均可判为HIV-2抗体阴性。此外,用巢式PCR检测所有PBMC样品均为HIV一2核酸阴性。结论16例受检者全部为HIV-1而非HIV-2感染,HIV-1/2uA的抗体检测结果与HIV-2核酸检测结果基本相符,而HIV-2WB则产生了大量的不确定甚至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抗体筛查艾滋病的可行性。方法设健康对照组40例和检测组HIV感染者30例,应用HIV抗原抗体试剂盒血清学方法,分别对两组人员的阴道分泌物进行HIV抗原抗体检测,以其血清HI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为对照,分析试剂的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HIV感染者血清检测HIV抗原抗体阳性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IV抗原抗体阴性40例;两组70例检测者阴道分泌物HIV抗原抗体阳性30例,阳性敏感性为100%,阴性40例,特异性为100%。结论HIV抗原抗体试剂盒应用于阴道分泌物HIV抗原抗体检测,阳性敏感性与血清的敏感性一致性高,应用于妇科、性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的艾滋病筛查是一种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卫生部要求 HIV初筛实验室必须备有两种不同实验原理的试剂 ,对可疑结果进行复检。国内已经推广使用 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 HIV(1 / 2 )抗体 ,笔者发现初筛复检用免疫层析法检测 HIV(1 / 2 )抗体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了进一步验证其结果 ,与 ELISA双抗原夹心法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血清标本  HIV(1 / 2 )抗体阳性血清 45份 ,分别由丽珠、华美试剂公司提供 ,本院住院患者血清标本 2 0 0 0份。1 .2 试剂 免疫层析法 :批号 2 0 0 30 81 8,美国雅培制药有限公司产品 ,HIV(1 / 2 )快速检测试剂 ;ELISA…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与HIV的职业暴露后防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e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HIV病毒是一种RNA(核糖核酸)逆转录病毒,属慢病毒(Lentivirinae)。HIV主要型别为HIV-1和HIV-2,我国艾滋病大多由HIV-1引起。  相似文献   

9.
尿液HIV-1抗体EIA-PRC法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尿液HIV-1抗体EIA试剂盒进行特异性与敏感性的评价。方法 收集尿液标本进行HIV-1尿液EIA—PRC法检测,对比血液标本进行HIV(1 2)抗体EIA初筛检查(双抗原夹心法)。结果 在5000例所调查的正常人群中,有54例尿液HIV-1初检为阳性(54/5000),复检为阴性结果。对48例AIDS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尿液HIV-1检查,结果均为阳性(48/48)。结论 对尿液行HIV-1抗体的初筛检测,标本易得,且无创伤性,既减少了HIV交叉感染和传播的风险,又适宜于大批量的人群监测与普查工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血症与HIV相关疾病有关,预测标志对监测抗病毒治疗极为有用.本文作者报导,应用两种方法分离血浆标本中免疫复合物以及HIV-1 P24抗原检测.  相似文献   

11.
HIV流行在国内部分地区已由高危人群转为普通人群,对保证血液安全造成很大压力.第4代HIV检测试剂因同时包被HIV抗原和抗-HIV P24,能同时检测HIV-1/2抗体和P24抗原,相对说能缩短检测窗口期[1].本站从2005年1月开始,就使用国产第3代和进口第4代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人群的进行筛查,现将2种试剂的HIV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叶延瑶  张洪  宋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0):3071-3072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免疫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1].目前对于艾滋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测,包括 HIV 抗体检测、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免疫印迹试验(WB )、重组/线性免疫印迹试验(RIBA/LIA)及核酸检测等.由于医学界至今仍无针对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及特效药物,早发现、早治疗便成为控制传染源的关键[2].为了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2010 年起我国各血液中心便陆续开始对献血者进行核酸检测,不断有报道单独 HIV 核酸阳性的献血者被检出[3],有效地降低了 HIV 经血传播的风险.为了进一步减少医院内感染,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本院)对输血、手术及有高危行为特定患者行 HIV-1 型核酸检测.现将本院发现的 1 例 HIV抗原抗体检测呈阴性而核酸检测呈阳性的病例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医疗机构选用不同方法学检测抗HIV抗体的能力情况,比较不同品牌和方法学对抗HIV抗体和抗原的分析灵敏度。方法定制6个不同浓度的抗HIV-1抗体标准物质,对218家实验室开展盲样质控考核,统计医院满分率、项目脱靶率和方法学脱靶率。采用3种不同稀释液对定制标准物质倍比稀释,获得低浓度抗HIV-1抗体和HIV-p24抗原标准物质,对考核中的6款化学发光品牌和3款ELISA品牌进行分析灵敏度的比较以及稀释液的影响比较。结果医院满分率为95.9%(209/218),抗HIV-1抗体项目脱靶率为1.8%,均为假阴性脱靶。ELISA、化学发光法(CLIA)和胶体金法(GICA)的脱靶率分别为0、13.3%和40.0%。在抗HIV-1抗体浓度为1 NCU/m L时3款CLIA品牌不能检出,1款CLIA品牌不能检出2 NCU/m L的抗体浓度。2款GICA品牌不能检出12 NCU/m L的抗体浓度。3、4代ELISA和3代CLIA品牌对抗HIV-1抗体检测的分析灵敏度优于部分4代CLIA品牌,而4代CLIA品牌对HIV-p24抗原的分析灵敏度显著高于4代ELISA。不同稀释液对检测结果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影响定性结果判断。结论 GICA检测抗HIV抗体存在较高的漏检风险。4代CLIA对HIV抗原检测分析灵敏度较高,但对抗HIV抗体检测的分析灵敏度相对弱于ELISA和3代试剂。稀释液的差异不是免疫定性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医疗机构选用不同方法学检测抗HIV抗体的能力情况,比较不同品牌和方法学对抗HIV抗体和抗原的分析灵敏度。方法定制6个不同浓度的抗HIV-1抗体标准物质,对218家实验室开展盲样质控考核,统计医院满分率、项目脱靶率和方法学脱靶率。采用3种不同稀释液对定制标准物质倍比稀释,获得低浓度抗HIV-1抗体和HIV-p24抗原标准物质,对考核中的6款化学发光品牌和3款ELISA品牌进行分析灵敏度的比较以及稀释液的影响比较。结果医院满分率为95.9%(209/218),抗HIV-1抗体项目脱靶率为1.8%,均为假阴性脱靶。ELISA、化学发光法(CLIA)和胶体金法(GICA)的脱靶率分别为0、13.3%和40.0%。在抗HIV-1抗体浓度为1 NCU/m L时3款CLIA品牌不能检出,1款CLIA品牌不能检出2 NCU/m L的抗体浓度。2款GICA品牌不能检出12 NCU/m L的抗体浓度。3、4代ELISA和3代CLIA品牌对抗HIV-1抗体检测的分析灵敏度优于部分4代CLIA品牌,而4代CLIA品牌对HIV-p24抗原的分析灵敏度显著高于4代ELISA。不同稀释液对检测结果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影响定性结果判断。结论 GICA检测抗HIV抗体存在较高的漏检风险。4代CLIA对HIV抗原检测分析灵敏度较高,但对抗HIV抗体检测的分析灵敏度相对弱于ELISA和3代试剂。稀释液的差异不是免疫定性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分析并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化学发光法对血清中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及丙肝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对患者血清和标准物质进行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的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资料整合并分析。结果相同公司生产的3种抗体标准物质,用化学发光法丙肝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HIV-1/HIV-2及梅毒抗体为阴性,ELISA法检测均为阳性;化学发光法检测HIV-1/HIV-2抗体为阴性标本的测定数据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为测定值较低的阳性标本,ELISA法测定有一定可能会显示为阴性。结论临床上采用化学发光法对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及丙肝抗体检测的灵敏度高于ELISA法,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关于检测方法的选择更多的应倾向于化学发光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人源化膜金属蛋白酶——含有TRAB结构域的蛋白2A(TRABD2A)单克隆抗体对接受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者储存库细胞的作用效果, 建立基于TRABD2A阻断抗体的全新HIV-1储存库检测方法。方法 2021年5—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集研究对象51例。其中健康者2名, 接受cART的HIV-1感染者(cART组)41例, 未接受cART的HIV-1感染者(no-cART组)8例。采用噬菌体展示库技术构建人源化TRABD2A单克隆抗体, 分别处理HIV-1感染者、未接受cART的HIV-1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CD4+T淋巴细胞, 利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单分子免疫阵列检测技术等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含量, 同时使用流式细胞术、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处理后细胞的活化和病毒基因表达情况, 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病毒释放量和表面活化标志CD25、CD69、HLA-DR(人类白细胞DR抗原)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接受cART的HIV-1感染者的PBMC经人源化TRABD2A单克隆抗体处理后检测HIV...  相似文献   

17.
目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2型抗体 (抗 -HIV1、2 )初筛实验普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 ELISA)间接法 ,但是存在假阳性 ,而对于一些弱阳性标本 ,又会出现假阴性漏检现象。所以 ,在 HIVP2 4 抗原和 HIV RNA尚无法常规检测的情况下 ,我们以增补实验联合检测“灰区范围”内的可疑样本(因技术原因判为阴性却含有较高 A值的样本 ) ,会产生一些发现早期感染合理可信的机会 ,以便于监测 ,避免漏检现象的发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实验材料 本站常规检测的标本 61 0份抗 - HIV1、2定值血清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患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分析其感染途径,探讨儿童对HIV的免疫应答。方法对患儿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明胶凝集试验(PA)进行抗-HIV(1/2)初筛检测,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B)确认。采集患儿全血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全血细胞分析。结果 6例患儿均为HIV-1抗体阳性。结论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其抗-HIV免疫应答与成年人相似。而婴儿CD4+细胞水平大于500个/μL即可能发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相似文献   

19.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导致的以免疫系统功能缺陷为特征的致命性疾病.输血是 HIV 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采供血机构开展 HIV 抗原抗体等检测后,输血安全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窗口期漏检、病毒变异、试剂的灵敏度低、免疫静默感染和人工失误等原因[1],仍然存在输血传播 HIV的残余风险.本血站在进行常规血液筛查时发现,某献血者的ELISA检测各项指标均为阴性,6 人份混样核酸检测(NAT)结果为 HIV-RNA反应性,在征得献血者的知情同意后,先后进行了 4 次追踪检测,免疫印迹法由早期的阴性、不确定到后期确认为 HIV-1 抗体阳性,最终确证该献血者为 1 例低浓度 HIV 窗口期献血者,现将该献血者的追踪检测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液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筛检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血液筛查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受血者的安全。目前,国内采供血机构针对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筛检的标志物共有4种,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方法模式有一步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和一步或两步双抗原夹心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