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病情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6-01/2008-03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1例患者中有17例氧合状况明显改善(81%),4例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ARDS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治疗中加强观察及护理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主要手段之一,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机械通气方式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俯卧位通气可以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但对是否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预后仍存有争议。本文主要就俯卧位通气的生理学效应、改善氧合的机制、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期间的氧代谢、乳酸水平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机械通气效果不佳、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以应用ECMO后30d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统计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氧代谢、血乳酸水平变化,分析各项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应用体外膜肺氧合后,患者氧代谢情况明显改善,10例患者治愈,7例死亡。两组患者应用ECMO后氧供、氧耗均明显增加,存活组患者的氧摄取率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乳酸水平呈下降趋势。死亡组患者的氧摄取率明显提高,乳酸水平未见明显下降。结论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摄取率维持在正常水平、乳酸水平逐渐下降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以顽固性低氧为表现的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的综合征,肺不均一性是其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传统观点认为,保留ARDS患者自主呼吸有助于改善全身氧合。但是近年来发现,对于重度ARDS患者,保留患者自主呼吸会加重肺损伤,过强的自主呼吸会导致重度ARDS患者跨肺压升高、肺内气体摆动、肺水肿加重以及人机不同步,引起患者肺内炎症加重,氧合功能恶化,最终影响患者预后,增加病死率。本文就自主呼吸对重度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机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采取俯卧位通气实施方法、护理及对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对3例ARDS患者准确评估血流动力学和对卧位改变的忍耐力,制定操作程序,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各管道、皮肤及组织的护理,采取俯卧位每次1~4h,每日2~3次,疗程2~5d,定时改变体位。[结果]3例患者俯卧位通气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明显改善,吸入氧浓度(FiO2)下调( P <0.05),最终撤离呼吸机,未发生并发症。[结论]俯卧位通气明显改善了肺的氧合功能。熟练掌握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方法,安全有效地转换患者体位,是保证治疗安全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过程中的体位管理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俯卧位通气成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辅助措施之一,它通过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变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利于分泌物引流,改善肺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变胸壁的顺应性来改善氧合,治疗难治性低氧血症。本文就目前普遍接受的俯卧位通气改善ARDS患者氧合的机制、通气的优越性和安全性及临床上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与监护中的有关问题作一简要综述。1概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于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总结11例肾移植后并发ARDS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严重的肺部感染是ARDS的主要病因,且病原复杂。耐药严重,氧供和代谢失衡易导致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很高,治疗难度大。结论:尽早采用超广谱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积极改善氧合和纠正代谢失衡的综合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变化的影响。方法运用右心导管和血气分析技术观测用药前、用药后48h、用药后7d患者右心室功能指标及氧动力学的变化。结果30例ARDS患者静注使用前列腺素E1后48h获得轻度改善(P〈0.01)。结论前列腺素E1可降低ARDS患者肺血管阻力,改善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提高患者的氧输送及氧利用,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一种严重肺部并发症,以肺毛细血管损伤、肺泡内血液渗出及间质水肿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导致氧和二氧化碳弥散和交换功能障碍,临床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度ARDS的主要手段,然而在一些合并气压伤和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保护性肺通气、肺复张手法、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等策略的应用受到限制,使其救治难度随之增加。体外膜肺氧合( ECMO)作为一种有效的心肺支持治疗手段,近年来逐渐用于ARDS的治疗,ECMO既能让心肺得到休息同时亦能对血液进行充分的氧合及二氧化碳清除,切实解决了ARDS治疗中的难题。现报道1例高龄肺炎合并ARDS危重患者应用ECMO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1.
孟彦苓 《现代护理》2008,14(4):456-45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目前治疗的重点是以纠正低氧血症为目标的呼吸支持,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和防止肺部病变的进一步恶化。对ARDS患者施行俯卧位(prone position,PP)通气能有效地改善其氧合状况,而不至于产生明显的副作用,认为是治疗ARDS的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方法。但有关实施的最佳频率、持续时间和最佳体位尚不清楚,目前尚无每日俯卧位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的统一标准。每个ICU应形成一草案关于为行俯卧位的患者摆放以及重新摆放最佳体位。多种训练途径应用于形成这一草案,要考虑到医疗、护理以及物理治疗方面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苏婉华  黎明  区铭珠 《妇幼护理》2023,3(12):2984-2986
目的 研究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应用改良式俯卧位通气对患者压力性损 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期间本院择取的 40 例急性 ARDS 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顺序为依据 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俯卧位通气方式;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俯卧位通气方式。 分析对比两组的氧合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通气后,两组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通气前后,两组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对比结果均无 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针对急性 ARDS 患者应用改良式俯卧 位通气,能改善氧合功能,降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马蹄形枕在ARDS患者俯卧式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时采取俯卧位,以改善换气和氧合。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普通软枕或厚垫垫高头部,此法往往引起患者恶心呕吐、面部浮肿、压疮、管道受压等不良情况。我科采用马蹄形枕应用于临床16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目前治疗的重点是以纠正低氧血症为目标的呼吸支持,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和防止肺部病变的进一步恶化。对ARDS患者施行俯卧位(prone position,PP)通气能有效地改善其氧合状况,而不至于产生明显的副作用,认为是治疗ARDS的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方法。但有关实施的最佳频率、持续时间和最佳体位尚不清楚,目前尚无每日俯卧位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的统一标准。每个ICU应形成一草案关于为行俯卧位的患者摆放以及重新摆放最佳体位。多种训练途径应用于形成这一草案,要考虑到医疗、护理以及物理治疗方面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张俊英  李鹏 《全科护理》2014,(21):1975-197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最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目前有很多非常规机械通气模式和方法,如俯卧位通气、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体外膜肺氧合(ECMO)、高频通气(HFV)等,临床中加强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ARDS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运用指氧饱和度相关弥散指数监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可行性,并确立指氧饱和度相关弥散指数的临界值,为监测患者的氧合状态提供新方法。方法纳入急诊ICU收治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30例,收集对应时间点的相关指标,按公式分别计算氧合指数和指氧饱和度相关弥散指数,共340例次,根据ARDS柏林标准分为轻度ARDS组、中度 ARDS 组和重度ARDS组。 结果 指氧饱和度相关弥散指数和氧合指数呈正相关(r=0.698,P<0.001);中、重度ARDS指氧饱和度相关弥散指数的临界为171(敏感度84.7%,特异性68.2%),轻、中度ARDS的临界值为440(敏感度56.9%,特异性91.9%)。 结论 指氧饱和度相关弥散指数和氧合指数具有一致性,均能判断 ARDS 患者的氧合状态。 指氧饱和度相关弥散指数作为一项无创指标,为护理评估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514-4516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14例中重度ARDS患者实施了俯卧位通气。俯卧位前后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结果 14例ARDS患者PaO_2、PaO_2/FiO_2在实施俯卧位后有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aCO_2、MAP、HR、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无明显变化(P0.05)。发生腹部切口裂开、感染1例,轻度压疮3例,ICU留治时间12.4±9.6d,死亡5例,总病死率35.7%。无管道或引流管等脱出病例。结论俯卧位通气明显改善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PP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05—2011—05江苏泗洪分金亭医院ICU收治的3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通气,两组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分别监测两组患者在充分镇静情况下初始仰卧位及俯卧位通气1h、2h、4h、6h后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02)、氧合指数(PaO。/Fi02)、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Sp0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呼吸循环指标。结果俯卧位组在动脉血氧分压(PaOz)、氧合指数(PaO2/FiO2)、SpO2等呼吸指标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问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循环指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状况,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俯卧位改善ARDS患者氧合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发展的最终阶段,病程进展速度快,病情危重,虽然近几年在救治ARDS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其死亡率仍高达40%~50%。1976年Piehl提出了俯卧位(Prone Position PP)通气的概念,近年来在国外俯卧位通气已逐步应用于临床。自2001年2月开始,我院进行了俯卧位改善ARDS患者氧合的护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01年2月~2006年1月II~III期ARDS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其中15~45岁16例,46~79岁12例;II期患者15例,II…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1999年开始对严重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俯卧位吸氧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