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口外弓推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口外弓推上颌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后的组织变化。方法 用口外弓推磨牙远移治疗 12例安氏Ⅱ类错牙合。通过治疗前后X线测量及模型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磨牙关系均被纠正至安氏Ⅰ类关系。结论 口外弓推磨牙远移配合方丝弓矫治器是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口外弓推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殆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成勇  陈斯军 《口腔医学》2004,24(6):374-374
目的 研究口外弓推上颌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殆后的组织变化。方法 用口外弓推磨牙远移治疗12例安氏Ⅱ类错he。通过治疗前后X线测量及模型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磨牙关系均被纠正至安氏Ⅰ类关系。结论 口外弓推磨牙远移配合方丝弓矫治器是矫治安氏Ⅱ类错he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口外弓结合滑动杆推上颌第一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磨牙远移的变化量。方法  16例患者进行口外弓结合滑动杆与单纯口外弓推上颌第一磨牙远移的同体对照性研究 ,平均治疗 96 .37天 ,通过模型分析确定磨牙的移动量和扭转量。结果 口外弓结合滑动杆治疗侧磨牙均达安氏Ⅰ类关系 ,磨牙远移 3.0 0mm± 1.18mm ,而单纯口外弓治疗侧磨牙远移 0 .84mm± 0 .6 8mm(P <0 .0 1)。结论 口外弓结合滑动杆加速了磨牙远移的速度 ,同时兼有部分下颌磨牙的近中移动 ,加快了纠正磨牙安氏Ⅱ类牙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口外弓单侧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II类亚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恒牙列早期安氏II类亚类错[牙合]病例15例。年龄9一12岁,上颌第二磨牙尚未萌出,头影测量大致正常。取成品对称口外弓,在II类磨牙关系一侧,在口外弓的内弓套入螺旋推簧,施加200g力推磨牙远移。I类咬合关系一侧,将内弓弯成U形,起到平衡作用。为防止磨牙移动,整排牙列连续结扎。结果:推磨牙远移的时间4—7个月,平均5.5个月。磨牙远移距离3.5mm-6.0mm,平均远移4.4mm(UP0.8mm/每月)。磨牙远移结束后,II类磨牙关系改变成I类咬合关系,原来I类关系侧基本不变。磨牙远移到位后,再装配直丝弓矫治器完成矫治。结论:口外弓配合螺簧单侧推磨牙向远中,可顺利完成对安氏II类亚类错[牙合]的矫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改良摆式矫治器及口外弓对 19例平均年龄 13 .4岁 ,第二磨牙已萌出的牙性安氏Ⅱ1错牙合进行治疗 ,进行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 ,能同时推第一、第二磨牙向远中移动 ,直至磨牙为Ⅰ类或偏近中关系 ,上颌磨牙平均每月向远中移动 1.3mm。并能同步打开咬合 ,导下颌向前。结论 :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矫治牙性Ⅱ1错牙合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摆式矫治器及口外弓对19例平均年龄13.4岁,第二磨牙已萌出的牙性安氏Ⅱ1错牙合进行治疗,进行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能同时推第一、第二磨牙向远中移动,直至磨牙为Ⅰ类或偏近中关系,上颌磨牙平均每月向远中移动1.3 mm.并能同步打开咬合,导下颌向前.结论: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矫治牙性Ⅱ1错牙合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安氏Ⅱ1错(牙合)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口外弓作为一种有效的推磨牙往远中装置,临床上用来矫治远中磨牙关系,以达到中性,减少安氏Ⅱ1错(牙合)的拔牙率.本文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行口外弓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矫治安氏Ⅱ^1错He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摆式矫治器及口外弓对19例平均年龄13.4岁,第二磨牙已萌出的牙性安氏Ⅱ^1错He进行治疗,进行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能同时推第一、第二磨牙向远中移动,直至磨牙为Ⅰ类或偏近中关系,上颌磨牙平均每月向远中移动1.3mm。并能同步打开咬合,导下颌向前。结论: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矫治牙性Ⅱ^1错He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口外弓结合滑动杆推上颌第一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磨牙远移的变化。方法 10例患者进行推上颌第一磨牙远移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对比研究。平均治疗101天,其测量值作统计学t检验。结果 磨牙均被纠正为安氏Ⅰ类关系。上颌磨牙平均远移3.78±2.02mm(P<0.01),同时伴有上颌磨牙的远中倾斜,平均3.2°±1.4°;下颌磨牙平均近移0.99±0.63mm(P<0.01)。给论 纠正磨牙关系为Ⅰ类关系有赖于一定比率的下颌磨牙近移。SNA角、SNB角、Y轴和PP/MP角的相对稳定,对颌骨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口外弓推磨牙向后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口外弓推磨牙向后治疗安氏 II类 1分类错牙合的机制。方法 :对 12例安氏 II类 I分类错牙合的少年进行口外弓推磨牙向后治疗 ,第二期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 ;对两期相关的软硬组织进行 X线头影测量。结果 :口外弓推磨牙向后的治疗使颌骨、牙齿、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主要通过抑制上颌骨 ,使下颌正常生长而使 ANB明显减小 ;口外力也使上中切牙倾斜度明显减小。方丝弓矫治器使治疗更完善。结论 :口外弓推磨牙向后配合方丝弓矫治器是不拔牙治疗安氏 II类 1分类错牙合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作一种双侧推磨牙摆式矫治器,并应用于安氏Ⅱ类错牙合 并伴有牙源性前牙拥挤的患者的治疗。方法:选取15例(男6例,女9例)安氏Ⅱ类错牙合 并伴有牙源性前牙拥挤的患者配戴双侧推磨牙摆式矫治器半年,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项目主要包括磨牙远移的距离、磨牙压低的量、磨牙颊舌侧的偏移量、磨牙的近远中倾斜度、U1-SN值以及前牙覆盖量。测量的数据用t检验统计方法 ,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临床观察双侧推磨牙摆式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 并伴有牙源性前牙拥挤的患者疗效显著。统计数据显示:磨牙远移的距离、磨牙压低的量、磨牙颊舌侧的偏移量以及磨牙的近远中倾斜度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1-SN值以及前牙覆盖量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观察基本一致。结论:该双侧推磨牙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 并伴有牙源性前牙拥挤的患者,磨牙远移量改变明显,对面高的控制较好,保护了前牙支抗,防止了磨牙的旋转及颊舌侧倾斜,疗效显著且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2.
陈玉梅 《口腔正畸学》2004,11(3):144-144
安氏Ⅱ^1错He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错He畸形,口外弓作为一种有效的推磨牙往远中装置,临床上用来矫治远中磨牙关系,以达到中性,减少安氏Ⅱ^1错He的拔牙率,本文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行口外弓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口外J钩治疗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 15例安氏Ⅱ类 1分类需拔牙矫治患者 ,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 ,配合J钩口外牵引 ,关闭拔牙间隙 ,调整咬合关系 ,并对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与分析。结果 口外J钩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 口外J钩可有效地防止上颌支抗丧失 ;同时可减少因Ⅱ类颌间牵引而致上前牙伸长 ,达到改善外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面型协调的安氏Ⅱ类牙列中重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出的患者11例.用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开辟间隙,术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矫治过程平均用时10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平均4.0 mm,平均速率为1.59 mm/月.结论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微种植支抗钉(micro-implant anchorage)结合直丝弓矫治系统推磨牙向后矫治技术中,磨牙远移量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收集60例经沟通后同意直丝弓配合微种植支抗钉进行磨牙远移的正畸患者,使用数字化口扫仪器对术前、术后牙列进行扫描建模,配合计算机软件辅助进行牙列远移量分析及评价。结果:各类安氏错(牙合)分组之间性别、年龄及支抗钉植入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上颌第二磨牙远移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下颌第二磨牙远移量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磨牙远移病例中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微种植支抗钉可为轻、中度拥挤的各类错(牙合)畸形病例提供稳定的支抗及远移所需的间隙量。本研究使用的植入方法、位置和数据,可为临床医生在磨牙远移植入微种植支抗钉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一种新式矫治装置矫治安氏Ⅱ2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安氏Ⅱ2病例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12.6岁(10.5~15.8岁)。矫治装置使用多用弓唇弓,在其上套入Ni-Ti推簧,并焊上拉钩,借助Ⅱ类牵引的力值(150 g~200 g),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并适当牵引下颌后牙向近中移动,最终调整磨牙关系由Ⅱ类成为Ⅰ类。术前术后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上下磨牙的远中、近中位移。结果:经过平均4.5个月的治疗(3.4~5.8个月),上颌磨牙平均远移2.16±1.3 mm,而下颌磨牙平均向近中移动1.38±0.64 mm。最终磨牙的Ⅱ类咬合关系得到纠正。结论:NiTi螺旋弹簧多用弓装置是一种有效的改正Ⅱ类磨牙关系的治疗方法,其矫治机制是在上颌磨牙远移的基础上,下颌磨牙适当近移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一种新式矫治装置矫治安氏Ⅱ2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安氏Ⅱ2病例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12.6岁(10~~15.8岁).矫治装置使用多用弓 唇弓,在其上套入Ni-Ti推簧,并焊上拉钩,借助Ⅱ类牵引的力值(150g~200g),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并适当牵引下颌后牙向近中移动,最终调整磨牙关系由Ⅱ类成为Ⅰ类.术前术后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上下磨牙的远中、近中位移.结果经过平均4.5个月的治疗(3.4~5.8个月),上颌磨牙平均远移2.16±1.3 mm,而下颌磨牙平均向近中移动1.38±0.64 mm.最终磨牙的Ⅱ类咬合关系得到纠正.结论NiTi螺旋弹簧多用弓装置是一种有效的改正Ⅱ类磨牙关系的治疗方法,其矫治机制是在上颌磨牙远移的基础上,下颌磨牙适当近移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扩弓矫治后的牙弓宽度的稳定性.方法 分别测量17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扩弓治疗前后及保持2年磨牙间及尖牙间牙弓宽度.结果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扩弓治疗前后上下尖牙及磨牙间宽度均明显增大(P<0.05),保持2年后上尖牙及磨牙宽度基本稳定,而下尖牙间宽度明显缩窄.结论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扩弓矫治后,最好用舌侧保持器做永久保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一种新式矫治装置矫治安氏Ⅱ2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安氏Ⅱ2病例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12.6岁(10~~15.8岁).矫治装置使用多用弓 唇弓,在其上套入Ni-Ti推簧,并焊上拉钩,借助Ⅱ类牵引的力值(150g~200g),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并适当牵引下颌后牙向近中移动,最终调整磨牙关系由Ⅱ类成为Ⅰ类.术前术后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上下磨牙的远中、近中位移.结果:经过平均4.5个月的治疗(3.4~5.8个月),上颌磨牙平均远移2.16±1.3 mm,而下颌磨牙平均向近中移动1.38±0.64 mm.最终磨牙的Ⅱ类咬合关系得到纠正.结论:NiTi螺旋弹簧多用弓装置是一种有效的改正Ⅱ类磨牙关系的治疗方法,其矫治机制是在上颌磨牙远移的基础上,下颌磨牙适当近移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安氏Ⅱ类1分类Ⅲ度深覆盖错胎患者使用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进行矫治,观察矫治前后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情况。方法:9例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盖错胎患者,女6例,男3例,年龄16~26岁,平均21岁,采用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和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对矫治前后的模型及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比较,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治疗后上下牙弓尖牙间宽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磨牙间宽度基本不变。前牙覆盖平均由8.23mm减少至2.85mm,ANB角平均减少1.15°,u1/SN平均减小11.54°,L1/MP角及上下中切牙切角平均增加1.23°和11.28°,NP/FH平均增加3.61°,Y轴角平均减小2.96°,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低角或偏低角的安氏Ⅱ类1分类伴深覆盖年青成人病例,采用非拔牙矫治,通过口外弓推磨牙远移,上切牙直立,Ⅱ类牵引导下颌向前及唇倾下切牙减小前牙覆盖,可以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