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分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测定值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5例,27例同龄、同性别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接受了血清尿酸浓度测定,并进行高尿酸血症例数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比较。结果 9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ISH型37例(38.95%),IDH型24例(25.26%),SH/DH型34例(35.79%)。不同分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浓度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H/DH的血尿酸浓度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ISH、IDH型组和对照组(P均<0.01~0.05)。结论不同分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增加,其中SH/DH型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缬沙坦,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压均降至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用药前尿酸(491.03±73.57)μmol/L,用药后尿酸(385.71±34.28)μmol/L,血尿酸明显下降(P0.05)。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尿酸较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对伴高尿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安全、作用持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氯沙坦用于治疗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收集高血压伴高尿酸症患者82例,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氯沙坦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结束治疗后,两组的SBP和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血尿酸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氯沙坦降压效果显著,且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氯沙坦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6岁以上的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及来源于同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单纯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的所有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尿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单纯高血压组与健康组相比较,高血压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升高(P<0.01);单纯高尿酸血症组与健康组相比较,其血糖、胆固醇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压明显高于正常组;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组血尿酸、血糖浓度、胆固醇浓度、血压、BMI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各项指标均高于单纯高尿酸血症组(P<0.01)和单纯高血压组(P<0.01)。结论成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将11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伴高尿酸组29例;高血压伴血尿酸正常组83例。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对比两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高血压伴高尿酸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48%,与高血压伴血尿酸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1),高血压伴高尿酸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压伴血尿酸正常组的患者(P<0.105)。结论老年人高血压伴高尿酸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6.
董璇  张朝霞 《贵州医药》2023,(6):865-866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氯沙坦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予氯沙坦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水平、血尿酸、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尿酸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后期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 对于老年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氯沙坦,不仅能够控制患者血压,同时显著降低尿酸水平,且安全性有保障,可以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太祖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09-1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10年12月本院门诊及收治入院的1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另选取同期166例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尿酸水平。结果:高血压组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中3级和2级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1级(P〈0.05),而3级也高于2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照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就诊的44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51例冠心病患者,49例同期参加体检结论健康者为对照组。3组对象接受了血清尿酸水平测定。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例数及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同时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浓度、高尿酸血症例数及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血清尿酸水平异常。  相似文献   

9.
刘炜  张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33-134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浓度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科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9例,另有41例同期来诊的成年冠心病患者和46例参加体检结论健康的老年人为对照组,3组对象接受了血清尿酸水平测定。结果老年冠心病的血尿酸浓度、高尿酸血症例数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成年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均<0.01~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浓度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徐维才 《哈尔滨医药》2011,31(5):330-33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0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10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SUA水平。结果高血压组SUA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高血压临床分级的升高SUA水平升高(P〈0.01)。高血尿酸血症患者高血压发生率较血尿酸水平正常患者高(P〈0.01)。结论血尿酸增高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SUA水平升高,升高程度与高血压分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尿酸的浓度高低分为高尿酸组合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析高尿酸与T2DM并发症的关系。结果高尿酸组患者的并发症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高尿酸组的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也高于正常尿酸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症与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治疗T2DM时应注意积极控制尿酸的含量,降低并发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病患者139例(高血压病组)和健康者139例(健康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史采集,测量血压、血尿酸值。结果高血压病组血尿酸水平为(371.2±128.2)μmol/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19.5±104.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明显相关,重视高尿酸血症及其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肖美华 《江西医药》2010,45(2):151-15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患者117例分为阿司匹林肠溶片组、阿司匹林肠溶片加别嘌醇组和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早晨口服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加别嘌醇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早晨口服1次,别嘌醇片0.05g,每日2次,1周后增至0.1g,每日2次,共服用12周;对照组:不服用阿司匹林。所有患者均服用氨氯地平(络活喜)。各组患者均于开始治疗前1d和治疗第6、第12周后测血压、血尿酸。结果3个月后阿司匹林肠溶片组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稍升高,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有限,可以使用抑制尿酸合成药控制尿酸,因此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应用阿司匹林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将6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4例/组。一组患者实施缬沙坦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氯沙坦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血尿酸水平。结果观察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的血压水平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数据相近(P>0.05),比较血尿酸水平,两组之间治疗前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明显是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两种药物在降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水平方面效果相当,但氯沙坦降低血尿酸水平的效果明显比缬沙坦更优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450例为高血压组,另选取健康人44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2组血尿酸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UA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与血压升高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尿酸酶法分别测定1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81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及88例非老年血压正常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血清尿酸的含量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而老年对照组的血清尿酸含量明显高于非老年血压正常组.结论血尿酸的异常增高是老年高血压发病因素之一;血尿酸的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分型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以胸闷、胸痛主诉就诊的155例中老年患者,入选对象接受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血清尿酸水平测定。结果 155例中老年胸痛患者中,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59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55例)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41例)。ACS组的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例数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同时SAP患者的血尿酸浓度、高尿酸血症例数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0.05)。结论 ACS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4例中老年人颈总动脉平均IMT、同时行血尿酸检查,按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高尿酸血症组,分析血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颈动脉内膜厚度、胆固醇、HDL-C及Apo-a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颈动脉内膜厚度及胆固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但HDL-C及Apo-a明显低于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加,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胆固醇水平有意义地增高,相反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明显降低,血尿酸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及冠心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30例,冠心病6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测定以上人员血尿酸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并冠心病组及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与高血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组、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可能是致高血压、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的降压和降尿酸作用.方法:68例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给药前后血压和血尿酸变化.结果:两组均降压效果明显,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尿酸,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氯沙坦降压同时可降尿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