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射频消融治疗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吴书林,郑祥生,欧阳非凡,钱卫民,李海杰,孙家珍,尹滔业,冯建章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510080)本文报告射频消融成功治疗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一例,并对有关电生理结果和定位标测略加讨论。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老年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往往合并症多,发作时症状较重,而药物治疗毒副作用较大。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老年SVT是近几年来采用的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老年人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退行性变等基础疾病的存在,给RFCA治疗老年SVT带来一定...  相似文献   

4.
对4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探讨房速的电生理特点。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4~56岁,均有明确的房速发作史(10个月~10年),发作时心室率150~220bpm,食管起搏均能诱发与终止房速。心动过速时食管...  相似文献   

5.
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由于长期心动过速引发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 ,类似扩张型心肌病 ,其特点是一旦心动过速得以控制 ,原来扩大的心脏和心功能不全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现将 10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前及术后 6~ 12个月时临床对比研究结果分析如下。1993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 ,10例患者 ,男 8例、女 3例 ,年龄 5 2± 12 .5 (4 8~ 6 4)岁 ;本组患者阵发性心慌、胸闷、气短5~ 12年 ,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气喘、夜眠时不能平卧 ,伴双下肢浮肿 ,经心电图或 /和动态心电图证实 6例预激伴心房颤动。 4例持续性交界性…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射频导管消融(RFCA)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技术已趋成熟并且较迅速地推广,我科自1997年以来共消融PSVT48例.现将初步结果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8例行RFCA术患者,男性2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1±14(18—72)岁,心动过速频率150—250bpm,持续时间最短3分钟,最长3天.其中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经验。方法分析7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的RFCA过程,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6例。结果消融成功69例(97.2%),失败2例(2.8%),复发2例(2.8%),并发症2例(2.8%)。结论RFCA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治疗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吴立群戚文航钱剑安石镭龚兰生图1示患者自发室速和起搏标测的12导联心电图QRS形态我科于95年4月8日成功地进行了1例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射频消融治疗,随访至今无复发,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56岁,主诉发...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曹克将射频导管消融术是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项新技术,其治疗房室结和房室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成功率很高[1~3],对于心脏结构正常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也极其有效[4]。唯有冠心病室速射频消融的成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王海昌  张清 《心功能杂志》1995,7(4):228-229
作者采用射频消融法治疗3例预激综合征和1例房室结双径路所引起的儿童顽固性阵发性室上速,全部成功,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是治疗儿童顽固性阵发性室上速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主动脉窦途径射频消融心动过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愈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前间隔房性心动过速及前间隔旁路等该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及消融成功时靶点电图等心电生理学特征.结果:经主动脉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愈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12例,其中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左冠窦)10例、右冠状动脉窦(右冠窦)2例;源于无冠状动脉窦(无冠窦)的局灶性前间隔房性心动过速3例及前间隔旁路2例.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Ⅱ、Ⅲ和aVF导联为高大R波,胸导联R波移行较早,V1导联r/S波振幅比≥30%,r波时限(82.2±16.4)ms,V1导联中r/QRS波时限比≥50%,V5、V6导联为高振幅R波、无s波.有效消融靶点心内电图示心室波明显比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35.2±21.6)ms.前间隔房性心动过速均能被心房刺激反复诱发和终止,其心电图特点:房性心动过速时P波间期明显窄于窦律时P波间期,Ⅰ、aVL导联P波正向,Ⅱ、Ⅲ和aVF导联P呈负正双向.在心房标测中提示最早的心房激动在希氏(His)束区,但在主动脉无冠窦内标测的心房激动较His束区的心房波提前,其解剖定位于His束上后方,消融靶点无His束电位.前间隔旁路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时呈窄QRS波形,未见预激波,心动过速呈窄QRS形,在无冠窦内记录到最早心房激动点,且无His束电位.17例均消融成功.结论: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前间隔房性心动过速和前间隔旁路具有相对的心内电生理学特征,常规心内膜途径消融困难时应该考虑从主动脉窦途径标测消融策略,把握消融导管与冠状动脉的关系,导管消融治疗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在射频消融中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6例心动过速患者,经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Ⅰ型房扑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2例,左、右心外膜旁道各1例,年龄34.2±16.7岁,男性4例,女性2例,上述患者均经普通的大头电极导管消融失败.常规穿刺静脉和放置电极导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应用冷盐水灌注大头电极导管(Biosense Webster)标测、消融(方法同普通射频消融术).结果 6例均成功消融.2例房扑患者于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峡部行线性消融,AF终止,转为窦律,并且分别于冠状窦口和低位右房刺激呈峡部双向阻滞.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患者消融后行心室刺激及异丙肾上素激发试验均未诱发.2例心外膜旁道患者消融后心室刺激,出现VA文氏传导及室房分离,放电次数为3.4±1.2,手术时间为92.4±30.3分钟,曝光时间29.3±12.6分钟,无心肌穿空及血管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无病例复发.结论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对难治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阐明心房内双环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及导管射频消融的技术。方法 3例患,均为女性,年龄41-66岁,心动过速病史6个月-10年,例1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例2为特发性心动过速,例3为扩张型心肌病,经左股静脉置入9F球囊电极至右心房中部并展开,球囊中心位于希氏束和冠状静脉窦口中间,进入球囊时,静脉注射肝素100U/kg,并保持手术过程中活化的血小板凝结时间(ACT)位于250s左右,以后经右股静脉进入8F消融导管构建右心房三维几何构型,构型构建完毕后,经高位右心房诱发心动过速,建立心动过速的腔内等电势图,然后分析心动过速的起源,折返激动的环路,传导方向,关键峡部,由此确定线性消融的部位和起止点,经导航系统引导消融导管至拟订靶点处,每点予以60W,60s,60℃温控消融,直至产生消融线径的双向阻滞。结果 3例患均有心房内双环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折返环分别围绕三尖瓣环和病变组织周围,于各自的峡部行线性消融产生双向阻滞后,心动过速不再诱发,随访分别为3、5和12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例2术后动态心电图记录有频繁房性早搏,部分房性早搏触发短阵心房颤动。结论 心房内存在病变组织如手术瘢痕,补片及梗死病灶时可产生心房内折返,若合并围绕三尖瓣环折返的典型心房扑动则形成心房内双环折返性房速。双环折返性房速也可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不同的基础心脏病变决定着不同的折返环路和折返方式,双环折返性房速存在两个关键峡部,需要两次线性消融才可阻止心动过速的发生,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EnSite3000)不同可破译心房内双环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也为其消融方法提供可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由于其可造成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而需要积极处理,目前导管射频消融已逐渐成为首选治疗。我院近2年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例,现报道如下,以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在二尖瓣环成功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需要在二尖瓣环消融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采用重整标测方法(resetting)在二尖瓣环判断慢径位置并进行射频消融,观察在二尖瓣环消融成功的AVNRT相关的电生理参数。结果3例既往消融失败的AVNRT患者在右侧常规慢径区域消融仍不成功,在消融中仅1例偶尔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改在二尖瓣环行重整标测可以确定慢径位置,在消融中均间断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且消融均获成功。结论对于难治性AVNRT,可能需要在二尖瓣环消融,重整标测有助于确定慢径位置。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对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状况、心电图特点和消融结果.方法对127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年龄、性别、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和心电图进行分析,观察室性心动过速的诱发率,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和复发率,分析消融术失败或室性心动过速复发的原因.结果经消融治疗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好发于年轻人,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较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多见,11.8%的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出现11室房逆传.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男女比例为1.01.3,额面QRS波平均心电轴为(+82.96±26.18),诱发率为90.2%,射频消融的成功率为85.4%.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男女比例为8.61.0,额面QRS波平均心电轴为(-88.15±43.73),诱发率为96.5%,射频消融成功率为93.0%.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项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相对成熟的技术,可以作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房室旁路患者114例,成功地消融了125条旁路,经随访12个月,旁路复发10例(8%)。旁路复发11%~29%分布在前间隔、后间隔和右侧游离壁,左侧游离壁复发仅占4%。消融时未记录到旁路电位是很强的预示旁路复发的因素。25例未记录到旁路电位的有16%复发,而记录到旁路电位的89例仅6%复发(P<0.01)。结论:旁路复发与消融时未记录到旁路电位以及旁路的部位有关。右侧游离壁、间隔以及隐匿性旁路复发相对较高,与旁路不能精确定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FCA)治疗持续性交界性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的疗效.方法对8例持续性交界性反复性心动过速患者,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30.4岁±18.1岁(12~50岁).行电生理检查确诊为PJRT后射频消融治疗.结果8例患者均射频消融成功,术中发现具有递减性传导特性的隐匿性房室旁道是发生持续性交界性反复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基础.结论射频消融是根治持续性交界性反复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起源于Koch 氏三角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导管消融的可行性.方法对14例起源于Koch 氏三角的房速患者进行了电生理和射频消融研究,其中女8例,男6例,年龄13~71(47±20)岁,平均心动过速病史(13±12)年.结果 12例射频导管消融成功,其中房速起源点位于Koch 氏三角尖部即希氏束附近4例,位于底部冠状窦口附近8例;2例消融未成功者,房速起源点均位于希氏束附近.9例房速可被右房程序电刺激诱发和终止.5例需要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发作时的体表12导联的心电图P′波特征Ⅰ、aVL导联均为正向,下壁导联几乎都为负向.无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或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Koch 氏三角的房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