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钠血症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剑华 《中原医刊》2005,32(17):20-21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对重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继发低钠血症的51例重型肝炎患者与无低钠血症的35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低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低钠血症患者(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低于无低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总胆红素明显高于无低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P〈0.01),结论低钠血症增加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巨细胞病毒重叠感染是否为加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损害的因素.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巨细胞病毒IgM,对15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与20例急性甲型肝炎患者、1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与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重叠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肝功能进行观测比较.结果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与急性甲型肝炎比较: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胆汁瘀积症状及病毒血症与后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消化道症状无差异(P>0.05).肝功能比较:巨细胞病毒肝炎与息性甲型肝炎梗阻性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1),肝实质损害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巨细胞病毒重叠感染慢性重型乙肝患者临床表现及肝实质损害指标与慢性重型乙肝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以急性瘀胆型肝炎表现为主,预后良好;巨细胞病毒重叠感染不能加重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肝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28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的病死率60.1%。结果病死组年龄、肝炎后肝硬化、血清胆红素水平、HBVDNA阳性率、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好转或治愈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42.02±16.86)秒明显较好转组延长(26.95±6.83)秒,P〈0.01。结论中青年、胆红素血症越高、凝血酶原时间越长、并发肝炎后肝硬化、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肝肾综合征及消化道出血是影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与慢性肝病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12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在乙型肝炎患者中为10.3%(121/1246),其中慢性肝炎患者中为7.3%(42/575),慢性重型肝炎中为5.9%(26/41);肝硬化中为23.0%(53/230),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相比,差异显著(P<0.01)。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血糖重度升高的比率,肝硬化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相比,差异显著(P<0.01)。通过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或胰岛素治疗,除2例死亡外,其他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糖尿病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糖尿病轻重与肝损害程度成正比。在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胰岛素治疗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思考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水平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8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IL-6、IL-8、sTNFR水平。结果:慢性活动性肝炎及重型肝炎组血清IL-6、IL-8、sTNFR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慢性活动性肝炎除IL-6外(P>0.05),其余各指标均低于重型肝炎组(P<0.01)。结论:测定乙肝患者血清IL-6、IL-8、sTNFR水平对判断须后、监控病情及考核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重型肝炎疗效。方法:15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对照组78例,疗效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亚急性重型肝炎,存活率74.4%,慢性重型肝炎存活率77.1%,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50%、57.9%,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可提高临床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41例慢性型肝炎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重叠感染后病情加重,肝功能损害更严重,易发生腹水,出血倾向和继发感染,重型肝炎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持续血滤治疗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持续血液滤过治疗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治疗组22例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患者深静脉置入单针双腔管进行持续血液超滤术,监测生命体征、尿量、肝功、肾功、血电解质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肌酐、尿素氮比对照组下降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胆红素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血电解质等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血液滤过治疗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对39例肝炎患者和32例正常人血中LPO、SOD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急性黄疸型肝炎组LPO、SOD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高度的显著性(P<0.01);慢性活动肝炎组LPO较正常入明显升高(P<0.01),SOD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1);慢性活动性肝一LPO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SOD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1);无症状HBV携带者,其LPO、SOD含量基本正常,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炎病人血中谷丙转氨酶(ALT)、r-谷氨酰转肽酶(r-GT)的升高与LPO、SOD的变化无直线相关性;总胆红素(TB)的升高与LPO的变化无相关性,而与SOD的变化存在正相关,提示检测血中LPO、SOD可能是检测肝炎病人的一项独特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152例慢性重型肝炎转归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重型肝炎转归的因素。方法:将收治的152例慢性重型肝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临床分期、肝功能、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状态及并发症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性别外,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其它六项比较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年龄偏大、有肝硬化病史、疾病晚期、多种病毒重叠感染均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不利。并发症的性质和数量也影响预后。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升高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TC)、胆碱酯酶(ChE)下降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1.
邹刚 《实用新医学》2000,2(1):16-17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重型肝炎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38例重型肝炎和30例健康体检检测末梢血中PLT及MPV,并对重型肝炎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重型肝炎组PLT及M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病死组PLT及MPV低于存活组,P均<0.05,PTA<30%组PLT和MPV也低于PTA30%-70%组,P均<0.05。结论:检测PLT和MPV对重型肝炎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TTV重叠感染情况及初步探讨TTV的致病性。方法:在ORF1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TTV DNA,对PCR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和测序。结果:献血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TTV DNA阳性率分别为10%、11%、27%、48%。其中前两者与后两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其HBV感染复制指标的阳性率在TTV DNA阳性与TTV DNA阴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ALT和TBIL在TTV DNA阳性病人组与TTV DNA阴性病人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TV DNA阳性病人组明显高于TTV DNA阴性病人组。结论:献血员中存在TT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重叠感染TTV较常见。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TT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献血员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阳性带,提示TTV的重叠感染可能是HBV感染病情加重因素之一,TTV重叠感染对HBV的复制可能不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散发性戊型肝炎及乙戊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情况,并了解戊型病毒性肝炎及被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的病情。方法:采用ELISA法对1547例肝炎患进行乙肝病毒标志(HBV-M)系列及戊肝病毒抗体(抗HEV-IgM和抗HEV-IgG)检测,对临床不同类型的86例单纯戊肝抗HEV和124例乙戊重叠感染HBV-M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戊肝患血清抗HEV-IgM和抗HEV-IgG的阳性结果在临床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有显性(P<0.005),单纯戊肝抗HEV-IgG阳性率占22.4%,尤其是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其阳性率占50.0%,乙戊重叠感染HBsAg阳性率急肝显低于慢肝(P<0.001)与肝硬变(P<0.05),HBeAg阳性率急肝低于慢肝(P<0.005)与肝硬变(P<0.05),抗HBe阳性率急肝高于慢肝(P<0.01),抗HEV-IgM阳性率重肝高于慢肝(P<0.001)与肝硬变(P<0.05);单纯戊肝中3例重肝临床均治愈,而乙戊重叠感染中重肝33例死亡24例。结论:抗HEV-IgM阳性可作为急性HEV感染的依据,戊肝存在极少慢性化的可能,散发性戊肝很少发生重症型,感染HEV无促发HBV变异,病情加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其中合并肝性脑病者20例)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10g治疗,合并肝性脑病者20g,并给予常规护肝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综合治疗,合并肝性脑病者给予谷氨酸钠23g),比较两种治疗方法退黄效果及患者神志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性脑病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T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及肝性脑病较谷氨酸钠疗效确切,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探索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在综合疗法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结果: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重型肝炎好转率为72%(31/43),显著高于对照组(46.8%,22/47)(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可显著提高重症肝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诊治特点。方法选择7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患者为观察组,70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白蛋白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HBeAg阴转率、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会导致病情急剧加重,形成重症化,但是戊型肝炎病毒对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的医院感染特点,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根据。方法:对住院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29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15.17%,感染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自发性腹膜炎占首位,感染致死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介入性操作、预防使用广谱抗生素、并发症、多种疾病共存、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长、年龄大,是易引起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院内感染对肝硬化、重型肝炎的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型利钠肽(CNP)及肾上腺髓质素(ADM)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住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巾CNP、ADM的水平,比较CNP、ADM在实验组100例患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和对照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中水平的变化,同时测定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结果(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的CNP、ADM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CNP、ADM的含量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P<0.01);(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巾CNP、ADM与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622,-0.702,P<0.05),与血二氧化碳分压相关性不明显(r=0.205,0.233,P>0.05);(4)血浆CNP与ADM呈正相关(r=0.279,P<0.05)。结论CNP、ADM参与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通过观察血浆CNP、ADM水平变化,可以反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性戊肝与慢性乙肝重叠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散发性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减少重叠感染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诊断为急性戊肝患者115例,将慢性乙肝重叠HEV感染(简称戊乙肝)与单纯HEV感染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15例戊型肝炎均为急性起病,平均年龄(42±15)岁,其中戊乙肝44例,单纯戊肝71例;男女比例2.83:1。戊乙肝组入院时重度黄疸(总胆红素〉200μmol/L)、重度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40%)、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5.90%,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8.64%,病死率为35.29%,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内科综合治疗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P〈0.05)。结论海鲜食用史是戊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乙肝重叠HEV急性感染易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易发生重型肝炎,病死率高;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ALSS可明显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情转归。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及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同时检测肝功能(ALT、TBIL、ALB)和凝血功能(PT),筛选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患者127例与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HBV重叠HEV感染(简称重叠组)127例(60.76%),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39.24%)。重叠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厨时间(PT)、重型肝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或P〈0.01)。结论与单纯HEV感染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者的肝脏损害更严重,死亡率更高,且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