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肾母细胞瘤病理改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术前化疗组59例,一期手术组52例,分析两组病例病理学改变,凋亡指数(AI)、增值指数(PI)及术后存活率的差别。结果术前化疗组凋亡指数(AI11.67±15.44)、坏死率高于一期手术组(AI7.37±4.53),一期手术组增值指数(PI24.99±25.83)高于术前化疗组(PI13.58±16.10)。两组存活率差异不明显,可能与部分病例术后非规律化疗有关。结论术前化疗有利于提高肾母细胞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Wilms瘤)的临床表现、细胞病理学特征,提高临床上对该瘤的识别水平。方法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2例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细胞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例1,男,4岁,左腋下及右腹股沟可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各1枚;腹部隆起可触及包块,细胞病理学检查:针吸标本为血性颗粒状,镜下见猩红色均质物背景,较多小圆形肿瘤细胞,少许小梭形细胞;细胞病理学诊断:小细胞型肿瘤(考虑肾母细胞瘤)。例2,女,3岁半,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腹部可触及包块,细胞病理学检查,送检标本为鱼肉状,镜下见均质物背景,见大量弥漫排列的小圆形细胞,少许梭形细胞,可见细胞呈"菊花团"样;细胞病理学诊断:未分化恶性肿瘤(考虑肾母细胞瘤)。结论运用细胞病理学诊断小儿肾母细胞瘤较为少见,需要积累经验,还应注意与神经母细胞瘤、Ewing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区分与鉴别。  相似文献   

3.
肾母细胞瘤又称肾胚胎瘤,肾胚细胞瘤。Max Wilms于1899年曾对该瘤的特性作了详细的描述,故又名为Wilms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与手术时期选择的儿童肾母细胞瘤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肾母细胞瘤患儿62例,其中男45例,女17例;年龄2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6.3岁;排除化疗前即存在恶病质、肿瘤侵犯大血管及远处转移病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推荐化疗组与改良化疗组,推荐化疗组26例,术前按全国推荐方案进行2个疗程的化疗;改良化疗组36例,按改良的化疗方案实施1个疗程的化疗。结果:推荐化疗组与改良化疗组全瘤切除率分别为69.2%和94.4%(χ2=5.3533,P<0.05)。结论:术前化疗可有效提高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存活率,但全瘤切除是保障患儿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术前化疗与手术时期的选择对肾母细胞瘤患儿无瘤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诊治方法,为改善其预后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肾母细胞瘤40例,由小儿外科、小儿内科(肿瘤组)、病理科、放射诊断治疗科联合诊断,39例实施手术、化疗及放疗等方法综合治疗.Ⅰ期及Ⅱ期预后良好型不放疗,手术切除肿瘤有困难或存在远隔转移的Ⅲ、Ⅳ期患儿进行术前化疗4~6周.[结果]全组40例,分期:Ⅰ期4例;Ⅱ期21例;Ⅲ期6例;Ⅳ期7例;Ⅴ期2例.分型:预后良好型28例,预后不良型8例,透明细胞肉瘤型3例,横纹肌样瘤型1例.随访34例,28例获得完全缓解(71.8%),目前持续完全缓解25例(64.1%).无瘤生存率为64.1%(25/39),生存时间为6~153个月.6例未获得缓解者均死于疾病进展,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多学科联合诊断、综合治疗肾母细胞瘤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切除肿瘤有困难或存在远隔转移的中晚期患者术前化疗数周,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肿瘤切除率.术后标准化疗对于肾母细胞瘤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肾母细胞瘤,又称为威尔姆斯瘤(Wilms’tumor,WT),是儿童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胚胎性恶性肿瘤[1]。临床一般表现为无症状的腹部肿块,通常在父母或护理人员为儿童洗澡、穿衣时触及,腹痛、肉眼血尿、发烧等症状可在就诊时发现,同时,约20%患儿有高血压表现[2]。WT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发生转移早,常血行转移至肺和肝脏[3]。WT可双侧发病,超过12%的WT合并有不同类型先天性疾病,例如:睾丸下降不全、尿道下裂、偏身肥大、虹膜缺如[4]。全球先天性畸形的发病率为17.6%[5],而与肾母细胞瘤相关先天畸形的比例占8%~17%[6]。  相似文献   

7.
张玲  曾蓉君  黄怡 《华西医学》2002,17(1):120-121
肾母细胞瘤临床上占小儿腹膜后肿瘤的首位 ,发病率达 2 4 %~ 34% 〔1〕。因该病系恶性肿瘤 ,一旦诊断明确后应尽早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措施。由于肿瘤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 ,家长也忧心忡忡。因此 ,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1990年 1月~ 2 0 0 0年1月 ,我科共收治肾母细胞瘤患儿 2 8例 ,其中男 16例 ,女 12例 ,男女比例为 1 3∶1。最大年龄 4岁 ,最小年龄 10月 ,平均年龄 2 3岁。 16例是在洗澡和换衣服时偶然发现腹部包块而就诊 ,且肿块已超过腹中线 ,除 1例包块无法切除外 ,其余都手术切除包块及患侧肾脏 ,再辅以放疗和…  相似文献   

8.
肾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中NM23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NM23基因与儿童恶性肿瘤分期、分化及转移的关系,为肿瘤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学技术检测18例肾母细胞瘤和11例神经母细胞瘤中NM23-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8例肾母细胞瘤中,NM23-H1蛋白阳性者11例,阳性率61.1%和,Ⅰ、Ⅱ期及无转移组明显高于Ⅲ、Ⅳ期及转移组,而与预后结构型无关。11例神经母细胞中,NM23-H1蛋白阳性6例,阳性率54.5%,无转移组显著高于转发  相似文献   

9.
小儿肾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的人体肿瘤中 ,p53基因的突变已被广泛研究 ,然而 ,关于儿童恶性实体瘤的研究则很有限。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儿常见的两种恶性肿瘤 (肾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细胞中的 p53蛋白 ,探讨 p53蛋白与这两种肿瘤的临床病理分型、分期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标本取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西安市儿童医院病理科 1 989~ 1 998年的病理档案 ,肾母细胞瘤组中 ,男2 5例 ,女 2 1例 ,年龄 (8个月至 1 0岁 ) ,髓母细胞瘤组中 ,男 1 5例 ,女 1 0例 ,年龄 (1岁 6个月至 1 2岁 ) ,标本经常规 1 0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5…  相似文献   

10.
术前化疗(又称新辅助化疗、术前诱导化疗)是指在局部治疗前先以全身化疗为第一步治疗,局部治疗(手术或加放疗)后继之完成全程化疗而言(张斌)。自从1976年由Rosen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以来的20多年的实践证明,采用先化疗后手术的治疗模式明显提高了某些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辽宁省肿瘤医院张斌认为将术前化疗用于乳腺癌的意义在  相似文献   

11.
12.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癌组织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和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癌组织变性区病理形态特点,为正确评价该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技术以及细胞凋亡检测技术(PCD)进行分析.结果10例导管浸润癌中有2例未找到残留癌组织,1例仅见少量残留癌组织,7例有不同程度癌组织残留.残留癌组织分为变性癌组织区(DCC)和非变性癌组织区(NDCC).比较两者癌细胞的PCNA表达,NDCC明显高于DCC,而PCD检测DCC阳性癌细胞高于NDCC.浸润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10例中有4例32个腋窝淋巴结发生癌转移,其中20个出现了DCC改变.结论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后残留癌组织DCC变化是反映其疗效的一种形态变化,它可以通过启动细胞凋亡途径使癌细胞坏死以及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激发局部组织抗肿瘤的细胞免疫能力,杀死部分淋巴结转移的癌细胞.  相似文献   

13.
术前单疗程化疗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术前单疗程化疗加外科手术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和毒性反应.同时评价其有效性以及对病期、切除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166例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术前化疗组)和对照组各83例;前者进行术前化疗1个疗程,其中鳞癌44例以CAP方案,腺癌39例以FAD方案治疗,化疗结束10—14d后接受手术;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两组均在术后行4—6次化疗。结果 试验组化疗的有效率为56.7%(47/83),病期下调率36.1%(30/83)。手术切除率和根治性切除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2.8%(77/83)、80.7%(67/83)和85.5%(71/83)、66.3%(55/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术后1、2年生存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3.9%(78/83)、77.1%(64/83)、79.9%(58/83)和84.3%(70/83)、62.7%(52/83)。两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术前单疗程化疗安全、有效,能降低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尤其是根治性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同时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癌原发灶体积改变在胃癌术前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接受术前化疗和D2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Becker评分行病理学化疗反应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观察化疗前后胃癌原发灶体积减小百分率与Becker评分及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化疗后胃癌原发灶体积较化疗前显著减小(P0.001)。化疗后原发灶体积减少百分率与Becker评分密切相关(R=0.5672,P=0.002)。ROC曲线分析提示,化疗前后原发灶体积减少百分率对鉴别化疗有效与无效的患者有重要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45,评价化疗有效的界值点被设定为体积减少达到55%。结论胃癌原发灶体积减少程度可以应用于评价胃癌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进行新辅助化疗和胃癌根治术的142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并发症38.0%(54/142),死亡率1.4%(2/142).年龄>60岁[相对危险性11.3(95%CI:2.50~50.6)]及体重指数(BMI)≥26kg/m2[相对危险性4.08(95%CI:1.08~15.4)]是引起手术并发症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胃癌,并不是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对45例肝功能异常的血液肿瘤患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淤胆型及混合型加用熊去氧胆酸及腺苷蛋氨酸,观察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结果 45例患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且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值下降迅速。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药物性肝损害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FolFox新辅助化疗对大肠癌Sm ad4表达的影响。方法对进展期大肠癌54例患者,术前Fol-Fox新辅助化疗+根治术治疗15例(FolFox新辅助化疗组),术前5-FU静脉化疗+根治术治疗18例(5-FU化疗组)及仅行根治手术21例(非化疗组)。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对3组大肠癌标本进行Sm ad4检测,比较Sm ad4表达阳性率。结果Smad4的表达阳性率非化疗组19.0%(4/21)、术前5-FU静脉化疗组61.1%(11/18)、术前FolFox新辅助化疗组93.3%(1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FolFox新辅助化疗可使进展期大肠癌组织中Sm ad4表达明显增高,可作为有效的一种治疗进展期大肠癌的辅助化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了避免在手术中因发生呕吐、反流和误吸导致窒息的危险,保证手术安全。患儿在术前禁食、禁水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做法是在婴儿术前4~8h禁食、禁水,儿童6~8h禁食禁水[1]。但在临床上患儿在禁食、禁水后常常出现发热,并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降低了患儿对麻醉及手术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爱心卡在手术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607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5例)和对照组(302例)。实验组使用爱心卡与术前访视单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只使用术前访视单进行术前访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遵医行为遵从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使用爱心卡与术前访视单进行术前访视降低了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保障了手术顺利完成,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