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动态检测其血清CA-153、VEGF-A,探讨CA-153、VEGF-A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作者将127例乳腺良、恶疾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乳腺癌患者);对照组(67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手术前、后均采用ELISA分别检测患者血清CA-153、VEGF-A水平。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检测血清中CA-153、VEGF-A,表达已具有差异性变化(P〈0.01);②观察组手术前、后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VEGF-A水平表达呈差异性改变(P〈0.01)。③观察组手术后与对照组血清CA-153表达(P〉0.05);VEGF-A表达(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血清CA-153、VEGF-A表达的差异,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不同的CA-153、VEGF-A表达与其预后呈正相关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动态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与IL-6、VEGF-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作者将6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69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作者分别在手术前、后采血,统一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动态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6、VEGF-A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两组术前血清IL-6、VEGF-A水平表达已呈差异性变化(P<0.01);②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IL-6、VEGF-A水平表达(P<0.01);③观察组手术后与对照组相比较IL-6表达(P>0.05);而VEGF-A表达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两组血清IL-6、VEGF-A表达的差异,及观察组手术前、后IL-6、VEGF-A表达的动态变化,显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L-6、VEGF-A表达与其预后呈正相关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52例乳腺癌病人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检测,术后根据癌肿体积大、小及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类,探讨IL-6变化与乳腺癌的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作者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动态检测52例乳腺癌病人及45例乳腺良性病变病人手术前、后的血清IL-6值,术后作者根据瘤体大、小及有、无前哨淋巴结转移分组,逐组按其手术前、后的血清IL-6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对比。结果本组乳腺癌病人不论癌肿瘤体体积大、小或术后有、无前哨淋巴结转移其手术前、后所检测的血清IL-6水平表达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瘤体体积大、小与术后病理诊断有、无前哨淋巴结转移等四组,进行相应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手术前、后血清中IL-6水平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上述结果分析可见乳腺癌病人血清IL-6检测值表达的动态变化与肿瘤体大、小及是否存在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性改变,在乳腺良性病变中血清IL-6检测无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血清扩散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血清扩散因子水平,并与健康女性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组术前血清扩散因子水平较正常组和乳腺良性病变组明显升高(P〈0.05)。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比,乳腺癌惠者新辅助化疗后血清扩散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降低乳腺癌患者血清扩散因子水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对于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microRNA-214 (miR-214)在女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 方法:提取35例乳腺癌术前患者、2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25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及25例健康女性血清中的总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21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乳腺癌术前组血清miR-21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术后组(Z=-3.40,P<0.01)、良性乳腺肿瘤组(Z=-2.33,P<0.05)及健康对照组(Z=-4.72,P<0.01)。miR-214在乳腺癌术前组中区别于健康个体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47(95%CI:0.744~0.950),当cut off值为4.42时,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7.1%和96.0%。在乳腺癌术前组中miR-214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的转移 (Z=-2.05,P<0.05) 及年龄(Z=2.85, P<0.01)有关。 结论:miR-214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作为评估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介素-2受体(sIL-2R)、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2例乳腺癌(乳腺癌组)和45例乳腺良性病患者(乳腺良性病组)的sIL-2R、IL-6、TNF-α水平,并以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对照。结果:乳腺癌组外周血浆sIL-2R、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组和对照组,且乳腺癌组各临床分期间外周血浆的sIL-2R、IL-6、TNF-α水平差异存在显著性,即Ⅲ期高于Ⅱ期,Ⅱ期高于Ⅰ期(均P<0.001)。结论:外周血sIL-2R、IL-6、TNF-α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联系紧密,各分期间差异有显著性。检测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对观察病情进展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在乳腺癌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惠  罗燕玲 《检验医学》2011,26(2):79-81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对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IS-1型印迹免疫-增强发光检测系统检测100例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良性疾病、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K1水平。比较乳腺癌患者不同病理参数下血清TK1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TK1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K1水平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且血清TK1水平与乳腺癌分期密切相关。在有淋巴结转移或术后2年复发的乳腺癌患者中,TK1水平明显升高(P〈0.05)。ER、PR双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TK1水平高于术前(P〈0.05),ER、PR双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TK1水平无差异(P〉0.05),ER、PR双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TK1水平低于ER、PR双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TK1可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在乳腺肿瘤定性诊断中价值及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本院92例乳腺癌患者为乳腺癌组,同期行手术切除治疗的92例乳腺良性肿瘤(乳腺纤维瘤)患者为良性组。对比2组与不同临床特征乳腺癌患者血清IL-1β、IL-10、IFN-γ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各指标单一与联合检测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不同预后(1年复发、未复发)乳腺癌患者血清各指标表达,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各指标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复发的关联性。结果乳腺癌组血清IL-1β、IL-10、IFN-γ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血清IL-1β、IL-10、IFN-γ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均具有较高AUC,应用3者联合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为77.17%、特异度为84.78%;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组织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IL-1β、IL-10、IFN-γ水平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组织分化程度为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1年复发患者血清IL-1β、IL-10、IFN-γ水平高于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β、IL-10、IFN-γ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复发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IL-1β、IL-10、IFN-γ在乳腺肿瘤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可用于预后复发预测。  相似文献   

9.
黄宗超 《大医生》2023,(9):51-54
目的 比较乳腺改良根治术与常规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合浦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乳房美观效果、手术各项指标、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内皮素-1(ET-1)]水平、生活质量、自尊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乳房美观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IL-6、IL-8及ET-1水平低于术前(P <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和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改良根治术相比,保乳术术后乳房美观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6和IL-8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乳腺癌诊断提供血清学新尝试.方法 60例乳腺癌患者均来自于2009年3月~2010年3月南通市肿瘤医院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57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未经过化疗、放疗、内分泌及生物治疗.乳腺良性患者女性30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6岁.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女性40例,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33岁.所有研究对象近半年内未服用过免疫调节剂和激素类药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6和IL-8.结果 对照组、乳腺良性患者组以及乳腺癌组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癌血清IL-6和IL-8水平与分期以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P<0.05).结论 IL-6和IL-8可能参与了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它的变化可间接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对其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测定47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21例乳腺良性病患者(良性组)和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浆 TM 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的 TM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良性组的 TM 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1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浆 TM 水平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7例乳腺癌患者血浆 TM 水平较术前、术后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患者的 TM 阳性率为65.96%(31/47),TM 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肿瘤转移率为70.97%(22/31),TM 正常的乳腺癌患者中,肿瘤转移率为37.50%(6/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8,P <0.05)。结论TM 与乳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因子,其高水平表达提示患者肿瘤转移、预后差,反之提示患者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52例卵巢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的动态检测,术后根据癌肿病理有、无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分组,另将卵巢良性病变病例设为参考对照组进行分类,探讨血清IL-6表达与卵巢良性及恶性肿瘤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动态检测52例卵巢癌患者及45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IL-6值,并根据术后病理有无前哨淋巴结转移分组,逐组按其手术前、后的血清IL-6表达情况进行相关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结果 ①实验组患者其手术前、后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病变组(P<0.01);②回顾性分析中显示有前哨淋巴结转移患者其手术前血清中IL-6水平表达高于无前哨淋巴结转移组(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中IL-6水平表达无差异性改变;④实验组患者术后血清中IL-6水平明显下降,手术前、后对比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卵巢癌患者血清IL-6检测值表达的动态变化与肿瘤是否存在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8月至2008年11月本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150例MM患者为治疗组,患者入院治疗当天抽静脉血,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观察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组与无效组的IL-6、TNF-α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M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随临床分期增加,其表达水平依次增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后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无效组则无差异(P〉0.05);MM患者血清中IL-6与TNF-α呈正相关(γ=0.732,P〈0.01).[结论]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在MM 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可用于MM患者的病情判断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ER和PR表达探索乳腺增生病的癌变倾向及其预防,阐明乳癣合剂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手术切除的乳腺增生病(85例)和乳腺癌(65例)患者手术标本,及以苯甲酸雌二醇造成豚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的乳腺组织标本;并对豚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灌服天冬素片水溶液及乳癣合剂,观察人与豚鼠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ER和PR表达。结果临床乳腺增生病患者ER和PR阳性表达率37.6%,乳腺癌为67.7%,P〈0.001;乳癣合剂降低ER和PR阳性表达,小剂量组优于大剂量组和天冬素片组,P〈0.05。结论降低乳腺增生病发病率和ER、PR阳性表达率是乳腺癌的二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手术前后血清CA153、CA125、CE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153、CA125和CEA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168例乳腺癌(Ⅰ+Ⅱ期125例,Ⅲ+Ⅳ期43例)患者血清CA153、CA125和CEA含量,并与132例非肿瘤患者作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血清CA153、CA125和CEA含量非常显著地高于非肿瘤患者组(P〈0.01);三者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阳性率明显增高(P〈0.01)。Ⅰ+Ⅱ期患者手术后3个月CA153、CA125和CEA水平下降(P〈0.05),与非肿瘤患者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期患者手术后3个月CA153、CA125和CEA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非肿瘤患者组(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A125和CEA含量对临床诊断和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LCN-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6例乳腺癌患者血清 LCN-2和 MMP-9的表达水平,并与4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者比较,分析其与肿瘤大小、TNM 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 ER,PR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 LCN-2表达量为89.76±28.38 ng/ml,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的56.44±21.15 ng/ml和健康对照组的44.32±16.84 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腺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 MMP-9的表达量为96.34±23.26ng/ml,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的28.16±11.57 ng/ml和健康对照组的23.54±13.61 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腺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血清 LCN-2和 MMP-9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5135,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 LCN-2和 MMP-9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ER和PR表达、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LCN-2和 MMP-9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对于乳腺癌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清IL-8、IL-18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30名对照者及80例食管癌早期(Ⅰ-Ⅱ)患者和58例晚期(Ⅲ-Ⅳ)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8、IL-18水平。结果食管癌早期组血清IL-8[(85.88±6.13)ng/L]、IL-18[(301.28±45.66)ng/L]和食管癌晚期组IL-8[(120.42±6.12)ng/L]、IL-18[(412.30±50.81)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8[(54.38±11.18)ng/L]、IL-18[(181.36±50.32)ng/L,P〈0.01],晚期组较早期组升高(P〈0.01);转移组手术后血清IL-8[(148.36±9.56)ng/L]、IL-18[(451.66±50.35)ng/L]水平较手术前IL-8[(122.94±9.85)ng/L]、IL-18[(415.35±51.05)ng/L]高(P〈0.01),无转移组手术后IL-8[(71.68±9.66)ng/L]、IL-18[(225.99±41.78)ng/L]较术前IL-8[(85.86±9.70)ng/L]、IL-18[(311.58±40.35)ng/L]明显降低(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IL-8和IL-18表达异常;IL-8、IL-18水平可作为食管癌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乳术对乳腺癌患者血清标志物水平、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19~+细胞水平的影响,分析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NK细胞及CD19~+细胞比例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住院且行保乳术治疗的51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女性40例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P-选择素(P-Selectin)、可溶性黏蛋白(SE-cad)、IL-6及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另检测其全血NK细胞及CD19~+细胞比例的变化,分析血清IL-6水平、NK细胞及CD19~+细胞比例与术后乳腺癌复发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术前血清P-Selectin、SE-cad、CAE、IL-6、IL-8水平及NK细胞及CD19~+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血清IL-6水平及NK细胞、CD19~+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保乳术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并调节患者NK细胞、CD19~+细胞比例,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血清IL-6水平及NK细胞、CD19~+细胞比例均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朱永健 《临床医学》2010,30(10):34-35
目的探讨激素敏感型哮喘患者(SSA)与激素抵抗型哮喘患者(SRA)经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给予反复发作的13例SSA患者和6例SRA患者MP 40 mg治疗1周,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4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SSA患者组血清IL-4水平较SRA患者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①SSA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IL-4浓度的明显变化,提示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降低血清IL-4浓度实现的。②SRA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IL-4浓度较SSA患者组无明显变化,提示治疗前后血清IL-4浓度变化可以作为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激素抵抗的一个指标,可能是激素抵抗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2种液体预扩容对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69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术前输注复方乳酸钠(LR) 20 mL/kg,观察组术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HES)10 mL/kg.观察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手术完毕时(T2)及术后1 d(T3)的生命体征及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下降,以及氧分压[p(O2)]显著上升均较早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从T1起均显著上升(P<0.01),至T3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组间比较,T1~T3均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术前使用6%HES进行预扩容,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