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胸外科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降低胸外科围手术期病死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2例胸外科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资料。结果:≥60岁组和<60岁组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1.46%和0.34%(P<0.01),肺切除组与非肺切除组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1.15%和0.32%(P<0.01),恶性肿瘤及良性病变的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1.26%和0.22%(P<0.01),死亡原因,循环并发症17例,呼吸并发症16例,肺癌术后癌转移4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感染性并症6例,手术出血2例,麻醉意外1例,术后猝死3例,结论:术前详细评估心肺功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尽量避免右全肺切除及不必要的肿瘤姑息性切除,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998年以来对78例进展期胃癌施行围手术期腹腔区域性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3.9%的原发性肿瘤缩小(39/45);69.2%的肝转移缩缩小(9/13);3例卵巢转移癌均缩小;87.5%的腹水消除(7/8);41例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51%)。结论:采用腹腔区域性化疗进展期胃癌及其转移途径具有针对性,是合理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和比较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术后腹腔局部复发、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的影响和毒副作用。方法 将60例大肠癌根治术后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组(治疗组)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3.3%、10.0%、86.7%,而对照组为43.3%、33.3%、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大肠癌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的肝转移和腹腔局部复发,而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HLFO方案)对肝转移和腹腔局部复发的预防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二联吡啶酮(米力农)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治疗,连续1周;对照组34例,仅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定心功能,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患者经米力农治疗后心排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均显著增加(P<0.01)。同时血液流变学示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定量均有显著下降(P<0.01或P<0.05),其心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94.5%及50.0%;对照组为70.6%及26.5%,观察组疗效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米力农能显著改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液流变性,是治疗肺心病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围术期感染护理路径效果,为胸部手术患者围术期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按住院号将106例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单号)与对照组(双号)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痰液及口咽细菌检出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围术期感染护理标准化路径后,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分别为(7.16±0.83) d,(1.09±0.54)万元,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45±1.51)d,(1.44±0.65)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60,-7.958;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为(2.58±0.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1±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4,P<0.05);术后3 d,观察组痰液细菌阳性2例(3.77%)、口咽细菌阳性3例(5.66%),明显低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18.87%,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357,6.150;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达100%,平均得分为(4.68±0.8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1±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67,P<0.05)。结论设立胸部手术患者围术期感染护理标准化路径,既可以使围术期护理内容更全面规范;而且可指导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有效提升手术效果,最大限度提高患者意度。  相似文献   

6.
任大昌  谢承宝 《中国康复》2013,28(2):140-14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康复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康复干预。比较2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情绪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个月后,干预组肌力≥3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手术期康复干预能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腹腔灌注热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胃癌术后患者行回顾性分析:联合腹灌组(31例)应用OLF方案静脉化疗,并于化疗间歇期的第5天用(生理盐水500mL+地塞米松10mg;生理盐水500mL+顺铂40mg/m^2)行腹腔灌注化疗,后行腹部深部热疗;单纯化疗组(29例)仅做OLF方案静脉化疗。两组21天为一化疗周期,均实行3个周期以上治疗。结果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13天、311天,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466天、223天,两组1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80.6%和41.4%、35.5%和13.8%,联合组与单纯化疗组1年生存率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2)。5年中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两组分别为12.9%和22.6%、37.9%和24.1%,局部复发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25),而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区别,两组化疗的毒副作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腹腔灌注热化疗能改善局部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远期疗效,并且未增加化疗相关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并于术后接受辅助化疗,对照组患者只在术后接受辅助化疗。对观察组的术前化疗疗效和2组患者的毒性反应、根治性切除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术后2年生存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新辅助化疗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达到74.4%,有37例患者(86.0%)进行了胃癌根治性手术,而对照组中有28例患者(65.1%)进行了胃癌根治性手术,观察组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消化道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6.7%和7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反应的比例分别为9.3%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给予对症治疗后均能顺利完成化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1.6%和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90.7%和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可有效控制进展期胃癌患者病情的进展,有利于肿瘤的切除,并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延缓复发时间并提高生存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作用,且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我院60例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手术的进展期胃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组(治疗组,n=30)及单纯全身化疗组(对照组。n=30),治疗组行腹腔热灌注保留化疗4次,之后行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单纯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并发症比较:治疗组腹胀及肌酐升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16.67%,P〈0.05;13.33%vs.3.33%,P〈0.05),腹胀及肌酐升高均为Ⅰ-Ⅱ级,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局部复发及转移率:治疗组腹膜腔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vs.33.33%,P〈0.05),而远处转移率无显著差异(30.00%vs.33.33%,P〉0.05)。治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vs.50.00%,P〈0.05,56.67%vs.33.33%,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能够能改善局部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远期疗效,且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胃癌行胃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出院前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评价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综合提升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围手术期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33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CSII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II组),分别对术前、术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点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CSII组达到目标血糖所用的时间明显少于MSII组(2.9比7.2天)(P〈0.05),血糖达标率优于MSII组(93.9%比77.1%)(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II组(9.1%比34.3%)(P〈0.01)。待手术时间(4.2比9.4天)和住院时间(16比24天)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住院总费用无差异(P〉0.05)。结论:CSII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优于MSII。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对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严格进行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的食管癌病人设为观察组,同期56例遵医嘱治疗的食管癌病人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痰液排出情况、吸氧时间及胸管拔除时间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食管癌病人加强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能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术后行腹腔持续温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35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7例,行腹腔持续温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4次,之后行常规静脉化疗;对照组68例,行常规静脉化疗12次;2组常规化疗均采用FOLFOX6方案,并均于术后4周开始常规化疗。结果:(1)治疗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5.38%、78.63%和58.47%;对照组分别为93.21%、67.95%和41.81%。2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卡氏评分法(KPS)评分升高率为59.70%,对照组为42.65%,2组KPS升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腹腔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92%比30.88%,P〈0.05),而远处转移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4%比35.29%,P〉0.05);(4)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系统反应与造血系统抑制,但无一例因化疗不良反应而影响治疗。结论:腹腔持续温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可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 QCC)活动在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6-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收治的手术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选择于2013年1-6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2013年1月开始成立QCC小组,由7名护理人员组成,确立“降低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拟订活动计划,通过分析原因设置实施对策,对观察组80例围手术期患者实施QCC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为8.75%,较活动前的35.9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3,P<0.01)。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7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8,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提高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患围手术期焦虑状态。方法:采用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I)对入组患于手术前及手术后作2次评分,同时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程度等资料。结果:焦虑状态(SA)评分前后有极显性差异(P<0.01),平时焦虑水平高的患术前焦虑状态(SA)评分显高于术后(P<0.05),与医生不熟悉的患手术前后焦虑状态(SA)评分有极显性差异(P<0.01)。结论:焦虑是术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术前应加强医学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2013年8月9日至2014年8月9日,我院骨科接收8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随机将8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法基础上行分阶段的精心护理。结果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观察组的整体护理有效率(100.00%)要高于对照组(73.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并发症出现率,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4.76%)低于对照组(14.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精心护理的胸腰椎结核患者,不仅护理效果好,少有并发症,且依从性高,为了保证胸腰椎结核患者的手术效果,必须给予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切除术对男性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排尿功能及性功能的应用价值,并与非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术相比较。 方法:选择2001-01/2005-0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男性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组(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切除术)53例和对照组(行根治术,但不解剖暴露盆腔自主神经)53例。观察以下几项:①术后排尿功能:Ⅰ级为正常,Ⅱ级残余尿〈50mL,Ⅲ级残余尿〉50mL;Ⅳ级,重度排尿障碍,需导尿。②性功能指标:勃起功能采用勃起功能障碍国际指数问卷调查表中的问题1,2,每个问题满分为5分,评分越高功能越好;射精功能分为3级:Ⅰ级是有射精,射精量正常或减少;Ⅱ级是出现逆行射精,有射精功能障碍:Ⅲ级是完全无射精。③局部复发率。④5年生存率。 结果:106例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排尿功能分级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组优于对照组(P=0.0377)。②术后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组勃起功能障碍国际指数问卷调查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24),射精功能也优于对照组(P=0.0211)。③局部复发率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5.7%,7.6%,P=0.500)。④5年生存率保盆腔自主神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60.0%,55.6%,P=0.8443)。 结论:男性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实施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术,与非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术相比较,可以较好地保留排尿功能和性功能,且没有增加局部复发率和降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并加用西药治疗小儿慢性肺炎急发期30例,并设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30例,均经7d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0.0%,对照组治愈率3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9.
胃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进展期胃癌手术前后腹腔动脉主、术中腹腔腔温热渗液灌洗化疗对预防术后腹膜复发及肝转移的影响。方法:将269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6例手术期前后行腹复发及肝转移的影响。方法:将269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6例手术期前后行腹腔动脉插管,FAP或FMP方案化疗,关腹前腹腔以大量温热蒸馏水灌洗后放置5-FU和PDDP腹腔化疗。对照组手术后口服喃氟啶片  相似文献   

20.
围手术期护理访视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择期手术患围手术期护理访视的效果。方法:对326例择期手术患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4例,施行围手术期护理访视,对照组162例,按传统方式对患进行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急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生理指标比较差分有显性(P<0.0l,P<0.05),两组患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访视可提高患的遵医行为,缩短手术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