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2~7月48名患者51例全髋置换手术病例,术前和术后第7 d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分析15项临床因素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有无相关性.[结果]经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51例手术有17例发现DVT,全部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DVT发生率33.3%;DVT患者中无症状者占47.1%(8/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输血总量大和血清甘油三脂水平(TG)高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OR(Odd Ratio)值分别为:116.597、1.01和37.249(P<0.05).[结论]女性,年龄大,肥胖,血清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升高,"O"型血、输血总量大,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高(relative risk,RR>1);年龄≥65岁、输血总量大和血清甘油三脂水平高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的危险因素;术后应控制输血量,需要大量输血者采取少量多次输血;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发生应该引起临床医师和B超医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1):1001-1005
[目的]探讨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36例进行DVT的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凝血指标、吸烟史、麻醉方式、手术时长、合并慢性病史等22项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 23例,32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DVT 22例,进行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D-D、心肌梗死病史、深静脉血栓史是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深静脉血栓史使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分别增加到1.058、6.283。[结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D-D、心肌梗死病史、深静脉血栓史等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较高。尤其是高龄、深静脉血栓史与术后DVT发生密切相关,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徐斌  徐洪港 《中国骨伤》2008,21(11):855-857
目的:研究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进行风险因素分析。方法:1999年11月至2002年5月未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下肢手术患者136例,男78例,女58例;年龄16-82岁,平均49.5岁。术前行双下肢超声多普勒检查排除深静脉血栓,术后行双侧上行性静脉造影检查,并分析可能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共24例,其中全髋置换术后10例,全膝置换术后14例。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分别为9、6、7和12例。结论:研究发现高龄、深静脉血栓既往史、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骨水泥、止血带的使用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555,自引:7,他引:555  
吕厚山  徐斌 《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55-156,160
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51例未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于术后3-13天行双侧上行性静脉造影。分析调查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顾海伦  王欢  段景柱 《中国骨伤》2007,20(9):611-613
目的:分析影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8例(112个关节)人工全髋置换术术后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55例,女43例;平均年龄59.12岁(41~81岁)。术前及术后7~10d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的发生。对17项临床因素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发生DVT41例,DVT发生率为41.84%(41/98),其中无症状DVT患者占58.54%(24/4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DVT相关的因素有5个,其中年龄、肥胖及肢体延长大于2cm使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分别增加到1.952、3.349及7.376倍(P<0.05);硬膜外麻醉和踝泵练习使术后发生DVT的可能性减少到原来的0.132和0.265(P<0.01)。结论:年龄、肥胖及肢体延长大于2cm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而硬膜外麻醉和踝泵练习是减少术后发生DVT的保护因素。关节置换术后无症状DVT的大量存在,提示术后最好常规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一旦有DVT发生,及时治疗,防止发生致命性肺栓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下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本院行下肢关节置换的33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术后DVT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探索DVT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330例患者中,术后46例患者被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总体发生率为13.9%。血栓组患者年龄[(71.9±7.2)岁vs (64.4±14.2)岁, P<0.001]、女性占比[男/女,(7/39) vs (84/200), P=0.046]、脑梗史占比[是/否,(12/34) vs (32/252), P=0.006]及病因为OA患者占比[CD/ON/OA/RA/FX,(5/2/35/0/4) vs (42/50/157/10/25), P=0.048]、术前CRP [(9.3±8.2) mg/L vs (3.5±3.2) mg/L, P<0.001]、术后第1 d CRP [(21.4±18.5) mg/L vs (14.7±12.8) mg/L, P=0.004]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126例TKR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股总静脉有无反流并记录反流时间,反流时间>1s为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PDVI组),无反流或反流时间≤1 s为静脉瓣膜功能正常(无PDVI组);术后7 d再对全部患者进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对两组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资料χ2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中,有PDVI组54例,无PDVI组72例,共有5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总发生率39.7%(50/126).其中,有PDVI组33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发生率61.1%(33/54);无PDVI组17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发生率23.6%(17/72);PDVI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于瓣膜功能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27,P<0.05).结论 原发性PDVI是TK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低风险"人群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低风险"人群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2003年2月至2005年4月,准备行选择性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低风险"患者136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73例76髋,全膝关节置换术63例72膝,年龄46~84岁,平均68.5岁。具有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排除在研究之外。患者术后均未采用任何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于术后6~8天行静脉造影或根据临床表现急诊行静脉造影。怀疑肺栓塞的患者摄胸部X线片及CT加以确诊。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73例76髋中,22髋(28.95%)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近端栓塞14髋,远端栓塞8髋;全膝关节置换术63例72膝中,33膝(45.83%)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9膝为近端栓塞,24膝为远端栓塞。全髋关节置换组与全膝关节置换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515,P<0.05);两组间近端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88,P>0.05);两组间远端血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348,P<0.05)。发生肺栓塞1例(0.74%)。临床症状对深静脉血栓的阳性预测值为52%。结论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低风险"人群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7.16%,而临床表现并不能作为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可靠依据。临床上应建立起一套安全有效的方法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统计DVT的发生率。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75例成人膝部骨肿瘤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75例患者均未采取任何药物抗凝措施。男45例,女30例,平均年龄(35.55±16.75)岁。其中,良性肿瘤39例,恶性肿瘤36例;26例行肿瘤刮除植骨(或未植骨)内固定术,49例行肿瘤切除肿瘤型膝关节置换术(或膝关节假体翻修术)。术前及术后14d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的发生。对15项临床因素与膝部手术后DVT形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发生DVT的患者为21例,总发生率为28%(21/7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有2个:年龄≥40岁、术前存在深静脉返流。两者使术后DVT形成的风险分别增加到13.337、13.538倍(P〈0.05)。结论年龄≥40岁和术前存在下肢深静脉返流是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本身因素、是否采取过抗肿瘤治疗(化疗及放疗)、手术方式、是否使用骨水泥或异体骨等因素与DVT的形成无显著相关性。术前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意义重大;应对年龄≥40岁或术前存在深静脉返流的患者积极采取药物抗凝措施以预防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速碧林预防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栓塞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速碧林预防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DV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6例人工关节置换病例(102例髋关节,34例膝关节),随机分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实验组使用速碧林,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抗凝剂,1周后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有DVT临床症状者尽早行静脉造影并予以治疗。结果实验组2例出现血红蛋白持续降低,需要持续输血维持而剔除出组,余66例DVT发生率为13.6%;对照组68例病例DVT发生率为42.6%。而在出血或其他不良反应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速碧林对降低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有效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王剑锋  黄小强  李辉  马建兵 《骨科》2021,12(2):137-142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10月行单侧TKA术后由下肢深静脉彩超确诊的新鲜肌间静脉血栓病人64例,男29例,女35例;年龄为(56.3±7.7)岁(46~82岁).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肌间静脉血栓在...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preoperative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in knee osteoarthritis (OA)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Methods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a total of 584 knee OA patients undergoing TKA were enrolled. General information, medical records and preoperative laboratory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for the lower extremitie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DVT group and non-DVT group.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identify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reoperative DVT in knee OA patients undergoing TKA.ResultsThe incidence of DVT before TKA was 6.85% (40 cases). The increase of ESR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platelet crit, IL-6 (Interleukin-6), and PCT (Procalcitonin)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VT before TKA. Factors a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diabetes mellitus (DM),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NLR (ratio of 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 lower limb venous blood stasis, the time from onset to admission, RBC, PLT were identified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to b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reoperative DVT in knee OA patients undergoing TKA.ConclusionsDM, CKD, CHD, increased in ESR, IL-6 and PCT, blood sta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increased in PLT, platelet crit and the time from onset to admission, decreased in RBC, were high risk factors for preoperative DVT in knee OA patients undergoing TK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髋、膝关节矫形术和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4年至2005年接受髋、膝关节矫形术和髋部骨折内固定术的病人147例,年龄33~92岁.术后2周行双侧下肢静脉Duplex彩色超声检查,观察DVT形成的情况,根据是否形成DVT,分为非DVT组和DVT组.记录围术期有关病人、手术和麻醉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下肢DVT发生率42.2%,而近端DVT发生率2.7%.与非DVT组相比,DVT组麻黄碱使用率及其用量增加,麻醉时间延长,术后1 d白细胞计数及术后最高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与下肢DVT有关(P<0.05).结论 髋、膝关节矫形和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为麻醉时间>3 h、使用麻黄碱及术后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解剖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解剖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5月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经下肢静脉造影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7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全膝关节置换组110例,全髋关节置换组162例.观察静脉造影中两种术式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及其差异.结果 全膝关节置换组中,中心型血栓10例、周围型血栓94例、混合型血栓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中,中心型血栓3例、周围型血栓140例、混合型血栓19例.两组血栓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96,P=0.007).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最易累及部位依次为肌间静脉193例(71.0%,193/272)、胫后静脉98例(36.0%,98/272)、腓静脉85例(31.3%,85/272)、胫前静脉24例(8.8%,24/272)、腘静脉24例(8.8%,24/272)、髂股静脉20例(7.4%,20/272).周围型血栓中,全膝关节置换组比全髋关节置换组更容易累及多支静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12,P=0.000).在孤立性血栓中,无胫前静脉血栓形成.在多支静脉血栓中,两组均以累及胫后静脉、腓静脉、肌间静脉血栓中的两支或三支常见.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解剖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modified Caprini risk assessment model,Caprini MRAM)预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的有效性.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运动医学与成人重建外科116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栓发生情况,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4例,纳入标准为诊断明确,行标准全膝关节置换术,有完整术前术后血栓筛查,排除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糖尿病是否会增加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方法 实验纳入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间,在本组行TKA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糖尿病,将其分别纳入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在术后第3、14天,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患者是否发生下肢DVT.比较两组间下肢DVT的发生率是否有差异,并通过逻辑回归分析糖尿病与下肢DVT的关系.结果 共358例患者被纳入实验.术后14 d内,糖尿病组有52例患者发生下肢DVT,非糖尿病组有146例患者发生了下肢DVT(P〈0.05).糖尿病组有16例患者的血栓发生在手术对侧的肢体,非糖尿病组有50例(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71倍 [95%CI(1.183-6.212),P〉0.05].两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患病率、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带使用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虽然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但在本实验中,糖尿病患者TKA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预防措施.方法 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41例患者,男53例,女88例;年龄17~86岁,平均(63.20±13.78)岁.根据是否使用低分子肝素随机分成抗凝组(82例)和非抗凝组(59例),术后均行患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明确血栓发生的部位、大小及数量.诊断标准根据1972年Rabinov和Paulin提出的诊断标准,结合国内吕厚山的相关经验进行统一诊断.根据下肢血栓的部位将血栓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混合性血栓.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2.62%(46例),其中中央型1例,混合型2例,周围型43例.临床症状有小腿后侧疼痛,沉重或紧张,足和踝关节周围轻度肿胀.临床体征有肌肉压痛、Homans征或Neuhof征阳性.将症状和体征都作为临床依据,其中无临床依据者共34例,占73.9%.抗凝组(82例)和非抗凝组(59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数字化下肢深静脉造影技术能准确地发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与其无直接关联,低分子肝素抗凝后虽能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