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大鼠胆总管结扎后不同时间点的生化指标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胆总管结扎模型实验数据,探究不同时间点的生化指标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模型组和假手术组,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动物的体重、肝组织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胆总管结扎后TBIL和DBIL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1),术后5d后数值较前略有下降。ALT迅速增加,高峰在术后第1~2d,第3天后迅速下降。ALP术后第2d达到高峰,肝脏组织损伤最重。结论:胆总管结扎可以得到满意胆道梗阻模型,术后第3d是生化指标变化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7月-2005年8月我院有18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手术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然后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取出胆总管结石。结果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17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结论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为24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腔镜组)、为30例患者行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open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OCBDE)+胆囊切除(open cholecystectomy,OC)(开腹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T管拔除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119.17±27.84)min vs.(97.83±24.41)min]、术后疼痛评分[(4.50±0.72)分vs.(8.23±0.86)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2.17±4.43)h vs.(31.2±12.32)h]、术后住院时间[(10.33±3.29)d vs.(14.37±3.09)d]、拔T管时间[(44.33±12.02)d vs.(33.50±9.6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与开腹组住院费用[(21 934±3 756)元vs.(24 148±7 112)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5,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5,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疾病不仅安全有效,而且患者术后疼痛轻、康复快,正确的认识与处理并发症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胆总管切开探查的阴性率,减少创伤,缩短住院时间,我们自2000年3月至2002年11月,在原已开展经胆囊管胆道探查的基础上,运用外径更细的Olympus ELT20型(外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明性病例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52例良性病胆囊切除术连续病例。结果胆总管探查380例中151例探查阴性,其中31例胆总管Ⅰ期缝合,120倒置T管引流。结论胆总管探查阴性病例在术中胆道镜仔细检查的条件下,胆总管探查切口Ⅰ期缝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钛夹植入胆总管内形成结石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女性,61岁。1年前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半月前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伴周身皮肤黄染,无发热,无恶心及呕吐,无腹泻及黑便。查体见生命体征平稳,巩膜及周身皮肤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听诊正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剑突下方偏右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叩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示血白细胞16·3×109/L,血总胆红素270·7μmol/L,直接胆红素179·6μmol/L,间接胆红素91·1μmol/L。超声检查示胆总管扩张直径为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5月25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切开胆总管,行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结果:256例手术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8.
不同麻醉方法对牵拉胆囊时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 ,将Q T离散度作为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或猝死的一个简单、无创的指标正在逐渐被人们接受。为了探讨Q T离散度在麻醉中的变化 ,我们观察了不同麻醉方法下牵拉胆囊对Q T离散度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择期胆囊切除术病人 2 0例 ,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 2 0~ 74岁 ;ASAⅠ~Ⅱ级。术前无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ECG检查无心律失常 ,Q T间期均正常。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全麻组 ,每组 10例。方法 麻醉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 10 0mg、阿托品0 5mg。硬膜外组 :取左侧卧位 ,选择T8~ 9椎间隙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分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中经胆囊管入路胆道镜检查胆总管并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对1998年10月至2005年5月间20例具有胆道探查指征的患者,施行经胆囊管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取石,治疗后结扎胆囊管残端,胆总管内不置引流. 结果 成功19例,失败1例.其中发现结石15例,结石取净率100%(15/15),阴性检查4例.术中无胆道损伤,术后无胆漏等并发症,随访未发现残余结石. 结论 术中经胆囊管入路胆道镜检查与传统的经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安全、不损伤胆总管、免除患者术后带T管等优点.适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小结石或胆道扩张可疑结石的患者,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胆囊结石继发胆道结石病例胆囊管结构的特点,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术提供术式判断的指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加胆管探查术病例的术前影像检查结果,同时结合术中胆囊管形态、直径和扩张的情况,分析胆囊管结构变化特点.结果 术前B超检查显示108例病人均有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75例,胆囊管扩张21例,胆总管结石76例.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发现胆总管扩张81例,有明显结石图像的52例,胆囊管扩张36例,发现9例胆囊管异位走行.CT检查显示胆总管扩张45例,有明显结石影的42例,胆囊管扩张19例.胆囊管有明显扩张的病例中,胆囊管和胆总管之间的夹角多呈钝角(22/24例);此夹角呈锐角的病例胆囊管扩张的少(2/28).胆囊管扩张明显的病例胆囊管形态常短粗(24/24),胆囊管细长的病例中胆囊管扩张的少.结论 MRCP对胆囊管的形态和走行有明显的判断和指导作用.胆囊管和胆总管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胆囊管短粗的病例,其胆囊管扩张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胆管探查在单纯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术前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383例,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分析胆道病变及其相应处理手段、疗效. 结果通过经胆囊管造影和探查,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30例,经胆囊管取石2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6例;胆囊管冗长4例,均予切除冗长部分;胰胆管合流异常3例,未处理;胆总管末端双开口1例,未处理.所有患者均无结石残留、胆囊管残余. 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可发现术前漏诊的胆总管结石和其他病变,且大部分结石可经胆囊管取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患者,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6例应用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外胆管结石32例取石46枚,术中结石取净率为100%,阴性探查4例;36例均未留置T管。术后平均住院8.4d。结论在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中,对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患者,选择实施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胆总管的手术的方法,安全可行,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总结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为4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5~185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 ml;结石取净率100%。术后1例出现少许胆漏,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完全可行,手术安全、可靠,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胆囊切除术对家兔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对家兔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6只成年家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胆囊切除术组,每组8只。手术4周后进行Oddi括约肌压力及肌电的同时测定。结果压力测定:胆囊切除术组胆总管压力降低,Oddi括约肌基础压、收缩波幅升高(P<0.01);肌电测定:肌电活动由原来的锋电位变为肌电簇,波幅升高,持续时间延长(P<0.01),收缩频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胆囊切除术后家兔Oddi括约肌功能有明显改变;Oddi括约肌蠕动增强以加快胆汁的排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辅以形态观察,研究胆总管结扎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的变化。结果发现,肾小球系膜增殖,系膜增厚、有纤维连结蛋白、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沉着,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肾小球肿胀并压迫肾囊,故可导致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6.
27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切开行胆总管取石2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对2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施行胆囊切除并经胆囊管切开、扩张,置入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并用网篮套取结石。 患者均于术后约1周痊愈出院。无胆瘘、黄疸及胆管内残留结石等并发症。17例随访6~8个月,无结石残留或复者。提示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切开行胆总管取石手术简单、易掌握,是安全、有效的胆管结石取出方法,特别是对于继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可减少T型管引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用该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28例(研究组); 另选择同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30例(对照组),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时间、输液量、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6.0±1.1) d比(9.6±1.8) d,P<0.05],肛门排气时间[(28.2±3.8) h比(46.3±5.9) h,P<0.05]和恢复正常生活时间[(10.3±2.1) d比(35.7±5.8) d,P<0.01]更快,输液量[(5 515±368) ml比(9 542±834) ml,P<0.01]和住院费用[(8 100±425)元比(12 100±756)元,P<0.05]更少.研究组发生手术并发症2例(2/28); 对照组发生手术并发症6例(6/30),其中需再次外科手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2例(2/30),严重并发症均由放置T管引起.结论 对于合适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可首选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避免了放置T管引起的一系列弊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应用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实施的49例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开腹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open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OTCBDE)22例,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27例。结果OTCBDE组:22例手术成功20例(占90.9%),平均手术时间为(76.8±26.8)min,术后平均住院日为(8.30±1.7)d,出现1例胆漏,无胆道残余结石发生。LTCBDE组:27例手术成功23例(占85.2%),平均手术时间为(136.3±38.9)min,术后平均住院日为(5.6±2.0)d,出现1例胆漏,无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结论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避免了切开胆总管和放置T管,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于1993年10月至1996年10月,在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腹腔镜转换器,应用OlympusP20型纤维胆道镜(Φ4.9 mm),经切开的胆囊管进入胆总管,治疗胆总管继发结石,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8例,年龄39~62岁(平均50岁),术前均经ERCP确诊为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结石大小0.3~1.1 cm,胆总管内径约0.7~1.7 cm,平均约1.0 c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治.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病人,选择性对部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切除胆囊后扩张胆囊管,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或取石病例24例,并对其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本组中男性8例,女性16例,年龄38~76岁,B超为确定诊断的主要辅助检查.手术采用"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一期缝扎术".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8~12d;术后无并发症.16例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石及残留结石;结论:胆囊切除并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是一种较好的安全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