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状况,指导早期诊断、合理防治。方法选择该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的137例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致病菌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诊断败血症病例中血培养阳性率为64.2%。革兰氏阳性菌占72.2%,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43.3%和15.6%,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48.7%、42.9%,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革兰氏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早期新生儿败血症与晚期新生儿菌种比较,早期败血症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高于晚期,晚期败血症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率高于早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葡萄球菌为该院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致病菌;应做好孕期感染的防治,加强围产期及新生儿期保健,以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可选抗生素少,应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药敏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李娜莎  林琳  凌华 《河北医学》2005,11(7):660-661
目的:探讨比较新生儿败血症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对7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①以皮肤、脐部、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途径。②以体温异常(43.6%),少哭、少吃、少动(57.7%),皮肤黄疸(66.7%)为主的临床表现。③致病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共(87.2%)。④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率为80%以上,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采用综合疗法根据血培养药效结果选择抗生素。注意新生儿脐部皮肤护理及呼吸道感染减少该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目前隆昌县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现状,结合临床以制定相应对策,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经血培养证实阳性的60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败血症共分离出病原菌60株。以葡萄球菌居多(96.6%),晚期新生儿的败血症发生率高于早发性。全部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100%,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8.2%,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93.1%,而头孢唑林、头孢噻肟钠/3代、头孢曲松钠对所有葡萄球菌均敏感,哌拉西林敏感率为96.5%。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感染是本县社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4.
吴容  邱燕 《医学新知杂志》2010,20(3):204-206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366份新生儿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366株病原菌中G^+菌为80.9%(以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占41.2%,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9.8%。),对常用的一线抗生素如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无耐药。G^-菌为15.8%(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肠杆菌属为主,共占81.0%),对第一、二代头孢等敏感率很低,大多数几乎完全耐药,对三代头孢耐药率较低,亚胺培南无耐药。真菌为3.3%。结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病原菌耐药呈增高趋势,全面了解和掌握细菌种类和耐药性变化,提高新生儿抗感染治疗的疗效,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致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及耐药性现状,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124例CNS致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的病原学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血培养细菌阳性标本中,分离出124株CNS(占68.1%),其中表皮葡萄球菌46株(37.1%),溶血葡萄球菌27株(21.8%)和腐生葡萄球菌13株(10.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离率为75.0%。MRCNS药敏结果显示多重耐药。结论CNS已成为新生儿血液感染第一位的病原菌,MRCNS检出率高且呈多重耐药,临床应根据血培养币口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覃琳  熊英  卓平辉 《四川医学》2005,26(9):953-955
目的 探讨近9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我院新生儿病房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共122例,1996-1997年采用葡萄糖肉汤法、常规生化鉴定法和手工鉴定;1998年~2002年3月采用双相手工血培养瓶,Sceptor半自动分析仪;2003年4月~2004年采用BACT912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BD血培养瓶,API或crystal鉴定系统。结果 凝固酶/91性葡萄球菌(CNS)居首位,且呈上升趋势,肠球菌也呈上升势头。而金葡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检出构成比均有所下降,尤其是金葡菌和大肠杆菌下降最明显。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性无明显变化,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喹诺酮类和SMZ耐药率均上升,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CNS上升,金葡菌下降,对氯霉素、利福平耐药率下降,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米诺环素和呋喃妥因耐药的菌株。葡萄球菌产酶率为79%,MRSA占金葡菌的46.1%,MRCNS占CNS的90.5%。大肠杆菌对氨曲南、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一代和二代头孢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达57.1%、57.1%、42.9%,对阿米卡星、亚氨培南、头孢他定、替卡西林/棒酸、环丙沙星耐药率相对较低。大肠杆菌及克雷伯茵产ESBLs分别为21.4%、33.3%。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以G^+球菌为主,CNS住居首位。病原菌及耐药性是随时代和地区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临床选用抗生素需以药物监测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宜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宜兴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lO月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标本共87例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分析。结果87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球菌61株,占70.1%,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占56.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2%,CNS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100%敏感;革兰阴性杆菌26株,占29.9%,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2株,占13.8%,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0株,占11.5%,二者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高,对其抗菌活性较好的是加酶抑制剂的B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结论宜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以CNS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且上述病原菌具多重耐药性,应加强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老年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老年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易感因素。方法:对135例老年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作回顾性分析。结果:G^-杆菌占69.1%,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为主;G^-球菌占22.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为主。大部分G^-杆菌时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较敏感,全部G^-球菌对万古霉索敏感。抵抗力低下病人,住院时间长,感染发病率高。结论:掌握细菌耐药新动态,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日期,减少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111例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1例败血症中,革兰阳性球菌108例占97%,革兰阴性杆菌3例占3%。革兰阳性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46株占42%,对青霉素及耐酶青霉索的耐药性近50%;肠球菌15株占14%,对各种抗生索均有较高耐药性。其他依次为头状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结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及肠球菌,肠球菌的比例及耐药性均有增多趋势。全面了解和掌握细菌种类和耐药性变化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科抗感染治疗的质量,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窦洪渠  刘娟  梁敏 《西部医学》2007,19(2):258-260
目的了解近2年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1月我院新生儿血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69株阳性标本中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08%、15.94%和13.04%,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ooA、94.4%及88.88%,均对万古霉素敏感,仅1株溶血葡萄球菌耐药;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对氨苄头孢唑林、青霉素耐药率均为100%;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是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噻肟、氯霉素和庆大霉素。结论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和药物敏感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变化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耐药率的分布。方法 通过血培养阳性的63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出79株病原菌的菌种类型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培养出病原菌79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表皮葡萄球菌30株,腐生葡萄球菌9株,微球菌5株,大肠埃希氏菌2株,假白喉杆菌4株,屎肠球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5株,头状葡萄球菌3株,草链球菌1株。各类细菌L型13株。苯唑青霉素耐药率为68.35%,氮基苄青霉素耐药率为49.37%,庆大霉素和氯霉素耐药率均为37.97%,丁氨卡那霉素和利福平耐药率均为30.38%。头孢唑林耐药率为18.99%,头孢哌酮为7.59%。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以葡萄球菌为主,近年来条件致病菌所致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明显增高;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顾涛 《实用全科医学》2011,9(2):215-216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情况。方法对2008年8月-2010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70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表现为病理性黄疸33例(占47.1%),不吃少吃46例(占65.7%),反应差20例(占28.6%),体温畀常18例(占25.7%)等,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53例(占75.7%),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8例(占40%),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全部耐药,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对克林霉素敏感率较高。均予综合治疗,治愈36例,好转25例,9例自动出院。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对于可疑败血症患儿应早期进行血培养确定病原菌,并根据本地最可能的病原菌选用相关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点,方法:对112例新生儿败血症起病特点、临床表现、血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院内发病占49.1%,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是主要致病菌,早发性败血症中大肠埃希菌感染高于晚发生。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敏感率低,头孢菌素类、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氟哌酸、氯霉素敏感率较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根据致病菌变化特点选用有效抗生素是防治败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明  王强  黄会金  赵丽芳 《九江医学》2003,18(3):139-141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败血症的认识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对120例新生儿CNS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CNS败血症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症,多以黄疸加重或持续不退为主要症状,药敏试验显示CNS对青霉素、红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红霉索的耐药率达到100%,而对丁胺卡那、第三代头孢抗生素、环丙沙星、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病情发腱快,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对黄疸加重或持续不退的新生儿须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抽送血培养以快速确诊及指导合理用药,在未获得明确原菌之前,可早期选用头孢第三代抗生素,如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对多重耐药菌株引起的严重感染,可选用环丙沙星,亚胺培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败血症430例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K-B法对我院430例普通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30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1.39%,表皮葡萄球菌占27.20%,克雷伯菌占6.27%,大肠埃希菌占6.04%等。机会菌感染率1995~1997年分别为34.28%,47.05%,57.4%。青霉素对金葡菌,表葡菌耐药率分别为94.1%,86.8%;头孢唑啉对金葡菌、表葡菌、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为35.3%,12.5%,95.2%;丁胺卡那对金葡菌,表葡菌,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分别为16.3%,8.8%,21.73%,12.0%,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仍以金葡菌为主,但机会菌感染有逐年增多趋势。常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以及自身菌群失调引起机会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日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以及病原菌对抗生菌药物耐药性的变化。方法:通过经血液培养证实的8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血液培养出的86株病原菌的菌种类型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幂:共培养出病原菌86株。其中主要菌种为表皮葡萄球菌33株,人肠埃希菌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人葡萄球菌人亚种7株:万古霉素、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1%、16.2%。而青霉素及苯唑青霉素耐药率分别达97.7%和87.2%。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以葡萄球菌为主,氧哌嗪青霉素加酶抑制剂的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治疗用药。单纯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比例较高,已不宜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提供抗生素使用依据。方法对从新生儿败血症血液中分离出来的233株CNS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鉴定采用微量生化管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药敏判断标准参照CLSI2009年公布的细菌药敏试验判断标准。结果 233株CNS共分离出9种CNS。敏感性最高的抗生素是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0%;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87.98%;诺氟沙星的敏感率为84.12%。敏感性较低的抗生素是庆大霉素、红霉素和青霉素,三者的敏感率均低于20.00%,其中青霉素的敏感率为0。结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CNS,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敏感性最高的抗生素是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青霉素的敏感率为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儿科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56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血培养菌株和细菌耐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均为单-菌种生长,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对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高(60%-100%),亚胺培南耐药率低(3Sqo-44%),对万古霉素无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三代耐药率较低(25%-60%),亚胺培南无耐药。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细菌种类和耐药性变化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科抗感染治疗的质量,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病原菌的构成及药物敏感性,观察用药方式与临床效果,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川东北地区207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测试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记录且统计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同时观察用药方式导致的临床效果。结果:1 015例患儿血培养中,血培养阳性为207例,阳性率20.39%,菌种213株。G+球菌174株,占81.69%,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133株62.44%;G-杆菌27株(占12.68%)。G+球菌前3种细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G-杆菌前2种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对于危重患儿的经验用药直接选用万古霉素、碳靑酶烯类药物临床效果更好。结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以G+球菌为主,CNS为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以减少耐药率的产生,提高疗效。但病情危重且未能及时得出血培养结果或无条件做血培养的患儿建议直接选用"顶级"抗生素(万古霉素或/和碳靑酶烯类药物)。  相似文献   

20.
李华强  李衍  俞志海 《重庆医学》2004,33(4):527-528
目的了解新生儿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32例新生儿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原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5.6%),金葡菌(21.9%,其中MRSA占28.6%);对青霉素耐药率(90.9%),红霉素(81.3%),苯唑青霉素(84.4%),无1株菌株对万古霉素耐药,32例新生儿败血症均应用万古霉素治疗.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葡菌为前二位,其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有增加趋势,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