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天麻素离子敏感鼻用原位凝胶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天麻素离子敏感鼻用原位凝胶的体外释药特性与机制。方法:采用扩散池法考察天麻素鼻用原位凝胶的释药规律,并用无膜溶出法研究其释放机制。根据鼻腔释药环境的特点,设计了动态扩散池法,考察该原位凝胶的黏附性对释药的影响。结果:天麻素鼻用原位凝胶的释药符合一级释放模型,其溶蚀度较小且与释放度无明显相关性。与天麻素溶液剂相比,其鼻用原位凝胶能延长释药时间,增加释药量。结论:天麻素离子敏感鼻用原位凝胶主要通过扩散而非溶蚀方式释药,在鼻腔内的释药量可因其黏附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柿叶提取物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MEDDS)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灌流实验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槲皮素、山柰酚和酚红的浓度,研究了不同药物浓度、不同吸收部位以及不同剂型对柿叶提取物大鼠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柿叶提取物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浓度的改变对提取物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KaP均无显著影响;十二指肠和回肠为柿叶提取物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主要吸收部位;柿叶提取物自微乳化释药系统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相对吸收百分率P均显著大于溶液组(P<0.05)。结论柿叶提取物在大鼠小肠主要通过被动扩散方式吸收,柿叶提取物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全肠吸收效果优于溶液剂。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7,(4)
目的考察姜黄素自微乳释药系统(Cur-SMEDDS)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方法以姜黄素原料药为对照,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40、80、160μg/mL)Cur-SMEDDS和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对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Cur-SMEDDS在小肠可以全段吸收,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80μg/mL时的K_a和P_(app)均显著高于40μg/mL时,K_a显著高于160μg/mL时(P0.05);Cur-SMEDDS的K_a和P_(app)与姜黄素原料药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Cur-SMEDDS能显著提高姜黄素小肠吸收,有望成为理想的口服抗癌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芎归散超临界CO2萃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熔融超声分散法制备芎归散超临界CO2萃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处方,并考察其物理化学性质;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其在不同介质中的释药特性。结果:最佳处方为大豆卵磷脂∶泊洛沙姆F-68:单甘酯=5∶2∶1,包封率为96.3%,所得纳米粒为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为245.8 nm,平均zeta电位为-33.5 mV,在生理盐水中的释药特性符合Weibull模型,在pH7.4磷酸盐缓冲液(40%乙醇)中的释药特性符合单指数模型。结论:芎归散超临界CO2萃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基本可行,药物释放较完全。  相似文献   

5.
张学农  陈靖  张强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2):932-935
 目的考察阿苯达唑纳米球在不同介质中体外释药;大鼠在体胃、肠吸收以及体内外相关性。方法以阿苯达唑混悬液为对照,分别考察了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ABZ-PBCA-NP),阿苯达唑-PVP-聚氰基丙烯酸纳米球(AZB-PVP-PBCA-NP)在0.1 mol·L-1盐酸和pH为3.5,5.5和6.8的磷酸缓冲液中的累积释药百分数,并进行了大鼠在体胃和小肠吸收实验。结果阿苯达唑混悬液、ABZ-PBCA-NP和AZB-PVP-PBCA-NP在盐酸和磷酸缓冲液中的释药分别遵循Weibull函数,二项指数函数和Higuch方程。阿苯达唑混悬液和AZB-PVP-PBCA-NP 6 h内小肠内的吸收分别为21.40%和43.23%(P<0.05),胃中吸收随介质pH值增大而减小。结论纳米球具有缓释和长效作用,可显著地增大阿苯达唑溶解性和胃肠吸收,体外释药与在体吸收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五味子多糖微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优选五味子多糖微囊的喷雾干燥工艺并评价其质量和体外释药模式。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五味子多糖微囊,以收率和载药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药物与壳聚糖质量比、壳聚糖质量分数、进样速度、进风温度对制备工艺的影响,评价五味子微囊的质量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壳聚糖质量分数2.0%,五味子多糖与壳聚糖质量比1:3,进风温度160 ℃,进液速度5 mL·min-1,空气流速600 L·h-1;制备的微囊表面光滑圆整、无黏连,载药量22.71%,收率62.04%,包封率83.27%,平均粒径13.47 μm,1,8 h累积释药率分别为47.86%,84.19%,在0~8 h内拟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Q=29.365t1/2+11.033(r=0.955 7)。结论: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五味子多糖微囊包封率较高,具有一定缓释性能和突释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7,(5)
目的评价大川芎方(川芎和天麻)多组分制剂的释药特性。方法采用基于自身对照原理和基于组间比较原理的方法,对大川芎方多组分制剂的释药特性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方法的特点和获得信息量。结果基于自身对照原理时,洋川芎内酯I、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天麻苷元可作为区分制剂质量的指标成分,但无法比较不同批次样品之间的释药情况是否与原方制剂同步;基于组间比较原理时,批次20131010样品与原方制剂的释药情况最接近,但无法判定何种成分对释药评价的贡献度较大。结论以上两种方法各自有其优缺点,在多组分中药制剂的释药评价时,应根据不同评价需求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黄芪甲苷自乳化释药系统(SMEDDS),并考察其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根据黄芪甲苷在不同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以及配伍实验结果,确定了黄芪甲苷SMEDDS的处方组成,并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绘制出能够形成理想微乳液区域各组成成分的用量范围;评价黄芪甲苷SMEDDS经水分散后形成微乳的微观结构、粒径分布以及体外药物释放情况;考察黄芪甲苷SMEDDS经模拟人体生理体液稀释后的稳定性;通过大鼠在体小肠灌流实验考察黄芪甲苷自微乳液在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黄芪甲苷SMEDDS处方由Capmul MCM、聚山梨酯80、Transcutol H构成;在形成微乳区域内任选择一点处方用量制备黄芪甲苷SMEDDS,经水分散后形成淡蓝色乳光微乳液,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微乳大小均匀,呈圆球状分布,平均粒径为(45.4±5.8)nm;黄芪甲苷SMEDDS在3种溶出介质中药物溶出速率均显著提高;其形成的微乳液在模拟人体生理液体中物理稳定性良好。黄芪甲苷SMEDDS在大鼠整个肠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原料药混悬液。结论将黄芪甲苷制备成SMEDDS可提高药物溶出速率,增强肠道对药物吸收程度,有望改善黄芪甲苷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董自亮  卢君蓉  高飞  郑勇凤  胡慧玲  傅超美 《中草药》2013,44(13):1756-1760
目的 研究芍药苷微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以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芍药苷微囊,用Doehlert设计法对芍药苷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用HPLC法测定微囊在20 h内溶出的量并做释放度考察曲线,且采用电镜对其形态与粒径进行考察.结果 芍药苷微囊的囊材囊心比、搅拌速率及体系的pH值对微囊的包封率与载药量均有显著影响,当囊材囊心比为4.3∶1、搅拌速率为305 r/min、pH值为4.0时,制得的芍药苷微囊圆整光滑,无粘连,粒径均匀,包封率可高达83.81%,载药量为24.24%,囊径在200 μm以下,且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 复凝聚法制备芍药苷微囊工艺简单、可靠,产品稳定性好;微囊作为一种新兴剂型,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芷香豆素微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白芷香豆素微囊,用Doehlert设计法对白芷香豆素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用UV法测定微囊在20h内溶出的量并作释放度考察曲线,且采用电镜对其形态与粒径进行考察。结果:白芷香豆素微囊的囊材囊心比、搅拌速度及体系的pH值对微囊的包封率与载药量均有显著影响,当囊材囊心比为4.3∶1、搅拌速度为355 r·min-1、pH值5.0时,制得的白芷香豆素微囊圆整光滑,无粘连,粒径均匀,包封率可高达77.74%,载药量为23.03%,囊径在200μm以下,且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复凝聚法制备白芷香豆素微囊工艺简单、可靠,产品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左炔诺孕酮(LNG)微球的体内释药特性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生物降解型PLGA(9∶1)LNG微球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体内外释药试验。结果该微球具有相似的体内外释药特性:存在双峰现象,双峰之间有一较为平稳的释药区域,约占整个释药过程的70%。LNG微球在大鼠的MRT约为对照组LNG微晶的6.6倍。结论该微球有比较好的控释作用。依据微球体内外释药的两个特点可对该生物降解型控释微球的质量进行初步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血药浓度 ,通过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体外溶出度实验 ,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其体内外参数的相关性并提供质控方法。方法 采用改进的HPLC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释放度实验按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附录中有关转篮法规定进行 ,以美国HansonResearch全自动溶出测定仪进行操作。结果 以药物累积吸收百分率Y与相应时刻的体外累积释放百分数X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 =1 0 .90 0 6 +1 .1 792X (r =0 .90 3 6) (P <0 .0 1 )。结论 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体内外各参数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肺靶向汉防己甲素缓释微囊释药性能的体内外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靶向汉防己甲素缓释制剂释药性能的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以体外释药百分数为体外指标,选择靶部位的药效学指标作为反应体内释药的效能指标,进行相关性拟合和统计分析。结果 体内外指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01)。结论 以选择的体内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是可行的,体外释药性能提示体内靶部位的微囊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两种尼莫地平片体外溶出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中转篮法测定尼莫地平片在人工胃液中的溶出度;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口服尼莫地平片120mg,HPLC测定血药浓度,Loo-Reigelman法计算药物累积吸收分数。以药物累积吸收百分率或血药浓度(Y)对相应时刻的体外累积溶出百分率(X)进行回归。结果两种尼莫地平片体内吸收对体外溶出度回归方程分别为:Y=2.2304X-60.72,r=0.9983(P<0.01)和Y=3.7085X-107.41,r=0.8951(P<0.05)。结论两种尼莫地平片体外溶出度与体内吸收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软肝消水巴布剂的研制及其体外透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付强  任永申  杜晓曦  肖小河 《中成药》2007,29(10):1431-1434
目的:研究软肝消水巴布剂的成型工艺,体外透皮行为及其释放规律。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利用离体大鼠皮肤透过试验,优化软肝消水巴布剂的基质配方;采用Franz’s扩散池法,考察透皮促进剂氮酮、丙二醇对人参皂苷Rg1的促渗透能力;采用桨碟法,考察释药规律。结果:软肝消水巴布剂中人参皂苷Rg1的透皮速率为0.394μg/cm2/h(大鼠皮肤),12 h能累积释放90%以上,释放规律符合一级模型。结论:软肝消水巴布剂中人参皂苷Rg1的释放速度大于透过皮肤的速度,为皮肤控释型制剂,加入复合促渗透剂能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  相似文献   

16.
安乃近溶液鼻粘膜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安乃近溶液弄粘膜吸收规律。方法:以大鼠在体鼻循环法为实验模型,考察循环液的体积、流速等对安乃近弃枯膜吸收的影响。并在体积、流速确定的条件下,考查循环液浓度不同时,安乃近鼻粘膜吸收规律。结果:循环液体积越大,单位时间内粘膜吸收百分率越小;当流速较小时,随着流速的增加,吸收速度常数K增大,流速超过2 . 0 ml · min-1后,K显著减小;以循环液体积为3 ml,流速2.0 ml"min-1,考察了50,100,150,200 g·L-1安乃近溶液弄粘膜吸收规律,表明不同浓度的安乃近鼻粘膜吸收速度为一常数。结论:安乃近溶液鼻粘膜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吸收速度常数K为0.022 19 min-1 。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胸腺肽的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制备了胸腺肽乙基纤维素缓释微囊。方法用液中干燥法制备胸腺肽乙基纤维素微囊,正交设计法筛选其最佳制备工艺,Lowry法测定药物的含量,计算微囊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量。结果微囊粒径范围为30-80ym,平均粒径为52.64 tim,平均含药量为20.420h,平均包封率为81.64%,其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5.15387+35. 350 59t1/2(r=0.997,n=9),f1/2-80min,稳定性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其稳定性较好。结论本法制备的胸腺肽乙基纤维素微囊粒径分布集中,体外释药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pH依赖型愈肠宁结肠靶向片的制备及体内外释放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pH依赖型愈肠宁结肠靶向片(pH-dependen t Y uchangn ing T ab let forco lon-spec ific de livery,PYTCSD),并对其体内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探讨制备中药结肠靶向制剂的可行性。方法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体外释放度为指标,对制剂的包衣处方进行筛选;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放性能;采用硫酸钡造影技术对该制剂在人体内的释放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拟订了PYTCSD的制备方法:将药物制备得片芯后,以质量浓度3.70%(g/mL)丙烯酸树脂Ⅲ(Eudrag itⅢ)、0.37%(g/m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0.93%(g/mL)滑石粉的乙醇混悬溶液为包衣液,包衣使片芯增重8%,即得;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在人工胃液2 h时溶出液中未检测到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人工小肠液4 h时两指标累积溶出率均<10%,而在人工结肠液1 h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分别累积溶出86.5%和86.8%;体内释放度试验结果表明,PYTCSD在8名志愿者体内均能完整到达回盲部或升结肠,并在上述部位崩解释放出药物。结论制备得pH依赖型愈肠宁结肠靶向片能达到较好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卡托普利迟释型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和体内吸收的比较。方法以0.1 mol·L-1的盐酸溶液为释放介质,转速 100 r·min-1,在预定时间取样,HPLC测定卡托普利迟释型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给Beagle犬交叉服用单剂量卡托普利迟释型缓释片(CDSR)和普通缓释片(CSR),定时抽取血样,采用柱前衍生-固相萃取-HPLC测定血浆样品中卡托普利浓度,以Wagner-Nelson法计算药物的体内吸收百分数。结果迟释型缓释片在体外释放3 h开始起释,5 h时累积释放率仅10%,而普通缓释片1 h即释放20%。Beagle犬服用迟释型缓释片后2 h内血浆中未检测到药物,3~5 h时血药浓度达最大;而普通缓释片服用 0.5 h后血浆中即可检测到药物,1~3 h时血药浓度达最大。结论卡托普利迟释型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和体内吸收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