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终生应用抗凝药物,以避免瓣膜血栓形成。尽管现代瓣膜有更好的设计,而且瓣膜材料不易发生血栓,但仍有血栓、栓塞形成。妊娠期间纤维蛋白原较非孕期上升2倍,凝血因子Ⅶ、Ⅷ、Ⅸ、Ⅹ因子增加,抗凝血因子Ⅲ下降[1],使血液呈高凝状态,更易形成血栓。因此,孕期合理应用抗凝药尤为重要。抗凝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及具体用药方法等问题,国内外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系统复习文献,比较不同抗凝方案对母儿的影响。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妇抗凝治疗的方法文献报道孕早期应用华法林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孕晚期应用可能易发…  相似文献   

2.
随着心脏瓣膜置换术(cardiovalvere-placement,CVR)的开展,许多心脏病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为育龄妇女承受妊娠、分娩提供了有利条件,CVR术后孕、产期的临床处理亦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1〕。我们随访了1988年至1994年...  相似文献   

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与分娩1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心脏瓣膜置换术已广泛地得以开展 ,术后患者心功能明显得到改善 ,因而育龄妇女在瓣膜置换术后妊娠与分娩已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广东省人民医院 1987年 9月至 1997年 8月对 1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及分娩的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孕妇的心功能与妊娠分娩情况患者年龄 2 1~ 42岁 ,均因风湿性心脏病行心脏手术 ,其心功能及妊娠分娩情况见表 1。表 1  19例孕妇心功能与妊娠分娩情况病例诊断手术名称 心功能级别术前术后手术距妊娠间隔时间 (年 ) 妊娠过程 分娩方式及母儿情况产后心功能级别1MS 二尖瓣…  相似文献   

4.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瓣膜根据使用材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械瓣;另一类是生物瓣。目前仍以机械瓣使用占多数。随着心脏瓣膜置换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抗凝剂的合理规范的使用,使许多患者的心功能得到了改善,即使患病需要手术治疗,也能安全渡过整个围术期。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心脏病术后妊娠37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后妊娠的可能性、时机及孕期抗凝治疗问题。方法 对1992年12月至2003年5月收治的37例风湿性心脏病手术后妊娠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术后妊娠37例,足月妊娠35例,新生儿35例存活无畸形;2例因胎死宫内终止妊娠,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术后心脏功能Ⅰ~Ⅱ级能使妊娠成功,但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换瓣术后孕期口服香豆素类抗凝剂能有效防止血栓形成.但其安全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ICU),经严密的监护治疗,脱机拔管,病情稳定后,由ICU医护人员将患者转运回专科病房继续治疗。患者术后病情危重,身上管道多、存在特殊的药物和治疗措施,虽然院内转运只需短暂的十几分钟,却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监护病人的并发症,转运的病人有比平常高9.6%死亡率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心脏瓣膜置换术(CVR)能大大改善获得性心脏病人的生存状况。为了防止栓塞,此类病人须终生服用抗凝剂,常有抗凝不当致全身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我院近期收治2例CVR术后口服华法林期间卵巢破裂出血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的低强度抗凝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特点的抗凝治疗方案。方法:对19例置换机械心脏瓣膜后需长期进行抗凝治疗的妊娠妇女,采用妊娠期全程口服小剂量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策略(INR1.5~2.2),调整合适的华法林剂量。其中2例曾于妊娠早期和晚期短时应用肝素抗凝。分娩前后调整抗凝方案。观察妊娠期间血栓栓塞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娩出血情况及小剂量华法林对胎儿的影响。结果:本组19例妊娠22例次,妊娠期间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发生与抗凝有关的轻度皮肤粘膜出血4例,为疏于抗凝监测所致。经剖宫产或阴道分娩18例,人工流产1例,自然流产3例次,均未发生产后出血。胎儿娩出时均存活良好,无畸形。稳定的INR为1.88±0.29,口服华法林维持剂量为(3.05±0.92)mg/d(芬兰剂型)和(3.28±1.02)mg/d(齐鲁制药剂型)。结论:国人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期全程口服小剂量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INR1.5~2.2)是方便安全的。在此剂量下并不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需终生抗凝,这部分患者终止妊娠属高危流产,采取何种方式终止妊娠既能减少并发症,又不影响患者抗凝剂的使用,是妇产科医生关心的问题.我院近10年来诊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人工流产患者3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围手术期适宜的抗凝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到2012年7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34例孕期口服小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患者中,7例行急诊剖宫产,术前维生素K1静脉注射,术后给予"桥接"抗凝治疗;27例行择期剖宫产,其中13例术后仅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14例接受"桥接"抗凝治疗。比较术后不同抗凝方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国际标准化率(INR)达到目标水平所需的时间。结果:34例患者均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孕期未见血栓发生,新生儿健康。急诊剖宫产前使用维生素K1患者的术后INR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未使用者。单纯口服华法林治疗组与"桥接"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口服华法林治疗组发生1例瓣膜血栓并导致患者死亡。两组患者均无周围血栓、血肿、一般性出血及过度抗凝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使用维生素K1可能导致术后发生华法林抵抗,择期剖宫产前应尽量避免使用维生素K1纠正凝血功能。剖宫产术后使用口服华法林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桥接"抗凝治疗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患者31岁,因妊娠30周^+3,胸闷气短1周,端坐呼吸2d于2007年7月3日入院。预产期2007年9月9日。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病曾于1997年行二尖瓣膜置换术,术后规律口服华法林钠抗凝治疗,妊娠后自行停药。入院检查:脉搏98次,呼吸26次,端坐呼吸,心尖区机械瓣开瓣音不明显。腹膨隆,双下肢无水肿。产科检查:宫高28.5cm,腹围86cm,胎心率145,臀位。心脏彩超:二尖瓣位可见人工金属瓣回声,仅1瓣叶活动幅度较低,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肺动脉收缩压约88mmHg(1mmHg=0.133kPa);产科彩超:羊水深4.0cm,胎儿颈部可见“U”型压迹。  相似文献   

13.
患者,28岁,孕2产1,主因剖宫产术后6个月,阴道出血一次,突发下腹痛3h入院,患者于6个月前行剖宫产术,现为哺乳期,月经未复潮,于37d前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持续7d自止,并伴恶心,厌食等不适,自认为“脾胃不和”,口服中药无好转。于入院3h前突发下腹痛,伴恶心呕吐,肛门坠胀而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90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90/50mmHg,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浊音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