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语言交流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由于语言沟通障碍而意识清楚的患者提供非语言交流,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方法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运用体态语、空间、抚摸及手写板、图片等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结果非语言交流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减少了患者各种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生,使患者的满意度达到94.73%,从而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抢救成功率。结论用非语言交流方式作为载体进行无声信息传递,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
邢静 《淮海医药》2000,18(4):304-304
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健康教育为指导,解决患者健康问题为目标的积极主动连续的护理,与患者交流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交流,可以收集到患者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对患者在身、心、社会、文化等方面实施整体护理。本文从交流的形式、原则与技巧、类型以及交流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整体护理的护患交流。1掌握交流的形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多方面、多形式的,它包括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可通过体态语言,即手势、姿态、面部表情、仪表、环境交流。语言交流是重要的交流形式。语言能治病也能致…  相似文献   

3.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它可以分为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在多数情况下,护士会把重点放在语言沟通技巧上,而忽略了非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从而影响了护患沟通的效果。而非语言沟通可以跨越语言沟通的障碍,通过非语言信号如护士的仪表、眼神、体态语言、沉默等,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利于护理行为的实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非语言交流在肝硬化腹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830-3831
非语言交流是不使用语言而通过身体运动,利用空间、声音、触觉产生的,即通过人的目的信息交往。它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障碍,往往比语言交流更有感染力。肝硬化腹水患者是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沉重的心理负担的一类特殊患者。在临床上运用护理整体观念。加强了非语言交流。缓解了患者心理上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减轻了生理上的痛苦。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感情交流的工具,是沟通心灵的纽带,是护患交流的桥梁,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由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引起暂时失声,导致语言沟通障碍,护患交流只能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是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恰当运用非语言交流,能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分析非语言沟通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1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由于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可跨越语言不同的障碍。所以,非语言沟通往往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1]。实际上,在日常交流中,人们所采用的沟通方式大约有60%~70%是非语言沟通方式。美国心里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认为,语言表达在沟通中起方向性和规定性作用,非语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感情交流的工具,是沟通心灵的纽带,是护患交往的桥梁。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由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引起暂时失声,导致语言沟通障碍,护患交流只能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是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由于气管切开患者不能用口语与医护人员及家属进行交流,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往往导致烦躁、恐惧、抵触等心理反应。适时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取得他们的主动配合尤为重要。此时,护患交流只能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8.
在护理工作中的非语言行为 ,是指导护理中除语言行为之外 ,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所产生直接影响的其它方式 ,心理学家梦宾姆通过研究归纳出一条有关表情的公式 :一个信息的总效果=7 %的言词加38 %的音调加55 %的面部表情[1]。音调和面部表情均属于非语言行为 ,这种行为是以人体的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 ,通过人的行为和体态实现 ,即通过人的动作、表情、目光、空间距离、辅助语言、接触、仪表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护士掌握好交流的技巧和灵敏的感觉能力 ,细心观察病人的情绪、表情和态度 ,并与言语信息相核对 ,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9.
非语言沟通就是不使用语言的交流。其目的主要是表达情感,调节互动、验证语言信息,维持自我形象,维持相互关系,使互动中的双方能有效地分享信息。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由于环境特殊,使得护士与患者之间交流甚少。只能在术前访视与术后随访中,才能接触,但由于时间有限,不能完全了解患者的需求,故很难真正达到目的。因此,如何  相似文献   

10.
非语言交流艺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滇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2):1027-1027
非语言交流是不使用语言的有声或无声、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交流 ,一般分为 :体态语言 ;类语言 ;空间效应 ;触摸和环境物理因素。1体态语言1 1体态语言是人体借助身体器官和动作行为来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特殊方式。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而构成的一个图像符号系统 ,是语言中的一种 [1]。体态语言从人们的视觉方面分为三种类型 :(1)动态无声的体态语言 :是人体处于运动状态 ,而不发出声响的人体行为 ,它包括人们的点头、皱眉、微笑、手脚摆动等。 (2)静态无声的体态语言 :是指人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而又不发…  相似文献   

11.
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基本方式有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笔者主要谈谈非语言交流的作用及技巧。  相似文献   

12.
郑艳楠  李焕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145-146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纠纷不断增多,这使得护患沟通在整体护理中越来越重要。实施护患沟通后,护士的价值得到体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非语言沟通作为一种沟通方式,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护理人员既要注意自身非语言信息的表达,又要善于观察患者的非语言信息。掌握非语言相关技巧,将有利于增强护患交流效果,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即态势语言交流,是人们在进行交流时,通过自己的仪表、姿态、神情、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交流工具。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化,中国护理从功能制护理向整体护理转变,整体护理强调了病人身心的整体性,人与环境的整体性,人际关系的整体性,病人需求的整体性,从而引出护理服务的整体性,医疗与护理整体性,最终体现“以病人健康为中心”的思想。整体护理强调应用护理独立手段帮助病人解决健康问题,重视病人的需求。在飞速发展的医学及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护患关系是一种专业性的基础,是护士保持良好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际关系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护理活动的重要工具。交流可以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交流,语言交流是用语言方式来进行交谈、沟通。非语言交流通常也称身体语言,是通过表情、动作等来表达到沟通的目的。沟通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技术。护士每一个沟通行为都会对病人产生影响。因此,掌握良好的交流技巧,有助于提高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是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并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病人之间的相互关系[1].随着整体护理和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的全面开展,护患关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是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适当的沟通技巧去建立和发展的,因此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已是护理人员所必备的条件和技能.沟通技巧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语言沟通技巧和非语言沟通技巧.语言,是人们表达自己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但是,语言并不一定能够坦率地表达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在人际交流中,由于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有时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所以往往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2].因此,护理人员有必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并在临床工作中适当运用,以增加护患间沟通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整体护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传播信息,进行交流的工具,语言不仅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护士与患者进行感情交流的工具,是医德医风的具体体现,运用适当能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可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因此,护士在进行心理护理中必顺重视语言技巧,才能便于护患沟通,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差距,有利于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心身状况及需要,从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7.
非语言又称身体语言,它与语言构成交往的两大途径,人际交往中65%的社会意义由非语言传递。非语言交流是通过眼神、动作、面部表情、姿势等方式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非语言交流除了辅助有声语言外,还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动力。在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良好的语言交流能稳定病人情绪,减轻心理负担,有利于病体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语言交流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具体方法。方法收集心内科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以语言交流为主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非语言交流方式予以患者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2%和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和46.3%(P<0.05),而满意度为97.6%,明显比对照组的85.4%更优(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非语言交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9.
非语言交流是以人的体态、仪表为载体的无声信息传递,包括人际交流中的动作、眼神、表情、姿势等,是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非语言交流除了能够辅助有声语言外,还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引起暂时失声,导致语言沟通障碍,护患交流只能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护理人员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非语言交流在脑卒中失语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语言交流是指通过眼神、动作、表情、姿式等方式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它是无声的、持续的,它有着辅助表义,强化感情的作用,非语言交流除了能够辅助有声语言外,还具较强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脑卒中患者优势半球受损时常可发生不同类型的失语,语言交流障碍成为这类患者非常重要的护理问题。良好的非语言交流,可以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有利于身心康复,因此,对于脑卒中失语患者非语言交流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1用关注的目光与和蔼的微笑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脑卒中患者一般急性起病,常发生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等症状,伴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