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引发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BP)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_2012年医院收治的127例胆囊结石引发的 ABP 并实施 LC 治疗的病例临床资料,分为早期手术组67例和择期手术组60例。结果早期手术组从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中转开腹率等方面较择期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平均总住院费用较择期手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择期手术组在等待手术期间出现胰腺炎再发的可能。结论胆囊结石引发的 ABP 患者更适合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ERCP(内镜逆行胰腺胆管造影)术后行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间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此次研究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纳入该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90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以"入院顺序奇偶性"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患者ERCP术后7~8 d开展LC手术,试验组45例患者ERCP术后1~3 d开展LC手术,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ERCP术后1~3 d实施LC手术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胆囊结石患者中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9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对照组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并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明显减少(P<0.05),而住院费用方面则明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并发症等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均有效,可根据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在胰腺炎得到控制后1周内行LC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2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合并胰腺炎的胆囊结石病人在胰腺炎得到控制后1周内行LC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谢晓峰  余明  戴金军  易政国 《江西医药》2013,(12):1186-1187
目的:总结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36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胰腺炎治愈距手术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A组(胰腺炎治愈后3-4周)、B组(胰腺炎治愈后1周左右),对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A组25例均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40-150min,其中24例在40-90min内完成,术后住院时间3-5d,1例术后2周再发胆绞痛,查MRCP为胆总管下段小结石,经十二指肠镜行乳头切开取石治愈。B组11例中8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60-120min,3例中转开腹,其中10例4-9d治愈出院,1例因术后胃排空障碍21d后治愈出院。结论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保守治愈胰腺炎后3-4周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既不会过早导致手术难度、风险增大,又不会过晚导致胰腺炎反复发作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临床意义。方法 64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组(LRCL组)分别进行手术,分析比较LRCL组与LC组临床疗效。结果 64例胆囊结石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胆瘘、感染、胆囊结石复发,LRCL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饮食恢复时间、腹泻发生率优于LC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安全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胆汤佐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利胆汤佐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胆囊术后综合征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汤佐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疗效佳,可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LC两种术式在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治疗中的疗效差异,并分析术式优越性。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156例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LC+LCBDE组与ERCP+LC组各78例。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指数(GIQLI)等。结果 LC+LCBDE组与ERCP+LC组手术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LCBDE组残石率,胰腺炎、胆管炎发生率均低于ERCP+LC组(P<0.05);LC+LCBDE组术后GIQLI生存质量优于ERCP+LC组(P<0.05)。结论 LC+LCBDE术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术后生存质量高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和微创保胆取石术组(GPC组)各53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组及GPC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8±6.62)m L、(15.54±2.26)m L,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0.39±3.36)h、(10.48±2.26)h,经t检验,GPC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LC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LC组,均有P<0.05。GP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6%(3/53),L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9%(8/53),经χ~2检验,GP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LC组,P<0.05。结论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微创保胆取石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治疗价值。方法通过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实施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及延期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2.55±1.44)d明显短于对照组(22.72±2.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胰腺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术后3d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各项指标比较(P> 0.05)。结论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明显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值得提倡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比较分析。方法: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双镜微创组和开腹组,其中30例双镜微创组先行ERCP EST 胆总管取石术,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另外30例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将两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双镜微创组26例患者ERCP EST 胆总管取石术成功,胆总管结石全部取出,术后留置鼻胆管引流;4例由于结石过大未取出,留置胆管支架。25例1周内行三孔法LC术。10例并发胰腺炎,2例患者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病等基础病,治疗后2周行LC术。双镜微创组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但容易并发胰腺炎。传统开腹组创伤大,出血量较多,12例结石未完全取出,容易并发切口感染,恢复时间长。结论:ERCP联合LC术用于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添加脑栓通胶囊治疗阿司匹林抵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4例有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使用脑栓通12周,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NHISS评分、B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观察期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栓通添加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同时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和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周政  黄志刚  王光明  刘有理  章社民 《安徽医药》2016,20(10):1902-1904
目的 评价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比较分析。方法 选择6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镜微创组和开腹组,其中30例双镜微创组先行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Oddis括约肌切开术(EST)+胆总管取石术,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另外30例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将两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双镜微创组26例患者ERCP+EST+胆总管取石术成功,胆总管结石全部取出,术后留置鼻胆管引流;4例由于结石过大未取出,留置胆管支架。25例1周内行三孔法LC术。10例并发胰腺炎,2例患者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病等基础病,治疗后2周行LC术。双镜微创组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但容易并发胰腺炎。传统开腹组创伤大,出血量较多,12例结石未完全取出,容易并发切口感染,恢复时间长。结论 ERCP联合LC术用于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内毒素(PE)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应用中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5例SAP和4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将SAP患者随机分为A组(13例)和B组(12例),A组在常规治疗外,在入院后2~3d内开始加服中药;SAP患者于入院后1、24h、3d、7d、14d、21d,MAP患者于入院后1、24h、3d、7d分别抽血测定PE浓度;并对各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AP患者的血清中均检出PE,与MAP组相比,SAP组(A组和B组)PE在各个时期浓度都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应用中药治疗后,血清中的PE浓度开始缓慢下降,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PE浓度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与常规组B组同一时相相比,PE浓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有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的程度和疾病本身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应用中药治疗能够减轻SAP患者肠黏膜损害,加快胃肠道细菌及其毒素的排泄,从而减少细菌移位致肠源性感染的作用,疗效较好,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刘贵长  刘瑞林  李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74-175,178
目的 探讨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6例胆囊结石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参考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保胆取石术治疗,参考组采用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等及对患者进行2年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考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考组(P〈0.05),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比例明显低于参考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两组随访期内均未出现复发。结论 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显著效果,能减少胆囊切除对患者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小切口开腹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 102例行胆囊切除的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观察组)与小切口开腹手术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腹部感染、胆漏、肠粘连、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3.7%)低于对照组(30.0%)。结论胆囊结石行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总体效果优于小切口开腹术。  相似文献   

17.
陈武 《安徽医药》2018,22(4):629-630
目的 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4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胆漏、胆道感染、胰腺炎及结石复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效果较好,手术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张成 《北方药学》2013,(3):93-94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凝血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于2011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36例,通过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将急性胰腺炎患者设为AP组(细分为MAP组与SAP组),同时选择30例健康的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NC),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以及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轻型胰腺炎组(MAP)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胰腺炎组(SAP)与MAP组和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与不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T、APTT、INR以及FIB值明显延长,可作为鉴别AP病情轻重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马博  李亮  杨旭 《中国医药》2012,7(11):1394-1395
目的 观察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在肝硬化(Child A级)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止血效果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因胆囊结石行LC的肝硬化患者4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于术前30 min肌内注射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巴曲亭)1U,手术开始至术毕静脉滴注蛇毒血凝酶2U;对照组自手术开始至术毕静脉滴注酚磺乙胺注射液(止血敏)0.5g.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并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定量和PLT,所有患者术后常规随访1周.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118±6)ml比(184±8)ml,术后24h引流量:(130±43) ml比(163 ±52)ml,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定量和PL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B定量:(2.0±0.4)g/L比(2.9±0.5)g/L,PLT:(103±31)×109/L比(179±38)×109/L,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APTT、TT、PT均较治疗前延长,而FIB和PL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TT:(27±5)s比(22±4)s,TT:(14.7±2.0)s比(12.1±1.0) s,PT:(14.8±1.3)s比(10.9±1.0) s,FIB:(1.9±0.3)g/L比(2.8±0.4)g/L,PLT:(114±29)×109/L比(186±45)×109/L,均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1周,均未发生下肢血栓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蛇毒血凝酶可以明显减少肝硬化患者LC手术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不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