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经阴道高频彩超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9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经阴道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结果 子宫内膜病变主要见于: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癌.诊断符合率为89.3%.结论 经阴道高频彩超对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简便、快速、准确性高,应是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中老年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中老年子宫切除患者11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和诊刮,观察组进行宫腔镜手术和诊断。比较两组效果;手术和诊断的时间;手术前后患者应激的指标水平;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以及阳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和诊断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手术前两组应激的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手术后观察组应激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以及阳性预测值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老年子宫切除患者行宫腔镜手术和诊断效果明显,可更好减轻应激的指标水平,且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以及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其临床特点相似,多表现为阴道排液或月经异常,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1]。以往多采用手术或诊断性刮宫诊治。随着宫腔镜技术的日趋成熟,利用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病变已成为妇科常用技术之一[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宫腔镜诊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以期为宫腔镜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病例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诊断性刮宫术检查,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检查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检出率和子宫黏膜下肌瘤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等病变的诊断中,试验组患者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诊断效果显著,检出率高,损伤小,准确率高,简单快速,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余晓英  吴广平 《安徽医药》2005,9(9):690-690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 EP)是子宫内膜受雌激素持续作用发生局灶性增生的良性病变[1].可以引起子宫异常出血(AUB)、腹痛、不孕等症状.传统的诊断方法是B超、传统性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切除后病理诊断,但漏诊率很高[2].随着宫腔镜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宫腔内病变成为直观、清晰的图像,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大大提高.现将我院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有诊断性刮宫指征(AUB及不孕症)的患者80例,同时进行传统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诊断、刮宫,并比较两者的优越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阴道彩超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妇科收诊的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20例,均接受阴道彩超检查观察子宫内膜病变情况,并行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为对照.结果 阴道彩超确诊114例(95.00%),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120例患者中,阴道彩超显示子宫内膜厚度<5mm患者76例(63.33%),超声显示子宫内膜较薄,边缘光滑且界限清晰;子宫内膜厚度≥5 mm患者44例(36.67%),超声显示内膜不均性增厚,内部回声强弱不一,周边的窄带晕消失;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的PI、RI、PSV和VI指标均优于恶性病变患者(P<0.05).结论 阴道彩超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可较准确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程度,为本病的理想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子宫内膜息肉的经阴道彩超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阴道彩超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为90%,通过经阴道彩超对内膜回声,厚度的观察测量,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结论经阴道彩超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联合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2例经阴道彩超检查发现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后给予宫腔镜检查+病理检查进一步确诊。结果 122例患者,确诊为内膜息肉103例,黏膜下肌瘤6例,增殖期子宫内膜4例,宫颈管息肉4例,分泌期子宫内膜2例,胎物残留2例,宫腔粘连1例。结论阴道彩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可以大大提高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准确率,同时可以进行宫腔镜下内膜息肉刮除术或电切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0.
11.
吴昊 《首都医药》2022,(2):38-40
目的 观察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应用宫腔镜诊治的价值.方法 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取长沙融城医院妇产科10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并接受宫腔镜手术患者,为患者提供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以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患者诊断符合率,并对绝经后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在100例患者中,子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声像图均表现为腹壁切口处皮下不均质的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周边回声增强,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术前诊断与超声检查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6.44,P<0.01)。结论高频彩超能发现早期病变以及明确病变范围,有助于临床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临床提供依据,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13.
付洁 《中国当代医药》2014,(35):100-10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1月~2014年9月经病理确诊的8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经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经阴道彩超与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准确率高,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可靠、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阴道不规则出血是妇女常见症状,多见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常规超声不能对以上内膜疾病满意显示、准确诊断,容易误诊、漏诊。我院将子宫造影联合宫腔镜诊断内膜疾病,旨在探讨提高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宫腔镜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能够更直观准确地发现宫颈病变。本文分析宫腔镜检查和活检病理资料,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治中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 选取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2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研究,分别给予宫腔镜检查、阴道超声检查,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本研究的金标准,比较宫腔镜、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间行超声检查的5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比较病理诊断而后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超声显示内膜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内膜增厚,息肉排列和个数与手术相符。超声诊断出本组50例子宫病变患者中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息肉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4例,子宫内膜增生7例。超声正确诊断出46例,准确率为92.0%,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经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准确率高,同时超声检查也是发现子宫内膜病变的一种廉价、无创的重要检查方法 ,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价值。方法对120组例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腔内病变患者进行分析,对患者子宫腔内回声像及诊刮后的组织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诊断符合率95%,结论宫腔镜检查对子宫腔内病变的诊断有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诊断。方法对51例经宫腔镜术后病检证实、术前经过阴道彩超检查及复查过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44例,符合率为86.3%,其中11例经过月经干净后复查确诊。结论要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应该了解病史和临床症状;充分利用阴道彩超检查;掌握子宫内膜息肉等内膜异常疾病的声像图诊断;动态观察,多次复查;选择增殖期检查变。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异常子宫出血和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诊断性刮宫,但漏诊率较高,并且刮宫不能完全刮出息肉组织,同时还造成了正常子宫内膜的损伤.随着宫腔镜的应用,EP的确诊率大大提高,并得到有效的治疗[1],并能对宫内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所以宫腔镜直视下切除术(TCRP)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简便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