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附子减毒增效配伍方法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从理论和临床、实验研究方面阐明附子减毒增效配伍的可行性和规律性。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对附子减毒增效的配伍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 :合理配伍可减弱附子的毒副作用 ,增强疗效 ,扩大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2.
中药配伍应用于雷公藤减毒增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中药配伍应用于雷公藤减毒增效的研究发展状况,从现代医学和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阐述了中药与雷公藤配伍减毒增效作用的机制和方法,为其他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并提出了中药配伍向中药复方制剂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药配伍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炜 《中医杂志》2008,49(1):91-92
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只有通过合理的配伍,调其偏胜,制其毒性,增强或改变其原来的功用,才能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现将笔者对药物配伍的认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药毒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发现多种中药具有肝毒性,如川楝子、黄药子、雷公藤、苍耳子等.通过合理的配伍,可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阐明中药肝毒性及配伍减毒的作用机理,从而使配伍用药具有合理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配伍减毒增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雷公藤配伍减毒增效两方面分析,总结了五年来雷公藤中药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红斑狼疮等难治性疾病的增效作用,及中药配伍对抗雷公藤治疗时的毒副反应。阐述了雷公藤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毒副反应原因,从传统中药配伍和西药药理结合筛选中药组成复方,对雷公藤减毒增效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6.
乌头类有毒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总结近年来川乌、附子常用药对在临床应用、化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乌头类中药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阅读大量近几年川乌、附子常用药对的文献报道,对其进行总结概述.川乌和附子通过合理配伍,可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扩大其应用范围.目前的川乌、附子配伍减毒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研究配伍减毒增效作用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配伍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精华之一,合理配伍是保障中药临床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配伍后减毒增效机制的研究是诠释中药配伍合理性的关键内容。中药配伍机制研究正处于从体外到体内、成分到靶标、单一技术到多学科融合研究技术的转变历程,因此提出以“体外成分、体内过程、直接靶标”研究为基础,“中药配伍药理机制研究”为目的,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探索中药配伍后作用机制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和抑制毒性 ,本文仅就中药炮制如何影响有效成分及增强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供临床参考。1 含挥发油成分的中药炮制挥发油是大部分药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易在空气中挥发而不留油迹。如果实类药材陈皮、佛手、枳实 ;根类药材当归、川芎、白芷 ;全草类药材薄荷、藿香等。对此类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常以多润少泡、阴干防曝晒为处理原则 ,以防止挥发油损失 ,并多生用。另外 ,为减少挥发油的含量 ,更好地发挥其他有效成分的作用时 ,则多采用酒制、醋制等炮制方法。如乳香为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疼痛的常用中药 ,具有行气…  相似文献   

9.
有毒中草药有其毒性的一面,又有其治疗作用的一面。某些药物的毒性成分与其有效成分并存,可通过炮制加工,还可通过配伍使其减毒。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表明,通过合理配伍可以起到减毒或(和)增效的作用。结合中医古方、经方、名方以及验方中与有毒中药相配伍应用的药物情况,开展有毒中药的配伍减毒研究,不仅对阐释有毒中药的毒性,而且对满足有毒中药临床安全有效应用的需求,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就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配伍减毒的研究奠定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附子增效减毒配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林平  徐宗佩 《中成药》2005,27(7):820-822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adi Debx的子根加工品.附子性辛、甘,大热,有毒,具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亡阳虚脱及阳虚诸证,其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医家用之均精研其不同配伍,或解其毒,或增其效.如<食疗本草>有云:"黑豆煮食之,杀乌头、附子毒."<本草经集注>云:"俗方每用附子,须甘草、人参、生姜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本文将就附子用药的增效减毒配伍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部分有毒中药毒性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毒效相关性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一些有毒中药的配伍减毒的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然而,有毒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依然存在着诸如只注重急性毒性不注重亚急性及慢性毒性、只注重毒性不注重活性的主要问题。针对有毒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提出对策:①应拓宽和加强有毒中药毒性物质基础和毒效相关性研究;②开展基于临床配伍应用的与有毒中药的配伍药物的筛选研究;③在配伍减毒的研究中应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并重、活性与毒性并重。之后,作者还给出了具体的配伍减毒的研究方案设计图。文章将为开展有毒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奠定文献基础和思路启发。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配伍减毒增效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了近十几年来雷公藤中药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银屑病等难治性疾病的增效作用,及中药配伍对抗雷公藤治疗时的不良反应。并阐述了雷公藤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不良反应原因,以及如何选用中药配伍减毒增效作用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13.
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增效减毒是方剂学“君臣佐使”配伍理论内涵之核心,深刻认识方剂配伍的基本原理,对于研究与阐明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药毒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雷公藤导致肝毒性的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中药配伍作为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在减毒方面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基于肝毒性,笔者对现阶段雷公藤毒性物质基础及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对配伍中药(制剂)以减轻雷公藤毒性的作用进行归纳,以期为雷公藤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提供参考,从而减轻肝脏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增效/存效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附子配伍不同比例的甘草对附子毒性和药效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0.4 mL/10 g体质量灌胃给药,平行比较附子和附子配伍不同比例甘草的急性毒性,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SD大鼠2 mL/100 g体质量十二指肠注射给药,平行比较附子和附子配伍甘草的心脏毒性,测定其半数中毒剂量(TD5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和附子与甘草配伍后水煎液附子中毒性成分;通过抗炎和镇痛实验观察附子配伍甘草对附子药效的影响。结果随着甘草配伍比例的增高,附子急性毒性LD50和附子心脏毒性TD50增大,附子配伍甘草后合煎液毒性成分低于单煎液,但附子配伍甘草后对附子抗炎和镇痛药效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甘草配伍附子在减轻附子毒性的同时不影响附子的药效,甘草对于附子毒性具有剂量依赖性拮抗作用,附子配伍甘草减毒时应该考虑甘草的配伍比例。  相似文献   

16.
张宇燕  万海同  杨洁红  周惠芬 《中医杂志》2012,53(16):1365-1368
附子是临床上常用药,有较强的生物活性,但有大毒,多复方入药,常与甘草配伍应用,附子与甘草的组方是中医减毒增效配伍规律运用的高级形式。综述了附子与甘草减毒增效的合理配伍理论,可为经方方药研究开拓思路,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毒性中药在临床上的意义颇受争议,为了更好地降低有毒中药的毒性,增加其在治疗疾病方面的效用,古今医家为此总结出许多的方法。目前主要的减毒增效方法有炮制减毒增效法,包括净制法、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制法、制霜法、辅料法、发酵法;以及配伍减毒增效法。相对于常用的无毒中药,有毒中药只要炮制合理、配伍得当,可用于攻克一些疑难杂症,从而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存活率,增加患者的生存希望。从长远来说,中药的毒性不仅不会禁锢中药的发展,相反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8.
就国家药物性肝损伤专业网数据库收录的川楝子、何首乌、黄药子、苍耳子、艾叶等药物发生肝损伤及配伍减毒机制进行探讨,旨在阐明中药肝毒性及配伍减毒的作用机理,对临床配伍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中药配伍减毒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配伍减毒涉及的复杂反应过程制约了对配伍减毒机制的深层次解构。阐明配伍减毒机制是解决中药毒性问题的关键。"效毒二重性"决定了有毒中药"效-毒交集"特征,交集调控可反映配伍减毒复杂过程。网络药理学的出现,为开展有毒中药毒性成分筛查、致毒机制和减毒效应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在回顾中药毒性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系统阐述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配伍减毒研究中的应用策略,并以附子为例探讨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中药七情系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配伍关系,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中药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是中药配伍理论的核心内容。相恶是中药七情中最具争议的配伍关系之一,其内涵在历代本草中不尽相同,是否作为配伍禁总也未见定论。现代《中药学》教材将相恶定义为: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作用而致原宵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笔者对相恶涵义的历史沿革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考证与探讨,希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相恶理论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