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52例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华 《首都医药》2010,(10):26-27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心肌酶的变化。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方法测定152例肺炎患儿心肌酶水平。结果病毒性肺炎心肌酶水平高于细菌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P〈0.01)。心电图及心肌酶同时变化者与单纯心肌酶变化者相比,心肌酶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肺炎患儿可伴有心肌损害,其发生率与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关。心肌酶与心电图同时变化者其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提示测定心肌酶含量有助于临床判断心肌有亮垒损及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酶的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行健康体检的43例正常儿童组成A组,另择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4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组成B组,分别对A组儿童及B组患儿进行心肌酶的检测,观察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心肌酶的变化。结果 B组44例患儿中有41例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其中40例患儿心肌酶检测提示异常。心肌酶检测指标方面比对,B组患儿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体检儿童(P<0.05)。结论心肌酶的检测是判断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损害的重要检测指标,对患儿实施心肌酶的检测,这对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在婴幼儿肺炎、肺炎心衰、健康儿中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肺炎心衰患儿、40例普通肺炎患儿及30例健康婴幼儿,进行血清心肌酶谱的检测,分析临床意义.结果:肺炎心衰组心肌酶的阳性率及增高程度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普通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心肌酶谱可以反映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心肌受损的严重程度.CK-MB 增高是判断心肌损害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517例MP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30例(5.80%)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心肌损害患儿中,5例(16.67%),临床症状稍重,心电图为多导联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肌酶显著升高,特别是CK-MB最明显,符合心肌炎诊断;其余25例(83.33%),临床症状轻微,心电图正常或轻度异常,心肌酶不同程度升高。阿奇霉素及足量维生素C等治疗,27例(90%)心肌酶及心电图1~3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大部分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及时进行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诊断非常必要;阿奇霉素和足量维生素C治疗尚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急性期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诊治的180例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心肌酶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并将观察组中122例心肌酶谱异常的患儿根椐临床症状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分析心肌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CK—MB、LDH、CK、α—HBDH及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的CK-MB、LDH、CK、α-HBDH及AST水平均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酶谱高患儿恢复期组与对照组的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血清心肌酶CK—MB能特异性反映心肌损伤,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心肌损害。方法 回顾分析14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合并有下述表现之一者为有心肌损害,(1)心肌酶尤其是CK-MB升高,(2)心电图严重心律失常或/和ST-T变化。结果 14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中11例(7.4%)有心肌损害,全部病例均给予红霉素治疗2-3周,并口服捕酶Q10,静滴Vitc,ATP,Co-A及二磷酸果糖等辅助治疗,均治愈。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合并心肌损害,其中婴幼儿由于表达能力差,症状,体征不典型,容易漏诊,对可疑病例应及早做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以及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朱凯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79-1380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治疗儿童肺炎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肺炎伴心肌损害患儿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治疗,对照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心肌酶、肌钙蛋白和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心肌酶水平相似且高于正常值.治疗后两组心肌酶均显著下降(均P<0.01),观察组降幅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 磷酸肌酸及1,6-二磷酸果糖均可治疗肺炎儿童的心肌损害,磷酸肌酸效果优于1,6-二磷酸果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和同期的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心肌酶谱水平。结果观察组CK、CK-MB、LDH、AST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异常人数也多于对照组。结论心肌酶谱检测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明才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27-2128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变化,以便在诊治过程中采取综合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儿科住院的40例HFMD患儿为观察组,另以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常规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观察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学及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转归.结果 HFMD患儿与正常小儿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HFMD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52.5%.结论 部分HFMD患儿伴发心肌损害时,心肌酶谱明显升高,心电图出现异常改变.早期进行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等检测,有助于HFMD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的改变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肌酶(CK-MB)与肌钙蛋白(cTnI)增高;并与同期住院的15例病毒性心肌炎(MP-IgM阴性)患儿疗效对照比较。结果:本组25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占同期住院支原体肺炎的72%(18/2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减少趋势。治疗前后治疗组CK-MB和cTnI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有小龄化的趋势,患儿除肺部改变外,常伴有心肌酶增高,发展为中毒性心肌炎。因此,治疗支原体肺炎时应监测心肌酶与肌钙蛋白的变化,以便早期发现肺外脏器损害并及时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光照核黄素产生氧自由基,观察后者在外周和脊髓水平对疼痛的影响。发现在外周,小鼠足跖部皮下注射LRF0.06,0.67mmol.mouse^-1有致痛作用;脊髓水平,小鼠鞘内注射LRF0.106-0.665nmol.mouse^-1有致痛敏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OFR的脊髓痛敏与Ca^2+有密切关系,用维拉帕米,尼莫地平,EGTA可拮抗OFR的痛敏作用。  相似文献   

13.
骆晓莺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887-2888
目的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对305例不孕症患者(观察组)和130例正常女性(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生殖道分泌物中的UU和CT,观察两组的差异。结果观察组UU、CT、UU和CT双重感染率分别为59.3%、41.0%和17.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89.82、44.86、19.11,均P〈0.05);原发性不孕组UU、CT感染率与继发性不孕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U和CT的感染与女性不孕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在膀胱癌虚拟立体模型及体积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膀胱镜活检病理确诊的29例膀胱癌患者,进行实时三维超声扫查,然后应用虚拟组织计算机辅助分析(VOCAL)技术对癌体虚拟立体模型及体积测量。结果实时三维超声不仅在膀胱癌虚拟立体模型明显优于三维图像,并且癌体体积测量十分准确。结论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OCAL技术,在膀胱癌虚拟立体模型,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癌体空间形态,并且对癌体积测量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8.
医院以及医院药学的定位和服务方式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容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现有医院与医院药学的现状,并与国外医疗体系做对比;提出了公立医院的定位问题及如何发挥医院药学在医院中的作用,转变服务方式,加强药师队伍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分娩方式及其对母婴的不良影响,从而预防巨大儿的发生,减少其并发症,降低产科风险.方法对1989-2004年在我院分娩的巨大胎儿6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择紧接巨大儿之后分娩的单胎足月(2500~3999g)孕妇作为对照组,对巨大儿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巨大儿发生率近年来逐步上升,发生率为7.12%,巨大儿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孕妇身高、BMI、宫高 腹围和胎儿BPD FL有显著的差异(P<0.01),且巨大儿组手术助产、剖宫产、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重视巨大儿的预防,加强产前检查,及时诊断,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对于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减少母婴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