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观察经桡动脉入路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连续607例STEMI住院病人分别接受经桡动脉入路(n=273)或经股动脉入路(n=334)途径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两组PCI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97.07%比95.81%,P>0.05);经桡动脉入路组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迷走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股动脉入路组。结论:行PCI治疗的STEMI病人经桡动脉入路途径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与经股动脉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005年10月~2007年6月期间,123例发病在12h内的STEMI患者,为常规股动脉组.2007年7月~2009年6月中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共126例发病在12h内的STEMI患者,为选择性桡动脉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手术时间、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结果 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6.83%vs 97.56%,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第一次球囊扩张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桡动脉直接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分别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的血管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股动脉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PCI治疗能够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选择的途径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与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TRI)和经股动脉(TFI)急诊PCI治疗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预后.观察两组PCI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以及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和统计患者术后绝对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 TRI组的穿刺成功率、血管开通率(血流TIMI3级)分别为99.0%、98.0%,TFI组则分别为100.0%、9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管开通时间、总手术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RI组的住院时间和平均费用明显低于TFI组(P<0.01或0.05).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并发症的发生率以TRI组为低(P<0.01).术中造影剂用量和X线曝光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心功能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安全可行,效果肯定,可作为AMI急诊介入治疗的常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的奇偶数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入径,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入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PCI术成功率及LVEF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出血率(2.4%)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4%)均低于对照组(14.6%、19.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联合替罗非班,更够有效的减少术后出血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入路和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优缺点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97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根据手术路径的不同分为经股动脉组(53例)和经桡动脉组(44例)。经股动脉组采用经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经桡动脉组采用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栓塞事件、穿刺处大血肿、假性动脉瘤、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经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100.00%高于经桡动脉组的9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100.00%高于经股动脉组的9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经股动脉组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路径均能很好地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术,经股动脉入路穿刺难度较低,易于掌握,但并发症较多。经桡动脉入路并发症较少,但穿刺成功率较低,对术者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行PCI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金川  马根山  冯毅  罗丹 《江苏医药》2004,30(10):732-733
目的探讨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10例,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270例,PCI后再发心绞痛35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术前行Allen试验均为阳性,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成功后轻柔送入J型导丝,透视下导丝超过尺骨鹰嘴水平后,置入6F桡动脉专用鞘管,鞘内常规予100μg硝酸甘油和2mg异搏定,根据病情应用肝素,完成冠脉造影或PCI。结果308例冠脉造影成功,左侧桡动脉入路48例,右侧260例,其中240例成功行PCI手术。桡动脉穿刺失败5例和痉挛7例,改由股动脉入路。并发症8例(2.5%)为桡动脉搏动减弱4例(1.3%)、搏动消失2例,肘部血肿2例。结论桡动脉入路行冠脉造影术痛苦小,易止血,易同时行PCI手术,特别适应于股动脉狭窄及不能持续平卧,可替代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8.
邓思思  王德荣  魏朝阳 《河北医药》2016,(20):3095-309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 =129)和对照组( n =107),对照组经股动脉行PCI,观察组经桡动脉行PCI,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 CE)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造影和PCI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TIMI小出血发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1±1.73)h、(3.14±0.57)d、5.43%和21.71%,均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患者围术期TIMI大出血发生率、住院期间CE发生率及术后1年、2年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经桡动脉行PCI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与经股动脉相当,但经桡动脉行PCI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术后卧床时间较短,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共计225例,其中经桡动脉组123例,经股动脉组102例。比较2组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5.7%,P〈0.05);2组之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经桡动脉PCI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丁澍  严金川  陈小节  李璇  李权  孙涛 《江苏医药》2012,38(8):915-9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STEMI伴CS患者48例中,21例经桡动脉急诊PCI(TRA组),27例经股动脉急诊PCI(TFA组)。所有患者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和盐酸替罗非班,观察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穿刺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时间、血管并发症、住院期间及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急诊经桡动脉PCI在伴CS的STEMI患者与股动脉途径PCI一样安全有效。对IABP安置后行PCI的患者,桡动脉途径是很好的替代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来观察急性心梗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我院诊断明确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83例(男性64例),均为血液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波动良好、Allen's试验阳性患者,随机分组.经桡动脉介入组为38例,经股动脉介入组为49例.结果:PCI总成功率为100%,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94.7%(36/38),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100%(49/49),p>0.05,无统计学意义.罪犯血管最终开通率(TIMI3级)桡动脉组为86.8%(33/36)其中2例因导管不能到位改为股动脉入径.股动脉组为91.8%(45/49),p>0.05,无统计学意义.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桡动脉组为45.7±20.3min,股动脉组为48.5±16.3min.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出血并发症桡动脉组为0,股动脉组为11%(5/4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血流稳定的AMI患者,两种介入途径的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桡动脉组并发症明显减少,更有利于治疗安全,可作为AMI患者行急诊PCI的常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两种入路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循环内科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桡动脉途径入路者归为桡动脉组,经股动脉途径入路者归为股动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组导管插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短于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两种入路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的疗效相当,但仅桡动脉途径安全性更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优缺点、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2006年4月我院行CAG和(或)PCI患者246例,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5.5%,股动脉组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2.8%,股动脉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操作时间:CAG操作时间:桡动脉组(20±5)min,股动脉组(18±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操作时间:桡动脉组(56±10)min,股动脉组(52±1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桡动脉组(2.0±1.5)d,股动脉组(3.5±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或)PCI并发症相对少,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医疗费用降低,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在经桡动脉入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195例随机分为常规PCI组和替罗非班PCI组,其中常规PCI组97例服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等后行急诊介入治疗,替罗非班PCI组9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后行急诊介入治疗。观察2组冠脉血流结果 ,心肌酶,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术后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PCI组术后冠脉血流TFC及TMPG明显好于常规急诊PCI组,1周及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较RP组有明显提高(P〈0.05),住院期间6个月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桡动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早期联合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张冬梅 《河北医药》2016,(17):2598-2600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高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为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83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介入途径为经桡动脉组( n =159)和经股动脉组( n =124),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CE)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组更换介入途径比例为11.32%高于对照组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心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桡动脉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TIMI小出血发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经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围术期TIMI大出血发生率、住院期间CE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及术后1年、2年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经桡动脉行PCI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与经股动脉相当,但经桡动脉行PCI并发症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且术后卧床时间较短,但更换介入途径比例较高,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冠心病严重类型,对患者身体破坏性极大,严重拉低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广泛应用于此疾患的临床治疗,虽然能一定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延缓疾病进展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部分患者对此术式基本知识缺乏足够了解,而影响其围术期服药依从性、健康行为的维持及对手术效果的认可性。因此,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宣教,向其普及桡动脉入路PCI基本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对巩固治疗效果及维持其治疗积极性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7例,目的是观察自我效能干预联合知信行(KAP)理论的健康教育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对小血栓负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小血栓负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经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后植入支架;对照组(47例)标准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电图、心功能变化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1例术后出现慢血流,其余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均达到3级;治疗组均达到TIMI血流3级,但两组相比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2h ST段回降程度、术后5~7d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导管对小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时未能获得更多的益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了解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者能否通过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量和减少血管并发症来改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方法:经皮冠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8例,评估接受经股动脉PCI与经桡动脉PCI患者1年死亡风险的差异。结果:经桡动脉途径组患者的1年风险校正死亡率低于经股动脉途径组患者。经桡动脉组患者中需要外科手术或输血治疗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途径组者。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降低了行直接PCI的AMI患者的1年死亡率,减少了外科手术和(或)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临床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安庆市市立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给予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和穿刺成功率以及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是可行的,并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工作的要点、流程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64例经桡动脉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贯穿手术全程,术前尤其注意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及时正确服用,术中尤其注意心电监测、冠脉内压力监测,对可能的手术并发症,注意严密观察和预防,术后注意健康教育和随访等。结果 绝大部分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血运重建效果良好,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规范周到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