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目的改进输液量,改变喂食方案,探讨一种既能够减少吻合口瘘,又减少术后新生食道提前狭窄的方法。方法选取24只实验犬为中国杂种犬,对犬的采食方式,围术期减少输液量,提前喂食固体食物,加强运动等进行跟踪观察。结果24只家犬在围术期全部存活,存活率为100%,吻合口瘘为0只,成活率为100%。结论犬的采食方式,减少输液量,提前喂食固体食物,有减少吻合口瘘,对新生食道狭窄扩张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致食管、责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原因,从中找出预防的办法,减少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3年12月718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例。结果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4.0%(29/718),狭窄程度:轻度(0.5-1.0cm)15例;中度(0.2-0.5cm)11例;重度(0.2cm以下)3例。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改进吻合技术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围巾式食管.空肠吻合术预防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连续86例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围巾式食管-空肠吻合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手术病死率为2.3%(2/86)。存活8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95个月,平均(44±3)个月,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反流性食管炎,2004年12月及以前,有4例(4.8%,4/84)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经胃镜下扩张治愈;改进技术后再无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围巾式食管-空肠吻合术可减少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型引流管橡胶引在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颈部引流量、颈部切口的感染,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颈部的总引流量增加,颈部切口感染也明显减少,术后复查吻合口狭窄,两者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颈部食管胃器械吻合的病人,吻合口瘘发生后,给予C型引流管引流,局部引流量增加,吻合口瘘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未增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贲门癌45例手术无吻合口瘘的治疗经验,以避免或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方法:对我院自2003年10月~2004年9月手术治疗的45例贲门癌无吻合口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贲门癌45例手术无吻合口瘘的发生.结论:手术中保留吻合口两端的血运、加强对吻合口的保护和减少吻合口的张力等措施和术后加强围手术期的饮食管理,可避免或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峨嵋  李晓玲 《中国保健》2007,15(19):96-97
目的探讨高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高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术前行心理支持、肠道准备,术后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肛门清洁、饮食指导、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总结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998年12月至2003年10月收治43例老年人(60岁以上)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有2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9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7例,切口感染3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切口裂开1例,吻合口瘘1例,术后胃瘫1例,食道、空肠吻合口瘘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致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对胃癌施行全胃切除术,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积极作好围手术期处理,术后早期开始规范化疗,治疗效果好,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8.
李纪远  马新 《现代保健》2010,(28):38-39
目的评价主动脉弓上机械吻合与颈部手工吻合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不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30例食管癌手术,比较机械吻合和手工吻合两组术后与吻合方式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机械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均较手工组缩短。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5年生存率,机械吻合组分别为0.86%、35%和27.3%,手工吻合组分别为2.1%、1.2%和28.1%。结论机械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手工吻合法,但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高于手工吻合法,5年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近16年中施行食管、胃贲门部癌手术治疗414例,手术切除率为90.5%。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4例,占3.7%。其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1岁。食管癌Ⅱ期4例,Ⅲ期8例,Ⅳ期2例。吻合口瘘发生时间多为术后7~14d,颈部吻合口瘘4例,胸内吻合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道癌手术后预防吻合口瘘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2例食道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52例患者例出现吻合口瘘3例,较之我院2007~2009年吻合口瘘7.12%的发生率有显著下降。结论:加强食道癌手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针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死亡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阮戈  谈凯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77-2379
目的探索运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37例于某院进行诊治胃癌患者,全部予以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进行消化道的治疗和重建,并于手术后1年内进行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及复查结果等方面的持续随访。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生存期均超过1年以上,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进食后伴有轻度胸骨后疼痛感,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感及食物反流等表现;全部患者术后体重均较前增加,胃镜检查显示均未出现吻合口炎症或胆汁反流征,血生化检查中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总蛋白量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结论在全胃切除后实施连续空肠间置术对消化道进行重建,可在最大限度清除癌变病灶的同时,尽可能的保留胃肠道的生理功能,从而尽量减少术后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而且该手术方法污染较少,肠管自愈能力较强,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另外,该手术操作吻合口较少,加之吻合器的临床应用,使得吻合操作的步骤较为简便可靠,手术时间也大大减少,十分适宜临床的广泛应用及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 6例胸内吻合口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痊 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对于胸内吻合口瘘,除要继续抗感染、营养支持外,还要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君  张翼  谢虹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869-1870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我院1998年4月-2007年1月共收治的316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人,术后发生7例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术中、术后的处理加以分析。结果1例颈部吻合口瘘病人,因吻合口瘘通入胸腔,感染加重,衰竭死亡。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5例病人治愈出院。结论针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可能出现的原因,术中、术后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能降低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食管癌手术中两种管状胃的制作方法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探讨哪种方法更有优势.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7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机械裁剪胃小弯制作管状胃24例(A组),手工缝缩胃小弯制作管状胃23例(B组),对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均行肿瘤根治切除,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A组并发胃内切缘急性出血1例,B组并发吻合口瘘及胸胃瘘各1例;随访12个月,A组并发吻合口狭窄1例,B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上消化道造影、CT检查,A、B两组均无明显排空障碍,两组膈上胸胃均有不同程度扩张,且B组较A组扩张明显,其中B组有3例部分胸胃侧方突入胸腔;A组有1例进食后出现胸胃综合征,B组并发胸胃综合征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反流性食管炎3例,反流症状较轻,B组并发反流性食管炎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食管癌手术中机械裁剪胃小弯制作管状胃与手工缝缩胃小弯制作管状胃两种方法比较,前者更有优势,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食管胃植入式黏膜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的效果。方法 采用作者自行设计的食管胃植入式食管黏膜和胃黏膜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共1236例。吻合后胃浆肌层、食管肌层、黏膜吻合线在三个不同平面。结果 食管癌842例。贲门癌394例;其中咽下胃吻合15例,食管胃颈部吻合193例,弓上吻合634例,弓下吻合394例。l例因难治性心肌缺血于术后24h死亡。2例呼吸衰竭死亡。本组无吻合口瘘、狭窄,无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 食管胃植入式黏膜吻合术是防止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食道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治疗,总结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早期诊断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6例吻合口瘘患者采用禁食、胃肠减压、保持胸腔引流通畅、控制胸腔感染、全面的营养支持治疗并尽早使用肠内营养,以及于瘘口位置放置食管内支架、封堵瘘口的方法。结果 5例治愈出院,1例因吻合口瘘破溃入右侧主支气管,导致肺部严重感染,低血氧症,破溃后26 h后死亡。结论对于吻合口瘘的患者,早期诊断及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Variability in eating behavior throughout the weaning perio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ring the introduction of solid food (usually indicated as the weaning period), infant and caregiver have to adjust their feeding interactions to a completely changed feeding context.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these adjustments can be seen as a complex process in which many factors are involved. As a result of these complex interactions, eating behavior can be highly variable between infants and from feed to fe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scribe these patterns of variability across this critical transition in feeding. The study is based on naturalistic observations of 20 infant–caregiver dyads (15 repeated observations of each dyad), from the first attempt to spoon-feed till 12 weeks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solid fo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considerable short-term variability in eating behavior (food intake, meal duration, feeding efficiency, and food refusal), especially immediately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solid food. The largest intra-individual variability was found in the earliest feeding session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oposition that systems that undergo rapid development are most sensitive to context variables and thus most variable.  相似文献   

18.
赵辉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5):715-716
目的总结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手术经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6例经腹行全胃切除空肠三腔代胃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出现食管吻合口裂漏1例、食管吻合口狭窄2例、无胃综合症6例、营养不良9例,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本术式具有抗反流、模拟胃腔储存、促进吸收等优点,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总结用带蒂大网膜包盖高位食管胃吻合口预防吻合口漏的经验。方法40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均行食管部分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吻合口周围包盖带蒂大网膜。结果没有发生术后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用带蒂大网膜包盖高位食管胃吻合口,可以预防高位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