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影像学MRI诊断垂体瘤的报道日渐增多,本文仅就MRI影像技术在垂体瘤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以期了解国外MRI对垂体瘤诊断的研究进展,从而进一步探讨垂体瘤的MRI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2.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性分析垂体大腺瘤的MR表现,提高对垂体大腺瘤MR征象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MR图像267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点及肿瘤与周围结构,包括视交叉、鞍底、海绵窦的关系,并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本组中发现垂体腺瘤易于向鞍上发展(90.3%).肿瘤向鞍下生长者占26.6%,向鞍旁生长者占39.9%.各组病理类型中,腺瘤向鞍上生长者以促性腺激素腺瘤最高(100%),向鞍旁生长者最多见为PRL腺瘤(55.7%),向鞍下生长最多见者为PRL腺瘤(40.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正确评估肿瘤的MR征象,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生长特性,确定进一步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垂体瘤的MRI诊断:4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文回顾分析了经手术证实的48例垂体瘤的MRI 表现,巨腺瘤28例,微腺瘤20例。应用0.35T 超导成像系统分别行冠状面T_1、T_2加权及矢状面T_1加权成像。MRI 诊断46例与手术相符。96%(27/28)的巨腺瘤在T_1WI 上为中、低信号,T_2WI 上89%(25/28)呈不同程度的升高,瘤内囊变或出血均可定性,视交叉、下丘脑及海绵窦等周围结构的受累可准确显示。微腺瘤之信号变化较大,T_1WI 亦以中低信号为主,T_2WI 可升高也可保持为等信号,结合形态学改变诊断多可确立。作者认为MRI 可弥补CT 的不足,是诊断垂体瘤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儿童和青少年垂体瘤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儿童和青少年垂体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例,女9例,8~16岁。催乳素(PRL)瘤5例,多激素腺瘤5例,生长激素(GH)腺瘤和黄体生成素(LH)腺瘤各1例。结果:10例患儿年龄在青春期(10/12)。5例催乳素(PRL)瘤均为微腺瘤。7例大腺瘤中3例垂体大腺瘤有亚急性和慢性出血。5例多激素腺瘤,有生长发育迟缓和(或)头痛及视力下降。1例生长激素(GH)腺瘤,1例促黄体生成素(LH)腺瘤均有明显内分泌异常的症状和体症,LH腺瘤还合并两侧巨大多囊卵巢。12例垂体瘤影像学及手术未见肿瘤侵袭性生长。结论:儿童垂体瘤好发于青春期,微腺瘤以PRL腺瘤为主,大腺瘤以无功能腺瘤为主,多表现为垂体功能低下、头痛和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且有出血倾向。垂体和相关靶腺的内分泌检查有助于鉴别垂体瘤和垂体增生。 相似文献
5.
垂体瘤的CT和MRI增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垂体瘤的CT和MRI增强表现,探讨增强后CT和MRI对诊断垂体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42例垂体瘤,回顾性分析CT和MRI增强前后表现。结果:242例中微腺瘤(≤10mm)81例,大腺瘤(>10mm)161例。微腺瘤直接征象为垂体内的CT低密度或MRI(T1WI)低信号。增强后CT和MRI显著提高低密度或低信号的显示率(P<0.01)。大腺瘤增强后扫描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CT和MRI增强对于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范围、鞍旁结构如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的受侵情况以及显示残存正常垂体均有很高的价值。介绍了一种新的MRI垂体瘤分级方法-SIPAP分级系统。结论:CT和MRI增强对垂体瘤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定级诊断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囊性垂体瘤、囊性颅咽管瘤及Rathke囊肿的MRI表现,提高鞍区常见囊性病变的MRI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搜集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囊性垂体瘤12例,囊性颅咽管瘤13例,Rathke囊肿15例。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囊性病灶的位置、大小、囊壁厚度以及"束腰征"、海绵窦包绕等特殊征象。应用SPSS 11.0软件包,采用卡方检验对病灶的大小及囊壁的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灶位于鞍上者仅见于囊性颅咽管瘤,鞍内且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仅见于Rathke囊肿。三者囊的大小和囊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65,P=0.0001;χ2=6.26,P=0.04)。无壁或薄壁者多见于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占40%(10/25),厚壁者多见于囊性垂体瘤,占53%(8/15)。病灶直径≥2 cm多见于颅咽管瘤,占63%(12/19),<2 cm多见于Rathke囊肿,占61%(13/21)。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信号较复杂,而囊性垂体瘤除1例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外,其余11例均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束腰征"主要见于囊性垂体瘤(6/7例),亦可见于Rathke囊肿(1/7例)。海绵窦包绕仅出现于囊性垂体瘤。壁结节可见于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各2例),颅咽管瘤壁结节增强扫描明显强化,Rathke囊肿未见强化。结论根据囊性病灶的位置、形态、囊内MRI信号以及特殊征象,可对上述3种囊性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空蝶鞍综合征的MRI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蝶鞍为鞍上蛛网膜经缺损的鞍隔疝入鞍内所致,空蝶鞍综合征可引起头痛、头晕、视力障碍、内分泌紊乱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在MRI应用之前认为此征少见,随着MRI的应用,有明显增多趋势。但文献报道不多,本文收集有完整资料的空蝶鞍综合征36例,就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MRI征象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茗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5,(11):106-107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对所有患者行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横轴,矢状及冠状面的T1加权及T2加权像。并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垂体大腺瘤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占位效应明显,垂体柄及视交叉移位,鞍底凹陷,微腺瘤行增强扫描表现为低信号区。结论:MRI可明显诊断垂体腺瘤。对形态等改变不明显的垂体微腺瘤结合GD—DTPA增强多可获得满意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0.
11.
垂体微腺瘤MRI诊断(附2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总结25例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对25例经MRI平扫:冠状位于SE序列T2加权成像(T2WI)、FFE序列T1加权成像(T1WI),及行Gd-DTPA增强扫描:冠状位下FFE序列T1WI、矢状位下FFE序列T1WI检查,经手术切除得到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7例行动态增强和延迟扫描。结果:25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19例,其中14例位于垂体右侧部,多发6例。MRI平扫24例(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1例为高或稍高信号;23例(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但2例为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即刻扫描25例均为低或稍低信号,7例动态增强扫描延迟25-30min后1例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腮腺Warthin's瘤的MRI特征,提高MRI对腮腺Warthin's瘤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8月~2012年5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有完整MRI影像学资料的13例腮腺Warthin's瘤患者共17个病灶的MRI影像学特征.13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例,年龄38~82岁,中位年龄59岁.结果 13例患者中9例为单发病灶(9个病灶),4例为双侧病灶(8个病灶).17个病灶中,位于浅叶者14个,其中13个位于腮腺后下极者,同时累及浅叶深叶者3个,无单独发生于深叶的病灶;病灶直径1~4cm,平均2.25cm;16个病灶边界清楚,2个病灶有分叶、呈结节状,1个病灶边界欠清,病理证实为炎症浸润;16个病灶个病灶包膜完整,1个病灶因炎症浸润包膜显示不完整;与肌肉信号比较,T1 WI病灶呈等低信号,压脂T2 WI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其中3个病灶信号均匀,其余14个病灶内因含囊性区而信号明显不均匀;17个病灶内均未见钙化灶.增强后扫描,17个病灶均有明显强化,其中14个病灶内囊性区无强化,实质成分明显强化,其余3个病灶呈均匀强化;17个病灶均出现对比剂注射后2min明显强化,4~5.5min后肿瘤信号明显减低.结论 腮腺Warthin's瘤具有其特征性MRI影像学表现,如果长期吸烟史的中老年男性患者,腮腺出现长T1、长T2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包膜完整的占位灶,瘤灶内出现囊变区,增强后扫描病灶早期强化明显,无延迟强化特征,特别是当出现双侧腮腺发病或一侧腮腺多发占位灶时,应首先考虑到Warthin's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李宏军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4,5(3):131-133
目的探讨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继发脓肿的误诊原因:方法复习3例侵袭性垂体瘤继发脓肿的MRI表现,全部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结果本组误诊病例中,1例侵袭性垂体瘤继发脓肿酷似囊肿;2例酷似动脉瘤。结论侵袭性垂体瘤合并感染时,其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应根据各种征象进行综合分析,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4.
垂体囊性病变的MRI和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几种垂体囊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提高术前影像诊断水平。方法: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囊性病灶,病理类型:垂体微腺瘤囊变、垂体大腺瘤伴囊变,垂体脓肿、Rathke裂隙囊肿。30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1例行MR平扫及增强。结果:垂体大腺瘤囊变是最常见的垂体囊性占位,其囊变常位于垂体上部,右囊变较完全时,应用MR矢状位扫描能较好的观察病灶全貌,及囊壁后下部的残余瘤体,囊内液-液平面是和垂体大腺瘤囊变出血较特征的改变。囊变的垂体腺瘤病理类型均为嫌色细胞。垂体脓肿病灶密度变化较大,CT值5-70HU,病灶不强化是其特征。垂体脓肿与Rathke裂隙裂囊肿的鉴别点在病灶部位及与垂体的分界,前者累及垂体全部,后者位于前后叶之间,与垂体前后叶分界清楚。所有病灶的未见钙化,结论:通过对垂征象的观察,能提高对垂体囊性病变术前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垂体脓肿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垂体脓肿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14例垂体脓肿患者的MR平扫和增强表现,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2例患者MR平扫示鞍区囊性改变,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2例T1WI呈等及稍高信号。14例患者T2WI均呈高信号改变。增强后T1WI均表现为不均匀的边缘环形强化及与病灶相连的周围脑膜强化,正常垂体未能显示。MRI特征性表现为液.液平面、壁结节、强化的絮状阴影。结论垂体脓肿的MRI有其特征性,结合临床术前可以作出诊断,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10例中双侧病变1例,单侧病变9例。肿瘤直径3.0-18.0 cm,平均6.5 cm,呈卵圆形、圆形,包膜完整,表面光整,界限清楚。10例中实性3例,囊实性7例,瘤内多发大小不等囊变,囊隔厚薄不均,其中囊变大于3 cm者7例。10例T1WI及T1WI FS均呈等低信号;T2WI及T2WI FS呈等高信号6例,T2WI及T2WI FS呈高低混杂信号4例;DWI b值800呈等高信号6例,高低混杂信号4例,ADC图呈高低混杂信号7例,等低信号3例。所测得的ADC值提示卵巢颗粒细胞瘤趋向恶性。10例中子宫体增大及内膜增厚7例,雌激素水平升高8例。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易囊变、出血,MRI信号较混杂;多合并子宫体增大及内膜增生,有助于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腹壁外韧带样瘤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表现,评价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腹壁外韧带样瘤的术前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其中2例同时行CT平扫,3例同时行血管造影。结果:5例腹壁外韧带样瘤均位于四肢肌肉及软组织,年龄11岁~28岁,其病灶MRI表现为在T1WI上,肿物呈中等信号,其间可见条片状及斑点状低信号,在T2WI上则呈高信号,其间夹杂中等、稍低及更低的条片状、斑点状信号,后与在T1WI上所见的低信号相吻合。增强扫描后在平扫中呈等T1、长T2或长T1、长T2信号改变的区域均强化非常明显,而在T1WI及T2WI上均呈条片状、斑点状低信号区域则未见强化,5例病灶周围组织均未见水肿,3例邻近骨出现压迫性改变,2例CT显示病灶密度欠均匀,边界清晰,3例血管造影可见肿瘤染色明显。结论:MRI可以较为精确的显示腹壁外韧带样瘤的病灶形态及范围,对韧带样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是目前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卵巢良性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典型与不典型的MRI征象,提高卵巢良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2例盆腔肿块,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其MRI征象。结果:22例中,浆液性囊腺瘤10例,粘液性囊腺瘤8例,囊性畸胎瘤3例,卵巢纤维瘤1例。浆液性囊腺瘤表现为:囊壁薄且规则,无分隔或分隔薄且均匀。粘液性囊腺瘤表现为瘤壁和间隔厚薄不均匀;囊内信号不均匀。囊性畸胎瘤主要表现为瘤体内均见脂肪成分。结论:卵巢良性肿瘤由于组织成分不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MRI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Methods Review and analysis the MRI sign in the 32 patients of 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 comfirmc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Results The following signs have been found to represent accurate criteria for 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①Adenoma exceeded the lateral intercarotid(ICA)line;②Cavernous situs lateral venous compartments disappeared;③Occlusion of three or more cavernous sinus venous compartments disappeared;④Percentage of encasement of the intracavemous ICA higher than 50% was crossed.Conclusions No trauma,no bone shadow,higher soft tissue resolution,clear anatomy background and 3D imaging act as MRI’s virtue,which have became the capital examination means of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infestation vascular tumor.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RI表现。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RI影像学表现:①肿瘤超过颈内动脉(ICA)外侧壁切线;②海绵窦外侧静脉丛间隙消失;③3个或3个以上海绵窦静脉丛间隙消失;④窦内颈内动脉(ICA)被包绕50%以上,甚至被完全包裹。结论 MRI以无创伤、无骨伪影、软组织分辨率高、解剖背景清楚及三维成像等优点,是术前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