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腺瘤样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涛  王莉  王刚  范嫏娣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2):92-94,i0003
目的 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5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15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的1.81%,肿瘤多位于子宫浆膜下及近浆膜的子宫肌壁间,内膜下少见;2例呈弥漫性生长,13例呈结节状,结节直径0.5~5cm不等,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组成,伴有间质平滑肌增生,分为丛状型、腺管型、脉管型及囊肿型。8例腔隙内黏液样物阿尔辛蓝染色(+),PAS染色(-)。免疫表型:AE1/AE3、vimentin和calretinin(+),CEA、ER、PR和CD31(-)。结论 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支持间皮起源,临床及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检查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20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的1.49%,肿瘤多位于子宫浆膜下、近浆膜下肌壁及子宫角;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组成,伴有间质平滑肌增生。免疫表型:AEl/AE3、vimentin和calretinin(+),EMA、CEA和CD31(-)。结论: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支持间皮起源,临床及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检查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8例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18例腺瘤样瘤占同期女性生殖系统手术标本的0.85%,其中子宫12例、输卵管5例、卵巢1例。子宫腺瘤样瘤多位于浆膜下或近浆膜的肌壁间,7例伴发子宫肌瘤或腺肌症。输卵管及卵巢腺瘤样瘤位于浆膜下向表面突出。肿瘤直径0.5~4.5cm。临床表现无特异,病理上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样、腔隙样结构组成,伴有间质平滑肌、纤维组织增生。腺腔内黏液样物AB阳性,PAS阴性;免疫组化:CK(AE1/AE3)、Vimentin、Calretinin、HBME1阳性,CD34、CEA、ER、PR阴性。随访无复发或恶变。结论:腺瘤样瘤是来源于间皮的良性肿瘤,临床及病理均易误诊或漏诊,对标本的全面取材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正确使用有助于提高本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巨腺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垂体巨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7例垂体巨腺瘤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NES、CgA、Syn、Prolactin、HGH、LH、FSH、ACTH、Ki67等)。结果 17例垂体巨腺瘤临床症状以视力下降、头晕头痛为主。镜下瘤细胞形态较一致,16例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激素10例阳性。结论虽然垂体巨腺瘤的组织学形态呈多样性,但由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因此可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对其进行功能性分类、研究,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腺瘤样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方法对2例子宫平滑肌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子宫平滑肌腺瘤样瘤均发生在中年女性,临床与大体检查类似子宫平滑肌瘤,肿瘤境界清楚,镜下特点为大量平滑肌束间散在分布许多大小不等的腔隙;腔隙内衬扁平或立方细胞,可见刷状缘和线状桥连接的特征,瘤细胞核异型性小,无核分裂象。免疫组化:腺瘤样瘤细胞CK和MC(+),CD34(-);平滑肌瘤细胞SMA(+)。结论平滑肌腺瘤样瘤是一个具有明确形态学特征的腺瘤样瘤的变型,其病理形态学特点为瘤性增生的平滑肌束中散布腺瘤样瘤的成分,该肿瘤应与子宫平滑肌瘤、浸润性腺癌等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少见的无症状良性肿瘤,其组织发生一直有争议.由于临床无特征性主诉及表现,术前难以直接诊断,常因子宫肌瘤和/或子宫腺肌病手术.术后又由于其同时并发子宫肌瘤或/和子宫腺肌病,取材不容易发现,导致术后漏诊.现将本院31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以探讨其发生、诊断、鉴别诊断,尤其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21例子宫腺瘤样瘤病理分析及超声检查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超声检查特点以及与平滑肌瘤等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1例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超声学检查。结果:子宫腺瘤样瘤多位于子宫肌壁间、浆膜下,直径介于0.5—6cm,肿瘤切面形成细小腔隙或腺样结构,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免疫组化染色:AE1/AE3、Vimentin及Calretinin、MC均阳性,EMA有11例表达(52.38%),S-100有17例表达(80.95%),CD34、SMA、ER、PR及NF均阴性;超声表现呈低回声或等回声非均质结节,类似于平滑肌瘤或肌腺病。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常与子宫平滑肌瘤及子宫肌腺病并发,超声学检查不易确诊,免疫组化支持其为问皮来源良性肿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脊索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临床资料 ,运用HE ,糖原染色(PAS) ,alcianblu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技术观察 17例脊索瘤的病理切片。其中经典型脊索瘤 11例 ,软骨样脊索瘤 6例。结果 :所有脊索瘤都发生在中轴骨骼 ,均含有空泡细胞。瘤细胞胞浆和细胞外基质PAS ,alcianblue着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肿瘤联合表达上皮性标记和S 10 0蛋白。超微结构见瘤细胞胞浆空泡、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复合体和细胞间桥粒样连接。结论 :根据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超微结构特征 ,结合临床和放射影像学资料 ,可以确诊脊索瘤。  相似文献   

9.
垂体腺瘤10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999年10月-2002年12月于本科病理确诊为垂体腺瘤患100例,回顾性分析其苏木精—伊红(HE)染色、网状纤维特殊染色(Comeri法)、PAS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100例垂体腺瘤中,45%为单激素腺瘤,包括17例催乳素细胞腺瘤(prolactin cell adenoma,PRL型腺瘤)、11例生长激素细胞腺瘤(growth hormone cell adenoma,GH型腺瘤)、9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cell adenoma,ACTH型腺瘤)、8例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细胞腺瘤(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Iuteinizing hormone cell adenoma,FSH/LH型腺瘤),13%为双激素腺瘤,31%为多激素腺瘤及11%为无功能性腺瘤。按临床有无激素分泌的症状,分为功能性腺瘤(89%)和无功能性腺瘤(11%)。结论:虽然垂体腺瘤的组织学形态呈多样性,但由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患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因此可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对其进行功能性分类、研究,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腺瘤样瘤是好发于生殖系统的一种特殊的良性肿瘤,近年报道逐渐增多.在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可发生于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等部位.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及术前检查无特异性,且常伴有生殖系统其他疾病,术前诊断困难,术后病理检查也易发生误诊或漏诊.本文回顾分析14例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肾上腺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报道1例51岁男性肾上腺腺瘤样瘤,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肾上腺腺瘤样瘤临床及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组织学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与生殖道腺瘤样瘤一致,主要由不规则腔隙样、微囊状、腺样结构构成,内衬间皮样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PCK、Vimentin、calretinin、MC、D2-40、WT-1阳性。治疗方案选择手术切除,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肾上腺腺瘤样瘤是一种罕见良性肿瘤,根据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伴间质特殊分化的子宫腺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伴间质特殊分化的子宫Muellerian腺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7例单质形态特殊的子宫腺肉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所有肿瘤具有腺肉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2例间质出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均与恶性横纹肌样瘤相似的区域,1例伴性索样成分,3例伴横纹肌肉瘤及1例伴灶性软骨成分。结论 腺肉瘤间质可向横纹肌样分化,可能与间质细胞的多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甲状腺玻璃样变性梁状腺瘤 (HT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利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并结合文献对 1例HTA进行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研究。结果 HTA属甲状腺滤泡上皮来源的肿瘤。其组织学形态具有特征性 :瘤细胞排列成梁状、巢状 ,外围以纤细的玻璃样变性的纤维组织 ,细胞核呈毛玻璃样 ,可见核内包涵体及核沟。免疫组化 :甲状腺球蛋白Thy ( ) ,降钙素Calcitonin ( -) ;癌胚抗原CEA ( -) ;嗜铬素Chr ( -) ;突触素Syn ( -)。 结论 HTA为甲状腺滤泡上皮来源的良性肿瘤 ,临床呈良性经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2例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并对有关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发生和命名等进行讨论。方法:回顾2例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临床病理资料及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例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患者临床上均有下腹痛,肿物大小分别为4cm×3.5cm×3cm和4.8cm×4cm×3.5cm,肉眼观与一般子宫平滑肌瘤一样,镜下瘤组织由增生的平滑肌样细胞组成,其中见局灶性或散在排列的淋巴管样腔隙,有的更像肺泡腔,部分腔内有粉红色水肿样液,腔内衬单层扁平上皮。免疫组化示,2例淋巴管样腔隙内衬上皮细胞均为CK( )、MC膜( )、CD34(-)、CD31(-)、CEA(-);而腔隙之间的大部分平滑肌样细胞actin-SM( )、Vimtin( )、S-100(-)。结论: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是由平滑肌和间皮组成的良性混合性肿瘤,与一般的腺瘤样瘤和平滑肌瘤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例发生在右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切除术后的后肾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肾实质,界限清楚;镜下瘤细胞胚胎样,呈小腺泡状、不规则管状排列,可见乳头状结构及肾小球样结构,间质少,见砂粒体,细胞小,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结果:Vimentin、CKpan、W T-1、CD57阳性,EMA、CK7、CD10、CD34、NSE、AMACR阴性,Ki-67增殖指数小于1%;术后随访40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肾腺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诊断需依据其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治疗上,宜采取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但其生物学行为及细胞起源的不确定性,需进行长期的随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免疫组化及电镜研究发现 ,腺瘤样瘤可发生于子宫 ,形态上与淋巴管瘤相似 ,需注意鉴别。我们对本院 1988~1998年HE切片观察诊断为子宫淋巴管瘤的 5例标本 ,重新切片进行免疫标记 ,发现实为子宫腺瘤样瘤。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院 1988~ 1998年HE诊断的子宫淋巴管瘤 5例。切取 3~ 5 μm厚的组织切片 ,常规脱蜡 ,水化 ,微波加热、抗原修复S P法 ,细胞膜或质内出现棕色颗粒为阳性 ,试剂为迈新公司即用抗体。2 结果5例切片HE下观察可见平滑肌间质内由上皮样细胞组成的杂乱腔隙 ,腔隙内可见少量粉染物 ,排列成腺样、管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肠道上皮样血管肉瘤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免疫组化表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肠道上皮样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借助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对上皮样血管肉瘤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例均发生在老年男性肠道.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呈上皮样形态,可见裂隙样结构及核旁空...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问质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其多成分分化特点、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分析37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其中子宫内膜间质结节6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2例,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7例,子宫内膜间质平滑肌混合瘤2例)的临床、病理、合并症、鉴别诊断及预后。结果 不同类型肿瘤均有部分病例伴多成分分化(16例伴平滑肌分化,14例伴性索样分化,1例伴纤维分化),其中8例同时伴2种分化成分;37例中有9例伴发子宫平滑肌瘤(其中1例同时伴发腺瘤样瘤,1例伴发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结论 不同类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均可伴发多成分分化及其他类型肿瘤,具备多样性病理形态特征,其中以平滑肌分化及性索样分化最为常见;并发肿瘤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肿瘤预后与多成分分化的数量及类型关系不大;肿瘤有无浸润及瘤细胞异型程度、核分裂象数量是确定本瘤性质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A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子宫AT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2例子宫AT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1323例的1.7%,肿瘤多位于子宫肌壁间。肿瘤直径0.6~4 cm,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肿瘤由形态不一的腺样或腔隙样结构组成,腔隙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间质伴有平滑肌组织增生。肿瘤细胞calretinin、HBME-1和CK(+),CEA、EMA和CD34(-)。结论子宫AT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浆膜间皮,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可有效提高子宫AT诊断的正确性,有重要的病理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子宫组织常规制片及其免疫组织化学的标准化实验流程,达到临床病理检验质量控制的要求及日后研究的需要.方法 详细介绍子宫组织常规制片及其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环节.结果 用此法制备的子宫组织免疫组化切片染色结果稳定可靠、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结论 此实验流程可改进和提高子宫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