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治疗38例和非奥曲肽治疗59例急性胰腺炎。观察了两组以及奥曲肽治疗用药前后血甭淀粉酶及胰液粉酶的含量,比较了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奥曲肽能有效降氏血清淀粉酶和胰液淀粉酸酶的活性,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奥曲肽有助于性胰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奥曲肽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奥曲肽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cutenecrotizcpancreatitis,ANP)大鼠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用大鼠 63只 ,在胰胆管内注射 5 %牛磺胆酸钠溶液诱导大鼠ANP模型。观察奥曲肽对ANP大鼠肺组织形态及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结果 奥曲肽治疗组较ANP NS组肺湿/干重显著降低 ,PaO2 明显提高 ,肺泡灌洗液中蛋白质含量 [奥曲肽组为 (3 3 9.9± 72 .5 )mg/L]和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或呈下降趋势。同时 ,血浆内毒素、血清TNFα和NO2 -/NO3-水平及肺组织NOS活性显著降低 ,肺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和导管上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下调 ,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结论 奥曲肽对ANP大鼠并发肺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其机制与其对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α和一氧化氮等炎症介质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比较川芎嗪(TMP)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与费用,笔者对9年间收治的26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进行疗效分析。88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常规组),7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TMP组),10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奥曲肽组)。 结果示,TMP组和奥曲肽组血清淀粉酶(AMY)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腹痛和腹部压痛缓解的时间也比常规组缩短(P<0.05);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且TMP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西药费用较奥曲肽组低,平均住院天数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5)。 提示TMP疗效近似于奥曲肽,但费用远较奥曲肽低,是一种效价比高的治疗AP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奥曲肽作为辅助剂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曲肽 (Octreotide) ,是一个以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活性片段为骨架合成的八肽 ,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疾病和内分泌肿瘤治疗 ,具有良好的疗效[1,2 ] 。我们近 2年来应用奥曲肽治疗 88例肠梗阻随机进行机分组研究。一、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88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及治愈标准[3 ] ,全部均经腹部平片证实 ,并排除绞窄性肠梗阻需立即手术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及对奥曲肽过敏者。 88例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和对照组。奥曲肽组 :45例其中男 3 6例 ,女 9例 ,年龄 ( 4 5± 17)岁 ,其中粘连性肠梗阻 17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经皮经肝穿刺胆道介入治疗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纳入接受胆道介入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41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于术前1h静脉滴注奥曲肽0.30mg+生理盐水250ml和生理盐水250ml,持续6h;于术前、术后6h和24h检测血清淀粉酶水平,观察相关症状及体征。结果两组术前血清淀粉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术后6h和24h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预防组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17.07%和2.44%,对照组分别为26.53%和12.24%,预防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术前预防性应用奥曲肽可降低经皮经肝穿刺胆道介入治疗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诱导的大鼠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PAAF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模型(B组)为研究对象,监测4、7h血清肝功能酶学指标(ALT、AST)、总胆红素(TBiL)、淀粉酶(AmYL)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浓度。同时对胰腺、肝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TUNEL法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以及应用奥曲肽后(C组)对上述指标的变化。对比评估B组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ANP组)胰腺损伤程度。结果B组各血清学指标均比空白对照组(A组)显著升高(P<0.01);C组上述各指标显著下降(P<0.01);ANP组与B组相比,7h时间点AmYL浓度明显升高(P<0.01)。PAAF诱导7h后(20.13±3.84)%的肝细胞发生凋亡,其中(49.04±1.44)%细胞生长停滞在G2/M期。电镜(TEM)下可见典型的晚期凋亡肝细胞;ANP组胰腺损伤程度明显重于B组。结论(1)TGFβ1在肝细胞增殖(G2/M)期诱导其凋亡损伤;(2)奥曲肽通过抑制TGFβ1在肝脏的表达而对PAAF诱导的大鼠肝细胞凋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3)PAAF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模型中的胰腺病变明显轻于ANP时的胰腺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病程中血及腹腔液β葡萄糖醛酸酶(β-G)的变化以及生长抑素对其的作用.方法实验用猴12只,胰管逆行注入胆汁和5%胰蛋白酶混合液制成ANP模型.治疗组6只,于模型制成后1 h开始以10 μg*kg-1*h-1的速度给予生长抑素,取血或腹腔液,测定β-G活性.结果(1)对照组死亡率为100%(6/6),平均生存时间(31±9) h;治疗组死亡率为50%(3/6),平均生存时间为(53±2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预防和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9月间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行ERCP的患者,所有患者给予醋酸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规律治疗,监测患者术后12、48 h血清淀粉酶和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 结果: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为14.0%(6/43),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4.7%(2/43),所有患者经醋酸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规律治疗血淀粉酶水平全部降至正常参考值区间,症状消失。 结论:对于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下相关治疗后,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的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术后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探讨奥曲肽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水平的影响。选取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使用奥曲肽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保持一致,治疗组增加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治疗前后S-Amy、U-Amy、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临床疗效差异。治疗组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S-Amy、U-Amy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Amy、U-Am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S-Amy、U-Am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2、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痊愈率26.83%、显效率48.78%、有效率19.51%、无效率4.88%;对照组痊愈率16.22%、显效率32.43%、有效率40.54%、无效率10.81%,治疗组的整体疗效分布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奥曲肽有利于尽快缓解临床症状、降低S-Amy、U-Amy水平及炎症反应程度,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早期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老年S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UTI组38例,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奥曲肽治疗。结果组内比较,白细胞计数第10d较第1d明显降低(P<0.05),血清淀粉酶及CT所示胰腺坏死范围第5d、第10d的结果较第1d明显降低和缩小(P<0.05),且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一致。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UTI组治疗有效率为86.8%(33/38),并发症发生率为63.2%(24/38);奥曲肽组治疗有效率为90.3%(28/31),并发症发生率为54.8%(17/31)。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早期老年SAP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