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3家医院住院治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533例相关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病率居前5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依次是食管癌、直肠癌、胃癌、贲门癌、结肠癌,60~80岁是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年龄。常见消化道肿瘤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回族患者明显少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以食管肿瘤和肠道肿瘤最常见,可能与当地居民生活习惯,特别是回汉民族之间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本地区消化道肿瘤的性别年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181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男女之比3.84:1;食道癌男女之比5.68:1;结肠癌男女之比1.23:1;直肠癌男女之比1.40:1,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胃癌和食道癌男性检出高峰年龄均60岁,而女性胃癌检出高峰年龄50岁,食道癌检出高峰年龄65岁.结肠癌男性检出高峰年龄42岁,女性52岁.直肠癌男性检出高峰年龄67岁,60岁之前女性高于男性,60岁之后男性高于女性.结论:胃癌和食道癌50~65岁为高发年龄,山区居民长期饮用水窖内的天然雨水,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水地区蔬菜缺乏是导致胃癌高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2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分别为食管癌、直肠癌、胃癌和结肠癌,60岁~80岁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高发年龄段,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汉族发病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结论 食管、直肠以及胃部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以汉族老年男性多发,可能与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院2008年-2013年871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构成比,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3年新疆某医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人数、性别、年龄、族别及肿瘤分布类型。结果六年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排前三位的疾病谱已开始发生变化,从肝癌、胃癌、食管癌逐渐过渡到胃癌、结肠癌、直肠癌。食管癌由60岁以上占多数,转变为60岁以下占半数,胰腺癌等其他肿瘤的发病年龄也有所降低。恶性肿瘤中哈萨克族的食管癌构成比相对于汉族明显偏高,而胃癌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中高发。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存在性别、部位、年龄、民族特征的差异,对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治工作,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341例口腔鳞癌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讨论口腔鳞癌与年龄、性别、职业及血型的关系 ;方法 :查阅 1 988年5月至 2 0 0 0年 2月间在我院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 3 41例口腔鳞癌病历 ,分别记录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血型 ,对其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男女间不同年龄口腔鳞癌所占比重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 ;男女构成比为 3 .2 6 1 ;农民的比例占明显优势 ;A型血所占比例最大 ,AB型血所占的比例最小 ;结论 :男性的高发年龄为 5 0岁~ 69岁 ,女性的高发年龄 40岁~ 5 9岁 ,女性较男性发病早 ,而男性的发病率较女性高。另外 ,口腔保健水平、口腔卫生习惯、饮食结构、生活状况与口腔鳞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河南辉县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ABO血型分布以及全血细胞的变化特征 ,进一步了解这些变化与食管和贲门癌的关系。方法 :统计辉县市人民医院 17年间 (1987~ 2 0 0 3 )食管和贲门癌收治记录 ,分析比较食管和贲门癌患者各血型的分布情况以及各种血细胞数量的差异。结果 :食管癌患者中 ,男女均为B型血比例最高 ,分别占 3 8. 6%和 3 4. 7% ;贲门癌男性患者中 ,O型血所占比例最高(3 9 .6% ) ;贲门癌女性患者中 ,B型血 (4 6. 7% )所占比例远高于其它血型 ;而AB血型的人在食管和贲门癌中所占的比例都最低 (7. 7%V S 13 .2 % )。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血细胞降低改变 ,贲门癌患者红细胞降低最明显 (男 :5 0 % ,女 :5 6% ) ,类似的情况还见于血红蛋白。贲门癌患者淋巴细胞降低的检出率高于食管癌患者。贲门癌患者贫血和淋巴细胞降低明显 ,其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B型血患食管癌的风险较大 ,O型血的男性和B型血的女性患贲门癌的风险较大 ,而AB型患食管和贲门癌的风险均较低。而外周血各项常规指标的变化与食管和贲门癌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梳理近五年伊犁地区少数民族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了解肿瘤的部位类别、年龄分布、性别差异、族别差异、地域分布等特点,分析可能的致病危险因素。方法 对81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伊犁地区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性别差别明显,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21∶1,以胃癌最为多发,占消化道恶性肿瘤总数的37.16%,男性发病为女性的3.43倍;其次为肝癌,男性发病为女性的3.02倍;第3位为食管癌,男性发病为女性的2.15倍。结论 伊犁地区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与地方生活习惯、个人嗜好及相关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源县恶性肿瘤发病的分布特征,为卫生行政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2年新疆新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报告的居民恶性肿瘤发病资料进行ICD-10分类,按年龄、性别、民族、恶性肿瘤类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2012年新源县恶性肿瘤累计发病数1419例,发病率为1299.7/10万,其中男性发病数为810例,发病率为1437.8/10万。女性发病数609例,发病率为1152.5/10万,男女性别比为13.3∶1,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恶性肿瘤发生主要分布在35∽79岁年龄段。新源县最常见的5种恶性肿瘤分别为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病例数的587.0%。汉族癌症发病率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及结直肠癌。哈萨克族癌症发病率前5位的依次是食管癌、胃癌、支气管肺癌、肝癌及结直肠癌。哈萨克族食管癌和胃癌发病率高于汉族。结论新源县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同性别、民族发病率不同。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政策.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改变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肥西县2009~2012年恶性肿瘤发病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宏业  丁宏 《安徽医学》2015,(3):368-371
目的:分析安徽省肥西县2009~2012年恶性肿瘤发病特征。方法通过肥西县国家肿瘤登记系统,收集2009~2012年肥西县恶性肿瘤的发病资料,计算恶性肿瘤发病粗率、累积率(0~74岁)、截缩率(35~64岁)、年龄别率以及前5位恶性肿瘤发病顺位和构成等。采用1982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和世界人口年龄构成分别计算中国和世界人口年龄标化发病率。结果肥西县2009~2012年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8517例,年平均粗发病率为238.83/10万(男性为313.53/10万,女性为157.09/10万),年平均Segi′s世界人口构成调整发病率为186.31/10万(男性为247.80/10万,女性为121.79/10万)。男性前五位高发肿瘤依次为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直肠癌,女性前五位依次为胃癌、食管癌、肺癌、乳腺癌、子宫颈癌。50岁后人群恶性肿瘤发病开始上升,80岁以后达到高峰。结论肥西县恶性肿瘤发病率趋于稳定,消化系统肿瘤和肺癌仍是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肿瘤,为该地区癌症预防控制重点,男性肝癌、女性乳腺癌和子宫颈癌也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病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董颖  杨文君 《医学综述》2014,(3):429-431
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近年呈持续升高趋势。我国的恶性肿瘤,尤其是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食管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四种肿瘤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位居前列,且存在较大的地区、民族、性别等分布差异。该文对近年国内外食管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这四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病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