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护理。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月采用支具治疗获得随访的196例AIS患儿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指导患儿正确穿戴支具;积极预防并发症;同时教会患儿行脊柱功能训练等综合措施进行护理。结果:在随访的196例AIS患儿中无明显肢体神经受压、肌力减退、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症状等支具并发症出现,均完成了支具穿戴要求时间。全部病例经过1~5年,平均3年的随访,181例患儿脊柱畸形外观及Cobb角均有较大改观,总有效率为91.41%。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对Cobb角<40°病例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支具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矫形器配合矫正体操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均每天穿戴矫形支具时间23h并配合脊柱矫正体操练习,要求达到凸侧肌肉收缩,凹侧肌肉牵伸,每次30min,每天1-2次。穿戴期间定期X线片检查脊柱Cobb角。结果:1年后随访,40例患儿中33例能坚持穿戴矫形支具和进行矫正体操练习;胸椎、腰椎Cobb角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单弧侧弯治疗的效果比双弧更明显(P<0.05)。结论:矫形支具配合矫正体操治疗能矫正脊柱侧弯畸形,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心肌力训练对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儿肌群肌力改善及Cobb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儿98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支具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核心肌力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肌群肌力改善情况、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观察组肌群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Cobb角、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儿采用核心肌力训练干预效果明显,可有效提升患儿肌群肌力水平,改善Cobb角,降低疼痛感,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弯在脊柱侧弯中最常见,有时还伴有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营养代谢的异常,但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畸形矫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对特发性脊柱侧弯治疗、转归等进行深入研究意义巨大,但目前缺少相近研究。目的:观察后路钉棒内固定置入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效果,探讨影响其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80例接受后路钉棒内固定置入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研究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后X射线平片测量的冠状面Cobb’S角、躯干偏移度等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和患者病程均与内固定后矫正效果无明显相关(P〉0.05);而患者年龄分布、侧凸的位置、侧凸的柔韧性均与内固定疗效相关(P〈0.05)。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可以获得明显的矫正效果,患者的年龄、侧凸的位置、侧凸的柔韧性等对内固定效果有明显的影响,患者的性别和病程对内固定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漏斗胸患者中扁平胸和脊柱侧弯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方法:统计171例漏斗胸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正侧位胸片及胸部CT影像学资料。统计扁平胸与脊柱侧弯的发病率,分析Haller指数、Cobb角、胸廓扁平指数和胸廓外形指数与年龄的关系,Cobb角、胸廓扁平指数和胸廓外形指数与Haller指数的关系。结果:171例漏斗胸患者中,青少年患者占22.8%,青春期患者占53.8%,成年患者占23.4%。脊柱侧弯中Cobb角>10°的患者占20.5%,脊柱侧弯程度与Haller指数无关,脊柱侧弯程度与年龄有一定关系,青春期及成人组脊柱侧弯较青少年组严重。扁平胸患者占17.0%,扁平胸程度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但与Haller指数有一定相关性,Haller指数≥3.5的患者中胸廓扁平指数和胸廓外形指数均高于Haller指数<3.5的两组。结论:漏斗胸患者的扁平胸和脊柱侧弯发病率较高,但相关性尚需进一步论证。在漏斗胸的诊疗中应增加扁平胸和脊柱侧弯的诊断,施加漏斗胸矫正术时应适当考虑与两者相关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并比较其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5例共43个椎体.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活动能力、伤椎前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比及后凸畸形Cobb′s角等指标来评估两组疗效.结果:术后VAS评分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1).侧弯畸形及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2个椎体(4.8%)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症状;有2例发生周围椎体骨折.结论:PKP能有效缓解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恢复伤椎高度和纠正侧弯畸形.PKP是治疗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脊柱3D重建联合对脊柱侧弯畸形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制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16例,均进行CTA检测并进行脊柱3D重建,并以影像学结果指导实施脊柱侧弯畸形术。统计不同CT后处理方式对脊柱侧弯患者病变显示的满意程度,分析术前评估椎体与主动脉安全性与手术结果一致性,并测量手术前后主弯角度、后凸角度、Cobb角。结果 CTA+3D脊柱重建处理方式对脊柱侧弯患者病变显示情况更好,满意度高于其他处理方式;术前评估椎体与主动脉安全性与手术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患者主弯角度、后凸角度、Cobb角均小于手术前(P0.05)。结论 CTA与脊柱3D重建联合检测脊柱侧弯畸形术前患者可评估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正位X线片脊柱侧凸角度(Cobb角)大于10°称为脊柱侧弯[1],>40°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对手术的认识已上升到三维畸形--冠状、矢状、轴状.后路矫形器械为三维畸形矫正,可使畸形得到一定改善,躯干达到平衡,外观改善,为患儿解除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9.
严重脊柱侧弯行颅骨-重力牵引中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2002年5月起对16例严重脊柱侧弯的患者行颅骨—重力牵引治疗。由于此治疗过程时间长,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多,因此,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1临床资料本组严重脊柱侧弯病例1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10~35岁,平均年龄14.4岁;体重20~48 kg,平均体重38.5 kg;Cobb角90°~155°,平均角度106°;按侧弯性质分:先天性脊柱侧弯15例(含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伴不全瘫2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术后复发2例、先天性脊柱侧弯伴慢性呼衰2例、先天性脊柱侧弯伴漏斗胸2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弯1例;按侧弯部位分:胸腰双大弯7例(含胸腰段后凸…  相似文献   

10.
张叶楠  廉炜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906-907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椎体楔形截骨矫形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3例应用凸侧椎体楔形截骨、凹侧软组织松解、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的脊柱侧弯畸形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术前Cobb氏角为65°~110°,平均为74.4°,术后Cobb氏角为10°~35°,平均矫正率为76.5%;术后平均身高增长4.5cm。术中失血800~8200ml,平均1700ml。术后均无神经系统及其他方面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颈椎曲度的特点及颈椎曲度与脊柱侧弯角度大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影像资料,在标准侧位片上测量颈椎矢状面Cobb角和颈椎夹角,在正位片上测量脊柱侧弯Cobb角。比较颈椎Cobb角和颈椎夹角的差异,分析脊柱侧弯Cobb角、颈椎Cobb角和颈椎夹角的相关性。结果 93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侧弯Cobb角(27.9±16.9)°,颈椎矢状面Cobb角(-3.7±16.0)°,颈椎夹角(-2.0±16.6)°。颈椎Cobb角异常者占69.89%,颈椎夹角异常者占67.74%,颈椎Cobb角和颈椎夹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1,P=0.010)。颈椎Cobb角与颈椎夹角呈正相关(r=0.935,P=0.000);颈椎侧弯Cobb角与颈椎Cobb角及颈椎夹角呈弱正相关(r=0.246,P=0.018;r=0.215,P=0.039)。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颈椎矢状面曲度异常者占有较高的比例,颈椎矢状面曲度的大小与脊柱侧弯角度的大小无确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支具治疗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59例8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对于中度脊柱侧弯畸形患者的治疗干预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目的:观察规律佩戴支具治疗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并与间断佩戴和未佩戴矫形支具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对比分析,1996-01/2004-12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象:中度脊柱侧凸患儿59例,男21例,女38例,年龄12~16岁.34例患儿进行支具治疗,其中部分患儿遵医嘱规律佩戴,每天20~22 h;另有部分患儿没有坚持规律佩戴,每天8~10 h.另25例因各种原因未遵医嘱佩戴支具而行体操疗法.方法:观察时间为3~7年,平均时间为4.5年.支具的佩戴终止时间以Risser征5度为主要参考指标.通过摄X-ray的脊柱全长片,对比患者观察前后的侧弯角度,原Cobb角> 20°现Cobb < 10°为消退, Cobb角减少5°以上为减轻,Cobb角相差在5°内为未变,Cobb角增加5°以上为进展, Cobb角大于40°,最终选择手术治疗为失败.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结果:规律佩戴支具组有效率达90.9%,间断佩戴支具组有效率达50.0%,未佩戴支具组有效率为48.0%.经比较支具规律组优于支具间断组和无支具组(P < 0.05).结论:坚持正确规律佩戴支具(佩戴时间不应少于20 h)治疗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脊柱侧弯约占脊柱侧弯的70%~85%,表现脊柱既有侧弯又有旋转畸形,但无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或并有神经肌肉或骨骼疾病[1]。特发性脊柱侧弯者不仅有体态畸形、腰背痛、劳动能力下降、心理负担重,更重要的是影响其心肺功能。由此可见,手术矫形术的意义是重大的。1临床资料1986年1月至1996年4月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21例,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7~36岁。全部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弯。术前原发侧弯角度(Cobb角)50°~110°,纠正率50%~70%,术后残余畸形Cobb角20°~3…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6-12收治胸7、8半椎体畸形合并侧弯畸形的患者1例,护理总结如下。1病历摘要女,19岁。发现胸背部畸形1个月,经有关检查后诊断为胸7、8半椎体畸形合并脊柱侧弯畸形收住。专科情况:左侧胸廓后凸,右侧胸廓扁平,呈“刀背样”畸形。Cobb角60度,颈胸段和腰段脊柱轻度向左侧凸。开始出现失代偿症状。在全身麻醉下行侧前路椎体钉去旋转矫正术,前后路切除半椎体并加压固定,半椎体切除去旋转矫正,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2岁,12年前写字时发现脊柱侧弯,胸腰部右侧向后方隆起,近年逐渐出现弯腰困难,胸腰部向右后方隆起加重,并伴有隆起部皮肤感觉减退.来我院就诊以"特发性脊柱侧弯"收入.患者既往体健,查体脊柱胸腰椎侧弯、后凸畸形,右侧乳头平面至腹股沟平面感觉减退.X线平片回报:脊柱全长正位可见胸腰椎右侧弯,端椎为T9、L3,冠状位Cobb角80°,左右侧屈位Cobb角55°.CT回报:胸腰段明显畸形,主弯约80°,代偿弯约56°,胸腰段后凸约40°.术前超声心动、心电图、肺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6.
王小兵  刘浩 《华西医学》2006,21(3):575-576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手术治疗的风险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分析收治的一例特发性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明确此类病例的手术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结果:采用经后路脊柱侧弯矫形术,术后患者四肢肌力、感觉与术前相比无减退,复查X线片,内固定位置良好,冠状面Cobb角测量为15°,与术前相比矫正率约为80%。结论:尽管脊髓纵裂畸形常见于先天性脊柱侧弯,但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患者同样不能忽视术前MRI检查的重要性,对于合并有脊髓纵裂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如果患者术前不存在神经损伤症状,又需行脊柱矫形,可以在不切除骨性纵隔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矫形而避免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 1994年 8月至 2000年 6月共收治脊柱侧弯患者 213例,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弯 114例,而发生在青春期的共 86例,男 29例,女 57例。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发现 3例伴发精神疾病,年龄在 16- 17之间,男性 1例,女性 2例,轻度抑郁表现 2例,精神分裂样表现 1例。术前发病 2例,术后发病 1例。本组患者占同时期特发性脊柱侧弯青春期患者的 3.49%。 1 临床资料 病例 1,患者男, 17岁。主诉因发现双肩不等高 2年入院,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弯。脊柱于胸段向左侧凸出, T4为顶椎, Cobb角 60°,外观明显。患者家长介绍患者近半年越来越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年龄的增加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渐渐加重,可以引起胸廓的变形和影响心肺功能,及时的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成年后骨骼不再发育,畸形渐趋稳定,矫正和治疗难度增大。应用色努式脊柱侧弯矫形器治疗脊柱侧弯22例,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改善患者脊柱侧弯的影响。方法 20例伴有脊柱侧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人。对照组进行支具佩戴训练,观察组在佩戴支具的基础上加以核心肌群训练,治疗8周后测量每位患者的Cobb角。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评定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治疗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配合支具佩戴训练对改善脊柱侧弯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张璟  田梓蓉 《护理研究》2014,(9):3305-3306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是一种儿童性耳聋,是在生活中慢慢发生的,患儿在出生时听力可能正常,以后随着年龄的逐渐长大,并在外界多种诱因的影响下表现出听力波动或听力时好时坏的现象,少数病人可以伴有头晕、走路不稳等症状,但是这些症状多不被家长重视,常常以为是感冒影响听力,因此在疾病早期很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往往是在一次突然出现的严重听力下降后才会到医院就诊并进行相应的检查,最终获得诊断.此病是导致儿童耳聋的常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