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胺碘呋酮对恶性肿瘤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间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恶性肿瘤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HR)、QTc间期(QTc)、QT离散度(QTd)、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粘度(PV)、血细胞比容(HCT)、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R和QTd均下降,QTc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HR和QTd均低于对照组,QT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ESR、FIB、PV和HCT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ESR、PV和H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9%,低于对照组的19.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 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乙胺碘呋酮对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心律失常,改善血流动力学,保护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相似文献   

3.
代桂英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2):1344-1344
我院1996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70岁以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6例。笔者就其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我院肿瘤血液内科收治的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心律失常情况,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住院确诊的543例恶性肿瘤患者,逐一登记符合心律失常诊断,排除既往有心律失常病史者,统计其发病特点。结果恶性肿瘤相关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9%(32/543);心律失常类型以快速型为主,包括窦性心律过速18例(56.3%)、心房颤动与扑动6例(18.8%)等;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有多样性,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疗效差(PR+CR33.3%)。结论恶性肿瘤相关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特点,其发生原因具有多样性;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差,去除诱因、改善心肌代谢环境等综合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 70岁以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3 6例。笔者就其围手术期护理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 6例中 ,年龄 70~ 79岁 ,平均年龄 74岁。手术治疗 2 2例 ,其中宫颈癌 8例 ,宫体癌 4例 ,卵巢癌 10例。 1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无明显并发症 ,腹部切口一期愈合 ,术后按期出院。 2例肺部感染给以抗感染治疗 ,2例切口裂开经二次缝合愈合出院。2 护理措施与讨论2 .1 术前护理2 .1.1 正确估计病情及手术耐受力 高龄患者特定的生理条件导致心理上的变化 ,对手术效果抱有疑虑 ,对手术痛苦感到紧张和恐惧 ,还可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88年至 1999年对 397例消化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心电图或心电监护 ,发现术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 14 .8% ,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 2 7.8% ;现对心律失常的围术期处理进行分析 ,以探讨治疗重点。资料与方法本组 39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中 ,男 2 2 4例 ,女 173例 ,年龄 19~ 85岁 (平均 4 4 .5± 11.8岁 ) ;原发病分型 :食道癌 10 1例、胃癌 2 2 6例、肠癌 4 3例、胆囊癌 6例、胰腺癌 2 1例 ;其中在手术前合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17例、窦性心动过速 15例、窦性心动过缓 5例、房性早搏 6例、室性早搏 16例。余者心电图正常。全部消化道肿…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 ,尤其胃和胰腺等消化系肿瘤发生率更高。营养不良可降低机体对手术的应激反应、愈合能力和免疫功能 ,导致术后吻合口瘘、切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增加。合理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促进器官功能恢复。因此 ,系统研究肿瘤对宿主的营养代谢影响 ,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营养支持 ,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近况。1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代谢特点肿瘤病人和术后病人机体代谢与饥饿时的低分解代谢不同 ,表现为高分解代谢。①糖代谢 :由于糖皮质激素和…  相似文献   

8.
高龄患者开胸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开胸围手术期持续心电监护的重要性。方法利用bf3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对63例年龄65~79岁的高龄开胸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测,观察其心律及心率等情况。结果在这63例高龄患者中,共发现有27例在围手术期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经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减轻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结论对高龄患者在开胸围手术期进行持续心电监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头颈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放射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治疗不是单一学科、一种治疗手段所能达到的,这一观点存在已几十年,肿瘤医师(肿瘤外科,放射治疗科或化学治疗科等)似乎已经接受这一观点,但似乎又没有接受,因为一旦遇到肿瘤病人时容易只考虑应用自己科室的治疗手段,忘了还有其他方法可以配合治疗,以便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或者总觉得自己掌握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肺癌围术期低氧血症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院ICU病房的建立及监护条件的不断改善 ,人们已经认识到围术期低氧血症与心律失常有着密切的关系。我科自 1992年 2月至 1997年 10月对4 37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进行连续动态检测术中至术后 72小时血氧饱和度 (SPO2 )和心电图 ,发现低氧血症 142例 ,心律失常 92例。其中 ,在低氧血症患者中发生心律失常 74例 ,占心律失常总发生率的80 .4 %。现就围术期低氧血症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4 37例患者中 ,男性 362例 ,女性 75例 ,年龄 32~78岁 ,平均 56.8岁。术前心电图异常者 10 3例( 2 3.6% ) ,包括窦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褚士敏  韩存芝 《肿瘤》1993,13(4):179-181
对544例不同癌患者进行了HBV的测定。结果表明:HBsAg阳性率为60%;HBsAg和抗-HBs,HBeAg和抗-HBe,除抗-HBs外其它4项,抗HBs和抗HBc的阳性率分别为20%、11%、5%、4%。不同癌患者HBV阳性率携带者均高于健康人。其中,肝癌患者阳性率最高,为60%。其次为食管癌、直肠癌、胃癌,其阳性率分别为39.8%、36.7%、31.7%。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也均出现阳性携带者,其阳性率分别为20%,19%、16.6%。作者认为,不同癌患者血清均出现HBV阳性携带者,这和肿瘤是否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40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D-二聚体、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D-二聚体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峻梅  唐方  李玲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6):920-92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及CD62p和CD63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76例恶性肿瘤患者(未转移组45例,转移组31例)活化血小板标志物CD62p和CD63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CD62p和CD63显著高于对照组,转移组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其活化程度与是否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4.
综合治疗晚期卵巢恶性肿瘤:(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卵巢恶性肿瘤的早诊手段尚未解决,初诊患者多为晚期肿瘤,常因肿瘤巨大、固定、合并大量腹水而无法切除,单纯化疗又难以奏效,治愈率很低.从1988年1月至1990年12月作者治疗21例晚期卵巢恶性肿瘤,其中上皮癌16例,肉瘤2例,内胚窦瘤3例。Ⅲ期18例,Ⅳ期3例。首先采用综合化疗,腹腔内化疗腹水控制率92.3%。静脉内化疗肿瘤对药物反应率62.5%。化疗后手术切除率达95.24%。并延长了晚期患者的生存率。本组生存率:1年为90.48%,2年33.33%,3年14.28%。  相似文献   

15.
陈镇燕  朱丽 《肿瘤防治研究》2019,46(10):911-915
目的 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人体成分,探讨人体成分指标在评估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拟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62例,入院行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和生物电阻抗体成分分析。结果 低去脂指数、低骨骼肌指数和细胞外水肿的发生率均为1/4左右,其中20%以上为SGA评为营养良好的患者。体成分指标与SGA评估营养不良的一致性均差,但低脂肪指数与SGA的一致性在男性患者中更好,而低骨骼肌指数与SGA的一致性在女性患者中更好。相位角<4°的患者,评定为低体重指数、低去脂指数、低骨骼肌指数、细胞外水肿、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的特异性高达98%以上。结论 有必要结合人体成分指标来评估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人体成分指标在评判营养不良时存在性别差异;相位角<4°在全面地评定营养不良方面具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韩灵敏  韩春山  宋华 《癌症进展》2012,10(2):179-181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因血小板下降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IL-11)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近5年来本科室应用IL-11病例,从中筛选出12例典型的用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病例资料。结果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应用IL-11后出现了心律失常,经停药及积极治疗后心律恢复正常。结论 IL-11可诱发心律失常且并不少见,临床医生应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胎儿来源的LAK细胞/rIL-2对5例失去手术、化疗、放疗机会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进行了过继免疫治疗。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黑色素瘤病人肺转移结节基本消失,局部瘤细胞全部坏死,组织细胞正常;淋巴瘤病人转移灶消退59%;小肠平滑肌肉瘤病人在没进行此疗法之前2年半复发、手术三次。第三次手术后用此疗法治疗一个疗程,三年后第一次复发。为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存质量争得了再次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NHP量表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恩志  陈玉 《中国肿瘤》1999,8(12):566-568
目的 评价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探讨提高其生命质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NHP量表对53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应用非参数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HP量表评价生命质量信度较好,可以用来评价患者的生命质量。恶性肿瘤患者生命质量普遍下降,尤其在精力、睡眠、情感反应和社交隔离方面较为突出。社会心理机能损害比生理严重社会因素、医学因素以及患者对的态度和对自己的健康自评等对生命质量均有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恶性肿瘤术后发生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镇静镇痛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因恶性肿瘤术后发生肺内感染导致呼吸衰竭需进行机械通气入住ICU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咪达唑仑镇静,观察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镇静。比较两组患者镇静效果、疼痛情况、咪达唑仑用量、恢复清醒时间、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镇静满意度82.5%,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33);观察组患者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且恢复清醒时间亦较对照组短(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恶性肿瘤术后发生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的用药方案能达到满意的镇静作用,减少咪达唑仑用量,并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停用镇静后容易苏醒,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手术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总结本院自1983-2000年采用保肢手术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52例,根据病灶的病理特性,部位,范围等条件分别采用病灶刮除骨水泥髓内支架堵塞术,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术,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瘤段切除异体骨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方法联合全身化疗,介人化疗或术中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结果:本组有36例获得1-16年随访。存活5年以上8例,2-5年25例,1-2年6例,1年内死亡7例,其中骨转移癌5例,根据Enneking骨肿瘤外科治疗后功能评定标准评本组患术后功能,效果满意,结论:恰当的手术方法联合完整的化疗方案保肢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外科治疗后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本组患术后功能,效果满意。结论:恰当的手术方法联合完整的化疗方案保肢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提出了患的生存质量,减少了致残率,并未降低患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