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Kang S  Shen K  Lang 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10):607-610
比较卵巢上皮性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腹水中肿瘤相关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12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腹水 ,并其为实体瘤,血性腹水和非血性腹水3组。将3组标本分别在体外进行TIL及TAL分离,并在自体肿瘤细以及重组白细胞介素2存在的条件下共同培养。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培养卵巢上皮性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酶法或机械法消化肿瘤组织后,在有IL 2、PHA或OKT3 条件下培养。TIL表型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细胞毒活性测定采用MTT检测法。结果:分离培养20 份卵巢癌TIL,18 份TIL全部活化,另2份污染,最大扩增523倍。初分离的卵巢癌TIL处于功能抑制状态(抑制期5~15d),对K562 、Raji和自体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均很低,经体外培养活化增殖后,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加,以特异性杀伤自体瘤细胞的能力增加最为明显。表型分析表明,TIL体外培养过程中,CD3 、CD8、CD25(IL 2R)和HLA DR的表达率均明显上升。结论:卵巢癌TIL体外培养后特异性杀伤自体瘤细胞的能力明显增加,可用于生物学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 自1983年重组白细胞介素2(rLL-2)问世以来,作为肿瘤生物疗法之一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AIT)取得了迅速发展,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是第一  相似文献   

4.
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卵巢癌患者给予化疗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治疗(治疗组),另对10例卵巢癌患者仅给予化疗(对照组)。观察TIL的分布及血清CA125的变化。结果:卵巢癌组织表面浸润结节、实质部位及卵巢区域3个区域中,表面浸润结节的TIL数量最多,为7.24×105个/g。实质部位为2.49×105个/g,最少的是卵巢区域,为2.02×105个/g;表面浸润结节、卵巢区域及实质部位的扩增倍数分别为3000、2500及2000。表面浸润结节的TIL杀伤活力也最高。经TIL治疗后,卵巢癌患者的CA125显著下降,肿块缩小或消失,腹水完全消失。结论:卵巢癌表面浸润结节的TIL数量及杀伤活力明显高于实质部位及卵巢区域,是获得TIL的最佳取材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用机械法和酶法消化实体瘤后,经分步低速离心行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卵巢癌TIL,再在IL-2、PHA或OKT_3条件下培养,表型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细胞毒性检测采用MTT法。结果:15份卵巢癌TIL中,得率范围106-107/g,13份TIL活化(另2份污染),其中7份TIL经培养达治疗量(109细胞);初分离的卵巢癌TIL处于功能抑制状态,抑制期5-15d,随着活化后体外培养,CD3、CD8、CD25(IL-2R)和 HLA-DR表达显著增多;初分离的卵巢癌TIL对K562和自体瘤细胞杀伤力均低下,随着体外培养,细胞毒性增加,对自体瘤的特异性杀伤力增加尤为显著。结论:卵巢癌TIL体外易分离及活化,特异性杀伤力较强,适于肿瘤的生物学治疗。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预后差。免疫因素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已成为国内外免疫学家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与卵巢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与卵巢癌预后,将指导卵巢癌患者的个性化手术治疗、化疗及免疫治疗,改善预后。本文总结了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与卵巢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卵巢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CD4 、CD8 细胞数,及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CD4 、CD8 中位数分别为10.6/HPF和25.4/HPF,与良性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卵巢癌组织癌巢内CD4 、CD8 细胞数显著低于间质内;癌巢内CD4 /CD8 值也明显低于间质内。不同组织类型之间癌巢内CD4 、CD8 和间质内CD8 细胞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Ⅲ期患者癌巢内CD8 和间质内CD4 细胞显著高于Ⅰ~Ⅱ期,而癌巢内的CD4 /CD8 比值显著低于Ⅰ~Ⅱ期;血清CA125≥60kU/L患者间质内CD4 、癌巢内CD8 细胞显著高于<60kU/L者;腹水量≥350mL患者癌巢内CD8 细胞均显著高于腹水量<350mL者;低分化患者间质内CD8 细胞显著高于高分化者,而癌巢内的CD4 /CD8 比值显著低于高分化者。结论卵巢癌组织中TIL数量增加,但主要分布于间质内,且与细胞分化、临床分期等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8.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73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3 4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及 3 0例Ⅰ期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按 1999年WHO的组织学标准核对诊断。结果  64例患者中 ,符合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诊断者 3 7例 ,其中 6例微浸润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曾被误诊为Ⅰ期卵巢癌 ,1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为非浸润性腹膜种植。卵巢癌组织学类型以黏液性和浆液性为主 ,95 %为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临床分期的Ⅰ期。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 11例行保守手术者复发率为9% ;2 6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给予环磷酰胺 +阿霉素 +顺铂 (CAP)方案为主的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已随访 5年、10年患者的生存率均达 10 0 %。经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 ,组织学类型和是否化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P <0 0 1)。结论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 ,应适当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对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及其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抗瘤活性的诱导作用。方法:取10例卵巢癌伴腹水患者实体瘤、腹水及外周血标本,分离TIL和PBL。在SEA及IL-2作用下培养,定时计数,了解其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3、CD4、CD8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其对K562及自体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TNF-a和IFN-γ浓度。结果:10例中8例成功分离实体瘤TIL、腹水TIL及PBL。(1)SEA刺激的实体瘤TIL、腹水TIL及PBL增殖速率明显较IL-2诱导组快(P<0.05),但增殖高峰后出现下降趋势,IL-2组未出现此现象;(2)CD3+CD4+及CD3+CD8+T表达率均明显上升,其中SEA诱导组比IL-2组增加比例明显(P<0.05),以SEA作用的CD3+CD8+T比例增加最快;(3)TIL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PBL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则明显低于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SEA激活组比IL-2组杀伤率高(P<0.05);(4)各效应细胞分泌的TNF-a、IFN-γ分别在培养的第2天和第4天达到高峰,高峰后迅速下降,SEA诱导组在前10天明显高于IL-2诱导组(P<0.05)。结论:SEA可高效、迅速诱导卵巢癌TIL的抗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1929年Taylor首次描述了具有低度恶性趋势的卵巢上皮肿瘤,即组织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和显著恶性之间的一组肿瘤,又称交界性肿瘤。有关基质内微小浸润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明确预后因素,追踪对126例卵巢交界性肿瘤伴有微浸润的交界性肿瘤患者进行追踪。定义为每个浸润灶直径<3 mm,总面积小于原发肿瘤5%。采用OC125杂交法测量CA125水平,正常高限<34 U/ml。分析了确诊时年龄、是否绝经、种族、肿瘤分期及是否伴有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浆液性卵巢癌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8例浆液性卵巢癌中TIL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68例浆液性卵巢癌中有大量TIL浸润者(≥50 TIL/100肿瘤细胞)43例,占63.24%。有无大量TIL浸润在不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CA125水平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卵巢癌组织癌巢内CD3~+、CD4~+、CD8~+细胞数显著低于间质内(P0.05);癌巢内CD4~+/CD8~+比值也明显低于间质内(P0.05)。Ⅲ期、低分化组癌巢内及间质内CD4+/CD8~+比值分别低于Ⅰ~Ⅱ期与高-中分化组(P0.05)。癌巢内CD8+/FoxP3~+Treg比值显著低于间质(P0.05);Ⅲ期、低分化组肿瘤癌巢内的CD8+/FoxP3+Treg比值显著降低(P0.05)。Ⅲ期、低分化组患者癌巢中GzmB表达分别低于Ⅰ~Ⅱ期和高-中分化组(P0.05)。结论:有无大量TIL浸润与浆液性卵巢癌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CA_(125)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40岁以下妇女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年龄小于40岁妇女卵巢上皮性癌在临床及病理学方面的特点。方法:1978年1月至199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年龄小于40岁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共54例,选择与每一例同期手术、年龄大于40岁卵巢上皮性癌54例作为对照组,用SPSS及SURVAL分析软件对两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年龄小于40岁患者中,因偶然发现盆腹腔包块就诊者(46.3%)多于对照组(27.8%),而因出现症状就诊者(53.7%)少于对照组(72.2%),其早期诊断率(61.1%)、肿瘤单侧发生率(68.5%)、肿瘤最大径线均值(13.6cm)、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占50.0%)以及达到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者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组织学类型及化疗情况相似。单因素分析,年龄小于40岁患者预后好,其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9.8%和50.2%,8例保留健侧卵巢者均无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对预后无影响。结论:年龄小于40岁患者的卵巢上皮性癌其分期较早,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部分患者手术时可保留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卵巢正常大小的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 1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 本病多发生于 5 0岁以上 ,占 80 % ;以腹胀、食欲差为首发症状 ,占 90 % ;就诊晚 ,易误诊 ,误诊率 40 % ;卵巢均正常大小 ,盆腹腔有广泛种植 ,局部聚集成块 ,占 70 % ;术后残留灶直径 <2 .0cm患者的生存时间高于术后残留灶直径≥ 2 .0cm者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化学治疗疗程数≥ 6个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疗程数 <6个者 (P <0 .0 5 )。本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 2 0个月 ,2年存活率 5 0 % ;3年存活率 30 % ;5年存活率 2 0 %。结论 术后残留灶大小可能是影响卵巢正常大小的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系统化学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癌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新方法。方法提取卵巢癌细胞(COC1和COC2n)可溶性抗原(TSA),用TSA和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共同诱导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CTL),用CTL于体外杀伤COC1细胞和裸鼠体内抑制COC2n移植瘤的生长,体外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淋巴因子和抗CD3单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细胞进行比较,体内和CD3AK细胞进行比较。结果CTL、CD3AK和LAK对COC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分别为79.4%、52.1%和51.7%(P<0.01)。在体内,CTL与CD3AK和未经处理的对照组比较,卵巢癌细胞移植到裸鼠体内的第9天,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44.4±24.2mm3、118.8±40.0mm3和443.0±158.7mm3(P<0.01),裸鼠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8.5天、25.5天和17天(P<0.01)。结论本方法诱导产生的CTL,在体内、体外对卵巢癌细胞均有较高的细胞毒作用,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为卵巢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卵巢癌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隐匿,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及对放、化疗敏感性较差是卵巢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是提高卵巢癌预后的关键因素。而目前尚无卵巢癌早期诊断的相关血清标志物,临床上对卵巢癌的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评估的血清标志物大都缺乏特异性。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检测具有微创、实时性、高特异性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妇科肿瘤学者开始关注并深入研究这项被称为“液体活检”的技术在卵巢癌中的应用。综述CTCs检测在辅助早期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卵巢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起源于卵巢表面上皮。其中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rcinoma,EOC)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本现象。近年研究发现,EMT不仅参与胚胎形成、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而且与上皮细胞性肿瘤的恶性进展也存在重要的联系。EMT的形成机制和进展的相关研究对于上皮性肿瘤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因此关于EMT在上皮性肿瘤形成和侵袭过程中的机制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上皮性卵巢癌中EMT形成机制及其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微环境和上皮性卵巢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卵巢肿瘤患者腹水中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基础,分析细胞超微结构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术前经腹腔穿刺获取48例卵巢肿瘤患者的腹水,分别送电镜室和病理科,经相应过程处理后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并将观察结果与术后的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结果:5例良性肿瘤(卵巢卵泡膜细胞瘤2例、成熟性畸胎瘤1例、腺纤维瘤1例、浆液性囊腺瘤1例)腹水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均为阴性。43例恶性肿瘤(浆液性乳头状腺癌32例、黏液性腺癌5例、上皮型恶性间皮瘤3例、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2例、内膜样腺癌1例)腹水的光镜诊断阳性率74.42%;电镜阳性率81.39%。电镜对肿瘤组织来源的诊断符合率83.33%,光镜为56.67%。结论:电镜对腹水肿瘤细胞组织学来源的诊断具有优势.与光镜结合有助于提高卵巢肿瘤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卵巢癌发病隐匿,早期病变症状不明显,约70%的患者被发现时已进入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由肿瘤原发灶脱落进入血液循环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被认为是具有巨大诊断、预后潜能的肿瘤标志物。目前的研究发现CTC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等有指导意义,并可能成为比CA-125更好的监测方法。近年来,更多的学者对于上皮性卵巢癌的CTC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综述几种典型的上皮性卵巢癌CTC捕获和鉴定的方法,CTC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临床应用转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