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冠心病类型对QTc离散度的影响.分析27例冠脉正常和55例冠心病患者的QTcd。结果显示:冠心病组QTcd较冠脉正常组显著增大(58.3±19.8ms vs 37.2±15.1ms,P<0.01);双支病变与单支病变以及三支病变与双支病变相比.QT_(cd)均显著增大(59.7±13.3ms vs 46.5±12.2ms及70.6±15.2ms vs 59.7±13.3ms.P均<0.05);不稳定心绞痛与稳定心绞痛以及心肌梗塞与不稳定心绞痛相比.QT_(cd)亦均有显著增大(65.6±13.9ms vs 53.3±14.2ms及78.5±16.7ms vs65.6±13.9ms,P均<0.05)。提示QT_(cd)的变化对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支敷及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心肌缺血状态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维奥欣对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 ,对 46例冠心病患者应用维奥欣治疗 ,测量其用药前后的QTcd ,结果表明用药后QTcd明显缩短 (P <0 0 1) ,提示其疗效及安全性与其缩短QTcd有关。自 2 0 0 0年以来 ,作者用维奥欣治疗 46例冠心病 ,观察其对QTcd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患者均为我院从 2 0 0 0年至今住院及门诊患者 ,符合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 (ISFC 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维奥欣组 (试验组A组 )和对照组 (B组 )各 46例 ,两组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s,CABG)对冠心病患者 QT间期离散度(QTd)、QTc离散度 (QTcd)及 JT离散度 (JTd)的影响。方法 测定 33例 CABG术前和术后的 QTd为 CABG组 ,并以 33例确诊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 ,而暂未行 CABG手术和装支架的病人作对照组。结果  1CABG前和对照组比较 QTd无显著增大 (P>0 .0 5 )。 2 CABG组术后病人的 QTd、QTcd及 JTd显著减小 (P<0 .0 5 )。 3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 QTd、QTcd及 JTd与术前比较 ,无明显改变 (P>0 .0 5 )。结论  CABG能使 QTd、QTcd及 JTd减小  相似文献   

4.
女性平板运动试验前后QTc离散度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女性运动试验前后 QTc离散度 ( QTcd)的变化 (△ QTcd)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和非冠心病各 30例 ,对比观察它们在平板运动试验前后的 QTcd和△ QTcd。结果  ( 1)冠心病组运动后 QTcd较运动前显著延长 ( P<0 .0 0 1) ,非冠心病组运动后 QTcd较运动前无明显延长 ( P>0 .0 5 ) ,冠心病组的△ QTcd( 2 3± 12 ms)较非冠心病组的△ QTcd( 2± 10 m s)显著增大( P<0 .0 0 1)。 ( 2 )以△ QTcd>10 ms为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明显优于 ST段标准 ( 93%对 73% ,90 %对 6 7%和 90 %对 6 9% ,P均 <0 .0 5 )。结论 △ QTcd>10 ms可作为女性运动试验阳性的一项良好的心电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FVA)及心衰(HF)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了8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QTd及QTcd,其中心原性猝死(CSD)9例,FVA23例,非FVA61例。有HF47例,无HF37例。结果CSD组QTd、QTcd显著大于FVA及非FVA组(P<0.05;P<0.01),FVA组QTd、QTcd大于非FVA组(P<0.01),HF组QTd、QTcd显著长于无HF组(P<0.01)。本文QTd和QTcd呈显著正相关(r=0.9720,P<0.01)。结论作者认为QTd和(或)QTcd可作为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FVA和(或)HF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与QTc离散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0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QTc离散度(QTcd),并与41例临床疑有冠心病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QTc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单纯陈旧心肌梗塞组的QTcd明显高于心绞痛组(P<0.05);陈旧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组其QTcd显著大于未伴有室壁瘤组(P<0.001),而前壁、下壁之间比较,QTcd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冠脉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之间QTcd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冠心病存在明显心肌复极差异,陈旧心肌梗塞伴室壁瘤时QTc离散度增加最显著,QTcd与梗塞部位及冠脉病变支数无关。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与QTc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且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VLP)与QTc离散度(QTed)的关系及QTed在预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发生方面的价值。方法:观察了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阳性组与阴性组QTed的改变。结果:VLP阳性组QTed明显高于VLP阴性组(63.2±11.2和41.8±17.1,P<0.01),VLP阳性组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VLP阴性组(26.7%对3.3%,P<0.05),发生室速和室颤者QTed≥80ms。结论:本组结果提示QTed与VLP具有良好的平行性,QTcd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室颤发生的一种简便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心肌缺血与QTc离散度(QTcd)的关系,测量80例平板运动诱导的心肌缺血(A组)的QTcd与50例正常人(B组)作对照。结果 A组QTcd显地B组(P〈0.001);B组运动前后QTcd我显性差异(P〉0.05)。提示心肌缺血是QTcd增大的重要因素,可作为判断运动试验有意义的心电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校正QTc离散度 (QTcd)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生室颤的关系 ,比较 41例AMI与 45例非心肌梗死者 ,住院期间不同时期心电图QTcd。结果 AMI者室颤组 (AⅠ 组 )在室颤发生前的QTcd(73 .2 5± 9.45 )ms显著延长 ,此AMI之非室颤组 (AⅡ 组 )及非心梗之对照组 (B组 )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4 2 .75± 7.2 4)ms、(3 0 .42± 9.19)ms,P <0 .0 1。认为QTcd对AMI室颤发生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前、后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QTc散离度(QTcd)的变化,评估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QTcd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测量选择性冠脉造影证实的30例冠心病与20例非冠心病患者试验前、后QTcd值,并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终点QTcd明显高于试验前QTcd(P<0.01),非冠心病组无明显差异(P>0.05)。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终点QTcd≥55ms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3.3%、85%、84%,QTcd≥10ms(86.7%、85%、86%)高于传统试验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的价值(56.7%、50%、54%)(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QTcd、QTcd可提高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苯那普利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影响及发生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对4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NYHAⅡ~Ⅲ级)口服盐酸苯那普利(治疗组20例)和安慰剂(安慰剂组20例)治疗6周,并对治疗前后的QTc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进行检测及分析。并设正常组20例作对照。结果:经盐酸苯那普利治疗后,LVEF明显提高,QTcd、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明显降低;LVEF和血管紧张素Ⅱ呈一定负相关(r=-0.299,P<0.05),但不呈线性关系;LVEF和醛固酮呈负相关,但相关性更弱(r=-0.145,P>0.05),且LVEF也和QTcd呈一定负相关(r=-0.298,P<0.05)。结论:盐酸苯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除与其能阻滞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外,还与其能降低QTcd有关  相似文献   

13.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冠心病(CHD)患者PCI术后QT离散度(QTd)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6例冠心病接受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干预组112例,常规治疗组104例,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及术后10d的QTd。同时测定对照者QTd。结果 (1)冠心病患者QTd较对照者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PCI术后QT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常规治疗组QTd术后10d较术后1d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银杏达莫干预组术后10d较术后1d QTd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术后10d,银杏达莫干预组较常规治疗组QT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有效降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QTd,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病变对QTc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QTc离散度(QTcd)与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28例冠脉正常和57例冠心病患者12导联心电图的QTcd。结果示:冠心病组QTcd较冠脉正常组显著增大(46.7±12.6msvs26.3±10.9ms,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QTcd明显大于稳定型心绞痛者(54.6±13.7msvs42.3±14.1ms,P<0.05);双支病变与单支病变以及三支病变与双支病变相比,QTcd均有显著增大(48.7±13.2msvs35.7±11.9ms及59.6±15.1msvs48.7±13.2ms,P均<0.05)。提示心肌缺血是引起冠心病患者QTcd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QTcd的变化对于判断心肌缺血和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目的 :检测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显示Ⅱ型斑块的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水平 ,从临床的角度探讨斑块破裂发生的原因。方法 :112例接受了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对其冠脉造影的斑块形态进行分型。根据斑块形态 ,患者分为两组 ,即Ⅰ型病变 (表面光滑 )组 (n =45 )及Ⅱ型病变 (表面不规则 )组 (n =6 7)。所有患者于冠脉造影前采血进行血清CRP、全血心脏肌钙蛋白T(cTnT)、血清肌酸激酶 (CK)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 (CK MB)的测定。结果 :Ⅱ型病变组平均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Ⅰ型病变组 ( 4 32± 0 35mg/L对 2 18± 0 2 2mg/L ,P <0 0 0 0 1)。而两组患者之间 ,年龄、性别、4个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合并率、全血cTnT、血清CK及CK MB水平均无显著差别 (P>0 0 5 )。结论 :冠脉造影显示斑块破裂的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从临床的角度提示 ,炎症反应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原因 ,进而也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探讨同时行平板运动试验 (ETT)和测量QT间期离散度 (QTd)对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及应用前景。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 83例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患者的ETT、QTd(试验中ST段下移最大时或最大负荷心率时 )的结果。结果 :①ETT、QTd和系列法双项复合试验的灵敏性分别为 71.7%、79.2 %和 5 6 .6 % ;特异性分别为70 %、80 %和 96 .7%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80 .9%、87.5 %和 96 .8%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5 8.3%、6 8.6 %和 5 5 .8%。②ETT和QTd的灵敏性主要取决于受检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和位置 ,QTd诊断单支、三支和前降支血管病变的灵敏性高于ETT(分别为 71.4 %vs 5 7.1% ;10 0 %vs 90 % ;92 .3%vs 76 .9% ) ,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时行平板运动试验、QTd检查诊断冠心病较其单项检测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7.
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Metoprolol)对冠心病(CAD)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采用随机分组、单盲处理、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观察62例CAD患者Metoprolol治疗前、后QTd及RR间期、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的变化。试验组Metoprolol治疗后CAD患者QTmin延长(386±31.8msvs352±22.4ms,P<0.01),而QTmax无明显改变(430±35.6msvs423±34.9ms,P>0.05),QTd、QTcd则显著缩小(分别为44±12.9msvs71±28.6ms,45±11.5msvs79±34.9ms,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QTd、QTcd、QTmax、QTmin均无改变(P>0.05)。表明Metoprolol通过显著延长CAD患者的QTmin缩小心肌复极化离散的程度,使心肌复极化趋向同步,这有利于防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50岁以上瓣膜性心脏病冠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情况。方法96例50岁以上瓣膜性心脏病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58例,常规予Judkins法经股动脉或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并结合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瓣膜病的病因、病变部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96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冠心病11例,总发生率11.5%。其中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82例,合并冠心病7例,发生率8.5%,非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14例,合并冠心病4例,发生率28.5%,两组相比P<0.05。多危险因素组46例,合并冠心病9例,发生率19.6%,少危险因素组50例,合并冠心病2例,发生率4%,两组相比P<0.05。主动脉瓣病变者合并冠心病2例,二尖瓣病变者合并冠心病3例,联合瓣膜病变者合并冠心病5例,各组相比P>0.05。结论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发生率不高且合并冠心病者多为非风湿性病因,其中危险因素组冠心病发生率较高,不同瓣膜病变在合并冠心病发病率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静息心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探讨静息心率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对 119例冠心病患者同时进行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及静息心率的测定。结果 :冠心病组静息心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79.11± 7.86vs 71.0 5± 6 .87次 /分 ,P <0 .0 5 ) ,在急性心肌梗死 (86 .77± 6 .76 )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78.91± 8.30 )静息心率升高更明显 (P <0 .0 5 ) ,相关分析显示静息心率与冠脉的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静息心率与左前降支的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结论 :静息心率可能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冠心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Diabetes mellitus is the most important risk factor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CHD ) . In the recent years, diabetes has been recognised as a condition being as risky as CHD; so, much attention is being lai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and CHD. There are a whole lo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which gather under T2DM. These include: dis- turbances of the clotting and fibrinolytic system, in- flammation , dysfunction of the endothelial cells and ir- re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