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射频消融治疗的9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病人按心房起搏法和常规法进行分组(分别为39及55例),回顾性比较两组病人的消融治疗结果,以评价这两种方法在射频消融治疗AVNRT中的安全性、成功率和复发率。随访10.8±4.5个月,总成功率为96.8%、复发率为2.1%。与常规组相比,起搏组有效放电时间明显延长(145±38svs82±26s,P<0.01)、慢径阻断成功率高(61.5%vs40.0%,P<0.01)、一过性房室阻滞发生率低(2.6%vs12.7%,P<0.05),但各种类型的永久性房室阻滞发生率和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AVN-RT消融术中采用心房起搏法较常规法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不同起源部位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IRVOT)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对35例IRVOT进行RFCA治疗,男性1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9.1±18.3)岁(8~72岁)。其中15例用常规方法消融,20例用非常规方法消融,非常规方法加用8F SB0 Swartz鞘并在右室流出道放置参考电极。两者均采用起搏与激动标测来确定消融靶点。结果RFCA治疗IRVOT的总成功率为88.6%(33/35),常规方法组成功率为86.7%,复发率为15.3%,非常规方法组分别为90.1%和5.6%;常规方法组的导管操作时间为(71±12)min,X线曝光时间平均为(32±8)min,非常规组分别为(40± 9)min和(16 ±5)min。IRVOT起自右室流出道近间隔部13例、游离壁10 例及介于两者之间 12例。成功消融部位激动标测 V波提前 QRS波 18~38ms,起搏标测与心动过速时12导联心电图(ECG)之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结论IRVOT非常规方法消融可以明显缩短导管操作时间、减少X线曝光时间及降低复发率;IRVOT采用RFCA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复发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对消融房室结慢径的7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病人进行观察分析,以了解异丙肾上腺素在AVNRT射频消融中的临床价值。消融前电生理检查时有27.8%(20/72)的病人未能诱发AVNRT,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85.0%(17/20)则能诱发;消融后47.9%(34/72)用异丙肾上腺素评价,其中8例既有房室结跳跃现象又有心房回波的病人50.0%(4/8)诱发出AVNRT而重新消融。随访8.5±4.3个月,成功消融的71例中,34例经异丙肾上腺素评价者无一例复发,37例未用异丙肾上腺素评价者2例复发。提示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可提高AVNRT的诱发率;消融后房室结慢径前传功能存在时,无论有无心房回波均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评价,以确定消融终点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快速心房起搏最短1∶1房室传导时最大PR间期(PRmax)与RR间期比值(PRmax/RR)在鉴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意义,分析比较了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有房室结前传跳跃现象者12例、无跳跃现象者8例)和2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消融前、后快速心房起搏时最短1∶1房室传导的PRmax/RR。AVNRT组消融前、后心房快速起搏时最短1∶1房室传导的PRmax/RR为1.12±0.12和0.42±0.07,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AVRT组为0.52±0.16和0.51±0.18,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消融前,AVNRT组PRmax/RR与AVR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1.12±0.12vs0.52±0.16,P<0.01)。PRmax/RR>1诊断AVNRT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91%。提示PRmax/RR>1在消融前可用来鉴别AVNRT与AVRT;对无房室结前传跳跃的AVNRT,消融后PRmax/RR<1可作为慢径消融成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异丙肾上腺素对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消融房室结慢径的7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病人进行观察分析,以了解异丙肾上腺素在AVNRT射频消融中的临床价值。消融前电生理检查时有27.8%(20/72)从未能诱发AVNRT,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85.0%(17/20)则能诱发;消融后47.9%(34/72)和异丙肾上腺素评价,其中9例既有吉跳跃现象又有心房回波的病人50.0%(4/8)诱发出AVNRT而重新消融。随访8.5  相似文献   

6.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冠状静脉窦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探讨房室结双径路导致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以更准确的选择消融靶点和减少并发症。对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的3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病人进行冠状静脉窦(CS)造影的对比研究。分为两组,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组17例,对照组(为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16例。两组病人均经CS造影,观察CS形态、走行及分支情况,测量CS口(CSO)大小、窦体直径、长度及窦口上缘与His束之间的距离。结果发现AVNRT组CS近端形态多呈漏斗状,占82.4%,而对照组漏斗状仅占25.0%,其余多呈管状(P<0.01)。AVNRT组CSO明显扩张,两组CSO直径分别为16.4±4.7和10.2±3.9mm(P<0.01)。AVNRT组窦口上缘到His束的距离明显较对照组近(8.03±6.12mmvs21.3±6.48mm),P<0.001。结果提示:AVNRT患者的CSO扩张对局部心房肌的压迫和牵拉,使CSO周围的心房肌各向异性程度增高,可能是导致各向异性折返的病理机制。由于CSO扩张使CSO上缘距His束距离变近,给射频消融(RFCA)造成困难和危险,对此类AVNRT病人行RFCA应谨慎从事。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1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在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价值,采用RFC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9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7例。结果:SVT消融成功率为91.4%,右侧旁道消融成功率低于左侧旁道及房室结慢径路消融的成功率(81.8%vs96.8%及96.6%;P均<0.05)。随访37.3±20.7个月,8例复发,其中2例发作次数较术前减少,口服普罗帕酮可预防发作,另6例再次消融成功。IVT首次消融均成功,随访19.5±10.3个月,2例复发,均再次消融成功。全组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提示RFC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报道8例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其中3例为慢-快型AVN-RT射频消融改良慢径后出现的快-慢型AVNRT。8例均经消融慢径而成功终止心动过速。平均放电次数3±1.1次、平均放电时间120±30.4s、平均放电功率30±11W。随访6~24个月,无复发。快-慢型AVNRT具有以下临床电生理特征:①快径不应期短、慢径不应期长。②心内电刺激无房室结双径路现象。③心动过速能由心房刺激诱发。④心动过速时AH间期<HA间期,冠状窦近端A波最提前。熟悉快-慢型AVNRT的电生理特征,对于鉴别房性心动过速及右后间隔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十分重要,也是指导快-慢型AVNRT射频消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5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经射频电流导管消融(RFCA)而获治愈。本文从成功的RFCA结果着重探讨特发性VT兴奋灶的标测方法。心内膜激动时间标测,以局部电图较体表导联QRS波时间提前≥10ms处定为心室最早激动点(EVA),5例平均心室最早激动至QRS波起始时间为18±11.7ms,在EVA处放电消融仅1例成功。采用起搏标测法定位以略低于自发VT的频率沿EVA上下左右逐点标测,寻找起搏电图至少11个导联的QRS波形态、振幅、极性与自发VT相同的标测点放电消融,4例均获成功。消融成功的局部电图较QRS波平均提前26±12.8ms。结果提示联合应用心内膜激动时间标测和起搏标测并侧重于后者,可能是提高RFCA特发性VT成功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8例快-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其中3例为慢-快型AVNRT射频消融改良慢径后出现的快-慢型AVNRT。8例均经消融慢径而成功终止心动过速。平均放电次数3±1.1次,平均放电时间120±30.4s,平均放电功率30±11W。随访6-24个月,无复发。快-慢型AVNRT具有以下临床电生理特征:1.快径不应期短,慢径不应期长。2.心内电刺激无房室结双径路现象。3.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1.
几种食管心房调搏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低有效起搏阈值、减轻刺激疼痛是顺利完成经食管心房调搏(TEP)检查的必要条件。将150例患者等分成三组,分别采用常规法(常规电极、常规极间距)、互换法(两个电极可交替作为刺激电极)、宽距法(常规电极、宽极间距)和粗极法(电极直径6mm)行TEP检查,观察指标有起搏成功率、起搏阈值、插入成功率等。当刺激电压<25V时,互换法与粗极法起搏成功率(分别为90%与84%)均高于常规法(64%)和宽距法(70%);粗极法100%成功时的起搏阈值(17.0±5.0V)低于其他三种方法(25.2±10.0,19.0±8.0和21.0±13.0V,P均<0.05),其电极插入成功率最低(84%)、鼻衄率最高(26%)。认为互换法具有起搏阈值较低,在一定电压范围内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100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3.5~14岁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00例,探讨RFCA治疗儿童PSVT的安全性及疗效。100例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79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1例。首次消融成功96例(96%)。失败4例均为AVRT。平均X线曝光时间19min。除2例AVNRT放置导管过程中发生一过性II度房室阻滞(AVB)外,余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4.5年,AVRT复发1例,AVNRT复发4例(占21例的19%),总复发率5%。结论:①RFCA治疗儿童PSVT安全、有效。②因儿童的AVNRT消融慢径易出现AVB且复发率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③术中X线曝光时间应<40min。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复发的机制,对45例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慢-快型AVNRT患者在消融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逾三个月行电生理检查。结果10例复发(复发组)。复发组术前心房早搏刺激时的最大心房-His束间期(A2H2max)较非复发组明显延长(413±60msvs311±110ms,P<0.01);两组术后即刻A2H2max较术前均明显缩短(P均<0.01);术后三个月复发组的A2H2max较术后即刻明显延长(356±93msvs298±96ms,P<0.05),非复发组则有进一步缩短趋势,两组术后三个月的A2H2max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56±93msvs222±73ms,P<0.005);非复发组术后三个月A2H2max较术前明显缩短(222±73msvs311±110ms,P<0.01),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及有效不应期较术前明显延长(405±91msvs366±84ms,332±75msvs269±63ms,P<0.01及<0.0001),复发组消融术前后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结果提示部分AVNRT复发可能与其房室结本身电生理特性有关,基础状态下A2H2max长的患者心动过速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根据影像法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是一相对盲目的方法,其单次放电的成功率低,导致房室阻滞的危险性高。本研究比较超速阈下刺激(USS)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位点与慢径消融靶点之间的关系,探讨USS是否可作为标测慢径的电生理指标。方法 选择AVNRT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诱发出持续性AVNRT,平均心动周期为(333.31±43.9)ms。按影像法结合腔内心电图从右后间隔冠状静脉窦口  相似文献   

15.
174例预激综合征患者中13例(7.5%)具有多旁路(29条)。29条旁路中21条由基础电生理检查证实,8条在阻断其它旁路后显现。4例在双侧,9例在单侧消融。平均放电32±14次后将27条(93.1%)旁路阻断。多旁路与单旁路消融成功率相似(93.1%VS94.0%,P>0.05);但放电次数多(32±14VS14±11,P<0.05),消融时程长(3.6±0.8hVS2.1±0.9h,P<0.01);多旁路组复发率高(7.6%VS1.9%,P<0.01).本研究证实射频消融是根治多旁路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远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为了解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特别是慢-快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利用超声心动图、体表心电图及Holter检查,对211例病窦综合征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生理性起搏(AAI/DDD)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明显增加(AAI:53.5±6.1%vs47.2±7.8%,4.95±0.57L/minvs4.20±0.62L/min;DDD:52.5±6.8%vs44.3±0.1%,5.12±0.71L/minvs4.41±0.38L/min;P均<0.01),左房内径(LAD)无明显变化;DDD组E/A比值明显增加(0.98±0.09vs0.87±0.15,P<0.01),AAI组E/A比值呈增加趋势(P=0.057)。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15.9%vs50%,P<0.01)。非生理性起搏(VVI)组术后LVEF、CO明显下降(44.1±4.7%vs48.3±4.3%,3.77±0.42L/minvs4.17±0.85L/min,P均<0.01),LAD明显增大(39.26±2.37mmvs36.81±2.35mm,P<0.01),E/A比值呈?  相似文献   

17.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阻断房室旁道治疗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房颤动(AF)病人的远期疗效,对连续58例WPW合并AF进行射频消融阻断旁道并随访观察,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42±17岁,AF病史23±11年,发作频度为11±9次/年,AF时心室率178±27bpm,心电图上最短RR间期为221±38ms。合并器质性心脏病9例、合并心功能不全4例。58例中右侧旁道占90%(52/58)、左侧旁道占10%(6/58);单旁道55例、双旁道3例(均为右侧旁道)。右房室环游离壁旁道37条(61%)、右前间隔9条(15%)、右后间隔7条(11%)、右中间隔2条(3%)、左游离壁4条(7%)、左后间隔2条(3%)。首次消融成功率94%,两次消融成功率100%,3个月内心电图上预激复发3例(5%),经再次消融成功。随访2.0±1.8年,57例不再发作AF(98%),1例AF复发者(2%)合并Ebstein畸形和心功能不全,消融后AF发作次数比消融前明显减少,洋地黄容易控制心室率。4例心功能不全者在旁道阻断6个月后心功能恢复正常3例、改善1例。结论:短不应期房室旁道是导致WPW病人发作AF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导管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18.
导管射频消融右侧房室旁道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连续接受导管射频消融的54例右侧旁道病人进行回顾分析,试图总结实用有效的常规消融方法。54例中右游离壁旁道28例、右前间隔9例、右中间隔5例、右后间隔12例。100%消融成功,无并发症。随访7.5±3.8个月,术后24h复发3例,3个月复发1例,均再次消融成功。右游离壁和右前间隔旁道较右中间隔和右后间隔旁道心室波提前程度大(26.6±14.2和21.4±10.7msvs16.3±18.5和14.5±11.8ms,P<0.05),消融能量高(43.3±5.4和37.8±9.2Wvs21.4±7.1和26.7±5.7W,P<0.05),A、V波比值较小。中间隔和后间隔旁道较游离壁和前间隔旁道心房波振幅高(1.0±0.3和0.9±0.6mVvs0.5±0.4和0.6±0.3mV,P<0.05),导管较稳定。旁道在1s内阻断者心室波提前程度、心房波振幅、导管稳定性和消融能量与旁道在5s以上阻断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旁道阻断时间越短者,其心室波提前程度越大、心房波振幅越高,A、V波比值越大,导管越稳定。提示影响右侧显性房室旁道消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导管操作者的经验和对靶点图的识别,这些涉及到对消?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心室频率适应式起搏(VVIR)对老年人的应用价值,对18例安置VVIR的老年患者按单盲交叉法随机程控为VVIR及VVI两种起搏方式各四周,起搏期间作有关症状的定量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并对患者进行自行选择起搏方式的调查。16例完成上述研究者显示VVIR方式起搏时乏力与气急症状评分值较VVI方式起搏时增加(3.8±1.3vs3.5±1.4,4.5±0.8vs4.3±1.0,P均<0.05),即症状好转;而心悸、头晕、胸闷、胸痛症状评分及每日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VVIR方式起搏时总体生活质量、精神状态及认知能力、社会参与性评分值较VVI方式起搏时明显提高(132.6±12.1vs125.0±17.2,40.4±4.4vs38.4±5.7,17.1±2.7vs15.8±2.1,P均<0.05)。选择VVIR方式起搏者多于选择VVI者(62,P<0.05)。结果提示:VVIR起搏较VVI起搏更能改善老年患者的自觉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经导管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治疗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效果。方法 73例年龄在18岁以下,诊断为AVNRT的患者入选本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冷冻消融组(冷冻组)和射频消融组(射频组),记录并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冷冻标测次数、消融次数、X线曝光时间、消融术总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共73例患者入选,冷冻组33例,男性1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12.4±2.8)岁;射频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13.6±2.2)岁。冷冻组和射频组的消融次数分别为(2.7±1.7)次和(11±6.3)次(P〈0.001),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20±7)min和(25±9)min(P〈0.05),消融术总时间分别为(214±33)min和(164±36)min(P〈0.05),消融成功率88%(29/33)对100%(40/40)(P〈0.01),一过性房室阻滞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对2.5%(P〈0.01)。冷冻组所有术中发生的传导阻滞均在5min内恢复。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与2.5%,P=NS)。结论 经导管冷冻消融治疗儿童AVNRT安全有效,但成功率低于射频消融,目前可作为后者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