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SD)是一种可为多种不同病因所引起,但大多数患者的病因不详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上对突聋的治疗主要使用扩张内耳血管药物以改善内耳微循环为主。本文主要介绍两年来我们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对突发性耳聋在临床上的治疗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sudden deafness,SD)是一种可为多种不同病因所引起,但大多数患者的病因不详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上对突聋的治疗主要使用扩张内耳血管药物以改善内耳微循环为主,但单一用药疗效相对较差。为探索临床上治疗突聋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用药方案,采用葛根素和丹参联合用药治疗突聋,并与单用丹参治疗突聋作对照。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SD)是一种可为多种不同病因所引起,但大多数患者的病因不详,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上对突聋的治疗主要用扩张内耳血管药物以改善内耳微循环为主,但单一用药疗效相对较差。为探索治疗突聋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用药方案,作者采用葛根素和丹参联合治疗突聋38例,并与单用丹参治疗的28例患者作对照,进行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聋,大多数患者虽经药物治疗,听力仍不能恢复,是临床上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1992年以来我院采用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压氧、药物联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对40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病人与40例接受高压氧、药物联合治疗的病人,进行了治疗前、后对照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接受高压氧治疗组听力平均恢复提高32.77dB,而对照组听力平均恢复提高4.55dB,有显著差异。因此,高压氧对因内耳缺氧引起的耳聋,具有肯定的疗效,疗效程度决定于听神经细胞受损的程度,若病损尚属可逆,病后接受高压氧…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发病原因及机制目前仍未明确阐述,临床主要以扩张血管、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治疗为主来改善和恢复患者的听力,我科自2002年以来,应用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耳聋52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1病因病机〈br〉 感音神经性耳聋(SD)是由于耳蜗、听神经及其中枢通路中的器质性病变所致各种不同类型的听力减退,包括突发性耳聋、噪声性耳聋、爆震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大多学者认为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内耳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内耳水肿,损害听觉神经,致听力下降造成耳聋。从中医学上阐明其病因:不外乎内壅外闭,病机为脏气不调、外邪阻遏、经络不通,其中以肾虚为本[1]。现将近几年来神经性耳聋的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吕光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20-1021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病率逐年增高,常规药物治疗疗效不肯定,许多病人成为永久性耳聋。其病因有多种学说,动物实验证实,内耳病有外淋巴(PL)氧分压降低,耳蜗血流减少导致低氧和PL氧张力低下。而高压氧(HBO)可提高氧分压5倍,有助于恢复耳蜗内的氧张力。近年来,我院为3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常规扩管、抗凝等治疗的同时加用HBO治疗,施以良好的护理措施,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刺络出血配拔罐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突发性耳聋(下称突聋),是一病因比较复杂突然发生的感音性神经性耳聋;目前多认为本病与内耳供血不足有关。笔者1995年以来采用刺络出血配以拔罐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美尼埃病的护理邢爱梅莱芜钢铁总厂医院五官科(271126)美尼埃病是临床较常见的内耳疾病,有典型的突发眩晕,伴以耳鸣、耳聋等症状,保守治疗经常复发。近年来,我科采用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该病24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绪言在先天性和后天性耳聋的病因学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已显出普遍的内耳毒性。由于新的耳毒性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不断问世,应用日广,加之临床上对此类药物的毒害作用认识不足,滥用现象严重,致使此类药物所引起的内耳中毒性耳聋患者不断增多,特  相似文献   

11.
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发病原因及机制目前仍未明确阐述,临床主要以扩张血管、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治疗为主来改善和恢复患者的听力,我科自2002年以来,应用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耳聋52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遇有因用耳毒性药物引起的耳聋患者,特别是小儿,有的甚至最终造成聋哑,故对慎重、合理应用耳毒性药物应引起高度重视。现我们将耳毒性药物的应用及预防介绍如下:1耳毒性药物的应用1.1抗菌素1.1.1链霉素:此药对内耳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对前庭的损害,但在小儿对耳蜗也有显著的毒性作用。该药对内耳的毒性作用与每日用药剂量和总剂量及治疗时间有关。1.1.2双氢链霉素:此药对前庭的毒性作用相当于链霉素的1/3,但对耳蜗的毒性作用则是链霉素的3倍。所致耳聋与药物剂量则无直接关系,主要与患者的敏感性和…  相似文献   

13.
书讯     
《医学研究通讯》2005,34(4):46-46
美国华裔研究员发现一种会阻止内耳细胞再生的基因,在找出老年人最常见耳聋病的治疗方法方面迈出了一步。在麻省综合医院的实验室老鼠研究中,研究员发现透过消除某一基因的作用可导致对听觉十分重要的内耳毛细胞的神经末梢再生,毛细胞通常因受伤或老年而死亡。率领研究小组的华人陈正义称:“大部分耳聋都是由于失去这些毛细胞所致,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耳聋发病机制与内耳迷路动脉循环障碍,内耳感觉上皮细胞缺血、缺氧损害听觉神经细胞有关。曲美他嗪能保护缺血、缺氧细胞的能量代谢。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应用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耳聋是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一种感音性耳聋,近年发病率增加,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直采用以药物改善内耳微循环和营养神经为主的治疗手段。笔者近几年采用头部按摩的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23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耳聋是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常表现为突然瞬间发生的耳鸣、耳聋,可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的听力急剧下降。目前尚无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在治疗突发性耳聋的过程中,以扩血管、降低血小板聚集力的药物被临床上应用,取得不错疗效。前列腺素E1就是其中被用的较多的药物,在促进改善内耳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被广泛应用。2005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主要成分是前列腺素E1)为主综合治疗突聋89例,并与丹参为主综合治疗的68例患者(1998年3月~2004年12月)作对照,进行疗效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科门诊1981—1982年遇典型药源性耳聋6例,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见附表)。对内耳有损害的药物目前主要有氨基糖甙族抗生  相似文献   

18.
吕光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2):1020-1021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病率逐年增高,常规药物治疗疗效不肯定,许多病人成为永久性耳聋。其病因有多种学说,动物实验证实,内耳病有外淋巴(PL)氧分压降低,耳蜗血流减少导致低氧和PL氧张力低下。而高压氧(HBO)可提高氧分压5倍,有助于恢复耳蜗内的氧张力。近年来,我院为3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常规扩管、抗凝等治疗的同时加用HBO治疗,施以良好的护理措施,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6例中女20例,男16例,年龄17岁 ̄65岁,单耳发病30例,双耳发病6例。发病前患上呼吸道感染21例,外伤3例,…  相似文献   

19.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为暴聋,是指听力突然减退,1~2d即可达到耳聋最高峰乃至全聋[1].大多数为单耳发病.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内听动脉痉挛、栓塞使供应内耳的营养发生障碍有关[2],主要对第Ⅷ对脑神经损伤[3].现在临床中主张采用高压氧、活血化瘀药物,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等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我们对收治的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在药物+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与耳鼻喉科合作采用星状神经节连续置管阻滞,取得满意效果,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齐莫寒  崔红艳  殷石 《黑龙江医学》2012,36(10):758-758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对2004-01~2011-12间,门诊和入院的5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常规口服血管扩张药物,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外,同时采用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治疗前后均行电测听检查。结果 54例突发性耳聋病例中,治愈30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92.6%。结论 HBO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对突发性耳聋及早治疗,是阻止内耳微循环障碍,改善内耳微循环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