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α-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充填根尖骨缺损根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α-TCP(α-磷酸三钙生物陶瓷)作为根充材料对因感染致根尖周骨缺损的治疗作用及影响。方法 应用α-TCP糊剂作为根充材料,以牙胶尖作为对照组,对15~70岁的患者,共计156个因感染致根尖骨缺损的根管进行充填,于术后即刻一6月进行复诊检查。结果 观察显示除适填,钦填外,超填和在不同年龄,牙位α-TCP糊剂治疗成功率均优对对照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牙位,年龄之间α-T  相似文献   

2.
磷酸三钙根管充填糊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文采用以磷酸三钙为主要成份配制的根管充填糊剂,对患牙髓和根尖周病的72颗牙齿行根管充填治疗,经3个月至1年的临床观察表明:临床有效率为97%,牙齿不变色,根管内充填物未发生体积变化,能诱导骨质再生,加速病变区愈合,超充根管材料被组织吸收。  相似文献   

3.
纳米磷酸三钙复合人工骨的UDS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DNA的角度探讨纳米磷酸三钙 /胶原复合人工骨的遗传毒理学特性。借以了解此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 ,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纳米级磷酸三钙 (β -TCP)同胶原复合 ,制成纳米 β -TCP/胶原复合人工骨 ,并制备浸提液 ,采用程序外DNA合成检测法 (UDS试验 ) ,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 ,测试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每分钟放射计数 (CPM )值。结果 :材料浸提液的CPM均值为 12 6 2 ,与阴性对照组 (814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阳性对照组 (6 734)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纳米磷酸三钙 /胶原复合人工骨不会引起大鼠肝细胞程序外DNA合成增加 ,提示此人工骨不会引起DNA损伤。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以磷酸三钙为主要成份配制的根管充填糊剂,对患牙髓和根尖周病的72颗牙齿行根管充填治疗,经3个月至1年的临床观察表明:临床有效率为97%,牙齿不变色,根管内充填物未发生体积变化,能诱导骨质再生,加速病变区愈合;超充根管材料被组织吸收。  相似文献   

5.
β-磷酸三钙(β-TCP)作为植骨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免疫反应在决定β-TCP体内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β-TCP作为异物被免疫系统识别,触发免疫细胞的不同行为模式,从而影响着新骨形成.了解β-TCP植入后诱导的免疫环境和成骨之间的影响,有助于诱导最佳的局部免疫环境,为最终骨整合提供成骨和破骨的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磷酸钙陶瓷的化学成份、结晶相、结构形态等材料学因素与降解的关系。方法:掺杂磷酸钙陶瓷(β-TCPA、β-TCPs)植入兔颌骨人工缺损区后观察X线片,横截面面积测量、光镜、电镜及能谱分析的变化。结果:24周时β-TCPA吸收率为22%,β-TCPs为28%和β-TCP为40%。4周时在下颌骨和种植体之间有新骨形成,在12-24周时新骨形成更明显,未发现炎症反应,界面的Ca、P和S的相对含量随时间而变化。结论:β-TPCA和β-TCPs在组织中的降解速度较β-TCP慢,但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骨缺损的修复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纳米磷酸三钙复合人工骨的Ames致突变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基因角度探讨纳米磷酸三钙/胶原复合人工骨的遗传毒理学特性。以了解此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纳米级磷酸三钙(β-TCP)同胶原复合,制成纳米β-TCP/胶原复合人工骨,并制备浸提液,采用Ames致突变试验,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测试其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比值(MR=实验组回变菌落数Rt/阴性对照组回变菌落数Rc)。结果 阳性对照组各菌株回变菌落平均数均超过其相应阴性对照组回变菌落平均数的二倍以上(MRp>2),此复合人工骨的浸提液各剂量组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比值MR均小于2。结论 纳米磷酸三钙/胶原复合人工骨不会引起鼠伤寒沙门菌的回复突变数增加,提示此人工骨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BMP-2和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牙囊细胞作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作为细胞支架材料,体外构建细胞生物材料复合体,观察大鼠牙囊细胞在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材料的贴附、增殖情况。方法:收集培养的第3代RDFCs,血清饥饿同步化后,细胞分为四组,分别为BMP-2、Dex、BMP-2+Dex诱导组及空白对照组。诱导3d后,将密度为4×106/ml的细胞悬液0.1ml均匀接种到预制好的β-TCP支架材料上,分别于体外培养3d、7d取细胞材料复合体,通过细胞计数、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贴附、增殖情况。结果:细胞计数发现,7d时BMP-2+Dex诱导组细胞数量显著高于BMP-2诱导组、Dex诱导组(P〈0.01)。扫描电镜观察,β-TCP表面呈多孔三维立体网状结构。细胞接种3 d和7d时,单位面积内BMP-2+Dex诱导组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BMP-2诱导组、Dex诱导组、对照组。结论:β-磷酸三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利于大鼠牙囊细胞的贴附和生长,证明BMP-2和地塞米松联合作用促进大鼠牙囊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协同效应,为进一步使用BMP-2和地塞米松诱导大鼠牙囊细胞,并与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复合后体内移植实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纳米磷酸三钙复合人工骨的程序外DNA合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DNA的角度来探讨纳米磷酸三钙/胶原复合人工骨的遗传毒理学特性。借以了解此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纳米级磷酸三钙(-βTCP)同胶原复合,制成纳米-βTCP/胶原复合人工骨,并制备浸提液,采用程序外DNA合成检测法(UDS试验),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测试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每分钟放射计数(CPM)值。结果:材料浸提液的CPM均值为1262,与阴性对照组(81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6734)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纳米磷酸三钙/胶原复合人工骨不会引起大鼠肝细胞程序外DNA合成增加,提示此人工骨不会引起DNA损伤。  相似文献   

10.
纳米磷酸三钙复合人工骨的Ames致突变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基因角度探讨纳米磷酸三钙/胶原复合人工骨(Co/N-TCP)的遗传毒理学特性。借以了解其生物相容性,并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纳米级磷酸三钙(β-TCP)同胶原复合,制成纳米β-TCP/胶原复合人工骨,并制备浸提液,采用Ames致突变试验,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测试其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比值(MR=实验组回变菌落数Rt/阴性对照组回变菌落数Rc)。结果:阳性对对照组各菌株回变菌落平均数均超过相应阴阴性对照组回变菌落平均数的2倍以上(MRp>2),此复合工人骨的浸提液各剂量组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弯比值MR均小2。结论:(Co/N-TCP)不会引起鼠伤寒沙门菌的回复突变数增加,提示此人工骨不会引起基金突变。  相似文献   

11.
四种生物陶瓷材料的生物活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几种生物陶瓷不同周期的成骨效应和材料的变化,比较其生物活性. 方法采用动物骨内植入模型,对羟磷灰石陶瓷、珊瑚羟磷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氧化锆陶瓷的成骨作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4天以上4种生物陶瓷表面均有新生骨覆盖,但180天后羟磷灰石陶瓷、珊瑚羟磷灰石材料内部有新生骨生成,后者的成骨量大于前者;生物活性玻璃陶瓷表面开始出现降解,氧化锆陶瓷表面无明显的变化.结论 4种生物陶瓷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珊瑚羟磷灰石生物活性最好,而氧化锆陶瓷最差.  相似文献   

12.
胶原/纳米磷酸三钙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观察胶原(Collagen,简称Co)/纳米磷酸三钙(Nano-Tricalcium Phosphate,简称N-TCP)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Co/N-TCP植入骨缺损区促进骨创愈合的能力。方法 家兔24只,颅骨制成直径8.0mm圆形穿通型缺损,左侧植入Co/N-TCP复合人工骨作为实验组,右侧植入非纳米Co/TCP人工骨作为对照组;于2,4,8,12周后处死各组动物取材,行肉眼,组织学方法观察。结果 两组材料除早期(2周内)轻微炎性2细胞浸润外,其余各时间点均未见异物巨细胞反应,4-8周骨新生活跃,有骨岛形成,12周时可见骨性连接。结论 Co/N-TCP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引导活性,能促进骨缺损的早期修复,是一种颇有潜力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α-磷酸三钙/胶原复合体修复大鼠头盖骨骨缺损能力。方法:选用8周龄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自体骨组(n=12)、α-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组(n=12)与空白组(n=4)。自体骨组和材料组于术后4、6、8周3个时间点各处死大鼠4只;空白组大鼠在8周全部处死。分别进行mirco-CT扫描分析,HE、TRAP和ALP染色,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效果。结果:8周时α-磷酸三钙/胶原复合物和自体骨的骨体积分数分别为(69.7±3.95)%和(42.475±4.38)%(P<0.05);随着时间延长,α-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逐渐被吸收,同时骨缺损亦逐渐修复;自体骨缺损部在6周后出现大量破骨细胞,大面积移植骨与新生骨被吸收,而α-磷酸三钙/胶原复合体修复骨缺损中较少发现破骨细胞。结论:α-磷酸三钙/胶原复合体具有较好骨缺损修复能力,且材料易于吸收。  相似文献   

14.
岑光涛  马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29(4):226-228,T020
采用截根术切除病灶,以金属种植体经髓腔插入固定至根尖,将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及其与骨形成蛋白的复合材料分别植入骨缺损内,对保留的牙根进行根管塑化,共治疗34例磨牙重症牙周病,全组病例均有一个根或两个根有严重的垂直型、角型或混合型骨吸收,牙周组织破坏至牙根分歧甚至根尖,其余牙根的牙周组织基本正常。观察结果表明,有31例在术后2年左右咀嚼功能已基本恢复;复合材料或单组分TPC均有修复牙周骨缺损的能力,前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并检测其作为植骨材料的可行性和性能指标。方法:健康牛股骨松质骨经脱细胞、脱脂处理后在高温下经二次煅烧后,制备主要成份为β-TCP的脱有机质骨多孔颗粒,并进行X线衍射、扫描电镜、孔隙率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X线衍射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孔颗粒主要成份为β-TCP,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孔隙由大孔/微孔结构组成,孔隙率为57.63%,保持天然松质骨双峰曲线的孔隙结构,压缩强度4.47±0.63MPa。结论:多孔β-TCP的性能指标理想,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胶原(Collagen,简称Co)/纳米磷酸三钙(Nano-Tricalcium Phosphate,简称N-TCP)复合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分布、刺激引导成骨细胞聚集、促进骨创愈合的能力。方法:家兔24只,颅骨制成直径8.0mm圆形洞穿缺损,左侧植入Co/N-TCP复合人工骨作为实验组,右侧植入非纳米Co/TCP人工骨作为对照组;于2、4、8、12周后处死各组动物取材,FGF-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TGF-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成骨细胞、新生骨细胞大量TGF-β阳性表达,细胞间质及纤维组织中散在的TGF-β阳性反应;近骨床区各期内两组间TGF-β阳性表达程度无明显差异,远骨床区Co/N-TCP组TCP-β阳性表达高于Co/TCP组。结论:Co/N-TCP复合人工骨在修复骨缺损区可有效刺激引导TGF-β表达,促进骨缺损的早期修复。  相似文献   

17.
复合生物陶瓷骨种植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施琥  薛森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9,8(3):131-132,136
目的 用扫描电镜观察多孔复合生物陶瓷的骨引导作用。方法 多孔复合生物陶瓷植入体行实验狗股骨种植,术后12,26及52周,取标本用SEM观察。结果 材料种植的早期,材料骨界面形成无中间间隔的直接结合,新骨组织充盈材料表面微孔,材料表层结构出现松散;中后期,材料继续吸收降解,颗粒细化的同时,新骨组织深入,贯穿材料,重建骨缺损的连续性。结论 进一步改善材料吸收,降解速率,空间结构与骨生长的适应性,对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以人牙周韧带细胞(PDLCs)作为种子细胞,探索构建组织工程化牙周膜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7d的PDLCs和β-TCP的复合物,植入裸鼠背部一侧皮下,在对称部位植入单纯的β-TCP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周、8周、12周分别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实验组8周后支架材料部分吸收,可见未降解的支架材料孔洞内广泛分布着新生组织,其内可见小血管、腺体等结构;12周时支架材料大部分吸收,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片状的新生结缔组织。空白组组织形成较少,支架材料降解与实验组相似。结论:体外培养的PDLCs与β-TCP复合后,能在体内增殖、分化,形成结缔组织,从而证明以β-TCP作为支架材料进行的牙周组织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磷酸三钙陶瓷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将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用于骨缺损,观察其对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 制备了兔下颌骨人工骨缺损,填入TPC颗粒,分不同时期肉眼和组织学观察和评价。结果 肉眼观局部无明显炎症反应,第4周材料与正常骨组织结合紧密。组织学结果表明,第2周开始材料间有纤维结缔组织生长,骨化形成,且随时间延长,骨化增加。结论 TPC可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促进缺损骨新生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壳聚糖(CS)/β-磷酸三钙(TCP)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探索CS/β-TCP作为可注射性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共48侧骨缺损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1植ACS/β-TCP/rhBMP-2、实验组2植入CS/β-TCP、对照组1植入自体骨、对照组2不植入任何材料.于术后2、4、8周分批处死动物,通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荧光染料标记组织切片观察新骨形成情况,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值.结果 术后2、4、8周,不同组间的新生骨面积百分比有显著差异,实验组1明显优于实验组2,并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成骨面积的比例也不断增高.荧光观察示实验组1黄色标记面积较大,红色标记面积较小.实验组l术后各时间点的骨密度值明显优于实验组2和对照组2,而与对照组1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CS/β-TCP/rhBMP一2复合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骨引导及骨诱导能力,CS/β-TCP可作为rhBMP-2良好的注射性载体,对于颌骨缺损的修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