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8):4214-4215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冠心病组108例,其中男65例,女43例;年龄(64.15±10.80)岁。冠心病组再分为以下两亚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含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4.21±9.71)岁;稳定型心绞痛组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45~101(64.14±9.31)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显示缺血性ST-T段变化(ST-T段下移≥0.1mV);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关于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关于急性心肌…  相似文献   

2.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05~2006-06我们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以常规治疗组作对照,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同时符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42~78(53.2±9.8)岁;治疗组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41~76(54.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对5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和UAP组的CK、CK-MB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AMI组的hs-CRP、CK、CK-MB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AP组和UAP组的同指标的水平(P<0.01)。hs-CRP在SAP组、UAP组、AMI组含量依次增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hs-CRP在SAP、UAP和AMI组中的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K、CK-MB的异常检出率(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比正常人明显升高,hs-CRP水平高低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血浆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方面的作用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患者80例,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对照组20例.测定(IL-6)、hs-CRP的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IL-6和hs-CRP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IL-6和h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uAP组IL-6和h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和hs-CRP水平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IL-6和hs-CRP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数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睾酮、游离睾酮与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水平改变及互相间相关关系,进一步探讨睾酮与TF在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每组30例患者,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睾酮、游离睾酮与TF水平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游离睾酮与T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UAP患者血清游离睾酮与TF水平之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游离睾酮与TF水平改变与AMI、UAP的发生有关,它们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脂肪因子vaspin浓度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方法]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5例根据冠心病的临床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1例,并选择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浆中vaspin浓度、并结合临床资料中患者血糖、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UAP组、SAP组血浆vaspi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AP组血浆vaspin浓度显著低于SAP组(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vaspin浓度随患者血管病变支数增多而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vaspin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r=-0.352,P<0.01).[结论]血浆vaspin浓度与冠心病血管病变支数呈负相关,提示血浆vaspin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测可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等心肌指标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测定180例CHD患者,男115例,女65例,年龄41~75岁,平均(54.2±9.0)岁,其中心肌梗死(AMI)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60例;健康体检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2.3±8.8)岁。生化常规检测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Hcy、hs-CRP、BNP等相关指标。结果 CHD患者Hcy、hs-CRP、BNP及相关心肌标志物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MI组、UAP组明显高于SAP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CHD患者进行Hcy、hs-CRP、BNP的有效监测,将有助于了解病程,并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组织因子 (TF)途径的变化 ,反映不同程度冠心病血管内的促凝活性。方法 实验分 3组 ,不稳定型心绞痛 (n=19) ,稳定型心绞痛 (n=2 3)和对照组 (n=2 0 )。用双夹心EL ISA法分别测定其血浆 TF抗原水平。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血浆 TF抗原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和对照组 (35 .2 3± 12 .15 ,2 7.6 5± 10 .37,2 5 .36± 13.2 4 pg/ml,P<0 .0 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血浆 TF抗原水平在 UAP患者中是增高的 ,血液呈现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42例)。另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健康人2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各组BNP水平的差异。结果 AMI组BNP水平较UAP组升高[(543.45±22.43)ng/L比(190.42±11.21)ng/L],UAP组BNP水平较SAP组升高[(190.42±11.21)ng/L比(32.34±5.2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BN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32.34±5.23)ng/L比(31.68±5.32)ng/L]。结论 BNP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并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危险分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ICP- AES)测定血清磷、钙、镁、铁、铜、锌元素 ,观察上述变量在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的变化 ,以期找出能预测 AMI和诊断小灶 AMI较敏感的指标。1 临床资料1.1 对象 将 1996年 9月至 1997年 2月住院的 43例冠心病(CHD)患者 ,分为 SAP、UAP、AMI3组 ,年龄 38~ 81岁 ,男 2 7例 ,女 16例 ,均测定了血清磷、钙、镁、铁、铜、锌 6种元素。以上患者均符合 WHO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1.2 方法1.2 .1 各组均符合以下条件  1排除血液病、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颈部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确定冠心病病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进行就诊并经冠脉造影确诊的270例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9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80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4组患者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并对其IMT值、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SAP组IMT值为(1.02±0.15)mm,UAP组IMT值为(1.22±0.12)mm,AMI组IMT值为(1.42±0.13)mm,对照组IMT值为(0.67±0.39)mm(P0.05),SAP组斑块积分为(3.25±2.56),UAP组为(4.23±2.96),AMI组为(5.69±3.48),对照组为(0.95±0.52)(P0.05),SAP组斑块发生率为60.00%(48/80),UAP组为72.22%(65/90),AMI组为95.00%(76/80),对照组为5.00%(4/80)(P0.05);结论:使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能够对冠心病病程进行预测,该方法简单有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T(TNT)、肌红蛋白(MYO)在冠心病中的变化情况,评价hs-CRP在冠心病监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清中CRP、CK-MB、TNT、MYO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s-CRP在AMI组升高最明显,UAP组次之,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也有明显差别。结论 hs-CRP可作为冠心病患者早期有效的诊断、监测指标之  相似文献   

13.
速避凝与蚓激酶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亦称为梗死前综合征 ,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 ,若不及时治疗 ,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的发生。近年来 ,我们采用速避凝与蚓激酶联合治疗 UAP5 0例取得较好疗效。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临床观察 UAP住院患者 96例 ,其中男 6 5例 ,女31例 ,年龄 37~ 76岁 ,平均 6 1.2岁。病程 1个月至 3年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0例 ,男 34例 ,女 16例 ;对照组 46例 ,男 31例 ,女 15例。两组间年龄对比无显著差异。全部病例均符合1979年 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分型标准 ,并经心电图、心肌酶检查除外 AMI。…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稳定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稳定心绞痛(SAP)44例、不稳定心绞痛(UAP)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共119例患者.所有入选病人均于入院次日进行血脂检测,且均无接受调脂药物治疗史.结果 SAP组HDL-C明显高于UAP组及AMI组(P均<0.05),TG、VLDL-C则低于UAP组及AMI组(P<0.01, 0.001).UAP组,TG、VLDL-C明显高于AMI组(P<0.001).各组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的血脂异常特点,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是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背向散射积分 (IBS)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3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31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和 2 8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颈动脉斑块数量和性质、内中膜厚度 (IMT)和斑块背向散射积分校正值 (IBS % )的差别。结果 AMI组和UAP组软斑检出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 ,其IBS %值显著低于SAP组和对照组 (P <0 .0 0 1) ;IMT值AMI组、UAP组和SAP组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性质明显不同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应用IBS可以客观、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性质 ,可能为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和冠心病预防措施的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22例,冠心病组65例,冠心病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23例(AMI组),稳定型心绞痛18例(SAP组)。分别应用全自动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免疫法、ELISA法检测4组血清hs-CRP,BNP,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和UAP组血清hs-CRP,BNP,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组及SAP组(P<0.05或P<0.01);SAP组各指标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各指标水平高于UA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BNP及D-二聚体是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氯吡格雷是一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我们对冠心病心绞痛 5 0例分别应用氯吡格雷及噻氯匹定治疗 ,观察对比其疗效 ,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均符合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关于《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两组。氯吡格雷 (CPG)组 30例(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6 0岁± 11岁 ) ,其中稳定劳累型心绞痛 2 0例 ,混合型心绞痛 10例。噻氯匹定 (TCP)组 2 0例 (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 6 2岁± 10岁 ) ,其中稳定劳累型心绞痛 14例 ,混合型心绞痛 6例 ,2组性别、年龄、病…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心绞痛(UAP)是严重的心脏病变,其病情变化多端,可迅速进展为(AMI)或猝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60例UAP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及左室造影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 收集1995年9月至1997年4月临床诊断UAP做过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60例,60例均按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冠心病命名和诊断标准诊断UAP,其中初发劳力型12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51岁(35~65岁);恶化劳力型19例,男17例,女2例,平均年龄56.3岁(42~75岁);自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sCD14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14(sCD14)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68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AMI)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和对照组5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sCD14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对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变化及其与血清sCD14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sCD14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sCD14水平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sCD14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sCD14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对冠心病(CAD)与外周血白细胞(W BC)计数的关系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心内科2001~2005年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AD患者105例,男72例,女33例,年龄42~78(66.5±9.4)岁。入院后均以Judk 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有1支或1支以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狭窄75%以上。其中AM I组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5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1例。以同期拟诊为CAD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75例为对照组,男51例,女24例,年龄37~74(65.3±10.1)岁。两组均经体检、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及急慢性炎症,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差异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