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的液体中所存在的可游动、不溶性外源物质,包括玻璃屑、橡皮屑、微生物碎片、药物结晶微粒,穿刺针头斜面滞留微粒等.它们难以被机体代谢和清除,导致微小血管堵塞,除造成输液反应一发热外,还可造成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血管内皮的损伤.我国95版药典规定,静脉滴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1ml含100μm以上的微粒不超过20粒.有关护理研究证实,微粒产生与穿刺针头的使用、安瓿的割据、临床用药、病人本身皮肤情况等有关.为了减少输液污染,在临床输液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我们对穿刺次数和针头口径的影响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静脉注射药液:50批(种),15%为单一药液,75%为2种药物配伍,10%为2种以上药物配伍。剂量为10~50ml,由本院临床科室提供。1.2 方法1.2.1 微粒检测 将5  相似文献   

3.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内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IV。一25p。;也有50o。一300Pm或更大的颗粒肉眼只能见到50Pm以上的微粒。1微粒的种类微粒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玻阁屑、橡胶屑、细菌、霉菌、粉尘、灰尘等,这些微粒污染可因护土操作了规范无菌操作不严,液体本身污染,空气净化不够等引起。2微粒的危害食有微粒的液体进入静脉系统,随血液循环而运行。比较大的微粒就可能停留在毛细血管系中,引起阻塞。最易受损的是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①直接阻塞血管,引起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发…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时常发生热原反应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冷、继而寒战、发热、虚脱 ,如不及时抢救 ,可危及生命。微粒污染是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因此我们应严格无菌操作 ,认真把守输液过程的各个环节 ,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1 治疗操作中的污染及预防1.1 微粒污染造成的热原反应大量的微粒可引起“热原反应”。中国药典 1985版第二部曾对输液中的微粒做了具体规定 :即输入液体中不得检出 5 0um以上的微粒 ,同时规定每毫升液体中大于 2 5um的微粒不超过 5粒 ,大于 10um微粒不超过 5 0粒。静脉输液操作中引起的微粒污染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时微粒污染是护理人员十分注目的 事.造成微粒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怎么预防、杜绝这种污染,本文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常艳红  刘铁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5):390-390,394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临床上微粒污染的问题越来越被医学界重视。微粒是医源性损伤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临床上所指的微粒是“非经肠道药物(主要指静脉用药)中存在的多种并非故意加入的、可运动的、不溶性的外源性物质,包括玻璃屑、橡皮屑、纤维屑、塑料屑、滑石粉、某些微生物的残片、芽孢及某些药物结晶等,统称为微粒”。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过去医学界对输液中的微粒可能引起的危害很少考虑。近30多年来,对微粒进行广泛研究后认为:输液微粒造成的危害是潜在的、长期的,应引起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液液体微粒种类、来源、危害及防止和消除微粒污染的措施。方法:就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结果:输液液体中微粒的形态和成分多样,主要源于割锯安瓿、密封材料脱落、空气不洁污染,可导致血栓形成、硬结、过敏反应等。结论:采取正确的安瓿割锯、静化空气、过滤、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是防止和消除微粒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输液微粒 ,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在 1~ 15 μm者占多数 ,少数可在 5 0~ 30 0 μm[1] 。输液微粒污染 ,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以引起广大护理工作者的重视 ,减少输液微粒污染 ,保障输液的安全。1 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潜在危害输液中微粒进入机体血液循环 ,除了要流经较大的静脉 ,还要流经微小的毛细血管网 ,因此在血循环中作为异物 ,既不能被代谢吸收 ,也不受体内抗凝血系统的影响 ,其危害性严重而持久。危害主要取决于微粒的大小、形状、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临床上微粒污染的问题越来越被医学界重视。微粒是医源性损伤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临床上所指的微粒是“非经肠道药物(主要指静脉用药)中存在的多种并非故意加入的、可运动的、不溶性的外源性物质,包括玻璃屑、橡皮屑、纤维屑、塑料屑、滑石粉、某些微生物的残片、芽孢及某些药物结晶等,统称为微粒”。我国药典对药液中微粒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对生产药液过程中的微粒的控制是有明确规定的,但这其中不包括临床操作及护士加药等环节中所造成的微粒污染。因此,应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1微粒污染的来源1.1环…  相似文献   

12.
乔惠平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4):760-761
静脉内治疗是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静脉滴注溶液中含有的不溶性微粒可对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如可引起肺肉芽肿和肺水肿、静脉炎、过敏反应、局部组织梗塞和坏死、肿瘤形成和肿瘤样反应等。外源性、非代谢性的异物微粒在药物生产、储存等诸多环节均可能带入。1985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对大容量的注射剂的不溶性微粒限度有具体规定目,2005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对大容量的注射剂和小容量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限度均做了具体的规定。但护理工作中静脉滴注技术操作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护理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控制输液中微粒污染的有效举措是严把三关。  相似文献   

13.
输液中的不解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作者对我院临床医护人员,配制静滴混合液污染微粒的数量、形态、大小进行了观察,以便寻求适合国情的输液操作方法,输液中微粒的限度标准,以求达到确保病人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 ,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对其过程中的微粒污染受到重视。我国 1990年的药典规定 ,每毫升输液剂冲剂中 ,直径>10 μm的不溶微粒不超过 2 0个 ,直径 >2 5 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 2个。若微粒进入人体 ,可造成严重而持久的危害 ,如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等 ,故为预防微粒污染 ,操作中注意以下几点。1 净化操作环境操作者常规穿隔离衣 ,戴口罩、帽子 ,操作前流动水洗手 ,避免扫床、扫地和减少人员流动 ;为每个病人行静脉穿刺后 ,应用随车消毒液洗手后 ,方能为第…  相似文献   

15.
16.
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和异物,对患者有多方面的严重危害,如引起肺内芽肿、静脉炎、热原样反应、堵塞微血管等。因此,中国药典规定,输液须进行澄明度和微粒检查,合格后方能用于临床。输液一经使用,特别是添加其他药物后,上述两项检查常不合  相似文献   

17.
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预防措施赵翠玲1冯凤2(1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菏泽地区人民医院)近年来,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不溶性微粒进入血循环可导致毛细血管的栓塞,静脉炎等症状,如果进入脑、肺、肾、肝、眼等组织器官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医药界的重视。1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性微粒异物输入体内造成的危害 ,已有足够的临床实践证明 ,任何非代谢性的小颗粒杂质 ,在人体内部都具有极为严重的危害性。静脉输液中含有大量微粒 ,除可引起热原样反应外 ,还可引起输液静脉炎 ,有些异物微粒可引起抗原作用 ,引起过敏反应。另有些更为严重的危害临床一时难以发现 ,当这些微粒随着输液输入体内则从静脉血流经上腔或下腔静脉进入右心室、右心房而后到达肺动脉末梢毛细血管 ,可能造成毛细血管堵塞 ,引起组织细胞坏死 ,可导致肺栓…  相似文献   

19.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内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只有 1~ 2 5 μm,也可为 5 0~ 30 0 μm或更大。手术室是为病人进行手术的场所 ,而手术过程中大多数病人需要输液 ,尤其是失血、失液性休克以及各种大手术的病人 ,输液的速度要快 ,多选用 8~ 16号的穿刺针头 ;输液的总量大 ,有的达几千毫升 ;输液维持的时间长 ,有的长达数十小时。这样 ,手术室输液过程中的微粒污染大大增加。现将手术室微粒污染的来源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1 手术室微粒污染的来源1.1 输入液体本身所带微粒污染由于制备输液剂的原料混入杂质 ,使微粒…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抢救病人过程中,输液是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输液的污染主要是微生物和微粒异物两个方面。为把好液体质量关防止输液污染,本文仅就輸液中的微粒污染问题作一讨论。微粒对人体的危害输液中的微粒系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由各种途径污染的50μm以下的微小颗粒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