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我国首例同种异小肠移植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经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为主,随着肠功能的恢复及肠道耐受性提高,逐步增加肠内营养,相应减少肠外营养,术后4d从空肠造口给予2%的谷氨酰胺溶液,术后10d给予结晶氨基酸类肠道饮食并开始口服饮食,术后2个月改给肽类肠道饮食,术后4个月完全停止肠外营养,结果显示:术后移植肠功能逐步恢复,肠道耐受,在术后9个月中,病人体重和白蛋白得到很好维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疗效和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将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术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观察组)和传统放置胃管EN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第7和第14天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免疫和营养状况等指标的差异和生活质量评分(QLQ-C30)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均在术中成功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无发生导管相关并发症,未增加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两组病人抑郁与焦虑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QLQ-C30评分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术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是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冰  娄礼广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7,14(4):219-222,225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 方法:6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TE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两组,每组各30例.手术前3 d开始给予营养支持,TEN组口服百普素,术后24 h内开始经空肠造口管输注;TPN组术前3 d开始经腔静脉置管行PN支持,术后24 h恢复TPN支持,两组营养支持时间均为14 d. 结果:两组病人均完成营养支持计划,未发生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两组病人术后的体质量、体质指数、上臂周径均较术前略低,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血清蛋白水平在手术后均有明显下降,TPN组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TPN组术后谷酰转肽酶和乳酸脱氢酶高于TEN组.术后监测氮平衡1周,两组均表现为负氮平衡.TEN、TP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5±0.5) d和(3.0±0.5) d(P<0.05).术后排便时间分别为(4.0±1.0) d和(6.0±1.0) d(P<0.01).两组病人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TEN组伤口愈合情况优于TPN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药物费用TEN、TPN组分别为11 206/4 502元、15 430/7 500元(P<0.05). 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术前3 d及术后早期行EN,可改善营养状况,降低蛋白质分解,促进肠功能恢复,符合生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我国首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经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为主。随着肠功能的恢复及肠道耐受性提高,逐步增加肠内营养,相应减少肠外营养。术后4d从空肠造口给予2%谷氨酰胺溶液;术后10d给予结晶氨基酸类肠道营养,并开始口服饮食;术...  相似文献   

5.
探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优越性及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将 18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 (EN组 )、胃肠外营养组(PN组 )。术后第 1天开始分别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治疗 10天。术前及术后 1、3、5、10天分别测量每例病人的营养及免疫学指标 ,并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但与全胃肠外营养一样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而且更加符合人体生理 ,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能够尽早纠正负氮平衡。在恢复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优于全胃肠外营养 ,能够改善术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EN)的效果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外营养(治疗组),与同期行手术治疗后给予单独肠外静脉营养的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针对术前术后体重变化,总蛋白、白蛋白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体重变化及总蛋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用肠内外营养有其显著的优点,临床医生应更加重视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消化系病术后经空肠造瘘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5月~1994年12月共收治因消化系疾病而做治疗性手术同时做空肠造瘘置管术,术后滴注要素饮食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43例,观察代谢效应和并发症,结果发现经营养支持后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值均升高,负氮平衡得到纠正,伤口Ⅰ期愈合,血清淀粉酶值在正常范围,腹泻、腹胀的发生率6.9%,恶心为4.6%,但经调整滴速及浓度后,症状可以控制,病人能够接受.认为消化系疾病术后胃及十二指肠功能受到创伤的患者,经空肠造瘘置管滴注要素饮食是实施早期经肠营养值得推荐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效果,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2年8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52例,其中术后行肠内营养组与行肠外营养组各26例,肠内营养组术后第1天应用葡萄糖注射液,第2天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液,并逐渐增加营养液的量;肠外营养组术中即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1d开始利用静脉营养混合液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直至患者恢复口腔进食;分别于术后第1、3、8天检测患者肝功能情况,术后第1、8天检测患者血中内毒素及(1-3)-β-D葡聚糖浓度水平.结果 术后第8天患者肝功能状况较术前明显恢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8天与术前比较,血中内毒素和(1-3)-β-D葡聚糖浓度水平无明显变化,而肠外营养组患者此两者浓度术后第8天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肠内营养组的腹腔内感染及腹腔外感染率分别为3.84%和7.69%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19.23%和46.15% (P<0.05),两组间发生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保持患者肠道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有效减少腹腔内外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三腔胃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分为三腔胃肠管组和普通胃管组,术后24 h开始给予EN。对比两组病人的置管成功率、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耐受情况的比例和感染发生率等,并在第8天复查肝、肾功能,评价三腔胃肠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采用三腔胃肠管进行空肠EN的同时进行胃内减压,显著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采用三腔胃肠管行EN安全可靠,耐受性好,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吴畅 《药物与人》2014,(9):299-300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4月2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措施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术后除10例患者分别发生腹泻、腹胀、营养液返流等并发症予以及时处置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安全完成肠内营养治疗,患者营养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改善和恢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减少抗生素和肠外营养的需要量,降低全身炎症反应,降低住院费用。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鼻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良好的护理可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方法简单、安全性高、经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食管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传统的完全胃肠外营养组,每组30例.肠内营养组为术中将鼻肠营养管置入患者的十二指肠降部,术后12h开始经鼻肠营养管通过输液泵滴注肠内营养剂(能全力),术后6d给予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为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过度到肠内营养.观察两种方法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及实验室的生化指标.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肠外营养组提前10~14h,输液量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日,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而且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2.
胰腺手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胰腺疾病手术后营养支持的疗效以及肠外、肠内阶段性营养支持与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优缺点。 方法 :将 2 2例胰腺疾患病人按病种随机分为肠外、肠内阶段性营养支持 (PN+EN)和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两组 ,每组 11例 ,均给予等热量、氮量的营养支持 ,检验两组病人术后 1、5、10、2 0天的代谢变化。 结果 :两组在术后各期体重均略降低 ,但差异不明显 ,血淀粉酶显著下降 ,肝、肾功能好转 ,血糖趋于正常 ,两组无显著差异 ,血清蛋白 Alb、TFN、PAB水平均明显提高 (P<0 .0 1) ,除术后 10天 PAB外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而 PN+EN组术后并发症少 ,肠功能恢复早 ,营养费用少于 TPN组。 结论 :胰腺手术后肠外、肠内阶段性营养支持与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一样安全有效 ,并有利于肠功能恢复 ,减少感染 ,降低营养费用  相似文献   

13.
肠外与肠内营养联合奥曲肽对胰瘘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 17例胰瘘病人在实施肠外与肠内营养联合奥曲肽对胰瘘分泌的影响。 方法 :观察肠外或经鼻空肠管和空肠造口管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 ,并比较使用奥曲肽前后 1、4、7天胰液分泌、胰液中蛋白量、淀粉酶以及HCO-3 、K 、Na 和Cl-量的变化。 结果 :肠外与肠内营养期间胰液量、胰液中蛋白量、淀粉酶及HCO-3 、K 、Na 和Cl-量两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加用奥曲肽后两组均有下降 ,肠外营养加奥曲肽组虽下降幅度稍大于肠内营养加奥曲肽组 ,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肠外和经空肠置管的肠内营养没有刺激胰腺分泌和加重胰腺负担 ;若结合奥曲肽 ,则可明显抑制胰液分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中置入鼻肠管,术后行肠内营养。结果:通过妥善固定鼻肠管,保持鼻肠管的通畅,控制经鼻肠管输入肠内营养液的量、方法、速度,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是经济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的方法,有效的护理对于确保手术的成功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肠内早期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胃切除患随机分2组,术后48h内均给于肠外营养支持,48h后I组继续行肠外营养,Ⅱ组改行肠内营养(能全力),连续5天。肠内制剂通过置留于空肠或十二指肠降部的鼻十二指肠/空肠管。结果 术后第7天两组病人体质量(m)、上臂肌围长(AMC)、转铁蛋白(TRF)等较术前明显增加(P均<0.05),但两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显性意义;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7天血浆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的值相比差异均无显性意义;Ⅱ组氮平衡比I组恢复快。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能更早恢复氮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感染的影响,以期为预防及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60例,依据数字表格法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每组各30例,在24h内分别接受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时间7d,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7d谷氨酸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IB)变化,内毒素及(1-3)-β-D葡聚糖浓度水平变化,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术后7d肠内营养组患者ALT(31.74±9.03)U/L、TBIL(19.39±7.13)μmol/L,肠外营养组患者分别为(47.27±11.02)U/L、(25.48±13.09)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肠内营养组内毒素浓度(60.38±10.34)pg/ml、(1-3)-β-D葡聚糖浓度(194.22±26.48)pg/ml,肠外营养组患者分别为(104.63±32.47)、(284.67±42.58)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率肠内营养组患者为16.67%、肠外营养组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全身营养状况,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医源性十二指肠后壁合并胆总管下段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十二指肠后壁合并胆总管下段损伤的诊治经验.1例因十二指肠破裂出血行急诊手术止血及十二指肠部分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空肠Witzel造口、十二指肠残端造口、T管引流、胰管外引流术.另外1例十二指肠损伤较轻,给予建立鼻空肠内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结果 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道手术中的胆总管合并十二指肠损伤主要在于预防,误伤发生后,手术者应及时发现,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有效的紧急处理方法,胆总管及十二指肠瘘手术以引流为主,并应予以充分的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8.
总结普通外科 5 8例危重病人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经验。 5 8例病人中消化道瘘 7例 ,重度营养不良 31例 ,严重感染 10例 ,肿瘤放疗、化疗 5例 ,门脉高压术后 2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 2例 ,肠克隆病 1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表明营养支持后体重增加 ,吻合口瘘愈合。就危重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意义、方法及原则进行讨论。肠外肠内营养治疗普外科危重病人58例@董君佩$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戴斌$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陈涌鸣$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相似文献   

19.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易并发感染成为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本文介绍五点法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并胰液外引流 ,同时胆肠吻合口置支撑管技术 ,并探讨其在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自 1991年 1月~ 2 0 0 3年8月完成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 4 7例 ,其中男 30例 ,女 17例 ,年龄 32~ 6 8岁 ,平均年龄 5 4岁。其中A组 2 5例 ,采用五点法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及胆肠吻合口置支撑管技术 ;B组 2 2例 ,采用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 手术方法 B组采用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相似文献   

20.
根据食管癌切除术后肠道功能仍被保留,采用术中置空肠营养管,术后肠内营养治疗36例食管中下段及胃底贲门癌患者。达到了加强术后病人营养支持,预防和治疗吻合口瘘的目的。强调在开始肠内营养前,确定空肠营养管是否到达空肠非常重要,介绍了鉴定的方法。肠内营养时要注意营养液的滴注速度、浓度和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