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探讨生态因子与桃儿七根及根茎中鬼臼毒素及总木脂素含量的相关性,采用HPLC测定5个省区87份桃儿七样品的鬼臼毒素含量,采用UV测定总木脂素含量;结合生态因子(地形、土壤、气候)采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产地桃儿七中鬼臼毒素与总木脂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分别达到1.001%~6.230%,5.350%~16.34%.SPSS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鬼臼毒素含量与总木脂素含量呈线性正相关;采样区域内,桃儿七中鬼臼毒素、总木脂素含量与纬度、年均降雨量呈强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呈强负相关关系,与速效钾分别呈较弱、强正相关关系,与坡度、年均气温均呈较弱负相关,且鬼臼毒素含量与速效磷呈较弱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中鬼臼毒素和总木脂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桃儿七中鬼臼毒素和总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对其资源利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产地共126个桃儿七样品中鬼臼毒素和总木脂素含量,采用参比波长法测定桃儿七中总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桃儿七中鬼臼毒素和总木质素的含量均以产自甘肃省永登县自然保护区样地的样品含量最高,产自西藏自治区江达同普乡样地的样品含量最低,前者分别为7.40%,20.66%,后者分别为0.40%,5.46%,两者分别相差近19倍和4倍。桃儿七中鬼臼毒素与总木脂素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两者的含量表现出海拔较低、纬度较高地区样地的含量较高的特点。结论:2种含量测定方法均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以鬼臼毒素含量和总木脂素含量为指标评价桃儿七资源利用价值较为客观;本研究的结果,对于桃儿七野生资源采集和栽培生产基地建设的产地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粟爽  王冰 《江西中医药》2009,40(1):58-59
目的:测定6个产地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TC—C18(4.6150mm);流动相: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250nm;流速:1ml/min;室温:25℃。结果:1号千山野生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总含量4.1031%;2号吉林抚松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总含量2.0805%;3号辽宁海城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总含量2.5089%;4号辽宁风城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总含量2.5722%;5号黑龙江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总含量1.6683%;6号辽宁白色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总含量2.2499%。结论:1号千山野生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总含量最高。而在栽培品种中4号辽宁凤城五味子种子中3种木脂素类总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木脂素含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道峰  翁强  施大文 《中草药》1994,25(5):238-240
选择内南五味子素为对照品,比色法测定了8种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茎藤和根中总木脂素含量,异型南五味子Kadsura heteroclita和内南五味子K.interior中的加样回收率为96.7%和97.9%。结果表明,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总木脂素含量因种、药用部分及性别不同而差异较大,以根和雌株中含量为 高,披针叶南五味子K.lancilimba根中总木脂素含量最高达4.926%,窄叶南五味子K.an  相似文献   

5.
抗癌物质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显著,为寻找毒性小、疗效高的抗肿瘤药,国内外合成了大量具抗肿瘤活性的鬼臼毒素衍生物。从生物合成出发,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以获得高产量的鬼臼毒素类资源,正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综述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药理活性和应用、结构改造和构效关系、生药分布、生物合成以及利用生物技术生产鬼臼类木脂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桃儿七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综述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中存在的天然木脂素类化学成分、人工合成鬼臼毒素衍生物及其生物活性、作用机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桃儿七中已知的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探讨、以鬼臼毒素为前体物质合成和发现低毒高效的抗肿瘤活性衍生物方面,并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由于目前作为前体物质的鬼臼毒素仍依赖于从桃儿七中提取,而桃儿七的资源已出现紧缺,寻找鬼臼毒素含量高的桃儿七野生资源,并开展人工种植基地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5,(12)
目的:建立UPLC-MS/MS法测定南方山荷叶与八角莲中鬼臼毒素-4-O-葡萄糖苷、4'-去甲鬼臼毒素、鬼臼毒素、4-去氧鬼臼毒素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10 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L/min;柱温为30℃;质谱条件:采用正离子的模式,以MRM配对离子方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4种木脂素类成分均在4 min内出峰且分离良好,鬼臼毒素-4-O-葡萄糖苷、4'-去甲鬼臼毒素、鬼臼毒素、4-去氧鬼臼毒素分别在156.25~10 000 ng/m L、40.63~2 600 ng/m L、159.38~10 200 ng/m L、8.13~52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105.0%,RSD均小于4.2%(n=3)。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快速灵敏,可用于南方山荷叶与八角莲中多种成分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金鑫  祝洪艳  张荻  赵岩  何忠梅  郜玉钢 《中草药》2018,49(23):5724-5732
木脂素是由2分子及以上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的一类天然化合物,多存在于植物的木质部和树脂中,具有抗肿瘤、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降血糖、抗氧化、保护心血管和肝脏等广泛的生物活性。但该类化合物溶解度差,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因此,研究者多采用化学方法对其结构进行改造与修饰。对近年来几种代表性木脂素类成分牛蒡苷元、鬼臼毒素、五味子木脂素、厚朴酚、和厚朴酚等的化学结构修饰及衍生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八角莲中木脂素类成分4'-去甲基鬼臼毒素、鬼臼毒素和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山柰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kma C18plus(250 mm×4. 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 1%磷酸水溶液(50∶50);流速为1 m 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290、360 nm。结果:4'-去甲基鬼臼毒素、鬼臼毒素、槲皮素、山柰素分别在进样量0. 294 4~3. 680、0. 961 6~12. 020、0. 086 3~1. 079 3、0. 102 3~1. 279μg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4个成分各个水平的方法回收率(n=9)均在97. 1~102. 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适用于八角莲中4'-去甲基鬼臼毒素、鬼臼毒素、槲皮素、山柰素4种成分的同时测定,能为八角莲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八角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凝胶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八角莲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八角莲根茎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其中木脂素类化合物10个,分别为4′,5′-二去甲基鬼臼毒素(4′,5′-didemethylpodophyllotoxin,1)、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2)、4′-去甲基鬼臼毒素(4′-demethylpodophyllotoxin,3)、山荷叶素(diphyllin,4)、鬼臼毒酮(podophyllotoxone,5)、苦鬼臼毒素葡萄糖苷(picropodophyllotoxin-4-O-β-D-glucoside,6)、4′-去甲基鬼臼毒素葡萄糖苷(4′-demethylpodophyllotoxin-4-O-β-D-glucoside,7)、山荷叶素葡萄糖苷(diphyllin-4-O-β-D-glucoside,8)、鬼臼毒素葡萄糖苷(podophyllotoxin-4-O-β-D-glucoside,9)、八角莲醇(dysosmarol,10);黄酮类化合物3个,分别为山柰酚(kaempferol,11)、槲皮素(quercetin,12)、山柰黄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13);甾醇类化合物1个,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4)。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毒性中药鬼臼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毒性中药鬼臼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液质联用方法进行定性鉴别,以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各方法可用于鬼臼的质量鉴定。结论:建立的显微、LC-MS等方法可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A new monoepoxylignan, dysosmarol (1), along with eight known compounds, podophyllotoxin (2), 4'-demethylpodophyllotoxin (3), deoxypodophyllotoxin (4), 4'-demethyldeoxypodophyllotoxin (5), diphyllin (6), kaempferol, quercetin, and beta-sitosterol,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Dysosma versipellis. The structure of 1 was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ryltetralin lignans 2-4 showed the most potent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the growth of androgen-sensitive (LNCaP) and androgen-independent (PC-3)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 with IC50 values in the ranges 0.030-0.056 and 0.032-0.082 microM, respectively. A quantitative HPLC 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ound 2 occurred 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in the plant (37.21 mg/g) followed by compound 4 (5.01 mg/g) and compound 3 (2.75 mg/g). Furthermore, D. versipellis roots contain a similar content of compound 2 as compared with the rhizomes and roots of Podophyllum hexandrum, a commercial source of the lignan. Thus, cultivation of D. versipellis in suitable locations may serve as an alternative source for podophyllotoxin (2)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3.
液体振荡培养八角莲愈伤组织及其鬼臼毒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培养八角莲的愈伤组织。方法与结果在MS+NAA 0.2 mg/L+6-BA3.0 mg/L的液体培养基中,愈伤组织20 d平均增加重量达53.4 g。添加0.2g/L苯丙氨酸的培养基中,鬼臼毒素的含量可达0.5%。  相似文献   

14.
张敏  施大文 《中药材》2001,24(2):89-92
本文报道了三种资源八角莲的生药性状、组织构造及粉末显微特征。  相似文献   

15.
侗药八角莲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侗药八角莲主产地广西的三江、湖南的通道、新晃、贵州的天柱、凯里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收集了不同少数民族药用经验,明确了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介绍了侗药八角莲的文献记载、植物学形态、分布及品种、民间应用方法,以及当前对侗药八角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研究状况,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有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丰富的药用民族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6.
八角莲丛生芽分化及试管苗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八角莲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方法以八角莲的叶片作为外植体,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观察八角莲愈伤组织丛生芽的诱导率。结果以NAA1.0mg/L+6-BA0.2mg/L的激素配比最有利于新芽生根;苔藓+腐殖土的栽培基质中,八角莲试管苗的生长状况最好。结论通过合理筛选激素配比,可促进八角莲愈伤组织产生丛生芽并生根形成幼苗,为快速繁殖八角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八角莲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了八角莲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技术.方法 采用八角莲成熟种子为材料,经过种子消毒诱导出芽,成功培育出无菌幼苗,再用幼叶、叶柄进行试管繁殖.结果 种子外植体以70%酒精消毒45 s+3%次氯酸钠消毒5 min组合进行灭菌效果最佳,污染率为0.00%,出芽率为1.9%;种子在MS+6-BA 2.0 mg/L + GA3 0.5 mg/L激素配比上容易萌芽,出芽率为15.6%;在取材部位筛选中,以幼叶为外植体对诱导出芽效果最佳,最佳诱导愈伤组织激素组合为MS + 6-BA 1.0 mg/L + NAA 0.3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5.7%;结论筛选适合的外植体和激素组合,对八角莲愈伤组织诱导和丛生芽分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