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是冠心病独立的预测因子和重要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有:参与胆固醇逆转运;抗氧化和抗炎;抗血栓、促纤溶;保护内皮功能等.高密度脂蛋白与载脂蛋白和其密度、大小相关的异质性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能明显减少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冠心病或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对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进行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对52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临床特点、心电图表现、心肌标志物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平均年龄60.00±10.02岁。采用Gensini评分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集静脉血检测血脂指标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分析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Gensin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r=0.130,P=0.022),心肌梗死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r=0.213,P=0.048);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影响冠心病病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影响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大样本的临床病历回顾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他汀类药物减少再狭窄的作用并阐明各种血脂指标水平的变化在其中的意义。方法 对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并在术后3~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9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持续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按常规方法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再狭窄判定标准为原支架内管径狭窄≥50%。首次入院时及复查造影前1天空腹测定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行统计分析。结果 他汀组及对照组再狭窄率分别为20.1%和26.3%(P〈0,05)。两组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无显著差异(均P〉0.05),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及载脂蛋白B(P〈0.05)差异显著。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再狭窄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值与再狭窄程度明显相关(r=0,207,P〈0.05)。其余血脂指标水平变化与再狭窄程度间无相关关系(均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非血脂类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随访时各项血脂指标与再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随访时所有血脂指标中只有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入方程。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持续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减少再狭窄的发生,这一作用可能与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降低胆固醇水平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易患者(下称易患者)的预后已无争论,然而治疗的对象、时机和措施尚待确定.调整饮食结构辅以降脂药物确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而现有试验结果的适用范围以及药物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的意义,吸引了人们更大的兴趣.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水平抑或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孰为诊断、治疗和随访易患者的最佳指标?目前认为应予治疗的胆固醇水平低于以往的标准.对易患者给予帮助和进行宣教,并动员其主动参与治疗,才能有效地降低胆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SD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24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去卵巢组(简称Ovx组),(2)去卵巢+雌激素组(简称Ovx+E2组),(3)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3月后断头取血,检测,血清雌二醇、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结果去卵巢后的SD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雌激素替代治疗后血清雌激素浓度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别.去卵巢组大鼠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雌激素替代治疗后胆固醇水平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无差异;大鼠去卵巢后血清甘油三酯稍有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去卵巢雌激素替代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血清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与去卵巢组比较稍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去卵巢组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给予雌激素替代治疗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雌激素替代治疗能调节SD大鼠的血脂代谢,降低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但可使甘油三酯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谢特点,分析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应用t检验比较活动期(研究组,56例)和非活动期(对照组,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差异,Pearson直线回归分析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活动期患者[(0.94±0.22)mmol/L vs.(1.11±0.21)mmol/L,P0.001],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呈负相关(r=-0.302,P0.05;r=-0.273,P0.05)。结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且与疾病活动相关。积极控制疾病活动,对血脂进行干预,对预防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脂检验在诊断冠心病糖尿病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8月该院40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4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血脂检验,比较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结果实验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检验在诊断冠心病糖尿病中的效果确切,可准确有效反映患者血脂水平和健康人之间的差异,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对于冠心病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疾病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糖耐量个体空腹血浆Preptin水平.结果 显示空腹血浆Preptin水平女性高于男性,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Preptin水平明显高于糖耐量受损者和正常对照者.空腹血浆Preptin水平与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糖负荷后2 h血糖、HbA<,1C>和HOMA-IR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血浆Preptin水平可能与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9.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表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外一切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脂蛋白(以胆固醇含量表示)的总和,用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可算出.为了解北京部分职业人群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参考值及其分布,选择调查2000~2001年来院体检的北京市事业及企业单位干部与职工(不包括体力劳动者),共计28161人(男/女为6/4),年龄20~85岁.按标准化要求空腹测定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以Freidewald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发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随年龄上升,50岁以下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上女性高于男性.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年龄标化均值男为3.47mmol/L、女为3.29mmol/L,但老年男为3.90mmol/L、老年女高达4.21mmol/L.假定甘油三酯在临界值(1.7mmol/L)时,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0.77mmol/L,由于该组人群甘油三酯水平较低,各年龄组两项指标的差距都或多或少地低于0.77mmol/L.调查所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美国全国有代表性的数据大约低20%(男女相近),以上表明北京部分职业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危险明显低于美国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30例冠心病人和130例健康人的血浆性激素水平、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组分。结果显示:男性冠心病组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女性冠心病组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组,主要为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2胆固醇下降所致。血清总胆固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内皮脂酶是近年来发现的甘油三酯脂肪酶基因家族新成员.该家族还包括脂蛋白脂肪酶、肝脂肪酶.内皮脂酶具有磷脂酶活性,可参与脂蛋白代谢,尤其对血浆中的高密度脂蛋白代谢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具有明显调节作用.近来研究证明,抑制内皮脂酶可提高人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但目前内皮脂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逆行转运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仍尚无明确定论,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对氧磷酶1活性的影响.方法 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阿托伐他汀10mg/d)和治疗组(n=18,阿托伐他汀10 mg/d+普罗布考1 000 mg/d),随访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对氧磷酶1活性.结果 治疗4周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5.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13.7%(P<0.05),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略有下降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分别下降28.1%、28.5%、14.2%(P<0.01)和23.3%(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对氧磷酶1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而治疗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对氧磷酶1活性的变化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前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氧磷酶活性及两者治疗后的变化值与血脂各指标之间均无相关关系(P>0.05),而对氧磷酶活性与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69,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合用具有协同降胆固醇作用和抗氧化作用,但普罗布考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不能被阿托伐他汀抵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使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对近期血脂达标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9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每晚睡前用药一次;n=49)和联合治疗组(普罗布考0.5 g,每天2次;阿托伐他汀20 mg/d,每晚睡前用药一次;n=41)。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入院和服药1月时血脂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血脂达标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单独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血脂达标率分别为18.4%和48.8%(P<0.01)。两组患者的近期预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均可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联合治疗组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较单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血脂达标率。  相似文献   

14.
残余胆固醇(remnant cholesterol,RC)所趋使的残余风险近来被欧美等国家高度重视。相比于传统血脂四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C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架内再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中有着非常重要的预测价值,并且这种预测价值是独立于传统血脂四项的。重视及调控残余胆固醇水平对于改善这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78例,将其列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78名,列为对照组,该院为两组患者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情况,对比血红蛋白水平、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水平指标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比对照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对照组低。在血糖水平方面,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糖蛋白水平以及餐后2h血糖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是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指标,应用该指标对患者血糖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对预防糖尿病、诊治糖尿病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不同血脂指标的控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的影响.方法 入选在我院成功行支架植入术并于3个月后至1年内回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复查时间平均为7.4 ±2.2个月.未行介入治疗的其它冠状动脉若发生狭窄加重大于原来的25%以上定为粥样硬化病变加重.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者95例,无变化者307例.患者于入院即介入手术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均测定了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用公式(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结果 复查时病变加重组和无变化组总胆固醇(4.62±1.14 mmol/L比4.26±1.0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1±0.93 mmol/L比2.25±0.75 mmol/L)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52±1.12mmoL/L比3.20±0.98 mmol/L),三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均与病变加重发生 相关.结论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目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未行介入治疗的其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冠心病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多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亚组分层分析,寻找在不同背景下发生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79例,最终纳入一般资料完整且符合标准的患者300例。分为无脑微出血组(C组)和有脑微出血组(CMBs组),CMBs组再分成轻、中、重度组,将各组间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300例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MBs组190例,CMBs的检出率为63.33%。②两组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CMBs发生的危险因素。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不同程度的CMBs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观察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脑白质疏松、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危险因素,并对可控因素加以控制,避免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CMB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牛磺酸治疗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小剂量牛磺酸治疗,疗程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O、内皮素-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小剂量牛磺酸治疗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内皮功能,对减缓疾病进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206(miR-206)、微小RNA-590-3p(miR-590-3p)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2月于河北燕达医院住院治疗的117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组),同期选取104例健康体健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血清中miR-206和miR-590-3p水平;分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压、血脂水平与血清miR-206、miR-590-3p水平的相关性;比较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同预后组血清miR-206和miR-590-3p水平;分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室性心律失常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肌酐、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的miR-206、miR-590-3p、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室性心律失常患者miR-206与miR-590-3p水平呈正相关,且与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均为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miR-206和miR-590-3p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均为P<0.05);miR-206升高(OR=6.98,95%CI:2.96~16.45,P=0.001)、miR-590-3p升高(OR=7.07,95%CI:4.33~11.54,P=0.002)和总胆固醇升高(OR=6.27,95%CI:4.38~8.97,P=0.008)是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OR=0.42,95%CI:0.21~0.84,P=0.004)是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miR-206和miR-590-3p水平升高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代谢综合征病人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代谢综合征175例,根据C反应蛋白水平分为高C反应蛋白组和正常C反应蛋白组.检测两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 高C反应蛋白组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正常C反应蛋白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后者(P<0.01);C反应蛋白水平与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舒张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病人中C反应蛋白升高者往往伴随多种代谢紊乱加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亦随之加重,故对此类病人更要加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