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提供职业照射诱发人类恶性肿瘤的证据和评价其危害。方法:用O/E程序分析了我国24省、直辖市、自治区1950-1980年间在职的27011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和25782名其他科医务工作人员1950-1995年间的恶性肿瘤发病资料。结果:X射线工作者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医务人员,相对危险(RR)为1.2,95%可信限(CI)为1.1-1.3。发病率明显增加的肿瘤是白血病,皮肤癌,女性乳腺癌,肺癌,肝癌,膀胱癌和食管癌,RR分别为:2.2,4.1,1.3,1.2,1.2,1.8和2.7,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见增加,R=1.6,95%(CI)为0.9-2.6,结论:X射线工作者白血病、皮肤癌,女性乳腺癌,可能还有甲状腺癌相对危险的增高与职业X射线的照射有关,当累积剂量达到一定水平时,这些肿瘤的相对危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职业X射线照射对人类非肿瘤性疾病的影响及其规律。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放射组)及非放射科室医务工作者(对照组)的非肿瘤死因进行了随访观察和对比研究。结果:放射组非肿瘤死亡危险明显高于对照组,RR=1.18,P<0.01,危险显著的非肿瘤死因有:冠心病,RR=1.39(<0.01),脑血管病,RR=1.36(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RR=10.35(P<0.01),神经系统疾病,RR=2.06(P<0.01),及皮肤、皮下组织疾病,RR=3.23(P<0.05)。结论:受到长期职业照射的X射线工作者非肿瘤病因死亡危险显著增高,其中冠心病 、脑血管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死因危险可能与这种职业照射有关。  相似文献   

3.
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1950年~1990年间恶性肿瘤危险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提供小剂量慢性照射诱发人类恶性肿瘤的证据和有关规律。方法用O/E程序分析了我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7011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和25782名其他科医务人员1950~1990年间恶性肿瘤发病资料。结果X射线工作者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医务人员(RR=1.1,95%可信限为1.0~1.2)。发病率明显增加的恶性肿瘤是白血病、皮肤癌、妇女乳腺癌、肝癌和食管癌,相对危险分别为:2.3,5.0,1.6,1.3和4.4。白血病危险的增高主要见于1970年前开始X射线工作和开始放射工作时年轻者。结论从X射线工作者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与工龄、参加X射线工作时年龄和时期分析表明,X射线工作者的白血病、皮肤癌和妇女乳腺癌发病率的增加与职业X射线照射有关  相似文献   

4.
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中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长期职业受照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288对1:2配比的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患者及相应对照,问卷调查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归一化工作量法估算累积受照剂量,SAS软件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超重(OR=3.087,P=0.010)是我国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3个主要危险因素;将性别,参加工作年代分层后,男性,早期参加放射工作者中较大剂量受照同高血压呈正相关(OR=5.672,P=0.22),结论:家族史、超重是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职业紧张在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较大剂量受照可能与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5.
调查分析了我国1950~1980年期间20岁以上的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死亡情况.共调查26,872人,其中死亡250例,并以普外科或内科或五官科医务人员为对照.两组人员各类死因的标准化死亡率均无显着差别,所列位次基本一致,恶性肿瘤死亡均占第一位.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白血病死亡26例,而预期值为3.99例,两者差别有非常显着意义.分析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中恶性肿瘤死亡例及白血病死亡例受照射的累积剂量,与非恶性肿瘤死亡例相比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恶性肿瘤的危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辐射致癌危险评价,特别是小剂量电离辐射致癌危险的评价是当前人们最为关心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着辐射防护标准的制定,也关系着核能、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了观察和评价小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类的致癌危害,自1981年以来“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  相似文献   

7.
自国务院1989年底颁布实施《条例》后,九江市加强了放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建立起了一套较完整的放射卫生监督管理体系。为检验14年来九江市放射卫生监督成效,了解放射卫生状况及放射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指导今后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将1988年与2002年的医用诊断X射线监督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放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放射医学与防护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 :人们经常受到的小剂量慢性照射对健康的影响能否根据中等以上剂量急性照射的人群资料 (如日本原爆幸存者等 )外推 ?电离辐射的随机性效应是否有阈值 ?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直接方法是 :对受到不同照射方式和不同剂量水平照射的人群长期地进行放射流行病学调查 ,以了解其受照剂量及其累积方式 ,查明其健康效应及其与剂量的关系。中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人群之一。该人群的特点是 :①历史长 ,我国开始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是在上世纪30年代 ,至今已有 6 0余年的历史 ;②人数多 ,…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肿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是小剂量长期照射的特定人群,调查旨在研究辐射诱发恶性肿瘤在这一人群中的表现及特点,方法:收集定群队列1950-1996年间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其相对危险(RR)计算采用Epicure(Hirosoft International Corp.1988-1992)中的AMFTT程序。结果该定群队列来自江苏省医院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和同所医院其他科室医务工作者共7701人,累计观察了215355人年,期间发生恶性肿瘤312例,经性别、年龄调整,照射线全部肿瘤的相对危险RR>1;妇女乳腺癌的发生率显著增高(RR=3.3,95%置信区间为1.39-8.07);实体癌及白血病RR达1.2和2.6;恶性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由对照组的55.0提前至51.3岁;照射组全死因RR为1.2。结论: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这一群体显现出辐射致癌效应。但要得出全面的结论仍需继续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我国医用X射线工作者随访队列中最大的江苏亚组开展继续随访,分析1997—2011年队列随访期间慢性小剂量电离辐射照射诱发恶性肿瘤的发病危险。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由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统一随访方案,经过统一培训后,组织开展随访工作。采用Epicure之Datab计算随访队列1997—2011年累计观察人年分组列表,利用AMFIT进行分组资料的Poisson回归,计算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各种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RR)值及其95%CI结果 共随访7 088人,其中,照射组3 668人,累计观察94 651.2人年,失访率为5.79%。在此期间诊断新发恶性肿瘤441例。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全部恶性肿瘤的RR为1.44(95%CI:1.18~1.75),实体癌的RR为1.44(95%CI:1.18~1.75)。照射组发病率明显上升的恶性肿瘤包括肺癌(RR=1.95,95%CI:1.30~2.92)、食管癌(RR=3.04,95%CI:1.20~7.70)、淋巴癌(RR=2.24,95%CI:0.67~7.48)、白血病(RR=1.57,95%CI:0.33~7.39)、喉癌(RR=2.47)和甲状腺癌(RR=2.80,95%CI:0.24~32.26)。对失访情况进行调整后,照射组实体癌的RR=1.2(95%CI:0.94~1.46)。结论 1980年前参加工作的江苏省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恶性肿瘤,主要是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危险增高,可能与其接受的慢性小剂量电离辐射职业照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5'侧翼非编码区G532T突变同编码区M235T多态性之间在X射线工作者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了137例X射线工作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14例对照AGT基因-532位及M235T两个不同位点基因多态性,通过家族史分析了家族遗传易感性同两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组AGT基因M235T多态性MM,MT,TT3种基因型频率为0.05,0.18,0.77,无家族史的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8,0.35,0.57(P=0.031),T等位基因频率病例和对照分别为0.86,0.74(P=0.009),G532T CC,CT,TT3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两位点联合分析表明:具有-532位T等位基因的个体,M235T多态性同高血压病密切相关,有无职业紧张,辐射剂量大小不同组,基因型分布在病例及对照组中不同。结论:5'端C532T突变及编码区M235T多态性可能共同参与了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的发病过程,职业因素可能加重了遗传基因型对高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职业受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12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的冠心病患者及相应对照,问卷调查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及职业因素,归一化工作量法估算个体累积受照剂量。SAS软件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逐步回归法拟合条件Logistic模型。结果 超重(OR=2.679,P=0.0150)、体育锻炼(OR=0.421,P=0.0333)、糖尿病史(OR=7.823,P=0.0200)、高血压史(OR=6.172,P=0.0003)、冠心病家族史(OR=17.298,P=0.0001)、防护条件差(OR=3.992,P=0.0027)、累积剂量(OR=1.612,P=0.0454),最终保留在模型中。结论 高血压、超重、糖尿病及冠心病家族史是X射线工作者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为冠心病的保护性因素,较大剂量受照(>300mGy)可能与冠心病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GPA基因突变频率检测作为累积受照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方法 用改进的GPA基因位点突变检测技术 ,分析了 5 5名不同时期开始X射线工作者和 5 0名非放射科医务工作者外周血红细胞GPA基因突变变异体频率与开始工作时期、工龄和累积受照剂量间的关系。结果 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GPA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对照 ;突变率明显增高是发生在 1970年前开始X射线工作者 ,这与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所见恶性肿瘤危险明显增高发生在 1970年前开始X射线工作者相一致 ;X射线工作者的GPA基因突变频率随累积剂量而增高 ,剂量 效应关系N突变优于NN突变。结论 用GPA基因突变检测作为生物剂量计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如 :个体差异、特异性及剂量 效应刻度曲线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江苏省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职业性照射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队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省内1950—1980年间在医院放射科工作的医用X射线工作者为放射组;同一医院同时期未从事过放射工作的内科、五官科、儿科等医务人员为对照组形成调查队列。计算该随访队列1950—2011年累计观察人年数,并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计算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各种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结果 本次队列共完成随访7 703人,其中放射组3 961人,对照组3 742人,总体观察人年数为315 309人年,失访率为6.92%(533/7 703)。1950—2011年期间肿瘤患者共计819人(恶性肿瘤771人),放射组恶性肿瘤发病风险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体癌和全部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31(95%CI:1.11~1.55)和1.33(95%CI:1.13~1.57)。其中放射组罹患肺癌的相对危险度明显提高(RR=1.45,95%CI:1.00~2.09)。结论 江苏省医用X射线工作者罹患肺癌、实体癌以及全癌的相对危险度明显提高,可能与其长期接受慢性小剂量职业照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小剂量职业受照者的辐射损伤远期效应。方法 用4 #和 7#全染色体探针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分析 2 5名早期X射线工作者的染色体易位 ,按照PAINT分类法进行。结果 X射线工作者基因组易位率为 (13 14± 1 2 3) 10 0 0细胞。完全性易位与不完全性易位为 1∶1 7。 196 5年后工作的X射线工作者不完全性易位 (T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196 5年前工作的X射线工作者不完全性易位 (Ti)和完全性易位 (T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分别为P <0 0 1,P <0 0 5 )。结论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易位以不完全性易位为主。染色体易位率与染色体DNA含量无关。不完全性易位T(Ab)、T(Ba)和完全性易位Tc均随着放射性工龄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