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猪正常尿路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扩增技术;观察利用纤维蛋白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5-04/07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①采用酶消化法及无血清培养系统体外原代培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②将体外扩增的膀胱上皮细胞以相同密度分别接种于普通培养板(对照组)和纤维蛋白凝胶包被的培养板(实验组),于接种后4d比较两组细胞克隆形成情况。③再将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接种于纤维蛋白凝胶包被的培养板,在不同融合度(70%,100%)时将细胞消化传代,以相同的密度再次接种于纤维蛋白包被的培养板,比较生长于纤维蛋白凝胶表面的、不同融合度的细胞传代后的克隆形成情况。④取对数生长期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以相同密度接种于96孔板,以含不同浓度抑肽酶(0,37.5,75,150,300klU/mL)的keratinocyte-SFM培养,4d后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比较移行上皮细胞生长情况(不含抑肽酶者为对照组)。 结果:①移行上皮细胞生长良好,多次传代后仍扩增迅速。②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在培养板和纤维蛋白凝胶表面均生长良好。4d后细胞克隆形成率在纤维蛋白凝胶表面和培普通培养板无明显差异[(8.67&;#177;1.45)%,(9.33&;#177;1.76)%,P〉0.05]。③生长于纤维蛋白凝胶表面的细胞传代后仍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且70%融合组传代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100%组[(18.2&;#177;1.08)%,(12.8&;#177;1.35)%,P〈0.05]。④抑肽酶在300klU/mL时对细胞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在其他浓度时则不明显。 结论:①该法培养猪膀胱上皮细胞迅速可靠,多次传代后仍有较强的增殖能力。②细胞在纤维蛋白凝胶表面生长良好,传代后仍然有较强的增殖能力。③纤维蛋白凝胶具有作为泌尿系腔道组织工程支架的潜在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培养扩增的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接种到聚乙烯醇改良的牛Ⅰ型胶原膜上,观察体外构建用于新膀胱黏膜移行上皮化改造的组织工程复合物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①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②测定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在胶原膜浸提液中增殖率:取第2,3代细胞用角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将细胞制成悬液,分为对照组(正常角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和实验组(浸提液)进行培养,分别于第1,3,7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细胞增值率(实验组A490值/对照组A490值×100%),并参照美国药典中细胞相对增殖率与细胞毒性分级的关系对材料进行毒性评级。③通过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解细胞在胶原膜支架上的黏附和生长情况。结果:①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可在体外培养至第9代。②第1,3,7天实验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94.59%,100.95%和82.42%,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胶原膜细胞毒性为Ⅰ级(无细胞毒性)。③细胞在胶原膜上黏附、生长和增殖良好。结论:该方法可成功培养扩增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胶原膜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生物相容性良好。该细胞可与胶原膜复合构建成可移植的组织工程膀胱黏膜替代物,有望用于新膀胱的移行上皮改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材料人工晶状体表面对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黏附、增殖与移行的影响。方法:实验于1999-08/2002-03在辽宁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健康家兔10只,双眼正常。按人工晶状体材料的不同分为5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组14枚,肝素表面处理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组、聚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组、硅凝胶人工晶状体组、水凝胶人工晶状体组各12枚。将体外培养至第3代的兔晶体上皮细胞用质量浓度为1.25g/L的胰蛋白酶消化为单个细胞,用培养液配置细胞密度为1×109L-1的细胞悬液体外接种到各组人工晶状体表面,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12h时细胞附壁的细胞数,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定量分析细胞增殖移行速度。结果:实验纳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14枚,肝素表面处理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聚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水凝胶人工晶状体各12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培养12h各组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密度比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组、聚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组均明显高于水凝胶人工晶状体组、肝素表面处理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组、硅凝胶人工晶状体组[(284.75±30.40),(205.00±21.47),(149.17±6.40),(144.33±8.96),(136.17±8.89)个/mm2,P均<0.01]。②兔晶体上皮细胞在不同人工晶状体表面的生长形态观察:各组人工晶状体表面生长的细胞都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特征,且可见分裂增殖的细胞。③兔晶体上皮细胞在不同人工晶状体表面的增殖移行情况:制造无细胞区后第1天即可看到细胞向心性移行生长,不同材料人工晶状体表面的兔晶体上皮细胞移行速度不同,以硅凝胶人工晶状体组最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组次之,剩余3组较慢。各组无细胞区内的无细胞面积分别为(3.78±0.21),(3.95±0.19),(5.13±0.22),(5.40±0.16),(5.59±0.17)mm2。结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聚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的表面易于兔晶体上皮细胞黏附,硅凝胶人工晶状体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则易于诱发其表面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纤维化及移行,而经肝素表面处理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对兔晶体上皮细胞的黏附、增殖及移行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背景:移行上皮细胞的分离方法有酶消化法、组织块法及刮削法3种。目的:探讨培养人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和其传代的最佳方法。方法:培养人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观察细胞在MEM-F12和KSFM培养基中的生长增殖以及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上皮细胞特异性蛋白标记AE1及仅在尿路上皮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尿空斑蛋白Uroplakin III,以鉴定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分别利用4步胰蛋白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再植法对细胞进行传代培养。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在MEM-F12培养基中较KSFM培养基中爬出及融合均快,生长状态良好。②细胞免疫荧光鉴定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③胰蛋白酶消化传代细胞,传代第18~24h贴壁,贴壁后无法继续生长,60~72h后细胞开始凋亡;组织块再种传代细胞生长稳定迅速,24~48h细胞开始爬出,第10~16天达到80%融合,传至第4代后开始出现衰退。说明以DMEM-F12培养基进行组织块培养法和组织块再种法是人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探索用于泌尿系统组织工程的膀胱移行上皮种子细胞的最佳培养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1在吉林大学药学院生物工程实验室完成。①取1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耳缘静脉行空气栓塞处死,超净台内无菌取膀胱。②采用中性蛋白酶分离膀胱各层组织。③胰蛋白酶消化获得膀胱移行上皮细胞。④将获取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分别接种到含体积分数为0.01,0.05,0.1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进行培养。④每日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分别在第1,3,5,7,9天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法作细胞生长曲线。结果:①原代移行上皮细胞于接种后34~48h贴壁,培养六七天时可达80%融合,呈典型铺路石状。②传代后的细胞生长稳定快速,24~36h贴壁,五六天可达80%融合。③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对移行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显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在含有体积分数为0.05血清的DMEM-F12培养中生长状态最佳。结论:采用中性蛋白酶与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对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是一种稳定、快速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6.
膀胱脱细胞基质片的制备及其与尿路上皮细胞的联合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培养扩增的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接种到自制的膀胱脱细胞基质(BAM)片上,探讨此法体外构建用于新膀胱黏膜移行上皮化改造的组织工程复合物的可行性.方法:取新鲜猪膀胱制备BAM片,将原代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后接种到BAM片上,培养成多层细胞结构的组织工程复合物.通过组织学观察,了解所制备的BAM结构及细胞在BAM片支架上的黏附及生长情况.结果:此法制备的BAM片具有较完整的胶原结构.细胞在BAM片上黏附、生长和增殖良好,可形成多层细胞的组织工程复合物.结论:该方法可成功培养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制备的BAM片生物相容性良好.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与BAM片联合培养构建成具有多层细胞的组织工程膀胱黏膜替代物,有望用于新膀胱的移行上皮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培养扩增的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接种到聚乙烯醇改良的牛Ⅰ型胶原膜上,观察体外构建用于新膀胱黏膜移行上皮化改造的组织工程复合物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①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②测定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在胶原膜浸提液中增殖率:取第2,3代细胞用角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将细胞制成悬液,分为对照组(正常角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和实验组(浸提液)进行培养,分别于第1,3,7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细胞增值率(实验组A490值/对照组A490值&;#215;100%),并参照美国药典中细胞相对增殖率与细胞毒性分级的关系对材料进行毒性评级。③通过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解细胞在胶原膜支架上的黏附和生长情况。 结果:①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可在体外培养至第9代。②第1,3,7天实验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94.59%,100.95%和82.42%,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胶原膜细胞毒性为Ⅰ级(无细胞毒性)。③细胞在胶原膜上黏附、生长和增殖良好。 结论:该方法可成功培养扩增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胶原膜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生物相容性良好。该细胞可与胶原膜复合构建成可移植的组织工程膀胱黏膜替代物,有望用于新膀胱的移行上皮改造。  相似文献   

8.
背景:内皮集落形成细胞是内皮祖细胞的一种亚型,体外培养扩增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尚不明确。目的:探索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扩增内皮集落形成细胞并观察其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接种于Ⅰ型鼠尾胶原包被的培养板上,采用内皮祖细胞专用EGM-2培养基诱导培养,早期传代后扩增,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并检测其体外成血管和增殖能力,与纳米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材料复合培养后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脐血来源内皮集落形成细胞呈铺路石样集落生长,吞噬Dil-Ac-LDL并结合FITC-UEA-1,表达CD31,vWF,KDR和Tie-2,早期传代后拥有较强增殖潜能,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在体外基质胶上可形成闭合管腔样结构,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材料后生物学特性不受影响。提示可从脐血中分离并体外大量扩增内皮集落形成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材料人工晶状体表面对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黏附、增殖与移行的影响。方法:实验于1999—08/2002—03在辽宁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健康家兔10只,双眼正常。按人工晶状体材料的不同分为5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组14枚,肝素表面处理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组、聚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组、硅凝胶人工晶状体组、水凝胶人工晶状体组各12枚。将体外培养至第3代的兔晶体上皮细胞用质量浓度为1.25g/L的胰蛋白酶消化为单个细胞,用培养液配置细胞密度为1&;#215;10^9L^-1的细胞悬液体外接种到各组人工晶状体表面,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12h时细胞附壁的细胞数,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定量分析细胞增殖移行速度。结果:实验纳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14枚,肝素表面处理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聚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水凝胶人工晶状体各12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培养12h各组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密度比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组、聚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组均明显高于水凝胶人工晶状体组、肝素表面处理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组、硅凝胶人工晶状体组[(284.75&;#177;30.40),(205.00&;#177;21.47),(149.17&;#177;6.40),(144.33&;#177;8.96),(136.17&;#177;8.89)个/mm^2,P均〈0.011。②兔晶体上皮细胞在不同人工晶状体表面的生长形态观察:各组人工晶状体表面生长的细胞都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特征,且可见分裂增殖的细胞。③兔晶体上皮细胞在不同人工晶状体表面的增殖移行情况:制造无细胞区后第1天即可看到细胞向心性移行生长,不同材料人工晶状体表面的兔晶体上皮细胞移行速度不同,以硅凝胶人工晶状体组最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组次之,剩余3组较慢。各组无细胞区内的无细胞面积分别为(3.78&;#177;0.21).(3.95i&;#177;0.19),(5.13&;#177;0.22),(5.40&;#177;0.16),(5.59&;#177;0.17)mm^2。结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聚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的表面易于兔晶体上皮细胞黏附,硅凝胶人工晶状体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则易于诱发其表面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纤维化及移行,而经肝素表面处理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对兔晶体上皮细胞的黏附、增殖及移行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贴壁分离与体外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验证贴壁方式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培养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6-02/12在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脊髓修复科完成。①实验材料:骨髓来源于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脊髓修复科收治的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对本实验知情同意。基础培养液由含体积分数为0.15胎牛血清和低糖α-MEM配置。②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组织6mL,进行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待细胞融合成片、长满培养瓶底部后,用质量浓度为2.5g/L的胰蛋白酶流过所有细胞表面。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变圆、部分脱壁后,立即加入有血清培养液终止消化。③实验评估:取第3代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以细胞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同时每隔2h进行细胞贴壁率检测。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倒置显微镜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1d即贴壁,去除悬浮细胞后继续培养3d贴壁细胞开始增殖,伸展为椭圆型、短梭型、多角型及不规则型等。至14d细胞密集在集落中心,基本铺满瓶底,第3~5代细胞呈均匀一致的长梭型,排列成旋涡状或放射状。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细胞传代后3d内处于潜伏期,3d后进入生长期,7d后进入平台期。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贴壁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率逐渐升高。传代后2,4,6,8,10,12,14,16,18,20h细胞贴壁率分别为(20.20±0.25)%,(33.00±0.29)%,(46.50±0.32)%,(69.20±0.30)%,(76.60±0.34)%,(86.50±0.27)%,(90.30±0.20)%,(96.10±0.28)%,(98.50±0.12)%,(99.00±0.07)%。结论:贴壁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操作简便,经体外扩增培养后细胞增殖活性强,传代周期为7d,是比较理想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护士选择性应用静脉留置针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鑫  张琰  岳鹏  王欣然 《护理研究》2009,(6):1521-1523
[目的]了解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留置针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38名护士留置针选择性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约1/4的护士并不知道应选择性使用留置针,近60%的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选择留置针的意识较差;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决策受多因素影响;不同科室、职称及是否具有带教资格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绝大部分护士希望参加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相关内容的培训。[结论]临床护士操作前考虑留置针选择的意识有待加强。建议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