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证候是辨证的依据,每个临床表现对多种证素或证型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对于某证素或证型的诊断.各证候所起的作用并不均等。根据病理信息的辨证意义,可将症状区分为必有症、特征症、常见症、一般症、或见症、否定症等。根据证候的不同属性,可拟定各证素所见证候的权重分配,确定各症状对各证型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2.
寒热是临床常见症状,有单一性和复杂性不同,寒热信息的正确分析对于辨证诊断十分重要。辨证要素是对病变本质的认识,包含病位和病性两部分内容,运用证素辨证对寒热证候进行分析,既可准确把握单一证型的本质,又可实现对复杂证型的识别。本文运用证素辨证中频权剪叉算法对复杂寒热证候分析,可很好地实现精确辨证。因此,具有广泛实践意义的证素辨证,其作为辨证的核心,可用有限的证素统无限的证候与证名,具有学习容易、临床实践操作性强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明确各证候的症状构成,为新药临床试验中中医证候辨证标准中主、次症的确定提供参考,为构建辨证方法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对我院2005年9月至11月间连续就诊的门诊或住院抑郁症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证候信息采集,并将这些信息统计处理得出抑郁症常见证型及其症状构成。结果抑郁症肝气郁结证的主症为精神抑郁、神疲、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神情淡漠;次症为心悸、叹息、胸闷气短、健忘、悲伤欲哭。同样,肝郁脾虚证的主症为精神抑郁、神疲、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神情淡漠;次症为心悸、胸闷不舒、健忘、悲观、倦怠乏力。两证型的症状积分总分值均在15分到30分之间。结论通过对抑郁症患者的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得出了此病常见证型的症状构成及各症状的发生率。抑郁症肝气郁结证和肝郁脾虚证这两个最常见的证型中,除存在一些共同具备的症状,如精神抑郁、烦躁、面色异常等,还存在各自证型具有的一些独特症状,肝气郁结证中有急躁易怒、叹息、气短、悲伤欲哭等肝郁症状,而肝郁脾虚证则有乏力等脾虚症状,这些不同症状作为证型的次症构成可能更能体现该证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45例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将45例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辨证方法采用虚实辨证;虚证分为气虚、阴虚、阳虚,实证分为气滞证、血瘀证、痰浊证、寒凝证;并对证型分布,证型相兼,各临床症状、体征和不同级别心功能与证型的关系分别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在证型分布,各临床症状、体征和不同级别心功能与证型的关系中,均表现为气虚证和血瘀证为主.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虚证为主,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之证;临床上本虚以气虚,标实以血瘀最常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亚健康失眠中医证候特征,明确各证的症状构成,为确定中医证候辨证标准的主、次症及构建辨证方法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证候辨证量表制定的科学性要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辨证”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对证候(症状、体征等临床 病理信息)进行分析,认识其本质——证素(辨证的基本要素) 并作出证名诊断的思维认识过程。根据证候而辨别证素,所 制定的诊断量表,称为“证候辨证量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规范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优化其中医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统计分析300例腰椎管狭窄症中医住院病历的中医临床证候.结果 腰椎管狭窄症中医症状以腰痛,下肢麻木,行走时加重出现频率比较高;中医证型主要集中于风寒痹阻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3型.结论 初步把腰椎管狭窄症分为3型:风寒痹阻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并为各型设立了一个辨证分型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探讨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基于内容分析法,对1989~2009年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文献进行初步研究,归纳分析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证型,并提取证型的主症及次症。结果:纳入符合要求文献共111篇,初步采集到按照不同术语表述的证型有74个。应用内容分析法,根据证候的命名和证候的分类原则,将证型本质相同而表述名称不同的证型合并后得到36个证型。对这36个证型出现的频数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六个常见证型: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以及常见的兼夹证:痰湿、瘀血、气郁,并分析归纳了各证型的主症和次症。结论:本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证候类型进行文献研究,为本病今后的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明确各证候的诊断依据,为新药临床试验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主、次症的确定提供参考,为构建辨证方法新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分别是精神抑郁、神疲、烦躁、面色异常、睡眠质量差等,这些症状的发生率均在95%以上;患者以肝气郁结和肝郁脾虚型最为多见,二者所占的百分比均为35%,其次为心胆气虚型和忧郁伤神型。结论:治疗抑郁症患者时要着重改善其主要症状,应重点从肝论治,同时注意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10.
医论5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开泰 《光明中医》2003,18(6):31-31
1 辨证与辨症———“症”是现象证据 ,“证”是本质诊断“证”的多义性 ,导致我们把辨析症状、进行推理的方法叫辨证 ;把从四诊开始到作出证候诊断结束这一过程也叫辨证 ,逻辑关系不清 ,与临床实际也很不一致。“症”指症状 ,是现象证据 ,一个症状名就是一种特定异常状态的医学表达 ;“证”言证候 ,是本质诊断 ,一个具体的证候名就是对一个具体病人刻诊病机的概括。症状和证候之间没有必然的固定的机械联系 ,离开对症状的辨 ,就得不到证候诊断的果。要得出“证”的诊断 ,离不开两类基本的方法 ,一是收集临床症状的方法 ,如四诊 ;二是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干预后出现的症状体征判定模型动物证的属性,因用于临床和动物的辨证标准不规范、不客观和不严密;人的症状体征在动物体难以全面、准确地表现;动物出现的症状体征多半不携带证的信息;不同造模方法干预出现的症状体征大同小异,进而导致依靠症状体征判定动物模型证的属性无法判断。用方药反证法判定模型动物证的属性,则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所有的药物反证,仅用一组方药干预受试动物,未能通过2 组或多组方药的比较确认动物模型证的属性。大量研究证明,多种不同功能的方药均可改变同一模型动物的状态和客观指标。另一方面,采用对照原则,借助调节和改善模型动物效果最佳的方药判定证的属性,因前期证本质研究等未能提供普遍认可的效应指标和指标群,使这一研究无法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证候、证素、病因病机等统计分析,试图建立以证素为核心的分期辨证的辨证模式.方法 将肺结核60余项症状体征归为阴虚、火热、气虚、阳虚、血瘀、肺、脾、肾八个证素.把不同证素对应的症状、体征制成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各100例患者资料,分别统计其临床症状、体征、证素,进而确定肺结核各个阶段的主...  相似文献   

13.
中医症状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中医辨证应在熟悉中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遵循以症为据,辨别证素,组成证名的思维规律。中医症状标准化有利于提高辨证的准确性。本标准提取中医内、外、妇、儿等科临床常见症状(含体征等)约1 358个,分为16类,对各症状、体征进行诠释。采集整理症状数据,起草症状标准,确定术语条目,并进行诠释。中医症状标准应作为国家标准颁发实施,在全行业推广应用,使常见中医症状规范、准确、通用。  相似文献   

14.
“证素”即辨证的基本要素,是根据中医学理论而提炼出的具体诊断单元,每一证素都有相应的特征证候。通过流行病学、文献资料调查和频权剪叉数据处理,准确地提取出实性证素的特征性证候,明确了各证候对寒、热、湿、痰、气滞、血瘀等常见实性证素判断的权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挖掘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GC)常见中医证候(体征)的特征组合,分析发病特征,以此探讨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研究。方法:对临床调查获取的919例慢性胃炎数据,运用互信息构建各症状(体征)的相似矩阵,采用近邻传播聚类(Affinity Propagation Clustering,APC)算法对88个慢性胃炎症状(体征)进行最优聚类。结果:88个慢性胃炎症状(体征)经APC算法分析后,最终被聚成22类症状群,且大部分症状聚类可以解释为某个相关的中医证素,能较完整的体现中医临床慢性胃炎证素分布规律及特点。结论:APC算法获取的慢性胃炎中医症状(体征)聚类可为疾病的发病特征分析提供依据,与中医理论有较高的一致性,这提示APC算法可用于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药具有对症治疗和对证治疗双重属性,方剂具有对症候治疗和对证型治疗双重属性。方剂的对症候治疗是辨方症论治的依据,方剂的对证型治疗是辨证型论治的依据。辨方症论治属于经验医学的治病方式,而辨证型论治则属于理论医学的治病方式,两者均难以精通。建议在完全精通一种治病方式的情况下,再去掌握另一种。  相似文献   

17.
辨证论治是中医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张磊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临床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辨证思维模式,即辨证中之证与证外之证,注意其杂;辨静态之证与动态之证,注意其变;辨有症状之证与无症状之证,注意其隐;辨宏观之证与微观之证,注意其因;辨顺易之证与险恶之证,注意其逆;辨正治之证与误冶之证,注意其伤。  相似文献   

18.
“证素”,即辨证的基本要素,是根据中医学理论而提炼出的具体诊断单元,每一证素都有相应的特征证候。通过流行病学、文献资料调查和频权剪叉数据处理,准确提取出虚性证素的特征性证候,明确了各证候对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常见虚性证素判断的权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要素的提取,探索以证候要素为核心的中医辨证方法新体系。方法: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缺血性中风病的证候要素进行提取。结果: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5个证候要素及所包含的症状。结论:证候要素及所包含的症状的提取对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