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MP合并心肌损害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入院后两组均予以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能量合剂及维生素C静脉滴注,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10 mg.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配置成浓度为1 mg/ml的溶液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 d,间隔4 d再连用3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100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CK-MB、CK、AST、LDH、肌钙蛋白对照组分别为(69.0±14.7)、(360.9±113.0)、(146.0±60.1)、(367.9±96.0)U/L、(2.18±1.09)ng/ml,观察组分别为(68.2±15.3)、(372.5±124.5)、(150.1±59.8)、(378.0±95.4)U/L、(2.16±1.07)ng/ml;治疗后CK-MB、CK、AST、LDH、肌钙蛋白对照组分别为(16.9±7.5)、(195.4±60.1)、(86.0±23.4)、(307.6±55.9)U/L、(0.80±0.31)ng/ml,观察组分别为(16.2±5.9)、(76.5±19.2)、(28.3±13.0)、(125.6±44.3)U/L、(0.29±0.17)ng/ml。治疗前后CK-MB、CK、AST、LDH、肌钙蛋白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CK、AST、LDH、肌钙蛋白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电图异常率治疗前对照组58.14%,观察组60.47%;治疗后对照组34.88%,观察组13.95%。治疗前后心电图异常率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MP合并心肌损害可有效控制心肌损害,改善心脏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郑君吴琪晔曾霞张笃飞 《中国妇幼保健》2023,(20):4063-4069
目的 系统评价左卡尼汀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CBM、EMBase、PubMed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有关应用左卡尼汀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追踪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3月。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及评估方法学质量由2名评价者独立完成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证据质量。结果 共纳入5个研究,34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阿奇霉素+护心+左卡尼汀治疗)与对照组(阿奇霉素+护心治疗)。两组治疗前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SMD=0.03,95%CI:-0.19~0.24,P=0.81)、肌酸肌酶(Creatine kinase, CK)(SMD=0.06,95%CI:-0.21~0.33,P=0.67)及肌酸肌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SMD=-0.02,95%CI:-0.23~0.19,P=0.98)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RR=1.30,95%CI:1.14~1.48,P=0.000 1)、LDH (SMD=-1.15,95%CI:-1.53~-0.78,P<0.000 01)、CK (SMD=-0.91,95%CI:-1.20~-0.63,P<0.000 01)、CK-MB(SMD=-1.15,95%CI:-1.67~-0.63,P<0.000 1)值的改善及心电图恢复正常率(RR=1.37,95%CI:1.16~1.62,P=0.000 2)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左卡尼汀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能较快改善症状,总有效率较高。但是由于文献的质量不高,仍需要大样本双盲随机试验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12月收治的556例MP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89例患者合并心肌损害,MP感染致心肌损害与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闻、MP抗体滴度、住院时问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MP抗体滴度高,或持续的高热都可能指示合并心肌损害,应及时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索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54例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心肌损害的小儿患者,根据每位患者的自身情况,如:身高、体重以及出现的症状等,制定特定的方案,给予个性化治疗,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男性患者中显效数为16例,有效数为10例,无效数为2例,总有效数为26例,有效率为92.9%;女性患者中显效数为15例,有效数为9例,无效数为2例,总有效数为24例,有效率为92.3%。结论:根据每位患者的自身情况,如:身高、体重以及出现的症状等,制定特定的方案,给予个性化治疗,合理的药物、饮食、体液、营养支持能有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效果显著。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时不够典型,容易发生漏诊,医生应提高警惕,切勿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肺炎在儿童中发病率成上升趋势,有资料报告约占门诊呼吸道感染的15~20%,并可导致多系统的损害。我院儿科从1998年6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30例MP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为16.1%(46/286),其中有心血管系统症状者42例(91.30%),心电图异常11例(26.19%),心肌酶学均有异常,且激酸肌酶同功酶的异常率为100%。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所致心肌损害较为常见,心肌酶学的检测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总结肺炎支原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诊治特点,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46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6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中30例(6.4%)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阿奇霉素具有疗程短、每日只需用药1次、胃肠道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已成为治疗的首选药物.结论 肺炎支原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该病发病机制可能与病原直接侵犯,神经毒素介导的损害及免疫机制介导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为16.1%(46/286),其中有心血管系统症状者42例(91.30%),心电图异常11例(26.19%),心肌酶学均有异常,且激酸肌酶同功酶的异常率为100%.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所致心肌损害较为常见,心肌酶学的检测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式,旨在为临床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48例,应用X线等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指标诊断及心电图分析,对患儿进行综合诊断,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经X线检查和实验室指标检查,48例患儿中左侧肺病变21例、右侧肺病变18例、双侧肺部病变9例,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窦性心动过速10例,窦性心动过缓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室性心动过速6例,窦性心率不齐5例、肢体低电压5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期前收缩2例,经对症治疗后CK为102.41 mmol/L、CK-MB为16.04 mmol/L、ALT为23.19 mmol/L、LDH为171.03 mmol/L,显著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有效率95.83%,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易引发心肌损害,临床上应用X线和实验室检查能进行准确诊断,治疗后患儿在临床症状、心肌酶水平及心电图结果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探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后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临床作用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的患儿35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对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结果 对356例呼吸系统感染的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共检出阳性患儿139例,检测阳性率为39.04%;其中男性患儿的阳性检测率为32.14%,女性患儿的阳性检测率为45.21%,女性患儿的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男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可见,6岁以上患儿的阳性检测率最高,1岁以下的患儿阳性检测率最低.结论 小儿呼吸系统感染中,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比较高.在患病早期对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能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潘新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8):110-112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血常规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筛选出2018年10月-2019年9月于在我院进行诊治处理的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记录、对比两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血常规指标水平。结果对检测结果展开分析后可知,两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血常规指标水平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等血常规指标水平呈现明显的提升趋势(P<0.05),而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等血常规指标水平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结论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指标会发生明显变化,对血常规指标进行监测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顾倩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20-2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7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资料。70例均做血、尿、大便常规、血清MP-IgM检测及胸部X线照片检查。治疗上使用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给药,每日1次,5天1个疗程,停3天后,再用5天的序贯疗法。结果:7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全部治愈。结论:临床对于疑似患者及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无效者,应及时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查。阿奇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联合金振口服液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轻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4例,给予金振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40例,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2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仅1例患儿发生轻微大便稀溏,未治疗自行好转.结论 金振口服良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不良反应轻微,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志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2):1371-1372
目的报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情况.方法对近3年来血清支原体抗体(IgM)阳性的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占87%,其他感染占17%.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表现多样,年龄偏小,阿奇霉素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17.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2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40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40例MP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静滴治疗5 d后停7 d,改用阿奇霉素口服,服3 d停4 d总疗程3周;对照组给予红霉素40 mg/kg.d静滴7 d后改口服红霉素,总疗程3周。结果本组患儿以学龄儿童为主。发热203例(84.58%),持续性咳嗽192例(80.00%)。多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肺外并发症主要为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治疗7 d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61.7%。结论儿童MPP好发于学龄儿童,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明显优于红霉素,疗效显著,且消化道反应轻。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9,(6):863-864
目的分析梅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410例住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和年长儿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肺外损伤发生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10例MP肺炎中婴幼儿(<3岁)组252例,占61.5%,年长儿组(≥3岁) 158例,占38.5%。临床表现上婴幼儿组喘息、呼吸急促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年长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肺外损伤发生率、 WBC异常率、 CRP上升率及合并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MP肺炎临床表现上各有特点,需结合患儿病情发展程度和具体症状表现,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以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疾病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515-1516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措施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5.0%(P<0.05)。实验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肺部症状消失时间、恢复正常体温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3%(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两种检测方法的不同。方法:将198例疑似MP感染的患儿根据年龄分为两组:A组(0~3岁,n=75)、B组(3~12岁, n=123),分别取咽拭子用PCR法测MP-DNA,取血清用IIFA法测MP-IgM,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MP-DNA检测阳性率为57.07%,MP-IgM检测阳性率为47.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MP-DNA阳性率48.00%明显高于同组MP-IgM阳性率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MP-DNA和MP-IgM阳性率分别为62.60%、60.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与IIF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MP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