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100例于近一年期间我院接收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时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取阿托伐他汀片治疗与血脂康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血压疗效及心绞痛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仅有研究组血压指标及血脂指标除HDL—C外,较治疗前有统计意义(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方面与单用阿托伐他汀片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 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能有效控制血压和血脂,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脂血症(TG)、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内皮舒张功能(FMD)等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LDL-C、TG、TC、hs-CRP水平及LVEF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及FMD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97.30%)明显优于对照组(81.08%),且不良反应发生率(5.40%)显著低于对照组(24.3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阿托伐他汀在调脂同时对高血压前期青年男性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经体检发现的63例合并高血脂的高血压前期的青年男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12周阿托伐他汀药物干预性治疗,并与对照组对比观察血脂、血压变化情况。结果随访前两组一般情况对比没有明显差异。12周后,治疗组与治疗前对比舒张压(P〈0.01)、总胆固醇水平(TC,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1)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P〈0.05)、舒张压(P〈0.01)、TC(P〈0.01)、LDL—C(P〈0.01)也有显著的下降。结论口服阿托伐他汀药物在有效调脂的同时,可以明显降低高血压前期青年患者的血压尤其是舒张期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用烟酸缓释片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4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10mg/d+烟酸缓释片500mg/d,po;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10mg/d,190,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TC、LDL—C降低(P〈0.01),但观察组的TC、LDL-C降低效果更为明显;达标率明显提高(观察组的TC、LDL—C达标率为77.27%和63.64%,对照组为66.67%和52.38%,P〈0.01);观察组TG降低、HDL—C升高(P〈0.01及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烟酸缓释片联用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较单用阿托伐他汀更有效、调脂更全面,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黄顺福 《药物与人》2014,(10):349-349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心律失常患者血脂的影响厦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活的80例血脂正常的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扣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稳心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G、Tc、LDL与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水平无明显差异。(2)观察组的发生室早、房早、交界性早搏的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20.05)。结论: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减少室早、房早、交界性早搏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选高脂血症患者44例为治疗组,同期与之相匹配的血脂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浓度(ET-1)、血脂,采用肱动脉血管超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高脂血症组ET—1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1周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T-1已明显下降、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扩张显著增强(P〈0.05);治疗后8周TC、TG、LDL—C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ET-1进一步降低,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扩张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结论高脂血症患者内皮功能受损,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同时具有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诊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48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为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为观察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B型脑钠肽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愈率,心脑血管事件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NT—proBNP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入院抽血检测血脂和NT—proBNP,观察组除给予一般治疗外加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只给予一般治疗。8周后重新检测血脂和NT-proBNP,8周治疗中随访所有患者冠脉事件情况(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结果8周后观察组TC、LDL、NT—proBNP较观察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8周内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能显著降低患者血脂,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的影响。方法双盲、安慰剂对照选择4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与安慰剂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CA-IMT,平均随访18个月,观察CA-IMT及血脂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的CA-IMT在0、6个月时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个月后CA-IMT较安慰剂组明显减小(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安慰剂组在0、6、18个月不同时段之间的CA-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6、18个月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较安慰剂组明显下降(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延缓或逆转血脂相对较低的TIA患者CA-IMT的进展,18个月后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在进行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匹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空腹血糖(V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伐他汀能够有效的降低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采取阿托伐他汀合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并作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3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行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15例,行常规冠心病治疗。治疗期间对全部患者进行症状体征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差异、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肌酐、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心功能指标水平、CRP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2%,远大于对照组73.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622,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安全性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52例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血肌酐165~263umol/L)的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为0.8g/(kg·d),据病情需要给予控制感染、利尿、活性维生素D等处理措施。对照组应用缬沙坦160mg/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不论血脂是否增高均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睡前服药,两组血压均控制于130/80mmHg以下。观察治疗1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蛋白尿水平和血肌酐、尿素氮。结果两组治疗后蛋门尿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缬沙坦或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均能降低蛋白尿,并存一定时期内稳定肾功能,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阿托伐他汀联合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5例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的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及动态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LDL—C下降〈2.6mmol/L,且动态心电图改善显著,对照组患者的LDL—C下降(3.36-4.13)mmol/L,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实验组1例患者发生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头晕、皮疹,均治疗后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庄亮 《工企医刊》2009,22(5):9-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组(n=31)与对照组(n=31),2组均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服用阿托伐他汀,2组治疗前后检查6分钟步行距离、TC、LDC—C、CRP、LVEDD、LVESD、LVEF。结果:6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相比,TC(P〈0.05、TDL(P〈0.05)、CRP(P〈0.05)、LVEDD(P〈0.05)、LVESD(P〈0.05)均有不同程度降低,6分钟步行距离(P〈0.05)、LVEF(P〈0.05)则有明显提高。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扩心衰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可显著改善左室功能,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和20mg)治疗3d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变化。方法对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不接受任何调脂药物治疗)、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3d)和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9例,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3d)。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Fg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d后,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浆Fg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赡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Fg水平下降幅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比3.2%,P〈0.05)。三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引起的血浆Fg水平下降与总胆固醇(r=0.125,P=0.618)、三酰甘油(r=0.147,P=0.57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79,P=0.23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21,P=0.157)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3d后,可明显降低Fg水平及改善内皮功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7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及LDL—C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HDL-C及LVEF显著提高(P〈0.05),两组GLU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可有效调节其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试验组(50例),对照组予以标准治疗,试验组在常用标准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胸痛、头晕症状发作次数、血脂的改变、血压的变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较好地减少胸痛和头晕的症状,使血脂下降,血压控制良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小,两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TC、LDL~C水平,减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体积、稳定斑块,改善心、脑供血,使胸痛、头晕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能使血压更好地控制在理想范围,从而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其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入选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于入院后第2天及4周后采血测定胆固醇水平(包括TC,LDL—C,HDL—C)及hs—CRP。结果对照组4周后胆固醇及hs—CRP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4周后TC及LDL—C有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5),hs—CRP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除了有效的调脂作用外,还能抑制冠状动脉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AMI患者65例,按发病前是否因心绞痛、血脂异常服用过阿托伐他汀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5周;对照组35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前后血脂改善情况,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HDL—C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前三项出现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为85.00%,对照组为61.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肝肾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4例轻微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对照组3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